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光學掃描器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92124閱讀:2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學掃描器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允許從光學元件的任一側進行調整以補償掃描線彎曲(bow)的光學掃描器,并且涉及一種設置有該光學掃描器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子照相圖像形成裝置中,通過用光學掃描器使掃描線照射光導體而形成靜電潛像。在光學掃描器中,裝配有多個光學元件(f_ θ透鏡);并且掃描線在透過多個f_ θ透鏡之后到達光導體。因此,為了使掃描線準確地照射光導體上的預定位置,需要f_ θ透鏡能夠以高精度透過掃描線。但是,存在這樣的問題由于在f_ θ透鏡成型之后的冷卻過程中其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所以當掃描線透過f_ θ透鏡時,將會出現掃描線彎曲。因此,已經公開了這樣的技術沿f- θ透鏡的縱向方向在總共三個位置——包括其中點附近一一設置調整螺釘,從而能夠調整各個螺釘的推入深度,以便使f_ θ透鏡以掃描線彎曲減小的方式變形(例如,參照日本特開No. 2007-065500公報)。但是,如日本特開No. 2007-065500公報所述的技術僅能從f_ θ透鏡的單一側使其變形。因此,在除非于設置有調整螺釘一側的相反側受到擠壓否則不能減小掃描線彎曲的情況下,需要將θ透鏡從支架移除,將其轉半圈,然后再次將其安裝在支架上。于是,考慮到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允許從光學元件的任一面側對掃描線彎曲進行調整的光學掃描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種光學掃描器包括光學元件、擠壓構件、附接部、第一支承構件、第二支承構件以及彈性構件。光學元件具有與該光學元件的縱向方向相平行的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反的第二側面,并布置于從光源延伸到光導體的光學路徑中,并且能夠調整成使從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線照射所述光導體上的預定位置。所述擠壓構件是用于擠壓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的構件,并且布置成能夠選擇性地安裝成與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相對。所述附接部與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中的每一個相對地布置,以安裝擠壓構件。所述第一支承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所述第二支承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所述彈性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相對,并且對所述光學元件進行擠壓,使得所述光學元件與所述擠壓構件以及所述第一支承構件或所述第二支承構件相接觸。當所述擠壓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時,所述第一支承構件對所述光學元件由于受到來自所述擠壓構件的擠壓力而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側向方向上的移動進行限制。 當所述擠壓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時,所述第二支承構件對所述光學元件由于受到來自所述擠壓構件的擠壓力而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側向方向上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第一支承構件中和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面與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中和所述第二側面相對的面之間的距離設定成比所述光學元件在其側向方向上的尺寸長。通過這種構造,由于能夠從所述光學元件的兩面側對掃描線彎曲進行調整,因此能夠減小有可能出現的所有掃描線彎曲而無需再次組裝該光學元件。因此,能夠減少生產線中的步驟數目,使得能夠改進最終產率。并且通過這種構造,能夠容易地將光學元件插入至所述第一支承構件與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之間。因此,由于在將所述光學元件插入于所述第一支撐構件與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之間時,所述光學元件不會與所述第一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構件相接觸,因此能夠防止所述光學元件遭受碎裂損傷或凹痕損傷,從而使得最終產率提高。而且,通過這種構造,能夠固定所述光學元件在其側向方向上的位置。因此,無論所述光學元件在其哪一面上受到擠壓,或者甚至完全不受到擠壓,都將不會出現該光學元件的搖擺。因此,能夠防止由于所述光學元件的搖擺而造成的光學軸線的偏移。


