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53372閱讀:15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JP-A)No. 2005-252646中描述的圖像讀取裝置設有安裝至基 板的LED以及引導從LED發射的光的導光件。具體地說,這樣構造,即從LED(點光源)發 射的光從導光件的入射面引入導光件中,在導光件內反射并被引導至導光件的出射面。圖像讀取裝置通過從LED發射的光提高原稿面處短軸方向(慢掃描方向)上的光 強,所述光在大致全內反射條件下在導光件中反射,并被引導至導光件的出射面。而且,優 化導光件的入射面的形狀,使得通過控制光線在長軸方向(快掃描方向)上的角度而獲得 其中照明光以均勻強度照射到原稿表面上的導光件形狀。此外,在導光件的出射側的相反 側設置反射部,以提高圖像讀取目標區域上的光照效率。在圖像讀取裝置中,為了確保讀取精度,必需抑制向圖像上照射光的光源的位置 波動和光強波動。然而,當在基板的一個面上成行布置多個光源(例如LED等)時,若基板 由于光源產生的熱而變形,則光源的位置可能會發生變化,光源強度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其中發光部和導光件均可獨立更 換。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和圖像形成裝置,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和圖像形成 裝置可在固定發光部的支撐構件安裝至殼體或從殼體拆卸該支撐構件時避免發光部與其 它部件接觸。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可散去由光源產生的熱的圖像讀取裝置和圖像形成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和圖像形成裝置,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和圖像形成 裝置防止在安裝或拆卸導光件時導光件進入布置有多個光源的光源布置區。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一種圖像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置包括殼體;發光部,該 發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個點光源;基板,所述發光部安裝至該基板的第一表面;支撐 構件,該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并在所述發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 投影部分支撐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導光件,該導光件與所述發光部相鄰地安裝至所 述殼體,并將來自所述發光部的光引導至被讀取面。根據該方面,與支撐構件不支撐投影部的情況相比,由光源產生的熱可容易地耗 散,所述投影部為光源的位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處投影所在的位置。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撐構件可由金屬制成,并在三個以上部位固定至所述基板。根據該構造,即使由于光源產生的熱而向基板施加變形力時也可抑制基板變形。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撐構件可被構造成,在將該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 所述殼體拆卸該支撐構件時,安裝和拆卸的運動方向與所述導光件的布置方向不同。
根據該構造,所述發光部和導光件均可從不同的相應方向更換。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導光件可被構造成在將該導光件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 體拆卸該導光件時,安裝和拆卸運動方向與布置所述發光部所沿的方向不同。根據該構造,所述發光部和導光件均可從不同的相應方向固定。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殼體可設有止動部,所述止動部可與設置于所述導光件的臺 階部接觸。根據該構造,與殼體未設置與導光件的臺階部抵接的止動部的情況相比,在安裝 或拆卸導光件時,可更容易地阻止導光件進入設置多個光源的光源布置區。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導光件可沿著所述發光部中的所述點光源的行方向延伸,并 且所述臺階部可設置在所述導光件的長度方向兩端。根據該構造,與臺階部不設置在導光件的兩端的情況相比,在安裝或拆卸導光件 時,更能確保阻止導光件進入設置多個光源的光源布置區。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撐構件可由板構件形成,并可包括從該板構件伸出且沿該 板構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可被構造成,在將所述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 體拆卸該支撐構件時,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撐構件沿板構件厚度方向的運動。根據該構造,與支撐構件不包括爪的情況相比,可抑制發光部在作為支撐構件的 板構件的厚度方向上與其它部件接觸。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該圖像形成裝置包括第一方面的圖像 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置還包括對被讀取面上的圖像進行讀取的讀取單元;以及圖像形 成部,該圖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讀取單元讀取的圖像數據形成圖像。根據該方面,與支撐構件不支撐投影部的情況相比,由光源產生的熱可容易地耗 散,所述投影部為光源的位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處投影所在的位置。在以上方面中,可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的所述殼體上設置止動部,并且所述止動 部可與設置于所述導光件的臺階部接觸。根據該構造,與殼體未設置與導光件的臺階部抵接的止動部的情況相比,在安裝 或拆卸導光件時,可更容易地阻止導光件進入設置多個光源的光源布置區。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的所述支撐構件可由板構件形成,并可包括從 該板構件伸出并沿該板構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可被構造成,在將所述支撐構件安裝至 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體拆卸該支撐構件時,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撐構件沿板構件厚度方向的 運動。根據該構造,與支撐構件不包括爪的情況相比,可抑制發光部在作為支撐構件的 板構件的厚度方向上與其它部件接觸。


