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口腔環境的特殊性,牙列中的很多區域無法通過肉眼直視,即使某些區域能夠通過肉眼直視觀察,醫生也以不能扭曲或彎曲身體作為代價來觀察,而應該始終保持正確的體位,因此口腔醫生在進行牙體預備時常常需要用口鏡來間接觀察牙面。
口腔臨床治療過程中也面臨復雜的操作環境、可操作空間小、操作精度要求高、口內干擾因素多(如唾液、水霧和氣霧)及鏡像操作等困難。針對上述問題設計的仿真頭模可以模擬患者的體位和口腔情況,對口腔醫學生進行操作訓練。但是在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發現仿真頭模也存在下列問題:仿真頭模需要固定的空間、供氣系統、實驗成本高,學生實訓次數少、不能重復訓練;對初學者而言操作難度大。口腔醫學生在還沒有建立有效的鏡像感的情況下,很難規范有效地完成洞型的制備。因此,在進入仿真頭模實驗課程前增加鏡像操作訓練課程,可以作為仿真頭模實驗的前期準備和鋪墊。
上述問題是在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應當予以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仿真頭模需要固定的空間、供氣系統、實驗成本高,學生實訓次數少、不能重復訓練;對初學者而言操作難度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包括支撐框體、訓練鏡面和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支撐框體包括前側板、底板和后側板,底板的兩端分別垂直設有前側板和后側板,前側板、底板和后側板共同形成U形,前側板設有訓練鏡面,前側板和后側板間設有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且角度調節組件設于底板上,角度調節組件包括斜面板、底面板和定位框,斜面板的端部通過轉接件轉動連接在底面板上,斜面板的頂面為放置被操作件的平面,斜面板的底面設有若干平行排列設置的定位板,定位框的一側活動連接在底面板上,定位框的另一側可支撐于定位板與斜面板的連接處。
進一步地,角度調節組件可轉接,轉接件包括定位圈一、定位圈二和定位軸,定位圈一設于斜面板端部上,底面板設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定位圈二,定位圈二由前側板向后側板方向排列,定位軸穿過定位圈一、定位圈二。
進一步地,角度調節組件的斜面板的兩側分別設有卡位件,卡位件包括彈性圈,斜面板的側部設有上卡位槽和下卡位槽,彈性圈依次繞過上卡位槽和下卡位槽。
進一步地,被操作件采用繪圖件或仿真牙齒模型,繪圖件采用畫紙或樹脂模擬板,繪圖件設有自行設計的用于訓練畫圖的圖形或軌跡。
進一步地,斜面板的頂面設有用于對繪圖件固位的固位板。
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固定繪圖件的定位磁鐵塊,定位磁鐵塊設于塑料殼體的凹槽內,且定位磁鐵塊的端面與凹槽的槽口齊平。
進一步地,還包括訓練專用繪圖組件,訓練專用繪圖組件包括繪圖筆和模擬渦輪機手柄,手握柄的端部設有通孔,通孔內穿過有繪圖筆。
進一步地,通孔采用圓孔或多邊形孔,繪圖筆與手握柄垂直設置。
進一步地,后側板的頂端還垂直設有擋板。
進一步地,訓練鏡面采用不銹鋼鏡面,訓練鏡面的高度與后側板的高度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通過設置U形的支撐框體,且在支撐框體的一側設置訓練鏡面,能夠實現不同階段鏡像操作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間接觀察能力并使其達到神經生理學適應,且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將會持久存在。通過設置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能夠實現被操作件的多角度的快捷調節,實現更多角度和方位的操作訓練,保證訓練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口腔鏡像訓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中支撐框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中角度調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中角度調節組件和卡位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中卡位件和被操作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中訓練專用繪圖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撐框體,2-訓練鏡面,3-角度調節組件,4-擋板,5-被操作件,6-繪圖筆,7-模擬渦輪機手柄;
11-前側板,12-底板,13-后側板;
31-斜面板,32-底面板,33-定位框,34-定位板,35-定位圈一,36-定位圈二,37-定位軸,38-上卡位槽,39-下卡位槽,310-彈性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
一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如圖1,包括支撐框體1、訓練鏡面2和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3,如圖2,支撐框體1包括前側板11、底板12和后側板13,底板12的兩端分別垂直設有前側板11和后側板13,前側板11、底板12和后側板13共同形成U形,前側板11設有訓練鏡面2,前側板11和后側板13間設有角度調節組件3,且角度調節組件3設于底板12上,如圖3,角度調節組件3包括斜面板31、底面板32和定位框33,斜面板31的端部通過轉接件活動連接在底面板32上,斜面板31的頂面為放置被操作件5的平面,斜面板31的底面設有若干平行排列設置的定位板34,定位框33的一側活動連接在底面板32上,定位框33的另一側可支撐于定位板34與斜面板31的連接處。
