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導入式紙夾,屬于文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紙夾包括常見的長尾夾和曲別針。長尾夾有多種樣式,其典型特征是有兩個可折疊的鋼絲手柄,按壓這兩個手柄,使長尾夾張開,把紙張放入后松開手柄,長尾夾把紙張夾緊;其缺點是:兩個或多個長尾夾疊放時,無法操作手柄,也就無法夾入或取下紙張;另外,鋼絲手柄本身也或多或少影響紙張的翻閱。曲別針非常小巧,適合夾少量紙張,其缺點是會使紙張產生輕微變形,并且,使用時稍用力過大,曲別針本身也會產生變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入式紙夾。
一種導入式紙夾,由一個起夾緊作用的外夾體和一個起導入作用的內夾體的雙夾體結構組成,外夾體的兩個外夾葉片一端能夠開合,外夾葉片另一端連接到一起構成外夾體的彈性脊部,內夾體的兩個內夾葉片能夠開合,內夾葉片另一端連接到一起構成內夾體的彈性脊部,內夾體置于外夾體內,內夾體的彈性脊部和外夾體的彈性脊部相對應,內夾體的開合端和外夾體的開合端對應。
內夾體能夠從外夾體的開合端滑出、滑入外夾體,內夾體滑入外夾體后,外夾體的兩個外夾葉片把內夾體的兩個內夾葉片夾緊,此時,被夾緊的內夾體兩個內夾葉片能夠把夾在中間紙張夾緊。
內夾體的彈性脊部遠離內夾葉片的一側設有導入區,同時,導入區設有內夾體限位,外夾體開合端設有外夾體限位。
內夾體和外夾體的接觸面設有相互配合的內夾體軌道配合部分和外夾體軌道配合部分。
外夾體用直徑為大于0.5mm的彈簧鋼絲。
彈簧鋼絲直徑為1mm,內夾體的厚度為0.5mm。
內夾體的作用是將紙張導入或導出起夾緊作用的外夾體,對紙張起到保護作用。
這種導入式紙夾無需設有長尾夾的按壓手柄,因此方便疊放使用,且如果在外夾體的脊部設有套掛裝置,很方便安裝到文件夾上使用;而其外夾體使用較高彈性材料,克服了曲別針容易變形且夾緊力不足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這種紙夾無需配有按壓手柄就方便人們夾入或取下紙張,既方便單獨使用,又能夠將兩個或多個套掛在文件夾上使用;在夾住和取下紙張操作上,這種紙夾的方便程度和曲別針接近,同時又克服了曲別針容易變形且夾緊力不夠大的缺點。
附圖說明
當結合附圖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能夠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許多伴隨的優點,但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如圖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外夾體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外夾體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的內夾體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內夾體進出外夾體為滑動摩擦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許多修改和變化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除非特意聲明,這里使用的單數形式“一”、“一個”、“所述”和“該”也可包括復數形式。應該進一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使用的措辭“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應該理解,當我們稱元件被“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時,它能夠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能夠存在中間元件。此外,這里使用的“連接”或“耦接”能夠包括無線連接或耦接。這里使用的措辭“和/或”包括一個或更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的任一單元和全部組合。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為便于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理解,下面將以幾個具體實施例為例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且各個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
純機械結構紙夾的必備要素有三個,即兩個能夠開合的葉片和兩個葉片的連接處;所述兩個葉片的連接處使用預先成型的彈性材料,利用彈性材料自動恢復初始形狀這個原理,起到將兩個葉片夾緊的作用;在夾入紙張后,所述連接處在結構上和書的脊部相似,因此我們把該連接處稱作紙夾的彈性脊部。
葉片能夠是扁平的薄片,例如,常見的長尾夾采用的是彈簧鋼片,也能夠是鐵絲或鋼絲等制成的平面的框或平面網格,例如,最典型的曲別針的兩個葉片就是用鐵絲彎成的平面的框,這種框在和紙張貼合后,和長尾夾的彈簧鋼片起同樣的作用。無論上述哪種結構,本文都統稱為為葉片。
