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托及眼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鼻托及眼具。其中的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該鼻托包括:正面,當安裝有鼻托的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朝向鼻側;以及背面,其外周與正面的外周相接觸,并且位于與將鼻托安裝于眼具的鼻托安裝部相同的一側。正面包括:接觸面,當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與鼻部相接觸;以及延伸面,從接觸面向臉部的前方側延伸,并面向前方側。
【專利說明】鼻托及眼具
[0001]本申請是2011年6月30日提交的 優先權日:為2010年8月5日的申請號為201180036864.3的名稱為“鼻托及眼具”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鼻托及眼具。
【背景技術】
[0003]作為用于將眼鏡相對于使用者的臉部進行定位的鼻托,已知這種鼻托包括:板狀的托本體和設置于托本體中心部的托芯。另外,近年來,也嘗試過將托本體的表面與鼻部表面的曲面相匹配,從而將眼鏡帶來的荷重分散到整個托本體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1:特開2006-10627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5]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6]雖然通過將托本體的表面與鼻部表面的曲面相匹配,提高了鏡架佩戴于臉部時的穩定感,但仍然希望進一步提高穩定感。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中,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輸出裝置及實驗裝置。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書中的獨立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特征組合實現。另外,從屬權利要求限定了本發明進一步良好的具體實施例。
[0007]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種鼻托,其用于使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該鼻托包括:正面,當安裝有鼻托的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朝向鼻側;以及背面,其外周與正面的外周相接觸,并且位于與將鼻托安裝于眼具上的鼻托安裝部相同的一側。正面包括:接觸面,當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與鼻部相接觸;以及延伸面,從接觸面向臉部的前方側延伸,并面向前方側。
[0009]在上述鼻托中,延伸面可以具有延伸接觸面,該延伸接觸面在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與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處的皮膚相接觸。上述鼻托可以具有當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比鼻托安裝部更向作為前方相對側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鼻托中,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朝著當眼具佩戴于臉部時成為前方的方向凹陷。
[0010]在上述鼻托中,背面可以包括設置有鼻托安裝部第一面和至少一部分從第一面延伸并與鼻托安裝部的側面相對向的第二面。在上述鼻托中,正面可以與第二面的外周相接觸,并可以在與第一面的朝向相反的一側形成有凸起。
[0011]在本發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另一種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鼻托具有當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比鼻托安裝部更向作為前方相對側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朝著眼具佩戴于臉部時成為前方的方向凹陷。[0012]在本發明的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種佩戴于臉部上的眼具,具有上述鼻托。
[0013]另外,上述
【發明內容】
中并未列舉本發明全部的必要特征。而且,這些特征組的子組合也能夠成為發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示意性地表示眼鏡100的一例。
[0015]圖2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側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圖的一例。
[0016]圖3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側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圖的一例。
[0017]圖4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視圖的一例。
[0018]圖5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視圖的一例。
[0019]圖6示意性地表示在將鏡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臉部10的狀態下,鼻托160與使用者的鼻部12之間的位置關系的一例。
[0020]圖7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圖的一例。
[0021 ] 圖8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圖的一例。
[0022]圖9不意性地表不鼻托160的A-A’截面圖的一例。
[0023]圖10不意性地表不鼻托160的B-B ’截面圖的一例。
[0024]符號說明:
