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視窗及應用該視窗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視窗及應用該視窗的電子裝置,尤其是關于一種具有鏡面效果的視窗及應用該視窗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電子產品(如手機、PDA等)的殼體常被鍍覆一金屬層或具有金屬效果的膜層而使產品外觀具有金屬光澤或金屬鏡面效果,從而吸引消費者眼球。然而隨著消費者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單一的僅殼體具有金屬光澤的效果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由于人們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常接觸的界面是視窗,若使電子產品的視窗亦具有金屬光澤或金屬鏡面效果,則會大大提升產品的外觀競爭力及附加價值。作為應用于電子產品的視窗,首先要滿足不能屏蔽電磁波的條件,以保持產品的正常功能;且由于視窗為人機交流的界面,又要求其在使用狀態時具有高透光性。然而在所述視窗上鍍覆金屬層或具金屬效果的膜層時必定會降低視窗的透光性。如何使電子產品的視窗在不屏蔽電磁波的條件下,既具有金屬鏡面效果又具有高透光性,一直是電子產品制造界的一個挑戰。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不屏蔽電磁波、且具有金屬鏡面效果及高透光性的視窗。另外,還有必要提供一種應用上述視窗的電子裝置。一種視窗,其包括一透明基體、分別形成于透明基體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與不導電金屬層。—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及一視窗,所述本體設置有一顯不器,該視窗蓋設于本體的顯示器上,所述視窗包括一透明基體、分別形成于透明基體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與不導電金屬層,所述視窗形成有不導電金屬層的一面遠離所述顯示器,該顯示器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膽固醇液晶偏光層、透明基體及不導電金屬層透射出來。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視窗在透明基體上設置一不導電金屬層,當所述電子裝置在未使用狀態時,該視窗的不導電金屬層對光線具有高反射性,從而呈現出金屬鏡面效果,增強了視窗的外觀性;當電子裝置在使用狀態時,所述視窗的不導電金屬層又具有光穿透性,且通過設置于透明基體另一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來增強視窗對光線的穿透,使人眼更易于閱讀和觀覽資訊。且由于視窗的不導電金屬層不導電,其不會屏蔽電磁波,不影響電子裝置的正常使用功能。
圖I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視窗的剖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視窗10
基體11膽固醇液晶偏光層 12底漆層13不導電金屬層15面漆層17電子裝置20本體2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視窗10包括基體11、分別形成于基體11 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與底漆層13、結合于底漆層13的不導電金屬層15及涂覆于不導電金屬層15表面的面漆層17。基體11為透明的塑料基體,其可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注塑該基體11的塑料可選自為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碳酸酯與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物的混和物(PC+ABS)中的任一種。基體11亦可為玻璃基體或陶瓷基體。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以噴涂膽固醇液晶聚合物的方式形成,其厚度可為10-90 μ m。當本發明視窗10應用于所述電子裝置20并在使用狀態時,通過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入射光被偏振分離后形成兩種互相垂直的偏振態光束,其中偏振態與所述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偏振相平行的偏振態光束直接穿透該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而偏振態與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偏振相垂直的偏振態光束則可經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二次反射轉為平行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偏振態的光束再次穿透該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因而增強了入射光的透過率。根據不同材質的基體11,設置有該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基體11相對于沒有設置該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基體11對入射光的透過率提高10-7 0%。所述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偏光分離光線的波長范圍為400-750nm。底漆層13可為透明的丙烯酸樹脂漆膜。該底漆層13可增強不導電金屬層15與基體11的結合力及不導電金屬層15的光亮度,其厚度可在5-20 μ m之間。不導電金屬層15可由真空鍍膜的方式形成于底漆層13的表面。所述真空鍍膜可為真空濺鍍、真空蒸鍍等。所述不導電金屬層15的厚度可為20-1000nm。由于不導電金屬層15的不導電性,其對無線射頻的傳輸或接收不會產生干擾(即不屏蔽電磁波或具有良好的電磁波穿透性能)。當本發明視窗10在未使用狀態時,該不導電金屬層15對外部光線具有較高的反射性(其反射率在30-50%之間),從而使其呈現出金屬鏡面的效果;而當視窗10在使用狀態時,該不導電金屬層15具有光線可穿透性(其光透過率在50-70%之間)。該不導電金屬層15為多層氧化鈮層與多層氧化鋁層交替層疊而形成的復合層,所述的氧化鈮層與氧化鋁層的總層數為5層或7層。其中,與底漆層13及面漆層17直接接觸的可為氧化鈮層。所述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不導電金屬層15的設置及其厚度的選擇可通過光學膜系的數值計算軟件計算出光譜曲線后而確定。