基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構造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單元的構造的示意圖;圖3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的構造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光照單元的構造的示意4
圖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光照單元的構造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光照單元的各種部件的構造的立體圖;圖7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支架及光照部的構造的立體圖;圖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光照部相對于支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圖9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從第一托架移除支架的移除狀態的立體圖;圖10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從第一托架移除支架的移除狀態的側視圖;圖11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安裝至第一托架途中支架的側視圖;圖1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支架安裝至第一托架的安裝狀態的側視圖;圖1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第一托架的分解立體圖;圖1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導光構件的放大立體圖;圖15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用于將導光構件安裝至其中一個側板的構造的 放大立體圖;圖16是其中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導光構件處于位于其中一個側板的安裝部上的 安裝狀態的放大立體圖;圖17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處于安裝至其中一個側板的安裝部上的固定狀 態的導光構件的放大立體圖;圖18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用于將導光構件安裝至其它側板的構造的放大 立體圖;圖19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處于位于其它側板的安裝部上的安裝狀態的導 光構件的放大立體圖;以及圖20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處于安裝在其它側板的安裝部上的固定狀態的 導光構件的放大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像形成裝置的構造首先,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造。圖1是示出圖像形成裝 置的構造的示意圖。如圖1中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配備有讀取原稿G的圖像的圖像讀取裝置11以 及在記錄介質(片材)P(例如紙)上記錄圖像的圖像記錄裝置21。圖像讀取裝置11布置 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上部,圖像記錄裝置21布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下部。注意,在圖 1中,箭頭UP表示豎直向上方向。圖像讀取裝置11被構造成讀取原稿G的圖像并將讀取到的圖像轉化成圖像信號。 圖像記錄裝置21基于圖像讀取裝置11轉化的圖像信號在記錄介質P上記錄圖像。圖像記錄裝置的構造如圖1中所示,圖像記錄裝置21配備有儲存記錄介質P (例如紙等)的多個記錄 介質儲存部80 ;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27 ;輸送部29,該輸送部29將記錄 介質P從多個記錄介質儲存部80輸送向圖像形成部27 ;第一排出部69、第二排出部72和 第三排出部76,通過圖像形成部27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排出到這些排出部中;以及控制部71,該控制部71控制圖像記錄裝置21的各部分的操作。圖像形成部27配備有分別形成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顏 色調色劑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 ;中間轉印帶32,該中間轉印帶32作為 中間轉印構件的實施例,在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中形成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 到該中間轉印帶32上;一次轉印輥46,該一次轉印輥46作為一次轉印構件的實施例,用于 將通過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形成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二次 轉印輥60,該二次轉印輥60作為二次轉印構件的實施例,用于將通過一次轉印輥46轉印到 中間轉印帶32上的調色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32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以及定影裝置64, 該定影裝置64將通過二次轉印輥60從中間轉印帶32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的調色劑圖像 定影。