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景瓷制品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景泰藍制品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景泰藍與陶瓷結合的景瓷制品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景泰藍技術提供的景泰藍掐絲及景泰藍鑲嵌的技術均不成熟,有的只是全景泰藍掐絲,加有少量手工攢銅工藝,精細度不夠,藝術表面感差,另外就是攢銅表面粗糙,且鑲嵌工藝粗糙、不成熟。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景瓷制品(景泰藍與陶瓷結合的制品),所述的景瓷制品是景泰藍與陶瓷進行結合,使得景瓷制品更具有傳統藝術感、圖案精細、造型獨特。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景瓷制品的制備方法,所述的制備方法能夠將景泰藍與陶瓷結合,使得制備出的景瓷制品更有傳統藝術感、圖案精細、造型獨特。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景瓷制品,所述的制品包括景泰藍和陶瓷配件,所述的景泰藍包括銅胎器皿、紫銅配件,所述的陶瓷配件的基體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的紫銅配件利用陶瓷配件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配件通過鑲嵌的方式固定在景泰藍上。根據所述的景瓷制品,所述的陶瓷為骨瓷。根據所述的景瓷制品,所述的紫銅配件為紫銅爪、紫銅柱或紫銅卡槽。根據所述的景瓷制品,所述的紫銅爪為六爪鑲、四爪鑲或三爪鑲,且爪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根據所述的景瓷制品,所述的鑲嵌方式為爪鑲、包鑲、卡鑲、軌道鑲、釘鑲、藏鑲。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制備景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景泰藍的制備A)設計胎圖、絲工圖、藍圖(點藍的色稿);B)制胎:將紫銅片按照圖的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并用鐵錘敲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并將油壓加工成形的與陶瓷鑲嵌的紫銅配件或銅胎器皿的各銜接部位上好焊藥,經高溫焊接后便成為器皿銅胎造型;C)掐絲;D)點藍;E)燒藍;二)陶瓷的制備a)制模:先制作好陶瓷基體的成型模,成型模由石膏制成,在模頭制成形石膏模時擠出成型模具的成型段出口處,其形狀定形為凹凸狀;石膏模分上下兩部分,兩部分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基體型腔 ,分模線為球體的O度經線處,石膏型腔制作好經風干后即可使用。b)制作陶瓷基體:澆鑄配制好的泥料化漿入石膏型腔內,經石膏吸水后倒出余漿,待石膏模干燥后起坯,坯體經利假口后放入成形的“定型凹模”內確保胚體尺寸,并使陶瓷基體上具有至少一個凹槽,以確保陶瓷基體留有與景泰藍鑲嵌的凹槽,以便于后面與景泰藍的鑲嵌,待胚體干燥后進爐素燒,即第一次燒制,第一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白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二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紅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三次燒制成型制成陶瓷基體,燒至出的陶瓷基體上有至少一與景泰藍鑲嵌的凹槽;c)制作陶瓷表層圖案:在制作陶瓷基體的同時,可進行其表層圖案的制作,將設計好的瓷體圖案制成膠片菲林,經曬網,貼金,烘干工藝制成專用陶瓷貼金花紙;d)陶瓷配 件制作:將c)步驟中制作的貼金花紙粘在b)步驟中制作的陶瓷基體上,使之緊密結合,再將結合后的胚體進爐進行第四次燒制,溫度達到1200°C,出爐后即成景瓷結合工藝品的陶瓷配件;三)紫銅配件利用陶瓷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鑲嵌結合固定在景泰藍上。根據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紫銅配件為紫銅爪、紫銅柱或紫銅卡槽。根據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紫銅爪為六爪鑲、四爪鑲或三爪鑲,且爪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根據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b)中所述的泥料化漿中加入骨粉,所述的陶瓷基體為骨瓷基體。根據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景泰藍制備還包括在對步驟E)加工后的景泰藍進行如下步驟:F)磨光;G)鍍金。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方法制備的景瓷制品。