該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通過設置U形的支撐框體1,且在支撐框體1的一側設置訓練鏡面2,能夠實現鏡像操作訓練,能夠增強學生的間接觀察能力并使其達到神經生理學適應,且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將會持久存在。通過設置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3,能夠實現被操作件5的多角度的快捷調節,實現更多角度和方位的操作訓練,保證訓練效果。
通過設置可移除式角度調節組件3,在需要使用角度調節組件3時,將角度調節組件3放置在底板12上即可。在不需要使用角度調節組件3時,可以移除角度調節組件3,將被操作件5放置在底板12或后側板13上進行操作訓練。角度調節組件3進行角度調節具體為:通過將定位框33放置在不同高度的定位板34與斜面板31的連接處,實現對斜面板31傾斜角度的調節。
轉接件包括定位圈一35、定位圈二36和定位軸37,定位圈一35設于斜面板31上,底面板32設有若干平行排列的定位圈二36,定位圈二36由前側板11向后側板13方向排列,定位軸37穿過定位圈一35、定位圈二36。通過轉接件的設置,能夠實現斜面板31在底面板32的不同位置的活動連接,具體為,在改變斜面板31位置時,通過將定位軸37從定位圈一35、定位圈二36中移動后,將斜面板31移至其他的定位圈二36處,再使用定位軸37穿過定位圈一35、定位圈二36即可。能夠實現斜面板31的位置的快速調節,且能夠實現斜面板31的轉動,從而實現斜面板31的更多傾斜角度的調節。
如圖4和圖5,斜面板31的兩側分別設有卡位件,卡位件包括彈性圈310,斜面板31的側部設有上卡位槽38和下卡位槽39,彈性圈310依次繞過上卡位槽38和下卡位槽39。通過設置卡位件,方便固定繪圖件在斜面板31上,定位良好且便于更換繪圖件,在需要更換繪圖件時,只需要將繪圖件從彈性圈310與斜面板31間移除,再將其他的繪圖件放置在彈性圈310與斜面板31間,由彈性圈310固定即可,操作極其簡便,省時省力。
被操作件5采用繪圖件或仿真牙齒模型,繪圖件采用畫紙或樹脂模擬板,繪圖件設有用于訓練的圖形或軌跡,如不同形狀、曲線、迷宮等,能夠實現訓練操作的靈活性。斜面板31的頂面設有用于對繪圖件固位的固位板。還包括用于固定繪圖件的定位磁鐵塊,定位磁鐵塊設于塑料殼體的凹槽內,且定位磁鐵塊的端面與凹槽的槽口齊平。
如圖6,實施例的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還包括訓練專用繪圖組件,訓練專用繪圖組件包括繪圖筆6和模擬渦輪機手柄7,模擬渦輪機手柄7的端部設有通孔,通孔內穿過有繪圖筆6。通孔采用圓孔或多邊形孔,繪圖筆6與模擬渦輪機手柄7垂直設置。該訓練專用繪圖組件,能夠實現與口腔臨床使用的備洞手機機頭上的車針相同的操作角度,從而更好地模擬口腔臨床使用的手機手柄,在進行下一訓練時,無需再訓練不同的操作角度,從而能夠實現更好的訓練效果。
訓練鏡面2采用不銹鋼鏡面,與玻璃鏡面相比,能夠避免玻璃鏡面存在重影,長時間使用導致眼睛眩暈的問題。訓練鏡面2的高度與后側板13的高度相等,能夠實現相對更全面更多角度的訓練。
后側板13的頂端還設有垂直擋板4。實施例的該種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是進行鏡像操作訓練的特殊裝置,由于擋板4的遮擋,學生要想看到放在基板上的物體只能通過鏡面反射,這種裝置設計簡單、靈活;另外,用來進行鏡像操作訓練的物體既可是二維也可是三維的。
使用實施例的口腔醫學教學鏡像訓練裝置的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A.初級階段,鏡像繪圖:在平面基板或可調節角度基板上放置一張紙,紙上圖形分別是:具有一定的寬度的曲線軌跡;外形分為圈形、矩形、心形等涂色圖形;不同難度的迷宮等,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①在規定時間內將基板上曲線軌跡曲線之間的區域用鉛筆描記且不能涂到邊界外,將描記結果超出曲線外面積大于0.5mm2 記錄為錯誤;②在規定時間內對基板上的圖形涂色,用鉛筆完全描黑且不能涂到邊界外,將描記結果超出曲線外面積大于0.5mm2記錄為錯誤。③走出迷宮。
B.中級階段,鏡像訓練樹脂板預備不同洞型:在平面基板或可調節角度基板上放置一個樹脂板,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①在規定時間內在樹脂板上規定區域內制備不同形狀洞型;②調節基板的不同角度在規定時間內在樹脂板上規定區域內制備不同形狀洞型。
C.高級階段,鏡像訓練上頜模型仿真牙洞型制備:在平面基板或可調節角度基板上放置一個上頜牙列模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①在規定時間內在上頜模型不同牙位的仿真牙上制備規定洞型;②調節基板的不同角度在規定時間內在上頜模型不同牙位的仿真牙上制備規定洞型。
口腔醫學生在臨床前培訓課程中先開展初級、中級、高級鏡像操作訓練,然后在口腔仿真頭模上進行鏡像操作訓練,最后在患者口內進行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熟悉口腔操作的特殊性,逐漸提高并掌握鏡像操作能力。如此循序漸進、多次有效地完成口腔基本操作訓練,能為之后的實習打下堅實的口腔基本操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