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成行布置在圖像記錄裝置21的豎直方向上的 中央部,該行相對于水平方向成傾斜狀態。如圖2中所示,各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 30K均具有沿一個方向(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相應感光鼓34,感光鼓34作為保持 所形成的調色劑圖像的圖像保持構件。繞各感光鼓34的外周,從感光鼓34的旋轉方向上游側依次設置對感光鼓34進 行充電的充電裝置36 ;曝光裝置40,曝光裝置40對通過充電裝置36而帶電的感光鼓34進 行曝光從而在感光鼓34上形成潛像;顯影裝置42,顯影裝置42使通過曝光裝置40而形成 在感光鼓34上的潛像顯影,從而形成調色劑圖像;以及清潔裝置44,清潔裝置44在感光鼓 34上形成的調色劑圖像已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之后移除感光鼓34上殘留的任何調色 劑。曝光裝置40基于從控制部71 (參見圖1)傳送的圖像信號形成靜電潛像。從控制 部71傳送的圖像信號可以是在圖像讀取裝置11中產生的圖像信號,或者是控制部71從外 部設備獲取的圖像信號。如圖1中所示,中間轉印帶32布置在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上方,并以 預定張力掛在向中間轉印帶32施加驅動力的驅動輥48、面向二次轉印輥60的對向輥50、 向中間轉印帶32施加張力的張緊輥54、第一從動輥56以及第二從動輥58周圍。通過驅動輥48向中間轉印帶32施加旋轉力,使中間轉印帶32沿一個方向(圖1 中的箭頭A的方向)環行,同時與感光鼓34保持接觸。在面向驅動輥48的對向位置設置清潔裝置52,其中中間轉印帶32位于在該驅動 輥48與清潔裝置52之間,清潔裝置52用于移除中間轉移帶32上殘留的任何調色劑。調色劑盒38Y、38M、38C和38K設置在中間轉印帶32上方,用于儲存各顏色的調色 劑以供給至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中的各顏色的顯影裝置42。一次轉印輥46面向相應的感光鼓34,其中中間轉印帶32位于一次轉印輥46與相 應的感光鼓34之間。在一次轉印輥46與感光鼓34之間存在一次轉印位置,形成在感光鼓 34上的調色劑圖像在這些位置轉印至中間轉印帶32。二次轉印輥60面向對向輥50,其中中間轉印帶32位于二次轉印輥60與對向輥 50之間。在二次轉印輥60與對向輥50之間存在二次轉印位置,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2上的 調色劑圖像在該位置轉印至記錄介質P。輸送部29設有饋送輥88,該饋送輥88饋送出被儲存在各記錄介質儲存部80中的記錄介質P ;輸送路徑62,該輸送路徑62輸送從饋送輥88饋送出的記錄介質P ;以及輸 送輥90、92、94,這些輸送輥沿輸送路徑62布置并將饋送輥88饋送出的記錄介質P輸送至 二次轉印位置。定影裝置64與二次轉印位置相比布置在輸送方向的更下游,并將在二次轉印位 置轉印至記錄介質P的調色劑圖像定影。輸送被定影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的輸送輥66設置在定影裝置64的輸送方 向的更下游側。切換構件68設置在輸送輥66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用于切換記錄介質P的 輸送方向。第一排出輥70設置在切換構件68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以輸送通過切換構件68 切換至輸送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圖1中的向右方向)的記錄介質P,并將記錄介質P排出至 第一排出部69。在切換構件68的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輸送輥73,所述輸送輥73輸送通過切換 構件68切換至輸送方向中的另一方向(圖1中的向上方向)的記錄介質P;第二排出輥74, 所述第二排出輥74將通過輸送輥73輸送的記錄介質P排出至第二排出部72 ;以及第三排 出輥78,所述第三排出輥78將輸送輥73輸送的記錄介質P排出至第三排出部76。在定影裝置64側形成翻轉輸送路徑100,該翻轉輸送路徑100輸送通過輸送輥73 翻轉的記錄介質P。沿著翻轉輸送路徑100設置多個輸送輥102。通過輸送輥102輸送的 記錄介質P通過輸送輥94 二次饋送至二次轉印位置。以下對在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裝置21中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的 圖像形成操作進行說明。在圖像記錄裝置21中,從多個記錄介質儲存部80中的一個饋送出的記錄介質P 由輸送輥90、92、94饋送至二次轉印位置。在各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中,曝光裝置40基于從圖像讀取裝置11 或外部設備獲取的圖像信號在感光鼓34上形成靜電潛像,并基于該靜電潛像形成調色劑 圖像。在圖像形成單元30Y、30M、30C和30K上形成的各調色劑圖像在一次轉印位置疊置在 中間轉印帶32上,從而形成彩色圖像。然后,中間轉印帶32上形成的彩色圖像在二次轉印 位置轉印至記錄介質P。轉印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定影裝置64,轉印的調色劑圖像由定影 裝置64定影。在調色劑圖像被定影之后,當僅在記錄介質P的單面上形成圖像時,記錄介 質P被排出至第一排出部69、第二排出部72和輸送輥73其中之一。然而,當在記錄介質P的兩面上形成圖像時,記錄介質P在一面形成圖像之后通過 輸送輥73翻轉,并被向翻轉輸送路徑100饋送。于是,記錄介質P通過輸送輥94從翻轉輸 送路徑100 二次饋送至二次轉印位置,并以與上述類似的方式在記錄介質P的反面上形成 圖像,從而在記錄介質P的兩面上形成圖像。如以上所述執行圖像形成操作循環。