圖1是示出了設置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造的視圖。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俯視圖。圖3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側視圖。圖4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圖7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圖9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圖IOA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圖IOB是沿圖IOA中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圖1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的結合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圖12是根據本發明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的結合的光學掃描器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進行了詳細闡釋。首先,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闡釋。圖1是示出了設置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的圖像形成裝置 100的構造的視圖。圖像形成裝置100基于已經從外部傳來的圖像數據將彩色或黑白圖像形成于預定紙張(記錄用紙)上。圖像形成裝置100包括原稿處理單元120、給紙部80、圖像形成部110以及排紙部90。原稿處理單元120包括原稿載置臺121、原稿傳送設備122以及原稿讀取部123。 原稿載置臺121由透明玻璃制成并且構造成使得原稿能夠放置于其上。原稿傳送設備122 一頁接一頁地傳送放置在原稿載置托盤上的原稿。原稿傳送設備122還構造成能夠在箭頭124的方向上自由回轉,并且構造成使得能夠在原稿載置臺121的上側打開時將原稿放置在原稿載置臺121上。原稿讀取部123讀取經原稿傳送設備122傳送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載置臺122上的原稿。給紙部80設置有供紙盒81、手動供紙盒82、搓紙輪83以及搓紙輪84。供紙盒81 是用于存儲標準尺寸紙張的托盤。手動供紙盒82是用于將非標準尺寸的紙張放置于其上的托盤。搓紙輪83安裝于供紙盒81邊緣的近旁,從供紙盒81 —頁接一頁地搓取紙張并且將其供給至紙傳送路徑101。類似地,搓紙輪84安裝于手動供紙盒82邊緣的近旁,從手動供紙盒82 —頁接一頁地搓取紙張并且將其供給至紙傳送路徑101。圖像形成部110包括圖像形成站31、32、33、34 ;光學掃描器30 ;中間轉印帶單元 50以及定影單元70。圖像形成站31、32、33、34分別設置有感光鼓10、充電器20、顯影器40 以及清潔單元60,從而適于分別使用黑色(K)、青色(C)、洋紅色(M)以及黃色(Y)的彩色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圖像形成站31進行了闡釋。在圖像形成時,感光鼓10進行轉動并且攜帶顯影劑圖像。圍繞感光鼓10從其轉動方向上的上游側按順序布置有充電器20、光學掃描器30、顯影器40、中間轉印帶單元50 以及清潔單元60。定影單元70位于圖像形成部110的最下游并且位于傳送路徑101上。充電器20是使感光鼓10的表面以預定的靜電電位均勻帶電的充電工具;并且除了圖1所示的充電器類型,偶爾會使用例如輥型或刷型的接觸型充電器。光學掃描器30具有通過根據所輸入的圖像數據對帶電的感光鼓10進行曝光、而在感光鼓10的表面上形成與該圖像數據相對應的靜電潛像的功能。光學掃描器30構造成包括激光發射部和反射鏡等的激光掃描單元(LSU)。光學掃描器30中布置有對激光光束進行掃描的多面鏡以及例如透鏡和鏡子等光學部件,這些光學部件用以將由多面鏡反射的激光光束引導至感光鼓10。下文對這些光學部件進行了描述。對于光學掃描器30而言,可以采用例如EL和/或LED寫頭等構造成陣列狀排列中的發光儀器的另一種方法。顯影器40用墨粉使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靜電潛像顯像。中間轉印帶單元50包括中間轉印帶51、中間轉印帶驅動輥5 2、中間轉印帶導輥 53、中間轉印輥54以及中間轉印帶清潔單元55。中間轉印帶驅動輥52、中間轉印帶導輥53以及中間轉印輥54使中間轉印帶51在張緊狀態下通過它們并且以轉動方式驅動轉印帶51。同時,中間轉印輥54提供轉印偏壓以將感光鼓10上的墨粉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51上。中間轉印帶51安裝成能夠與感光鼓10相接觸。接著,通過將形成在感光鼓10上的墨粉圖像轉印至中間轉印帶51上,中間轉印輥54具有在中間轉印帶51上形成墨粉圖像的功能。中間轉印帶51例如使用大約100 μ m-150 μ m厚的薄膜形成為環形。墨粉圖像從感光鼓10至中間轉印帶51的轉印是通過與中間轉印帶51的背面相接觸的中間轉印輥54實現的。為了轉印墨粉圖像,向中間轉印輥54施加高電壓轉印偏壓 (與墨粉的靜電荷極性㈠相反極性⑴的高電壓)。