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具備顯示面的顯示部;以圍繞顯示部的方式配置的鏡框狀的框體(4);以與框體相接的方式配置的裝飾構件(6)。裝飾構件(6)為透光性的構件,包括形成前表面(7s)的裝飾部(7)和形成前表面(7s)的相反側的背面(8s)且固定在框體(4)的安裝部(8)。在裝飾構件(6)形成有反射面(9r),該反射面(9r)由從前表面(7s)射入并沿著與顯示面垂直的光軸方向D而在裝飾構件(6)的內部行進的光L生成向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行進的反射光。利用反射面(9r)來防止背面側的構件(5、10)的向前表面(7s)的映入。
【專利說明】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帶有顯示信息的功能的前表面的顯示部、和配置在顯示部的周圍的框體的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涉及作為薄型電視機等安置型顯示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型顯示器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作為顯示部而具備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裝置等的平板狀的顯示模塊的顯示裝置通常在顯示部的周圍具有鏡框狀的框體(例如專利文獻I)。為了提高顯示裝置的商品價值,往往在框體的周緣配置有裝飾構件。
[0003]在先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53528號公報發明概要
[0006]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7]從裝飾性提高的觀點考慮,透光性的裝飾構件存在利用價值。但是,根據本
【發明者】的探討,在將透光性的裝飾構件安裝在框體上的顯示裝置中,由其背面側的構件等構成的結構有時會向前表面側映入而損害設計方面的商品價值。
[0008]
【發明內容】
[0009]對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了透光性的裝飾構件的新的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適于設計方面的商品價值的提高。
[0010]解決方案
[0011]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具備帶有顯示信息的功能的顯示面的顯示部;以圍繞所述顯示部的方式配置的鏡框狀的框體;以與所述框體相接的方式配置的裝飾構件,其中,
[0012]當將與所述顯示面垂直的方向設為光軸方向時,
[0013]所述裝飾構件為透光性的構件,并且具備:
[0014]裝飾部,其形成能夠從沿著所述光軸方向而與所述顯示面分離的位置進行視覺確認的前表面;
[0015]安裝部,其形成所述前表面的相反側的背面,并且固定在所述框體,
[0016]在所述裝飾構件形成有第一反射面,該第一反射面由從所述前表面射入并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在該裝飾構件的內部行進的光生成向與所述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行進的反射光。
[0017]發明效果
[0018]根據本發明,難以從前表面側視覺確認到透光性的裝飾構件的背面側的結構。因而,根據本發明,采用透光性的裝飾構件來實現顯示裝置的設計方面的商品價值的提高變得容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0020]圖2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1]圖3是用于表示圖2所示的一部分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2]圖4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3]圖5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4]圖6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5]圖7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6]圖8是表示基于本發明的再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7]圖9是用于對反射面R相對于沿著光軸方向D行進的光L的角度進行說明的圖。