圖像記錄裝置21的構造不局限于上述構造。可采用上述構造以外的其它構造的 圖像形成裝置,只要是能夠記錄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即可。例如,可采用不具有中間轉印構件的直接轉印圖像記錄裝置、噴墨圖像記錄裝置寸。圖像讀取裝置的構造如圖3中所示,圖像讀取裝置11配備有輸送原稿G的原稿輸送裝置12以及從原稿輸送裝置12輸送的原稿G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部14。原稿輸送裝置12布置在圖像讀取 裝置11的上部,圖像讀取部14布置在圖像讀取裝置11的下部。原稿輸送裝置12配備有儲存原稿G的原稿儲存部13 ;原稿排出部33,原稿G被 排出至該原稿排出部;以及輸送部16,該輸送部16將原稿G從原稿儲存部13輸送至原稿 排出部33。輸送部16配備有饋送輥15,饋送輥15從原稿儲存部13饋送出儲存在原稿儲存 部13中的原稿G ;多個輸送輥25,這些輸送輥朝輸送方向下游側輸送由饋送輥15饋送出的 原稿G ;以及排出輥35,所述排出輥35將輸送輥25輸送的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部33中。 所述多個輸送輥25和排出輥35沿從原稿儲存部13饋送出的原稿G被輸送所沿的輸送路 徑23布置。圖像讀取部14配備有容納在殼體41中的各種部件,并被構造成讀取原稿輸送裝 置12輸送的原稿G上以及放置在下述的第一稿臺玻璃43A上的原稿G上的圖像。在殼體41的頂部設有第一稿臺玻璃43A,該第一稿臺玻璃43A作為第一透明構 件的實施例,原稿G放置在該第一稿臺玻璃43A上,并且光L從該第一稿臺玻璃43A穿過以 讀取原稿G上的圖像;以及第二稿臺玻璃43B,該第二稿臺玻璃43B作為第二透明構件的實 施例,光L從該第二稿臺玻璃43B穿過以讀取由原稿輸送裝置12輸送的原稿G上的圖像。原稿輸送裝置12安裝至圖像讀取部14從而能夠開閉,使得在原稿輸送裝置12處 于打開狀態時可將原稿G放置在第一稿臺玻璃43A上。圖像讀取部14配備有光照單元17,該光照單元17將光L照射到原稿G的待讀取 面(圖像面)上;導光單元19,該導光單元19將來自光照單元17的光L引導到原稿G的 被讀取面上并引導從原稿G的被讀取面反射的反射光L ;成像透鏡24,該成像透鏡24聚焦 導光單元19引導的光L的光學圖像;以及檢測器26,該監測器26檢測由成像透鏡24聚焦 的光學圖像。光照單元17配備有第一托架18,該第一托架18作為能夠沿第一稿臺玻璃43A運 動的運動構件的實施例;設置至第一托架18的光照部59,光照部59向原稿G上照射光L ; 以及設置至第一托架18的第一鏡75,第一鏡75反射由原稿G反射的反射光L。稍后描述 光照單元17的具體構造。導光單元19配備有第二托架22,該第二托架22作為能夠沿第一稿臺玻璃43A運 動的另一運動構件的實施例;設置至第二托架22的第二鏡45A,該第二鏡45A反射由第一 鏡75反射的反射光L ;以及設置至第二托架22的第三鏡45B,該第三鏡45B朝成像透鏡24 反射由第二鏡45A反射的反射光L。檢測器26由光電轉換元件(例如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等)構成,對由 成像透鏡24聚焦的光L進行光電轉換。檢測器26獲取的電信號被傳送至與檢測器26電連接的圖像處理裝置28。在圖 像處理裝置28中,電信號經過圖像處理,被圖像處理過的電信號(圖像信號)通過控制部 71 (參見圖1)被傳送至曝光裝置40 (參見圖2)。光照單元的構造如以上所述,光照單元17配備有第一托架18 (參見圖4),該第一托架18作為能夠 在慢掃描方向(圖4中的方向X)上沿第一稿臺玻璃43A運動的運動構件的實施例。在原稿G放置在第一稿臺玻璃43A上的情況下,第一托架18沿原稿G的被讀取面運動。如圖5中所示,第一托架18配備有托架主體47,該托架主體47形成為沿快掃描 方向(圖5中的方向Y)細長的形狀,還配備有布置在托架主體47的長度方向兩端處的一 對支撐構件49。該對支撐構件49支撐在設置至圖像讀取部14的殼體41 (參見圖3)的框 架(圖中未示出)上,使得該框架能夠在慢掃描方向(圖5中的方向X)上沿第一稿臺玻璃 43A運動。托架主體47以及所述一對支撐構件49例如由片狀金屬(板)形成。托架主體47配備有一對側板,即側板55A和側板55B,它們相向布置,在快掃描 方向(圖5中的方向Y)上分開;以及側壁39、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它們一體形成至 側板55A和側板55B并布置在側板55A和側板55B之間。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沿著慢掃描方向(圖5中的方向X)相互分離地布置, 并且形成為沿著快掃描方向(圖5中的方向Y)為細長形狀。在從由原稿輸送裝置12輸送 的原稿G讀取圖像時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面向第二稿臺玻璃43B,而在讀取放置在第 一稿臺玻璃43A上的原稿G時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面向第一稿臺玻璃43A。第二頂壁53的位于第一頂壁51側的一個慢掃描方向邊緣彎折而形成傾斜面 53A(參見圖4)。側板55A與側板55B在快掃描方向上的間距大于原稿G的圖像形成區在快掃描方 向上的寬度(參見圖4)。向原稿G的被讀取面上照射光L的光照部59經由作為支撐構件的實施例的支架 57而在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處安裝至該第一托架18,如圖4中所示。光照部59安裝成 能夠獨立于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其它部件(例如后述的導光構件65)安裝至第一托架18 或從第一托架18拆卸。稍后描述光照部59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裝結構的具體實施例。如圖6中所示,光照部59配備有沿著快掃描方向(圖6中的方向Y)延伸的電路 板59A,并配備有發光元件61,所述發光元件作為朝原稿G的被讀取面發射光的發光部的實 施例。多個發光元件61沿著快掃描方向以均勻間隔布置在電路板59A上。可例如采用發光二極管(LED)作為發光元件61。通過與電路板59A的一個長度方 向端連接的柔性基板63從控制部71 (參見圖1)為電路板59A供電。不限于以均勻間隔布置發光元件61,并且例如可做出這樣的構造,其中發光元件 61布置成使得其間的間隔在電路板59A的位于長度方向兩端的部分處小于在電路板59A的 中央部分處。不限于采用LED作為發光元件61,并且可采用其它發光元件,例如有機電致發光 (EL)元件、無機EL元件等。如圖4中所示,托架57支撐各發光元件61,使得這些發光元件相對于第一稿臺玻 璃43A和第二稿臺玻璃43B傾斜,并且從發光元件61朝原稿G發射的光L從傾斜方向照射 到原稿G的表面上。