中間轉印輥54是用軸作為基材并以導電彈性體(例如EPDM、聚氨酯泡沫等)覆蓋其表面而形成的輥,其中該軸由直徑為8-lOmm 的金屬(例如不銹鋼)制成。導電彈性體使得能夠均勻地向中間轉印帶41施加高電壓。盡管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輥形狀作為轉印電極,但也可以使用刷等形狀。已經在如上所述的感光鼓10上顯像的靜電潛像疊加于中間轉印帶51上。以這種方式疊加的圖像信息通過轉印輥56轉印到紙上,該轉印輥56布置在當中間轉印帶51轉動時紙與中間轉印帶51相接觸的位置。此時,使中間轉印帶51和轉印輥56以預定的擠壓壓力相互接觸,并且向轉印輥 56施加用于將墨粉圖像轉印至紙上的電壓(與墨粉的靜電荷極性(_)相反極性(+)的高電壓)。而且,為了恒定地維持上述擠壓壓力,轉印輥56和中間轉印帶驅動輥52中的任意一個由剛性材料(金屬等)制成,而另一個采用由柔性材料等(彈性橡膠輥或泡沫樹脂輥等)制成的彈性輥。同樣,設有中間轉印帶清潔單元55,用以移除和回收通過與如上所述的感光鼓10 的接觸而附著于中間轉印帶51、并且在通過轉印輥56實現轉印到紙上之后殘留在中間轉印帶51上的墨粉。中間轉印帶清潔單元55裝配有例如清潔刀片作為與中間轉印帶51相接觸的清潔構件;并且與清潔刀片相接觸的中間轉印帶51由中間轉印帶導輥53從后面進行支承。清潔單元60移除并且回收在實現顯影和圖像轉印之后殘留在感光鼓10表面上的墨粉。定影單元70包括加熱輥71和加壓輥72 ;并且加熱輥71和加壓輥72構造成轉動保持它們之間的紙張。并且控制部基于來自未示出的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而將加熱輥71設定成預定的定影溫度,且通過與加壓輥72相配合地將墨粉熱壓粘合至紙張、然后通過對轉印至紙張上的墨粉圖像進行熔化、混合和壓接而實現在紙張上進行熱定影的功能。而且還設置有外部加熱帶73用于從外側對加熱輥71進行加熱。排紙部90設置有排紙盤91和排紙輥92。已經經過定影單元70的紙通過排紙輥 92,被排出至排紙盤91上。排紙盤91是用于聚集已經經過打印的紙張的托盤。此外,在雙面打印的情況下,在如上所述已經經過單面打印并且已經通過定影單元70的紙的后邊緣由排紙輥92保持時,排紙輥92的轉動方向反轉,并且接著紙張被引導至傳送輥102、103。之后,在通過對準輥104然后經過背面打印后,紙張排出至排紙盤91 上。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俯視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側視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立體圖。光學掃描器30包括激光二極管310、鏡子320、鏡子330、多面鏡340、第一 f- θ透鏡350、第二 f-θ透鏡360、鏡子370、鏡子380以及第三f-θ透鏡390。第三f-θ透鏡 390對應于本發明的光學元件。在圖2至圖4中,為每個鏡子370、鏡子380以及第三f- θ 透鏡附加了符號Y、Μ、C和K,以顯示其對應于感光鼓10中的黃色(IOY)、洋紅色(IOM)、青色(IOC)以及黑色(IOK)。激光二極管310發射分別對應于黃色、洋紅色、青色以及黑色的激光光束。鏡子 320將從激光二極管310發出的激光光束朝向鏡子330反射。鏡子330將由鏡子320反射的激光光束朝向多面鏡340反射。多面鏡340的形狀為規則的多面柱體,并且在圖像形成時以高速轉動的方式受到驅動;并且在通過其各個面上的鏡子對由鏡子330反射的激光光束進行反射的同時,其在主掃描方向上進行激光光束的恒定角速度掃描。第一 f-θ透鏡350和第二 f-θ透鏡360 具有改變激光光束的主掃描速度的功能,使得已經在多面鏡340上經過恒定角速度掃描的激光光束在感光導體10上經受恒定速度的掃描。第一 f_ θ透鏡350和第二 f- θ透鏡360 還具有縮小各個激光光束的主掃描方向的直徑的功能。鏡子370將透過第一 f_ θ透鏡350和第二 f- θ透鏡360的激光光束朝向鏡子 380反射。鏡子380將由鏡子370反射的激光光束朝向第三f-θ透鏡反射。第三f-θ透鏡390具有進行調整從而保證由鏡子380反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在感光鼓10的預定位置上的功能。第三f-θ透鏡390還具有縮小激光光束的副掃描方向的直徑的功能。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光學掃描器30包括第三f- θ透鏡390 ;偏心凸輪391 ;附接部392Α、392Β ;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 ;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 ;彈簧395Α、395Β以及支架396。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架396由金屬板制成。偏心凸輪391對應于本發明的擠壓構件。彈簧395Α、395Β 對應于本發明的彈性構件。第三f- θ透鏡390布置于從激光二極管310延伸至感光鼓10的光學路徑中,并且具有平行于第三f_ θ透鏡390縱向方向的第一側面399Α以及與第一側面399Α相對的第二側面399Β。對第一側面399Α或第二側面399Β進行擠壓的構件——偏心凸輪391布置成能夠選擇性地安裝成與第一側面399Α或第二側面399Β相對。附接部392Α、392Β分別與第一側面399Α和第二側面399Β相對地布置,用以安裝偏心凸輪391。附接部392Α、392Β 為設置于支架396的螺紋孔。在圖5中,示出了偏心凸輪391安裝于附接部392Β上的情況。