[0028]圖1OA是表示采用了不具有第一反射面的透光性的裝飾構件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0029]圖1OB是用于對采用了圖1OA所示的透光性的裝飾構件的顯示裝置中的背面側的結構的向前表面的映入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以下的說明并非意圖將本發明限定于此。
[0031]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具備:由平板狀的顯示模塊構成的顯示部2 ;以使顯示部2的顯示面2s露出的方式對顯示部2進行收容的殼體I。顯示模塊具體而言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等。顯示部2的顯示面(前表面)2s為帶有顯示圖像等的信息顯示功能的矩形的平面。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為安置型顯示器,還具有用于將顯示部2的顯示面2s呈大致垂直地保持并安置的支架3。顯示裝置也可以具備覆蓋顯示面2s的保護玻璃等其他構件。
[0032]如圖2?圖4所示,殼體I具備:以圍繞顯示部2的方式配置的鏡框狀的框體4 ;覆蓋顯示部2的背面(顯示面的相反面)的后罩5 (在圖2及圖3中省略圖示)。框體4為覆蓋顯示部2的側面的鏡框狀的構件,且由四根桿狀體組合而構成。框體4具有:向顯示面2s的相同側露出的前表面4s ;向前表面4s的相反側露出的背面4r ;將前表面4s和背面4r連結起來的外周側面4p。框體4及后罩5為由金屬、樹脂等形成的不透明的構件。通過被框體4及后罩5覆蓋,平板狀的顯示部2的除顯示面2s以外的面、即側面及背面成為無法從外部進行視覺確認的狀態。
[0033]顯示裝置還具備裝飾構件6,裝飾構件6以與框體4相接的方式配置。裝飾構件6以與構成框體4的四個桿狀構件中的下方構件4u的外周側面4p及背面4r相接的方式配置。裝飾構件6采用固定機構10而固定于背面4r。作為固定機構10,并無特別限定,例如可采用螺釘。
[0034]如圖4所示,裝飾構件6具備:形成前表面7s的裝飾部7 ;形成前表面7s的相反側的背面8s并且與框體4的背面4r相接地固定的安裝部8。當將與顯示面2s垂直的方向設為光軸方向D時,裝飾構件6的前表面7s為能夠從沿著光軸方向D而與顯示面2s分離的位置進行視覺確認的面。前表面7s向與框體4的前表面4s且顯示面2s相同的一側(顯示裝置的前表面側)露出。裝飾構件6的背面8s存在于比框體4的背面4r更靠圖示右方、換言之沿著光軸方向D進一步后退的位置(圖示右方)。在本說明書中,“裝飾構件的背面”為安裝部8的背面8s,例如在以不包含裝飾部7中的前表面7s的相反側的后表面7r的含義下進行使用。需要說明的是,后表面7r作為與前表面7s平行的面而形成。
[0035]如圖2及圖3所示,在裝飾構件6的前表面7s露出有用于顯示電源的接通/斷開的指示器7a、遙控器的受光部7b等。指示器7a例如由發光二極管構成。如此,裝飾構件6不僅僅擔負裝飾效果,還擔負提供用于配置功能元件的面的作用。
[0036]固定構件10原本為用于將后罩5向框體4固定的構件,但也作為通過將裝飾構件6的安裝部8固定于后罩5且框體4的背面4r而對裝飾構件6進行固定的構件而發揮功倉泛。
[0037]裝飾構件6為透光性的構件,例如由丙烯酸樹脂等透明樹脂形成的透明構件。裝飾構件6的透光性為能夠對顯示裝置的設計方面的商品價值的提高作出貢獻的所期望的特性。不過,雖然具有透光性,但當因具有透光性而在裝飾構件6的前表面7s中映入背面8s側的安裝結構、具體而言由后罩5、固定機構10等構件構成的結構時,由裝飾構件6的透光性實現的商品價值的提高受到阻礙。
[0038]在后罩5、固定機構10等構件的位置及形狀中存在安裝結構上的限制,故基于這些構件的改善的映入的防止未必容易。另外,裝飾構件6作為導光材料而發揮功能,故從前表面7s射入的光也往往繞入并到達至用于安裝的構件的附近。進而,當從前表面7s射入的光直線前進而從背面8s穿過時,也可設想到由于顯示裝置的設置部位的不同而有時存在于背面8s側的美觀方面并不期望的結構物映入于前表面8s中。
[0039]如圖4所示,在裝飾構件6形成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9r,該反射面9r由從裝飾部7射入并沿著光軸方向D朝向背面行進的光L生成沿著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換言之與光軸方向D交叉的方向行進的反射光。因此,光L往往不會到達裝飾構件6的背面8s而映入背面側的結構。
[0040]實際上,光從各種方向射入裝飾構件6。但是,以與顯示面2s垂直的方向(光軸方向)D、即基于用戶的通常的觀察方向作為基準來對映入進行探討,作為顯示裝置的商品價值的評價而言充分地具有妥當性。