在發光元件61的光L的出射側,如圖4和圖6所示,向原稿G引導來自發光元件 61的光L的導光構件65面向發光元件61的光L的出射面布置。導光構件65形成為沿著 快掃描方向細長,并在快掃描方向兩端由側板55A、55B支撐。稍后描述導光構件65至第一 托架18的安裝結構的具體實施例。導光構件65布置在第一托架18內。具體地說,導光構件65布置在第一頂壁51下方,比側壁39更靠近后述的反射板79側。導光構件65例如由丙烯酸類樹脂形成。從發光元件61入射的光L在導光構件65 內進行全內反射,從而來自發光元件61的光L被引導至原稿G的讀取位置附近(參見圖 4)。通過如以上所述使光L進行全內反射,導光構件65使來自發光元件61的光L在 光出射面65A處出射,該面位于導光構件65的面向發光元件61的面的相反側。因而,至少 在快掃描方向上抑制了光出射面65A處的光分布變化。由于導光構件65將從光照部59入射的光L引導至讀取位置附近,導光構件65優 選由不易衰減光強的材料形成。導光構件65可采用的其它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樹脂、聚酰亞 胺樹脂、玻璃等。用于擴散從導光構件65出射的光L的擴散板67結合至導光構件65的光出射面 65A。擴散板67例如由丙烯酸類樹脂形成。擴散板67的光L出射面沿著快掃描方向形成 有用于擴散從光出射面65A入射的光L的波紋(衍射圖案)。通過改變衍射圖案的形狀,可 將從擴散板67出射的光L調整成圓形或橢圓形。擴散板67可采用的其它材料包括聚碳酸 酯樹脂、聚酯樹脂、玻璃等。反射板79布置在沿慢掃描方向與擴散板67分離的位置處,使得從擴散板67出射 的一部分光被反射到原稿G上(參見圖4)。反射板79為沿著快掃描方向延伸的鏡面構件, 并且反射板79的與光L反射面相反的面固定至第二頂壁53的傾斜面53A(參見圖4)。第一鏡75設置在導光構件65和擴散板67下方,并將由原稿G反射的光L引導至 第二托架22的第二鏡45A(參見圖3)上。第一鏡75通過將其兩端部插入穿過側板55A、 55B(參見圖5)中形成的孔而被保持。光照單元17不限于上述構造,并且可構造成其它形狀并構造有其它部件。以下對在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11中讀取原稿G的圖像的讀取操 作進行說明。在圖像讀取裝置11中,當讀取放置在第一稿臺玻璃43A上的原稿G時,如圖3所 示,光照單元17的第一托架18和導光單元19的第二托架22以例如2 1的比例運動距 離分別沿運動方向(方向X)運動。同時,光L從光照單元17的光照部59照射到原稿G的被讀取面上。具體地說,如 圖3中所示,光L從光照部59的各發光元件61出射,出射的光L在導光構件65內傳播,同 時經歷全內反射,并由擴散板67擴散。在擴散板67處擴散的一部分光L通過第一稿臺玻 璃43A照射到原稿G上,并且來自擴散板67擴散的光L中的、朝反射板79擴散的光L被反 射板79反射,然后通過第一稿臺玻璃43A照射到原稿G上。在光照單元17中,光L從慢反 射方向上的一側(圖4中右側)和另一側(圖4中的左側)照射到原稿G上。照射到原稿G上的光L在被原稿G的被讀取面反射之后依次被第一鏡75、第二鏡 45A和第三鏡45B反射并被引導至成像透鏡24。被引導至成像透鏡24的光L聚焦在檢測 器26的光捕獲面上。由于第二托架22的運動距離為第一托架18的運動距離的一半,從原稿G的被讀 取面至檢測器26的光L的光路長度不變。檢測器26為線性傳感器,其同時處理原稿G在與慢掃描方向(第一托架18的運動方向)相交的快掃描方向上的一條線的量。在圖像讀取部14中,在讀取一條快掃描方向 線之后,第一托架18沿慢掃描方向運動,并讀取原稿G的下一條線。通過經過原稿G的整 個面而完整執行讀取一頁。然而,當讀取由原稿輸送裝置12輸送的原稿G的圖像時,如圖3所示,第一托架18 和第二托架22處于靜止狀態,位于圖像讀取部14的一端(圖3中的左端),如實線所示。首先,由輸送至該讀取位置的原稿G的第一條線反射的光L被成像透鏡24聚焦, 并由檢測器26檢測圖像。即,在利用線性傳感器檢測器26對快掃描方向上的第一條線立 刻進行處理之后,讀取輸送的原稿G的快掃描方向上的下一條線。當原稿G的后緣經過第 二稿臺玻璃43B的讀取位置時,完成在慢掃描方向上原稿G的一頁的讀取。光照部至第一托架的安裝結構如圖4中所示,用于將光照部59可拆卸地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的支架57 在沿慢掃描方向剖取的剖面中觀看時,在快掃描方向上局部成形為大致倒V形形狀,并由 板狀的片狀金屬構成。具體地說,支架57配備有支撐光照部59的支撐板85以及一體形成至支撐板85 以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的安裝板86。如圖7中所示,在支撐板85中形成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多個(在當前示例性實 施方式中為四個)螺紋孔82。在光照部59的電路板59A中形成有與螺紋孔82對應的多個 (在當前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為四個)通孔83。如圖8中所示,通過使螺栓84穿過通孔83 并擰到螺紋孔82中而將光照部59的電路板59A固定至支撐板85。這里,在光照部59 (電路板59A)固定至托架57的狀態下,與發光元件61的位置 投影在電路板59A的另一表面59B(背面)所在的區域(位置)對應的投影部186被構造 成由支架57的支撐板85支撐。當發光元件61發射光L時,由發光元件61產生熱,該熱被傳遞至電路板59A。因 而,應當考慮該熱在光照部59被吸收的可能性,電路板59A的溫度可能會高于所需,從而引 起電路板59A的變形(翹曲)。然而,如以上所述,在光照部59的電路板59A由支架57支撐的情況下,作為發光 元件61的位置投影在電路板59A的背面59B上所在的區域的投影部186由支架57的支撐 板85支撐。S卩,由發光元件61朝電路板59A產生的熱不會被電路板59A過吸收,而是被傳 遞至由與樹脂構件相比傳熱率相對較高的片狀金屬構件形成的支架57的支撐板85。通過使發光元件61朝電路板59A發出的熱傳遞至支架57的支撐板85,而不是由 電路板59A過吸收,抑制了電路板59A的溫度變得高于所需。通過抑制電路板59A的溫度變得高于所需,抑制了電路板59A的變形(翹曲)。艮口, 由發光元件61產生的熱由支架57耗散。通過抑制電路板59A的變形,由發光元件61照射到原稿G的被讀取面上的光強變 得均勻,從而在感光鼓34的表面上形成期望潛像。安裝板86配備有布置在支撐板85的一個長度方向端(圖9中的右側)的安裝板 86A以及布置在支撐板85的另一長度方向端(圖9中的左側)的安裝板86B。安裝板86A、86B分別形成有爪92,爪92作為限制構件的實施例,還限制構件在支 架57的安裝或拆卸時限制支架57朝其它構件(例如,導光構件65)側的運動。