偏心凸輪391的用于安裝在附接部392Α、392Β上的一側形成螺釘形狀,并且因此其構造成能夠與附接部392Α、 392Β進行螺紋接合。偏心凸輪391能夠通過其轉動狀態來調整對第三f-θ透鏡390的擠壓力。為了改變偏心凸輪391的轉動狀態,扭轉與形成在偏心凸輪391頭部上的十字槽相接合的十字頭螺絲刀就足夠了。通過安裝在附接部392Α或附接部392Β上,偏心凸輪391 能夠從任一面側對第三f-θ透鏡390進行擠壓。通過這種構造,由于能夠從第三f_ θ透鏡390的任一面側調整掃描線彎曲,因此能夠減少所有有可能出現的掃描線彎曲而無需將第三f_ θ透鏡390重新組裝到支架396 中。因此,能夠減少生產線中的步驟數目,從而能夠改進最終產率。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布置成與第一側面399Α相對。并且,當偏心凸輪391布置成與第二側面399Β相對時,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限制第三f- θ透鏡390,以防止其由于受到來自偏心凸輪391的擠壓力而在第三f-θ透鏡390的側向方向上移動。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布置成與第二側面393Β相對。并且,當偏心凸輪391布置成與第一側面 399Α相對時,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限制第三f-θ透鏡390,以防止其由于受到來自偏心凸輪391的擠壓力而在第三f-θ透鏡390的側向方向上移動。 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是通過彎曲支架396而形成的。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 由樹脂形成。或者,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可以由樹脂形成,而第二支承構件393Α、393Β可以通過彎曲支架396而形成。通過設置第一支承構件393A、393B以及第二支承構件394A、394B,使第三f- θ透鏡390在受到偏心凸輪391擠壓的狀態下固定就位。由于被布置成與第一側面399Α或第二側面399Β相對,彈簧395Α、395Β對第三 f- θ透鏡390進行擠壓,使得第三f_ θ透鏡390與偏心凸輪391、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 以及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中的任意一方相接觸。因此,彈簧395Α、395Β能夠在第三f-θ 透鏡390的側向方向上固定第三f- θ透鏡390的位置。因此,無論第三f_ θ透鏡390在它的哪一面受到擠壓,或者甚至完全不受到擠壓, 都不會出現第三f-θ透鏡390的搖擺。因此,能夠防止因第三f-θ透鏡390的搖擺而造成的光軸偏離。支架396整體地保持第三f- θ透鏡390、偏心凸輪391、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 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以及彈簧395Α、395Β。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地放大圖。在圖6中,僅示出了圖5所示的放大前部。如圖6所示,第三f-θ透鏡390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Α之間形成有間隙。該間隙大約為0.1mm。第三f-θ透鏡390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Β之間的關系同樣如此。也就是說,各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中和第一側面399Α 相對的面與各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中和第二側面399Β相對的面之間的距離設定成比第三f-θ透鏡在其側向方向上的距離長。以這種方式布置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和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的原因在于為了使得能夠容易地將第三f_ θ透鏡390組裝到支架 396 中。此外,將彈簧395Α布置成非常靠近第二支承構件394Α。彈簧395Α對第三f- θ透鏡390進行擠壓,使得第三f-θ透鏡390與第一支承構件393Α相接觸。因此,在第三f-θ 透鏡390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Α之間形成間隙。同樣地,將彈簧395Β布置成非常靠近第二支承構件394Β。彈簧395Β對第三f-θ透鏡390進行擠壓,使得第三f-θ透鏡390與第一支承構件393Β相接觸。因此,在第三f- θ透鏡390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Β之間形成間隙。通過這種構造,能夠容易地將第三f_ θ透鏡390插入于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 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之間。接著,將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闡釋。