[0041]反射面9r為使光L向遠離框體4的方向反射的裝飾構件6的表面。成為如此使光反射的反射面9r的裝飾構件6的表面的法線矢量nv向框體4及背面8s靠近。
[0042]反射面9r為形成于裝飾構件6的槽部9的表面。槽部9形成為以使裝飾構件6中的框體4側的表面6p的一部分與框體4分離的方式后退。框體4和其他的構件未嵌入槽部9,槽部9作為空間而存在。所期望的槽部9的剖面形狀之一為圖4所示的V字狀,但槽部9的形狀不局限于此。作為圖5示出了將槽部9設為梯形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槽部9的剖面形狀基于與裝飾構件6所相接的框體的下方構件4u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作為圖4及圖5示出的剖面)而記述。
[0043]反射面9r不局限于平面,也可以為曲面。另外,反射面9r既可以為平滑的面(圖4?圖5及后述的圖7?圖8),也可以為被粗面化的裝飾構件6的表面。即便在反射面9r被粗面化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光L使背面8s側的結構向前表面7s側映入的情況。圖6表示圖4所示的反射面9r為粗面時的反射光。來自被粗面化的反射面9r的反射光成為散射光,故能夠生成從反射面9r沿著靠近框體4的方向行進或沿著光軸方向D行進的反射光。但是,與圖4同樣地生成也從圖6所示的反射面9r沿著遠離框體4的方向行進的反射光。
[0044]在圖4?圖6所示的裝飾構件6的內部不存在從前表面7s沿著光軸方向D僅僅在裝飾構件6的內部直線前進而到達背面8s的光路(內部光路)。因此,可靠地防止配置在背面8s的構件向前表面7s側映入的情況。該所期望的結構通過反射面9r對上述內部光路進行遮斷來實現。
[0045]需要說明的是,比光L靠圖4下方中的一部分的光沿著光軸D從前表面7s向裝飾構件7射入,經由后表面7r及其對置面7f并沿著光軸D向背面8s射入未被這些面7r、7f反射而直線前進的光。基于該光的設計性的降低有限,但從進一步地提高美觀性的觀點出發,也可以使對置面7f (或后表面7r)粗面化。
[0046]圖4?圖6所示的反射面9r存在于裝飾部7和安裝部8之間、更準確而言存在于裝飾構件6的前表面7s和背面8s之間。不過,反射面9r也可以為裝飾構件6的背面8s的一部分。在圖7所示的裝飾構件6中,背面8s的一部分作為反射面9r而發揮功能。在圖7中,雖然存在從前表面7s沿著光軸方向D僅僅在裝飾構件6的內部直線前進而到達背面8s的光路IL,但在該光路IL中行進的光L不會垂直地射入背面8s (反射面9r)。因此,光L向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反射,從而不會導致背面側的結構的映入。需要說明的是,如圖4?圖7所示那樣,未被作為反射面9r利用的背面8s與上述附圖中的前表面7s同樣地通常形成為與光軸方向D垂直的面。
[0047]如圖4?圖7所示,在其內部不存在從前表面7s僅僅在裝飾構件6的內部沿著光軸方向D直線前進而向背面8s垂直射入的光路IL的裝飾構件6適于背面側的結構的映入的可靠的防止。
[0048]也可以將與框體相接的裝飾構件的表面設為反射面。在圖8所示的裝飾構件16中,在與框體14 (具體而言框體的下方構件14u)相接的反射面17r中,從裝飾部17射入并沿著光軸方向D而朝向背面18s行進的光LI向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反射。與反射面9r不同,框體14嵌入用于形成反射面17r的裝飾構件16的后退部。與框體14相接的裝飾構件16的表面在能夠可靠地防止光的透過這一方面適于作為反射面17r。
[0049]反射面17r和反射面9r (參考圖4?圖7)在通過如下方式來形成這一方面共通,SP,使裝飾構件6、16的框體4、14側的表面6p、16p的一部分相對于光軸方向D傾斜,更具體而言,以使沿著光軸方向D向該反射面射入的光向遠離框體4、14的方向反射的方式傾斜。更嚴格地記述時,裝飾構件6、16的框體4、14側的表面6p、16p是指與框體的外周面4p、14p接觸的裝飾構件6、16的表面,相對于光軸方向D傾斜是指在與裝飾構件6、16所相接的框體的下方構件4u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傾斜的含義。也可以不是表面的6p、16p的一部分傾斜而使全部傾斜。總而言之,所期望的是,用于防止映入的反射面具體而言是使裝飾構件中的框體側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光軸方向傾斜而形成的面。