本發明提供的景瓷制品,通過景泰藍與陶瓷結合,陶瓷經過特別制備,并在其基體上制備出凹槽,通過陶瓷基體上的凹槽,紫銅配件通過爪鑲、包鑲、卡鑲、軌道鑲、釘鑲、藏鑲的鑲嵌方式與陶瓷結合,使其得到的制品更加具有傳統藝術感、圖案精細、造型更獨特。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景瓷制品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景泰藍的制作:A)設計胎圖、絲工圖、藍圖(點藍的色稿);B)制胎:將紫銅片按照圖的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并用鐵錘敲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并將油壓加工成形與陶瓷鑲嵌的紫銅配件或銅胎器皿的各銜接部位上好焊藥,經高溫焊接后便成為器皿銅胎造型;其中紫銅配件主要是紫銅爪、紫銅柱或紫銅卡槽,但是不限于此處列舉的這幾種配件,配件種類或類型可以選擇一種或則多種結合使用;C)掐絲:用鑷子將壓扁了的細紫銅絲掐、掰成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銅胎上,然后篩上銀焊藥粉,經900±20°C度的高溫焙燒,將銅絲花紋牢牢地焊接在銅月臺上;D)點藍:經過掐絲工序后的胎體,再經燒焊、酸洗、平活、正絲等工序后,進入點藍工序,點藍是把事先備好的琺瑯釉料,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錘制成的小鏟形工具,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E)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后,再拿到爐溫大約800±20°C的高爐中烘燒,燒制冷卻后色釉低于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其中還包括以下兩個步驟,但下述兩個步驟為非必要步驟,只是為了景泰藍制品更加美觀而進行的操作。F)磨光:是用粗砂石、黃石、木炭分三次將凹凸不平的藍釉磨平,凡不平之處都需經補釉燒熔后反復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將沒有藍釉的銅線、底線、口線刮平磨亮;G)鍍金:將磨平、磨亮的景泰藍經酸洗、去污、沙亮后,進行24K金電鍍。再經水洗沖凈干燥處理后,景泰藍鑲玉工藝品景泰藍部分便完了。二)陶瓷的制作:a)制模:先制作好陶瓷基體的成型模,成型模由石膏制成,在模頭制成形石膏模時擠出成型模具的成型段出口處,其形狀定形為凹凸狀;石膏模分上下兩部分,兩部分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基體型腔,分模線為球體的O度經線處,石膏型腔制作好經風干后即可使用;b)制作陶瓷基體:澆鑄配制好的泥料化漿入石膏型腔內,經石膏吸水后倒出余漿,待石膏模干燥后起坯,坯體經利假口后放入成形的“定型凹模”內確保胚體尺寸,使陶瓷基體上具有至少一個凹槽,以確保陶瓷基體留有與景泰藍鑲嵌的凹槽,以便于后面與景泰藍的鑲嵌;待胚體干燥后進爐素燒, 即第一次燒制,第一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白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二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紅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三次燒制成型制成陶瓷基體。其中還可以進一步在泥料化漿中加入骨粉,使得燒制出的陶瓷基體為骨瓷基體,使得最終得到的景瓷制品更為精美;c)制作陶瓷表層圖案:在制作陶瓷基體的同時,可進行其表層圖案的制作,將設計好的瓷體圖案制成膠片菲林,經曬網,貼金,烘干工藝制成專用陶瓷貼金花紙;d).陶瓷配件制作:將c)步驟中制作的貼金花紙粘在b)步驟中制作的陶瓷基體上,使之緊密結合,再將結合后的胚體進爐進行第四次燒制,溫度達到1200°C,出爐后即成景瓷結合工藝品的陶瓷配件。進一步將上述陶瓷配件進行表面清洗和檢驗,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鑲嵌步驟了。三)景泰藍與陶瓷的鑲嵌組合紫銅配件利用陶瓷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鑲嵌結合固定在景泰藍上。鑲嵌組合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I)爪鑲用景泰藍的金屬爪或柱緊緊扣住陶瓷的凹槽的凸起邊緣,最大的優點就是金屬很少遮擋陶瓷,清晰呈現陶瓷部分的外型,以節約陶瓷的制作成本,爪鑲一般可分為六爪鑲、四爪鑲或三爪鑲,爪鑲要求爪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陶瓷臺面水平并不傾斜。(2)包鑲