在從第二實施方式開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已經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闡釋過的細節不再贅述。圖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除了第一實施方式的構造外,這一實施方式進一步包括在第三f_ θ透鏡390的兩個縱向端部處對第三f_ θ透鏡390的豎直向上移動進行限制的第三支承構件397Α、397Β。除了保持第三f_ θ透鏡390、偏心凸輪391、第一支承構件393Α、393Β、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以及彈簧395Α、395Β外,支架396還一體地保持第三支承構件397Α、397Β。 并且,本實施方式的支架396構造成能夠附連至自光學掃描器30以及從光學掃描器30拆卸。相應地,這使得能夠將支架396以及保持在支架396上的所有構件都作為一個單元對待,使得能夠在將該單元從光學掃描器30拆下來的情況下對第三f_ θ透鏡390的變形量進行調整;因此,能夠容易地減小掃描線彎曲。圖8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在圖8中,僅示出了圖7所示的放大前部。第三支承構件397A的其一端向下旋入, 并且其相反側的自由端朝將第三f_ θ透鏡390安裝在支架396上的方向對第三f- θ透鏡 390進行擠壓。第三支承構件397Β的構造也是同樣的。因此,能夠防止第三f_ θ透鏡390 在豎直向上搖擺。并且,第三支承構件397Α、397Β優選地由彈性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即使當強脈沖豎直向上地作用在第三f_ θ透鏡390上時,第三支承構件397Α、397Β也能夠吸收脈沖;使得既不會使第三θ透鏡390以及第三支承構件397Α、397Β對彼此造成損壞, 也不會使第三f_ θ透鏡390豎直向上移動。因此,因為不會發生第三f_ θ透鏡390的移位,所以能夠防止其光學軸線偏離。而且,盡管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將壓縮彈簧應用于每個彈簧395Α、 395Β,但是應用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夠使用板簧。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彈簧395Α布置于第二支承構件394Α的近旁,而彈簧395Β布置于第二支承構件394Β的近旁;但是,構造并不限于此。可以構造成將彈簧395Α布置于第一支承構件393Α的近旁而將彈簧395Β布置于第一支承構件393Β的近旁。接下來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闡釋。圖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視圖。在這一實施方式中,使用加壓構件398Α、398Β代替彈簧395Α、395Β。加壓構件 398Α、398Β由彈性樹脂形成,并且具有與彈簧395Α、395Β相類似的功能。圖IOA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掃描器30構造的主要部件的元件的放大圖。在圖IOA中,僅示出了圖9所示的放大前部。在這一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承構件 394Α、加壓構件398Α、第二支承構件394Β以及加壓構件398Β —體成型。因此,兩個構件能夠使用一個金屬模具成型;并且因此能夠減少生產線上步驟的數目,從而能夠改進最終產率。圖IOB是沿圖IOA中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如第一實施方式中所闡釋地,大約 0. Imm的間隙形成于第三f_ θ透鏡390與第二支承構件394Α之間。因此,在不需要通過偏心凸輪391對第三f- θ透鏡390進行擠壓的情況下,將由于第三f_ θ透鏡390的位置不固定而出現搖擺。然而,通過設置加壓構件398Α,即使在不需要通過偏心凸輪391對f- θ透鏡390 進行擠壓的情況下,因為第三f_ θ透鏡390與固定狀態下的第一支承構件393Α相接觸,所以第三f-θ透鏡390將不會出現搖擺。加壓構件398Β具有與加壓構件398Α相類似的效^ ο除此之外,加壓構件398Α形成為在其頂面具有傾斜邊緣部分。這種形狀使得能夠更容易地插入第三f-θ透鏡390。加壓構件398Β具有類似的形狀。而且,第二支承構件394Α、394Β以及加壓構件398Α、398Β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優選地由聚甲醛(POM)制成。由于其良好的強度、彈性模量以及耐沖擊性,因此適于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聚甲醛。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盡管加壓構件398A與第二支承構件394A形成為一個整體而加壓構件398B與第二支承構件394B形成為一個整體,但是構造并不限于此。可以構造成使得加壓構件398A與第一支承構件393A形成以一個整體,而加壓構件398B與第一支承構件393B形成為一個整體。同樣,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中的構造可以任意地結合。因此,構造的結合可以根據實施方式進行改變。