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裝訂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U形裝訂扣,該裝訂扣為金屬扣,且裝訂扣的本體由兩個側邊和一個連接邊構成,其中兩個側邊呈并排設置,且這兩個側邊通過連接邊固定相連,兩個側邊之間的間距為1-10cm,且連接邊的長度與每個側邊的長度相等,并為2-30cm,而每個側邊的寬度為1-3cm;連接邊上沿其長度方向并排設有一組長條形的加強筋,該加強筋與兩個側邊垂直。本實用新型的尺寸參數適于裝訂厚度較厚的文件,并通過加強筋(3a)有效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從而防止文件較厚的情況下使用時被拉散架,進而有效克服了現有U形裝訂扣的缺陷,并通過小改動解決了大問題,適于廣泛推廣運用。
【專利說明】U形裝訂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文件裝訂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U形裝訂扣。
【背景技術】
[0002]在文件裝訂領域中,常常用到U形裝訂扣,使用時先將文件的書脊部位卡入U形裝訂扣的兩個側邊之間,然后通過壓扣機使U形裝訂扣的兩個側邊相對變形,從而完成文件的裝訂。
[0003]現有U形裝訂扣的缺陷如下:1、它的尺寸參數不適合裝訂厚度較厚的文件;2、它的結構強度不是很高,如果文件的厚度過厚,使用時很容易將U形裝訂扣的連接邊拉變形,進而將文件拉散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U形裝訂扣,欲克服現有U形裝訂扣的缺陷。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U形裝訂扣,該裝訂扣為金屬扣,且裝訂扣的本體(I)由兩個側邊(2)和一個連接邊(3)構成,其中兩個側邊(2)呈并排設置,且這兩個側邊(2)通過所述連接邊(3)固定相連,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邊(2)之間的間距(H)為1- 10cm,且連接邊(3)的長度(L)與每個側邊(2)的長度(L)相等,并為2 — 30cm,而每個側邊⑵的寬度⑶為I — 3cm ;
[0006]所述連接邊(3)上沿其長度方向并排設有一組長條形的加強筋(3a),該加強筋與兩個所述側邊(2)垂直。
[0007]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將兩個所述側邊(2)之間的間距(H)調整為1- 10cm,且連接邊(3)的長度(L)與每個側邊(2)的長度(L)相等,并為2 — 30cm,而每個側邊⑵的寬度⑶為I — 3cm ;
[0008]所述連接邊(3)上沿其長度方向并排設有一組長條形的加強筋(3a),該加強筋與兩個所述側邊(2)垂直。
[0009]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尺寸參數適于裝訂厚度較厚的文件,并通過加強筋(3a)有效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從而防止文件較厚的情況下使用時被拉散架,進而有效克服了現有U形裝訂扣的缺陷,并通過小改動解決了大問題,適于廣泛推廣運用。
[0010]作為可以具體選擇的實施例,兩個所述側邊⑵之間的間距⑶為1、1.3、1.5、2、2.5、3、3.5或4cm,且每個側邊(2)的長度(L)為2、5、10、15、20或30cm,而每個側邊(2)的寬度(D)為1、1.5、2、2.5或3cm。當然,在實際制造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具體選擇參數,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所述的參數。
[0011]為了便于制造,并兼顧結構強度,所述加強筋(3a)通過沖壓形成在連接邊(3)上,且加強筋(3a)沿著連接邊(3)的長度方向等間距設置,而加強筋(3a)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側邊(2)相連。
[0012]采用以上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較高,比較適于裝訂厚度較厚的文件。
[0013]作為一種實施例,所述本體(I)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
[0014]作為又一種實施例,所述本體(I)的材質為鐵,并在本體(I)的表面做防銹或噴涂處理。
[0015]在本案中,所述本體(I)通過沖壓成型。
[0016]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尺寸參數適于裝訂厚度較厚的文件,并通過加強筋(3a)有效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從而防止文件較厚的情況下使用時被拉散架,進而有效克服了現有U形裝訂扣的缺陷,并通過小改動解決了大問題,適于廣泛推廣運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2所示,一種U形裝訂扣,該裝訂扣為金屬扣,且裝訂扣的本體I由兩個側邊2和一個連接邊3構成,且本體I通過沖壓成型。其中,兩個所述側邊2呈并排設置,且這兩個側邊2通過所述連接邊3固定相連。所述本體I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也可以采用為鐵,當材質為鐵時,在本體I的表面做防銹或噴涂處理。
[0021]兩個所述側邊2之間的間距H為I 一 10cm,并可進一步優選為、1、1.2、1.5、1.8、2、
2.5、3、3.5、4、5、6、7、8、9、10、15或20cm。同時,所述連接邊3的長度L與每個側邊2的長度L相等,并為2 - 30cm,且可進一步優選為2、5、10、15、20、25或30cm。而每個所述側邊2的寬度D為I 一 3cm,并可進一步優選為1、1.5、2、2.5或3cm。
[0022]另外,所述連接邊3上沿其長度方向并排設有一組長條形的加強筋3a,該加強筋3a沿連接邊3的寬度方式設置,并與兩個所述側邊2垂直。作為優選,所述加強筋3a通過沖壓形成在連接邊3上,且加強筋3a沿著連接邊3的長度方向等間距設置,而加強筋3a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側邊2相連。另外,所述加強筋3a突出連接邊3的外表面,且加強筋3a的深度為0.5至2cm。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U形裝訂扣,該裝訂扣為金屬扣,且裝訂扣的本體(I)由兩個側邊(2)和一個連接邊(3)構成,其中兩個側邊(2)呈并排設置,且這兩個側邊(2)通過所述連接邊(3)固定相連,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邊⑵之間的間距⑶為I 一 10cm,且連接邊(3)的長度(L)與每個側邊⑵的長度(L)相等,并為2 - 30cm,而每個側邊⑵的寬度⑶為I — 3cm ; 所述連接邊(3)上沿其長度方向并排設有一組長條形的加強筋(3a),該加強筋與兩個所述側邊(2)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U形裝訂扣,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邊(2)之間的間距(H)為 1,1.3,1.5、2、2.5、3、3.5 或 4cm,且每個側邊(2)的長度(L)為 2、5、10、15、20 或 30cm,而每個側邊(2)的寬度(D)為1、1.5、2、2.5或3c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U形裝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3a)通過沖壓形成在連接邊⑶上,且加強筋(3a)沿著連接邊(3)的長度方向等間距設置,而加強筋(3a)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側邊(2)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U形裝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I)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U形裝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I)的材質為鐵,并在本體(I)的表面做防銹或噴涂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U形裝訂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I)通過沖壓成型。
【文檔編號】B42B5/06GK203805530SQ201420226876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6日
【發明者】樊恩對 申請人:重慶科恩辦公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