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薄式箱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薄式箱體,所述箱體由箱體橫梁(1)、箱體豎梁(3)和下橫梁(7)構成,所述箱體橫梁(1)和箱體豎梁(3)橫縱交錯相連接,所述下橫梁(7)位于所述箱體最底部,與箱體橫梁(1)平行;所述箱體上側具有掛件1(2)和掛件2(9),所述箱體下側具有底座前固定件(5)、后中固定件(6)和后側固定件(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超薄式箱體,具有厚度超薄、造價低廉、運輸方便、安裝簡易、方便快捷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超薄式箱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配件,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新型超薄式箱體。
【背景技術】
[0002]液晶拼接市場的逐步成熟,不僅表現在產品技術的進步上,也表現在市場應用的突破上。目前,LCD箱體式液晶為了更好地安裝與維護厚度大多在500mm左右,這樣不僅對客戶占地面積要求過大,而且箱體式四周要有鈑金包裝以達到密封防塵的效果,這樣還要考慮其鈑金費用問題及散熱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箱體很薄、占地面積小、簡潔輕便并且運輸安裝方便,節約成本的超薄式箱體。
[0004]一種超薄式箱體,所述箱體由箱體橫梁、箱體豎梁和下橫梁構成,所述箱體橫梁和箱體豎梁橫縱交錯相連接,所述下橫梁位于所述箱體最底部,與箱體橫梁平行;所述箱體上側具有掛件I和掛件2,所述箱體下側具有底座前固定件、后中固定件和后側固定件。
[0005]所述箱體還包括支撐梁,支撐梁位于箱體與房頂或后墻之間;箱體采用單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箱體上側利用支撐梁與房頂或后墻緊固連接,箱體下側采用前后探出的方式與地面打膨脹螺栓固定。
[0006]所述箱體采用多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液晶屏體與支撐梁中的橫梁直接固定掛起,無需支撐梁。
[0007]所述箱體的總厚度為液晶屏體厚度與豎梁厚度的總和,厚度為80mm-120mm,減少了占地與成本,此形式箱體沒有鈑金固定位置,其重量大大減輕。
[0008]所述液晶屏體下方使用黑色亞格力貼合。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超薄式箱體,具有厚度超薄、造價低廉、運輸方便、安裝簡易、方便快捷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超薄式箱體的立式支架主視圖;
[0011]圖2為超薄式箱體的立式支架側視圖;
[0012]其中,1-箱體橫梁;2-掛件I ;3_箱體豎梁;4_支撐梁;5_底座前固定件;6-后中固定件-J-下橫梁;8_后側固定件;9_掛件2。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超薄式箱體,所述箱體由箱體橫梁1、箱體豎梁3和下橫梁7構成,所述箱體橫梁I和箱體豎梁3橫縱交錯相連接,所述下橫梁7位于所述箱體最底部,與箱體橫梁I平行;所述箱體上側具有掛件I (2)和掛件2 (9),所述箱體下側具有底座前固定件5、后中固定件6和后側固定件8。
[0015]所述箱體還包括支撐梁4,支撐梁位于箱體與房頂或后墻之間;箱體采用單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箱體上側利用支撐梁與房頂或后墻緊固連接,箱體下側采用前后探出的方式與地面打膨脹螺栓固定。
[0016]所述箱體采用多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液晶屏體與支撐梁中的橫梁直接固定掛起,無需支撐梁。
[0017]所述箱體的總厚度為液晶屏體厚度與豎梁厚度的總和,厚度為80mm-120mm,減少了占地與成本,此形式箱體沒有鈑金固定位置,其重量大大減輕。
[0018]所述液晶屏體下方使用黑色亞格力貼合。
【權利要求】
1.一種超薄式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由箱體橫梁(I)、箱體豎梁(3)和下橫梁(7)構成,所述箱體橫梁(I)和箱體豎梁(3)橫縱交錯相連接,所述下橫梁(7)位于所述箱體最底部,與箱體橫梁(I)平行;所述箱體上側具有掛件I (2)和掛件2 (9),所述箱體下側具有底座前固定件(5)、后中固定件(6)和后側固定件(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式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支撐梁(4),支撐梁位于箱體與房頂或后墻之間;箱體采用單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箱體上側利用支撐梁與房頂或后墻緊固連接,箱體下側采用前后探出的方式與地面打膨脹螺栓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式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采用多層支架梁方式與液晶屏體拼接相連的方式;液晶屏體與支撐梁中的橫梁直接固定掛起,無需支撐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式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總厚度為液晶屏體厚度與豎梁厚度的總和,厚度為80mm-120mm。
5.根據權利要求1一 4任意一項所述的超薄式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體下方使用黑色亞格力貼合。
【文檔編號】G09F9/35GK203931403SQ201420323146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3日
【發明者】李興 申請人:北京環宇藍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