11
形成至安裝板86A、86B的爪92分別朝向支架57的長度方向中央部布置。即,形 成至安裝板86A、86B的爪92形成在安裝板86A的安裝板86B側以及安裝板86B的安裝板 86A 側。爪92均從相應安裝板86A、86B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從爪92 的前端裝配,并插在兩個爪92和安裝板86A、86B之間。插在兩個爪92與安裝板86A、86B之間的側壁39與爪92的基端接觸,而使進一步 插入受到限制。插在兩個爪92與安裝板86A、86B之間的側壁39被保持在這兩個爪92與安裝板 86A、86B之間,從而限制支架57在安裝板86A、86B的厚度方向上的運動(在圖4中朝導光 構件65側運動)。然而,在側壁39插在兩個爪92與安裝板86A、86B之間的插入狀態下,允許沿支架 57的側壁39的長度方向的運動。作為被保持部的實施例的突起91分別在安裝板86A、86B的長度方向中央部形成 至安裝板86A、86B。作為保持突起91的保持部的實施例的切除部95形成在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中。 切除部95的開口端形成在側壁39的下邊緣,并朝側壁39的長度方向一側(圖9中的左下 側)彎曲。因而,切除部95引導從側壁39的下邊緣插入切除部95中的突起91 一直到位 于側壁39的一個長度方向側(圖9中的左下側)的切除部95的后部(凹部),使得支架 57在不受爪92限制的快掃描方向上運動。被引導至切除部95的凹部的突起91在上側和 下側保持在切除部95的后部處的內壁之間,從而保持在其中朝側壁39的一個長度方向側 的運動受到限制的狀態。支架57因而相對于側壁39定位。保持部不限于切除部95,只要被保持部被保持即可,可采用除切除部95以外的構 造,例如凹槽或細長孔。被保持部不限于突起91,只要它們由保持部保持即可,可采用除突 起91以外的構造。可做出這樣的構造,其中切除部95作為被保持部形成至支架57,突起 91作為保持部形狀至側壁39。貫通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形成通孔93。作為發光部固定構件的實施例的螺栓 87插入穿過通孔93以將發光元件61固定至第一托架18。螺紋孔89與通孔93相對應地在安裝板86A、86B的支架57長度方向端側(爪92 相對于突起91的相對側)形成在安裝板86A、86B中。在其中突起91保持在切除部95中的 狀態下,螺紋孔89和通孔93疊置。因此,在突起91由切除部95保持的狀態下,使螺栓87 插入穿過通孔93,并通過將螺栓87擰入螺紋孔89中而將安裝板86A、86B固定至側壁39。支撐板85相對于安裝板86傾斜,并且通過將安裝板86安裝至側壁39,各發光元 件61相對于原稿G的被讀取面傾斜布置。在支撐板85的長度方向中央部除形成支撐部97,以支撐減振構件96,該減振構件 與第一鏡75接觸,從而抑制第一鏡75的振動。支撐部97—體形成至支撐板85,從而與支 架57 —體安裝至側壁39以及從側壁39拆卸。可采用蜂窩構件(例如海綿等)或彈性構 件(例如橡膠等)作為減振構件96。根據該構造,當安裝第一鏡75時,可通過移除支架57而移除減振構件96,因此無 減振構件96擋路而便于第一鏡75的安裝。
支架57不限于上述構造,可做出具有除上述以外的其它形狀和布置。限制構件不 限于形成至支架57的爪92,可采用具有形成在側壁39側的構件的構造,或者具有除爪92 以外的形狀或布置的構造。以下將對支架57至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的安裝操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0中所示,使處于從第一托架18移除狀態下的支架57從第一托架18 的側壁39的下邊緣向上運動,如圖11中所示,并將突起91插入切除部95中,而且側壁39 也插在安裝板86A、86B與兩個爪92之間(參見圖4)。當突起91已插入切除部95中時,如圖11中所示,突起91在其插入方向(圖11 中的向上方向)的后側與切除部95的內壁接觸,從而限制支架57沿插入方向的運動。當 側壁39插在安裝板86A、86B與兩個爪92之間時,如圖11中所示,側壁39的下邊緣與爪92 的基部接觸,從而限制支架57沿插入方向(向上)的運動。在側壁39插在安裝板86A、86B與兩個爪92之間的狀態下,盡管支架57沿安裝板 86 (側壁39)厚度方向的運動受阻,但是允許沿安裝板86 (側壁39)的長度方向的運動。接下來,使第一托架18朝側壁39的一個長度方向側(圖12中的左側)運動。通 過該運動,使突起91借此被引導至切除部95的凹部,并且突起91被保持在切除部95的凹 部處。在突起91處于切除部95中的被保持狀態下,通孔93和螺紋孔89疊置,并通過將螺 栓87插入穿過通孔93而擰到螺紋孔89中而將安裝板86A、86B固定至側壁39。這樣,當將支架57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時,通過限制支架57在安裝板 86(側壁39)的厚度方向上的運動,如圖4中所示,抑制發光元件61與從側壁39的角度觀 看時位于側壁39的厚度方向側的其它構件(例如導光構件65)接觸。導光構件至第一托架的安裝結構以下將對導光構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裝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3中所示,導光構件65從第一托架18的斜上方傾斜地移入第一頂壁51與 第二頂壁53之間,并朝側板55A、55B運動,從而安裝至側板55A、55B。臺階部124插入面65B側形成在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的兩端處,如圖14中所 示,在處于安裝至側板55A、55B的安裝狀態時(參見圖4),所述插入面面向發光元件61。 臺階部124具有沿長度方向從導光構件65朝長度方向兩端伸出并面向發光元件61的端面 124A。在導光構件65安裝至側板55A、55B的安裝狀態下(參見圖17和圖20),在導光構 件65面向側板55A、55B的表面(底面)65C中在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兩端處形成半球 形突起126。安裝部130、132分別形成至側板55A和側板55B,如圖13、圖15和圖18中所示, 并且導光構件65的底面65C的長度方向兩端都安裝至安裝部130、132。如圖15和圖16中所示,在側板55A中形成圓形通孔134,在導光構件65的一個長 度方向端形成至底面65C的突起126裝配到該通孔中,從而限制突起126的運動。導光構 件65的一個長度方向端通過將突起126裝配到通孔134中而被定位。如圖16中所示,在導光構件65的一個長度方向端處的臺階部124的端面124A與 側板55A接觸,并且止動部140形成至側板55A,該止動部140作為限制導光構件65朝發光 元件61側運動的限制構件的實施例。