面漆層17為一透明的保護漆膜,其厚度可為10_30μπι。該面漆層17可以為透明的丙烯酸樹脂漆膜,其具有較高的硬度以起到較好的表面保護作用。所述面漆層17中亦可添加彩色顏料,以使視窗10的外觀更美觀。可以理解的,所述底漆層13可以省略,即不導電金屬層15直接形成于透明基體11相對于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的表面。請參閱圖2,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20包括一本體21及蓋設于本體21上的視窗10。所述本體21上設置有一顯示器(圖未示)。所述視窗10包括一基體11、形成于基體11 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及一底漆層13、結合于底漆層13的不導電 金屬層15及涂覆于不導電金屬層15表面的面漆層17。該視窗10蓋設于本體21的顯示器上,且視窗10上形成有不導電金屬層15的一面遠離該顯示器。所述本體21的顯示器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視窗10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透明基體11、底漆層13、不導電金屬層15及面漆層17透射出來。所述本體21可為手機、PDA、MP3或MP4的本體。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視窗10在透明基體11上設置一不導電金屬層15,當所述電子裝置20在未使用狀態時,該視窗10的不導電金屬層15對光線具有高反射性,從而呈現出金屬鏡面效果,增強了視窗10的外觀性;當所述電子裝置20在使用狀態時,所述視窗10的不導電金屬層15又具有光穿透性,且通過設置于透明基體11另一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12來增強視窗10對電子裝置20的顯示器所發出的光線的穿透,使人眼更易于閱讀和觀覽資訊。此外,由于視窗10的不導電金屬層15不導電,其對不會屏蔽電磁波,不影響電子裝置20的正常使用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視窗,其包括透明基體及形成于透明基體其中一表面的不導電金屬層,其特征在于該視窗還包括形成于該透明基體另一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膽固醇液晶偏光層的厚度為10-90u 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膽固醇液晶偏光層偏光分離光線的波長范圍為400-750nm。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導電金屬層為多層氧化鈮層與多層氧化鋁層交替層疊的復合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導電金屬層的厚度為20-1000nm。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導電金屬層的反射率為30-50%,所述不導電金屬層的光透過率為50-70*%。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導電金屬層中氧化鈮層與氧化鋁層的總層數為5層或7層,與所述透明基體直接接觸的為氧化鈮層。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視窗還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基體與所述不導電金屬層之間的底漆層,所述底漆層為透明的丙烯酸樹脂漆膜,所述底漆層的厚度在5-20 iim之間。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導電金屬層上還形成有面漆層,所述面漆層的厚度為10_30 u m。
10.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及一視窗,所述本體設置有一顯不器,該視窗蓋設于本體的顯示器上,所述視窗包括一透明基體及形成于透明基體其中一表面的不導電金屬層,其特征在于該視窗還包括形成于透明基體另一相對表面的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所述視窗形成有不導電金屬層的一面遠離所述顯示器,該顯示器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膽固醇液晶偏光層、透明基體及不導電金屬層透射出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視窗及應用該視窗的電子裝置。一種視窗,其包括一透明基體、分別形成于透明基體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及一不導電金屬層。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及一視窗,所述本體設置有一顯示器,該視窗蓋設于本體的顯示器上,所述視窗包括一透明基體、分別形成于透明基體二相對表面的膽固醇液晶偏光層與不導電金屬層,所述視窗形成有不導電金屬層的一面遠離所述顯示器,該顯示器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膽固醇液晶偏光層、透明基體及不導電金屬層透射出來。
文檔編號G02B7/00GK102681125SQ20111005847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1日
發明者姜傳華, 杜琪健 申請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