[0050]在裝飾構件16的前表面17s形成有曲面17c,該曲面17c隨著從框體14離開而向背面18s側后退,換言之相對于框體14的前表面14s及顯示部2的顯示面2s傾斜。沿著光軸方向D向裝飾構件16射入的光L2如果始終直線前進的話則不會射入反射面17r,但在曲面17c中向靠近框體14的方向折射,并在反射面17r中被反射。由于前表面17s中的折射,光L2不會通過從前表面17s沿著光軸方向D而到達背面18s的內部光路IL,不會成為將背面18s側的結構向前表面17映入的原因。如此,所期望的是,裝飾構件16的前表面17s具有傾斜面17c,該傾斜面17c以使沿著光軸方向D射入的光向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折射而射入反射面17r的方式相對于顯示面2s傾斜。傾斜面17c也可以為平面。作為平面的傾斜面17c也能夠同樣地獲得關于光L2圖示出的折射效果。
[0051]圖8所示的曲面17c由于為凸面故也作為較小地觀察到對象的透鏡而發揮作用。在該作用下,例如即便根據來自與光軸方向D不同的方向的觀察而稍微能夠視覺確認到背面側的結構,該結構也成為不顯著的結構。
[0052]光L2在傾斜面17c中折射而向反射面17r射入,在反射面17ι■中向靠近前表面17s的方向反射。如此,通過在傾斜面17c中折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在反射面17r中向靠近前表面17s的方向反射,由此更可靠地防止背面側的結構的映入。
[0053]如圖8所示,在裝飾構件16中,存在有從前表面17s沿著光軸方向D而向背面18s垂直地射入的內部光路IL。但是,在裝飾構件16的內部中,不存在沿著光軸方向D射入裝飾構件16并僅僅在裝飾構件16的內部直線前進而向背面18s垂直地射入的光路。如上所述,其原因在于,沿著光軸方向D向內部光路IL的前面側端部射入的光L2在傾斜面17c中折射,不會在內部光路IL中行進而朝向反射面17r。因此,沿著光軸方向D觀察顯示裝置的用戶不會視覺確認到背面側的結構的映入(參考光L1、L2)。
[0054]透光性的裝飾構件作為導光材料而發揮功能需要引起注意。這是因為可能并不是在裝飾構件的內部直線前進的光路,而是存在由裝飾構件的表面反射并到達背面的光路。例如,圖8所示的光L3可能由裝飾構件16的表面重復反射并繞入至裝飾構件16的安裝部18的固定機構20附近,從而成為背面側的結構的映入的原因。在擔心如此的光的繞入的情況下,尤其期望的是形成使裝飾構件16的表面的一部分粗面化而形成的反射面(第二反射面)19r。反射面19r也可以形成于除前表面17s及背面18s以外的裝飾構件16的表面。在裝飾構件16中,在反射面19r中的光的散射下,即便是從光軸方向D以外的方向進行觀察的情況,也可防止背面側的結構向前表面17s的映入。
[0055]如作為光L4示出的光那樣,在反射面(第一反射面)17r中反射的光也與光L3同樣地可能成為映入的原因。尤其是如反射面171■那樣,容易從反射面產生向背面18s側繞入的反射光,該反射面是從前表面17s以較大的射入角射入的光較多的反射面。因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19r期望的是以其背面18s側的端部19e比反射面(第一反射面)17r的背面18s側的端部17e更靠近背面18s的方式形成。通過在背面18s側下拉的位置設定端部19e,由此向前表面17s射入并由反射面17r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變得容易由反射面19r散射。
[0056]反射面(第二反射面)19r只要是使光散射的粗面即可,可以通過對加工成用于樹脂成型的模具的表面進行轉印而形成。作為利用該方法而能夠實現的粗面的例子可舉出滾花形狀。反射面19r也可以通過以噴砂加工為代表的成型后的加工來形成。在使反射面(第一反射面)9r、17i■粗面化的情況下也與上述同樣地,可以在利用來自模具的轉印進行成型的同時或利用成型后的加工來形成。
[0057]參考圖9,對由裝飾構件6、16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R與光軸方向D所成的適當的角度進行說明。反射面R所期望的是,以使沿著光軸方向D射入的光的射入角Θ成為35°?55°、尤其為40°?50°、特別為42°?48°的方式形成。若射入角Θ過大,則來自反射面R的反射光向裝飾構件的背面繞入的可能性變高。若射入角Θ過小,則在反射面中反射的光的比率變低,故因裝飾構件6、16及其周邊的結構的不同而往往成為透過光映入的原因。
[0058]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自不待言,但上述的反射面(第一反射面9r、171■及第二反射面19r)無需是對射入的所有光進行反射的面。在本說明書中,只要由射入光產生反射光,無論是否產生透過光,產生該反射光的面均作為反射面對待。
[0059]圖4?圖8所示的裝飾構件6、16的前表面7s、17s構成與框體的前表面4s、14s連續的面。換言之,在前表面7s、17s及前表面4s、14s的接合部J未形成臺階。前表面7s、17s及前表面4s、14s為能夠從與顯示面2s分離的位置進行視覺確認的面且進入用戶的視野,因此,在考慮到設計方面的商品價值時,期望這些面7s、17s、4s、14s配置成共面。