例如,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能夠結合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全部構造。各個實施方式的結合形成了各個實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的結合。最后,上述對實施方式的闡釋無論如何都只用作說明作用,也不應當被理解為具有限制性。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而非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限定。而且,在意義上等同于權利要求的所有變更以及等同教導的范圍都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學掃描器,包括光學元件,所述光學元件布置在從光源延伸至光導體的光學路徑中,用于對從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線進行調整從而照射所述光導體上的預定位置,所述光學元件具有與該光學元件的縱向方向相平行的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反的第二側面;擠壓構件,所述擠壓構件布置成能夠選擇性地安裝成與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相對,用于擠壓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附接部,所述附接部與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中的每一個相對地布置,用于將所述擠壓構件安裝到所述附接部上;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一支承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的第二支承構件;以及彈性構件,所述彈性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相對并且擠壓所述光學元件,使得所述光學元件與所述擠壓構件、所述第一支承構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中的任意一個相接觸;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擠壓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時,所述第一支承構件限制所述光學元件,以防止所述光學元件由于受到來自所述擠壓構件的擠壓力而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側向方向上移動;當所述擠壓構件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時,所述第二支承構件限制所述光學元件,以防止所述光學元件由于受到來自所述擠壓構件的擠壓力而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側向方向上移動;并且所述第一支承構件中和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面與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中和所述第二側面相對的面之間的距離設定成比所述光學元件在其側向方向上的距離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器,進一步包括第三支承構件,所述第三支承構件用于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兩個縱向端部處限制所述光學元件豎直地向上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掃描器,進一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體地保持所述光學元件、所述擠壓構件、所述第一支承構件、所述第二支承構件、所述彈性構件以及所述第三支承構件,并且能夠從所述光學掃描器的主體移除。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構件或所述第二支承構件與所述彈性構件形成由聚甲醛制成的一個整體。
5.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光導體;以及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掃描器,其中,所述光電掃描器產生根據圖像信息進行過調制的掃描線以照射所述光導體。
全文摘要
一種光學掃描器,其包括第三fθ透鏡、偏心凸輪、附接部、第一支承構件、第二支承構件以及彈簧。所述第一支承構件中和所述第三fθ透鏡的第一側面相對的面與所述第二支承構件中和第三fθ透鏡的第二側面相對的面之間的距離設定成比所述第三fθ透鏡在其側向方向上的距離長。所述彈簧布置成與所述第一側面或所述第二側面相對,并且對所述第三fθ透鏡進行擠壓,使得所述第三fθ透鏡與所述偏心凸輪以及所述第一支承構件或所述第二支承構件相接觸。
文檔編號G02B26/12GK102243372SQ20111013266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上田篤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