用紫銅金屬邊把陶瓷配件的腰部以下封在金屬托或架之內,用景泰藍的攢銅的堅固性防止陶瓷配件脫落。(3)卡鑲利用景泰藍攢銅部分的張力固定陶瓷配件的底部或者底部與頂尖的部分。(4)軌道鑲又稱夾鑲和壁鑲,是一種先在景泰藍紫銅部分托架上車出溝槽,然后把陶瓷配件卡進槽溝之中。(5)釘鑲在景泰藍紫銅部分的上鑲口的邊緣,用工具鏟出幾個小釘,用以固定陶瓷配件。在表面看不到任何固定玉石的金屬或爪子,陶瓷其實是套在金屬榫槽內。(6)藏鑲是把陶瓷配件鑲嵌在景泰藍紫銅配件較厚或面積較大之部分,陶瓷配件的頂部不會外露的鑲嵌方法。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 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景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品包括景泰藍和陶瓷配件,所述的景泰藍包括銅胎器皿、紫銅配件,所述的陶瓷配件的基體上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的紫銅配件利用陶瓷配件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配件通過鑲嵌的方式固定在景泰藍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景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為骨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景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銅配件為紫銅爪、紫銅柱或紫銅卡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景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銅爪為六爪鑲、四爪鑲或三爪鑲,且爪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景瓷制品, 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嵌的方式為爪鑲、包鑲、卡鑲、軌道鑲、釘鑲、藏鑲。
6.一種制備景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景泰藍的制備 A)設計胎圖、絲工圖、藍圖(點藍的色稿); B)制胎:將紫銅片按照圖的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并用鐵錘敲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并將油壓加工成形與陶瓷鑲嵌的紫銅配件或銅胎器皿的各銜接部位上好焊藥,經高溫焊接后便成為器皿銅胎造型; C)掐絲; D)點藍; E)燒藍; 二)陶瓷的制備 a)制模:先制作好陶瓷基體的成型模,成型模由石膏制成,在模頭制成形石膏模時擠出成型模具的成型段出口處,其形狀定形為凹凸狀;石膏模分上下兩部分,兩部分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基體型腔,分模線為球體的O度經線處,石膏型腔制作好經風干后即可使用; b)制作陶瓷基體:澆鑄配制好的泥料化漿入石膏型腔內,經石膏吸水后倒出余漿,待石膏模干燥后起坯,坯體經利假口后放入成形的“定型凹模”內確保胚體尺寸,并使陶瓷基體上具有至少一個凹槽,待胚體干燥后進爐素燒即第一次燒制,第一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白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二次燒制出爐后再上紅釉、掃灰檢驗、裝匣;第三次燒制成型制成陶瓷基體,所述的陶瓷基體有至少一與景泰藍鑲嵌的凹槽; c)制作陶瓷表層圖案:在制作陶瓷基體的同時,可進行其表層圖案的制作,將設計好的瓷體圖案制成膠片菲林,經曬網,貼金,烘干工藝制成專用陶瓷貼金花紙; d)陶瓷配件制作:將(C)步驟中制作的貼金花紙粘在b)步驟中制作的陶瓷基體上,使之緊密結合,再將結合后的胚體進爐進行第四次燒制,溫度為1200°C,出爐后即成景瓷制品的陶瓷配件; 三)紫銅配件利用陶瓷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配件鑲嵌結合固定在景泰藍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紫銅配件為紫銅爪、紫銅柱或紫銅卡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紫銅爪為六爪鑲、四爪鑲或三爪鑲,且爪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步驟b)中所述的泥料化漿中加入骨粉,所述的陶瓷基體為骨瓷基體。
10.一種權利 要求6 9任一所述方法制備的景瓷制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景瓷制品及其制備方法,該景瓷制品包括景泰藍和陶瓷配件,所述的景泰藍包括銅胎器皿、紫銅配件,所述的陶瓷配件的基體上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的紫銅配件利用陶瓷配件基體上的凹槽將陶瓷配件通過鑲嵌的方式固定在景泰藍上,使其得到的景瓷制品更加具有傳統藝術感、圖案精細、造型更獨特。
文檔編號B44C1/26GK103241052SQ2013101358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8日
發明者林戈 申請人:林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