[0060]最后,參考圖1OA及圖10B,說明在不具有反射面的透光性的裝飾構件中觀察到的映入。當采用利用固定機構30將圖1OA所示的透光性的裝飾構件26固定于框體24的背面的顯示裝置時,如圖1OB所示,背面28側的結構映入裝飾構件26的裝飾部27。該映入40進入觀察顯示部22的用戶的視野,從而阻礙基于透光性的裝飾構件26的商品價值的提聞。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具備帶有顯示信息的功能的顯示面的顯示部;以圍繞所述顯示部的方式配置的鏡框狀的框體;以與所述框體相接的方式配置的裝飾構件,其中, 當將與所述顯示面垂直的方向設為光軸方向時, 所述裝飾構件為透光性的構件,并且具備: 裝飾部,其形成能夠從沿著所述光軸方向而與所述顯示面分離的位置進行視覺確認的前表面; 安裝部,其形成所述前表面的相反側的背面,并且固定于所述框體, 在所述裝飾構件形成有第一反射面,該第一反射面由從所述前表面射入并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在該裝飾構件的內部行進的光生成向與所述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行進的反射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反射面為使所述反射光沿著遠離所述框體的方向行進的所述裝飾構件的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反射面為使所述裝飾構件中的所述框體側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所述光軸方向傾斜而形成的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裝飾構件具備以使所述框體側的表面的一部分與所述框體分離地后退的方式形成的槽部, 所述第一反射面為所述槽部的表面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反射面中,所述裝飾構件與所述框體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裝飾部的所述前表面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以使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射入的光向與所述光軸方向不同的方向折射而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方式相對于所述顯示面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在所述傾斜面中折射而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所述光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反射面中向靠近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反射。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在所述裝飾構件形成有用于使從所述前表面射入的光散射的被粗面化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所述背面側的端部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所述背面側的端部更靠近所述背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在使向所述前表面射入并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位置處形成有所述第二反射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在所述裝飾構件的內部不存在如下的光路,該光路是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射入所述裝飾構件并僅在所述裝飾構件的內部直線前進而向所述背面垂直地射入的光路。
【文檔編號】G09F9/00GK104185862SQ201380001799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2日
【發明者】山下修司, 中尾克, 神澤裕美, 多田直人, 本多和也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