如圖17中所示,布置在側板55A側的支撐構件49設置有板簧構件144,該板簧構 件144作為在除螺栓87的固定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固定導光構件65的導光固定構件的實施 例。板簧144對著安裝部130擠壓導光構件65的安裝在安裝部130上的一個(第一)長 度方向端,從而將導光構件65固定至側板55A。具體地說,板簧構件144的一端通過螺栓 148固定至支撐構件49,而板簧構件144的另一端對著安裝部130擠壓導光構件65的所述 長度方向端,從而固定導光構件65。如圖18和圖19中所示,在側板55B中形成通孔136,在導光構件65的另一(第 二)長度方向端處形成至底面65C的突起126裝配到該通孔中,從而限制突起126朝導光 元件61側及其相反側的運動。通孔136為沿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細長的孔,并允許突 起126沿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運動。因而,即使由于熱膨脹等導光構件65在長度方向上膨脹和收縮,突起126也可在 通孔136內運動。如圖19中所示,止動部142作為限制構件的實施例形成至側板55B,并且止動部 142與位于導光構件65的第二長度方向端處的臺階部124的端面124A接觸,從而限制導光 構件65朝發光元件61側的運動。此外,如圖20中所示,布置在側板55B側的支撐構件49設置有板簧構件146,并且 板簧構件146對著安裝部132擠壓導光構件65的安裝在安裝部132上的第二長度方向端, 從而將導光構件65固定至側板55B。具體地說,板簧構件146的一端通過螺栓148固定至 支撐構件49,而板簧構件146的另一端對著安裝部132擠壓導光構件65的第二長度方向 端,從而固定導光構件65。以下對導光構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側板55A、55B的安裝操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3中所示,將處于從第一托架18移除狀態的導光構件65從第一托架 18的斜上方傾斜地移入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之間并朝向側板55A、55B。將導光構件 65的長度方向兩端安裝至側板55A的安裝部130以及側板55B的安裝部132。在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兩端安裝至安裝部130和安裝部132的狀態下,如圖16 和圖19所示,臺階部124的端面124A接觸止動部140、142,從而限制導光構件65朝導光元 件61的運動。因而,抑制導光構件65與導光元件61接觸。接著,如圖17和圖20中所示,通過板簧構件144、146的一端對著安裝部130、132 擠壓導光構件65的長度方向兩端,板簧構件144、146的另一端固定至支撐構件49,借此將 導光構件65固定至側板55A、55B。這樣,將導光構件65安裝至側板55A、55B。此外,在將導光構件65安裝至側板55A、55B時,將反射板79從第一托架18移除, 并且在將導光構件65安裝至側板55A、55B之后將反射板79安裝至第一托架18。注意,若 反射板79構造成使得在安裝導光構件65時不會形成干涉,則可采用這樣的安裝順序,即在 將反射板79安裝至第一托架18之后將導光構件65安裝至第一托架18。如以上所述,將從發光元件61發射的光引導至原稿G的被讀取面的導光構件65 設置成面向發光元件61的光出射面。即,有可能存在導光構件65侵入布置發光元件61的 光源布置區的情況下,并且當將導光構件65安裝至側板55A、55B以及從側板55A、55B拆卸 導光構件65時,導光構件65可能會與發光元件61接觸,從而損壞導光構件65的光入射面。然而,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將導光構件65安裝在安裝部130、132上時或者在將導光構件65從安裝部130、132移除時,設置在導光構件65的兩端處的臺階部124由形 成至側板55A、55B的止動部140和止動部142支撐,由此限制導光構件65朝發光元件61 的運動,從而導光構件65和發光元件61不會相互接觸。通過以這種方式使導光構件65的兩端處的臺階部124被止動部140、142支撐,阻 止了導光構件65侵入布置發光元件61的光源布置區中,并阻止其與發光元件61接觸。通過阻止導光構件65與發光元件61接觸而阻止導光構件65受損。通過阻止導光構件65受損,使得發光元件61照射到原稿G的被讀取面上的照明 光光強在被讀取面上均勻,從而在感光鼓34的表面上形成期望潛像。此外,借助光照部59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裝結構以及導光構件65至第一托架18 的安裝結構,保持發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過支架57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而導 光構件65獨立并單獨安裝至第一托架18的側板55A、55B的安裝部130、132。因此,第一托 架18的側壁作為用于定位發光元件61的基準,側板55A、55B的安裝部130、132作為用于 定位導光構件65的基準,并且發光元件61和導光構件65均由單獨構件定位。保持發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過從第一托架18的底部朝頂部運動而借助于托 架57安裝至側壁39,并通過向下從側壁39移出而從第一托架18拆卸。S卩,光照部59的拆 裝方向為豎直方向(圖4中的箭頭A的方向),并且從第一托架18的下方拆裝光照部59。相反,導光構件65通過在第一頂壁51和第二頂壁53之間斜向下運動而安裝至側 板55A、55B,并通過從側板55A、55B斜向上運動而從第一托架18移除。S卩,導光構件65的 拆裝方向為斜方向(圖4中的箭頭B的方向),并且從第一托架18的上方拆裝導光構件65。此外,保持發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過沿第一托架18的側壁39的厚度方向延 伸的螺栓87借助于支架57而被固定,而導光構件65通過借助板簧構件144、146壓靠相對 于側壁39傾斜的安裝部130、132而固定。即,導光構件65沿與光照部59的固定方向不同 的方向固定至第一托架18。注意,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由于通過擴散板67分散從導光構件65出射的光L并 使其均勻,與不設置擴散板67的情況相比,對發光元件61和導光構件65組裝至第一托架 18的精度要求較小。