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由一個外夾體1和一個內夾體2構成,外夾體1用直徑一毫米左右的彈簧鋼絲繞成,包括兩個起夾緊作用的外夾葉片11,兩個外夾葉片11的連接處起彈性作用,構成外夾體1的脊部12,兩個外夾葉片11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能夠開合,構成外夾體1的開合端13,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的開合端13為夾緊狀態;
內夾體2用塑料制成,包括兩個在不受外力時處于張開狀態的兩個內夾葉片21,內夾葉片21的連接處構成內夾體的脊部22,內夾葉片21的活動端在外力作用下能夠開合,構成內夾體的開合端23;內夾體2夾在外夾體1的兩個外夾葉片11的之間,內夾體2的彈性脊部22與外夾體1的脊部12相對應,內夾體2的開合端23與外夾體1的開合端13相對應;內夾體2能夠從外夾體1的開合端13拉出或推入,隨著內夾體2的拉出,內夾體的開合端23逐漸張開。
實施例2: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外夾體1采用的是彈簧鋼絲繞成的夾體結構,鋼絲直徑1mm左右就能夠保證足夠的夾緊力;內夾體2采用的是塑料夾體,葉片厚度0.5mm就能夠保證足夠彈性和挺度;要點是外夾體1的夾緊力要明顯大于內夾體2的張開力。
實施例3: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為了使內夾體2在不完全脫離外夾體1的情況下,兩個內夾葉片21能夠自然張開,且為了保證內夾體2容易被推入回外夾體,需在內夾體脊部22靠近外夾體1脊部的一側設有導入區221,所述導入區221的厚度與內夾體2的兩個內夾葉片21的閉合后的總厚度接近,本實施例中過渡區為單層結構,無論其是否被外夾葉片11夾緊,都不影響內夾葉片21的開合;向外拉內夾體2至內夾葉片21根部位于外夾體1的開合端以外,內夾兩個葉片21被完全釋放,呈自然張開;這時,外夾體1只夾緊內夾體2的導入區221;
實施例4: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為了在正常使用時,內夾體2不完全脫離外夾體1,方便內夾體2隨時平順地被推入外夾體1,需在內夾體導入區221靠近外夾體脊部12的一側設有內夾體限位222,也要在外夾體的開合端13同時設有外夾體限位131,持續向外拉內夾體直至內夾體限位222接觸到外夾體限位131,則內夾體2不能被繼續拉出;而此時,內夾體導入區221使外夾體1的開合端13適度張開,內夾體2可被平順推回至外夾體1內部。圖1中,內夾體限位222為導入區221邊緣設置的凸起,外夾體限位131為外夾葉片11開合端邊框的內沿。本實用新型中,內夾體2在外夾體1內移動的實質是兩個接觸表面的摩擦,只要采用凹凸配合就很容易實現移動限位,能夠列舉很多實施例,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5: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為了使內夾體2只沿與外夾體1的彈性脊部12垂直的方向進出外夾體1,需在內夾體2與外夾體1相互接觸的表面設有與外夾體1的彈性脊部12垂直的、向內夾體開合端平直延伸的相互軌道配合;本實施例中,內夾體軌道配合部分211為在內夾體2與彈性脊部22垂直的邊緣處設置的平直凸起,外夾體軌道配合部分111為相對應的外夾體1邊緣的外沿。內夾體2在外夾體1內移動的實質是兩個接觸表面的滑動摩擦,只要采取凹凸配合就可限制滑動摩擦移動的軌跡,業內人士很容易設計出其他軌道配合實現方式,能夠列舉很多實施例,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6: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導入式紙夾,內夾體2的某一部分必須始終暴露在外夾體1外部,以便于使用者將內夾體2拉出、推入外夾體1。本實施例中,最適合用手指拉動或推動的部分是內夾體2的與彈性脊部12垂直的兩個邊緣。業內人士很容易設計出其他便于用手指拉動或推動的部位,能夠列舉很多實施例,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按壓長尾夾的長尾使長尾夾張開,利用的是杠桿原理;而本實用新型利用內夾體2的導入端將內夾體2送入外夾體1利用的是平面滑動摩擦(當內夾體2導入端厚度等于內夾體2兩個葉片和紙張厚度總和時)和斜面滑動摩擦原理(當內夾體2導入端厚度不等于內夾體2兩個葉片和紙張厚度總和時)。斜面摩擦結構既要求相互接觸的表面平滑,又要求斜面坡度不能過大,且在摩擦過程中,任何接觸面不能因夾緊力而塌陷或出現褶皺。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圖,內夾體2中的虛線代表紙張,該圖示意了內夾體2進出外夾體的過程為滑動摩擦這一實質。一個實用的紙夾既能夾緊一兩張紙,又能夾緊多張紙,在圖5中不難看出,隨著紙張的增多增厚,勢必造成滑動摩擦坡度越來越大,因此,本實用新型最適合于夾緊少量的紙張。
業內人士使用常見的材料很容易設計出體積小且保證接觸面不塌陷的導入式紙夾,例如,外夾體1采用直徑1mm的彈簧鋼絲,內夾體2葉片主體采用0.5mm的塑料,本實用新型的總厚度能夠不超過4mm,且沒有長尾夾必備的長尾,能給日常紙張管理帶來很大的便利。
如上所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是只要實質上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及效果能夠有很多的變形,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