注意,盡管已通過具體示例性實施方式給出了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不 局限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清楚可進行各種變化、修改和改進 并且各種其它實施方式可位于本發明范圍內。例如,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熱傳遞至由片狀金屬部件形成的支架57,從而抑制光 照部59的溫度高于所需。然而,該支架不必需由片狀金屬部件形成,只要采用具有高傳熱 性的部件即可,所述部件可例如由硅等形成。而且,盡管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光照部59和支架57均分別通過四個螺栓84、87固 定,然而只要即使在熱膨脹情況下光照部59也會保持與支架57緊密接觸即可,所述固定可 在兩端以及至少一個其它位置處進行。例如,盡管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設置在導光構件65的兩端處的臺階部124與止動 部140、142接觸,然而對臺階部124不做具體限制,例如可設置從導光構件的兩端向外伸出 的突起,使這些突起與支撐部接觸。
權利要求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置包括殼體;發光部,該發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個點光源;基板,所述發光部安裝至該基板的第一表面;支撐構件,該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并在所述發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投影部分支撐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導光件,該導光件與所述發光部相鄰地安裝至所述殼體,并將來自所述發光部的光引導至被讀取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構件由金屬制成,并在三個以上 部位固定至所述基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構件被構造成,在將該支撐構件 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體拆卸該支撐構件時,安裝和拆卸的運動方向與所述導光件的 布置方向不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導光件被構造成,在將該導光件安裝 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體拆卸該導光件時,安裝和拆卸的運動方向與所述發光部的布置方 向不同。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殼體設有止動部,所述止動部與設置 于所述導光件的臺階部接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導光件沿著所述發光部中的所述點 光源的行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臺階部設置在所述導光件的長度方向兩端。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構件由板構件形成,并包括從該板構件伸出且沿該板構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被構造成,在將所述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體拆卸所述支撐構件 時,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撐構件沿板構件厚度方向的運動。
8.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該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置還包括對被讀取面上的圖像進行讀 取的讀取單元;以及圖像形成部,該圖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讀取單元讀取的圖像數據形成圖像。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中,在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的所述殼體上設置 止動部,并且所述止動部與設置于所述導光件的臺階部接觸。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中所述圖像讀取裝置的所述支撐構件由板構件形成,并包括從該板構件伸出并沿該板構 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被構造成,在將所述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或從所述殼體拆卸該支撐構件 時,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撐構件沿板構件厚度方向的運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所述圖像讀取裝置包括殼體、發光部、基板、支撐構件和導光件。所述發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個點光源。所述發光部安裝至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支撐構件安裝至所述殼體并在所述發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投影部分支撐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導光件與所述發光部相鄰地安裝至所述殼體,并將來自所述發光部的光引導至被讀取面。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1958990SQ20101013589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4日
發明者嶋田博則, 齋藤正幸, 青木實, 高橋薰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