[0025]10臉部、12鼻部、100眼鏡、110鏡片、120鏡架、122鏡框(rim)、124莊頭(endpiece)、125 鉸鏈(hinge)、126 鏡腿(temple)、128 耳托(ear pad)、130 第一中梁、140 第二中梁、142 鼻撐(nose pad mount)、144 托葉(pad box)、160 鼻托(nose pad)、222 正面側的面、224上面、226相互面對的面、228背面側的面、262鼻托本體、264鼻托安裝部、342連接部、344彎曲部、402正面、404背面、406突出部、412凹部、414凹部、462芯部、464容納部、564通孔、702接觸面、704延伸面、706延伸接觸面、802第一面、804第二面、910符號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通過發明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以下的實施方式并不對權利要求書所涉及的發明進行限定。另外,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全部特征組合也未必是發明解決方案所必須的。以下,雖然是參照附圖對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在附圖的記載中,也存在對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標注相同的參考符號并省略重復說明的情形。另外,附圖都是示意性地,厚度和平面尺寸的關系、比率等與實際情況也可能存在差異。另外,為了便于說明,也有可能會包含一些在附圖之間彼此的尺寸關系或比率有所不同的部分。
[0027]圖1示意性地表示眼鏡100的一例。眼鏡100包括鏡片110和鏡架120。眼鏡100可以具有一對鏡片110。眼鏡100及鏡架120可以是眼具的一例。
[0028]鏡架120用于保持一對鏡片110。鏡架120可以具有:鏡框122、莊頭124、鉸鏈125、鏡腿126、耳托128、第一中梁130、第二中梁140、鼻撐142、托葉144、鼻托160。托葉144可以為鼻托保持部的一例。
[0029]鏡框122、莊頭124、鉸鏈125、鏡腿126及耳托128分別設置為左右一對。鏡框122用于保持鏡片110。莊頭124設置于鏡框122的外側,通過鉸鏈125被保持為可使鏡腿126轉動。鏡腿126按壓在使用者頭部的耳部的上部,并挾持該部位。耳托128設置于鏡腿126的前端。
[0030]第一中梁130用于連接一對鏡片110。第二中梁140用于連接一對鏡片110。據此,當有來自于外部的力施加于鏡架120上時,第二中梁140能夠減輕與鏡片110或鏡框122的連接處的力。這種效果當第二中梁140與鼻撐142 —體成形時表現得更加明顯。
[0031]此處,當連接一對鏡片時,不僅可以將鏡片彼此直接連接,也包含將鏡片彼此間接連接的情形。例如,也包含將用于保持鏡片的鏡框彼此相連接的情形。可以由第一中梁130將鏡框彼此連接,由第二中梁140將鏡片彼此連接。一對鏡片可以是物理上相分離的兩枚鏡片,一對鏡片也可以是一體連接在一起的。
[0032]所謂的連接是指合在一起從而相連通,例如,通過釬焊、螺合、嵌合等將第一中梁130或第二中梁140與一對鏡片或鏡框中的每一個牢牢固定,從而可以稱為將一對鏡片或鏡框相接合。但并不包含將第一中梁130或第二中梁140與一對鏡片或鏡框中的每一個單獨連接的情形。
[0033]第二中梁140可以與鼻撐142—體成形。第二中梁140可以通過使第二中梁140的端部延伸,從而形成鼻撐142。鼻撐142也可以用于保持鼻托160。鼻撐142的一端可以與托葉144連接。鼻撐142可以具有從托葉144開始沿直線狀延伸的棒狀部。鼻撐142可以使鏡架120相對于眼鏡100的使用者的臉部定位。
[0034]此處所謂的第二中梁140與鼻撐142 —體成形例如可以為:通過使同一種材料發生形變而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撐142的情形;或者為通過鑄造、壓制等同一工序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撐142的情形。另外,即使先分別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撐142,然后組裝構成一個部材的情形,當第二中梁140和鼻撐142沒有被安裝在鏡框122或鏡片110的不同位置時,也能夠以第二中梁140與鼻撐142 —體成形的情形為例。
[0035]托葉144用于保持鼻托160。托葉144也可以使鼻托160可移動地進行保持。托葉144可以容納鼻托160的一部分。托葉與鼻托160容納于托葉144中的部分之間可以具有間隙。鼻托160與眼鏡100的使用者的鼻部相接觸,并使鏡架120相對于眼鏡100的使用者的臉部定位。
[0036]圖2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側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圖的一例。如圖2所示,鼻托160可以具有鼻托本體262和鼻托安裝部264。鼻托本體262可以包含聚酯、硅樹脂等樹脂,也可以包含鈦等金屬。
[0037]鼻托安裝部264用于將鼻托本體262安裝于鏡架120上。可以將鼻托安裝部264與鼻托本體262相結合,并將鼻托安裝部264的一部分容納于托葉144中,通過螺釘等進行可移動地固定,從而將鼻托160安裝于鏡架120上。鼻托安裝部264可以設置于鼻托本體262上,鼻托安裝部264的一部分可以埋設于鼻托本體262的內部。鼻托本體262與鼻托安裝部264 —體成形。
[0038]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中梁130安裝于鏡框122的正面側的面222上。第二中梁140安裝于鏡框122的相互面對的面226上以及背面側的面228的角部處。另外,從正面看鏡架120時,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在第一中梁130與第二中梁140的至少一部分相重疊的位置處將一對鏡片110連接。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安裝于一對鏡框122的各個不同面上,從而使第一中梁130與鏡框122的連接以及第二中梁140與鏡框122的連接能夠互為補充地彼此加固。[0039]另外,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對第二中梁140安裝于鏡框122的互相面對的面226上以及背面側的面228的角部處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第一中梁130及第二中梁140的安裝方法并不限于此。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也可以安裝于一對鏡框122的各個不同面上,例如,可以將第二中梁140僅安裝于鏡框122的互相面對的面226上。可以將第一中梁130安裝于鏡框122的互相面對的面226上,而將第二中梁140安裝于鏡框122的正面側的面222、上面224或背面側的面228上。
[0040]圖3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側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圖的一例。如圖3所示,第二中梁140可以具有:用于連接一對鏡片110的連接部342和設置于連接部342與鼻撐142之間的彎曲部344。彎曲部344可以從連接部342開始沿鏡架120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延伸,并在鼻撐142側的端部向鏡架120的下方向彎曲。
[0041]連接部342的寬度、厚度或粗細可以比鼻撐142的寬度、厚度或粗細更大。彎曲部344的寬度、厚度或粗細可以從與連接部342相結合的一側開始向與鼻撐142相結合的一側漸漸變小。如圖3所示,鼻撐142可以從彎曲部344開始向托葉144呈直線狀延伸。
[0042]據此,通過增大鼻撐142呈直線狀延伸的部分的長度,能夠增大鼻撐142的撓度。其結果是,鼻托160能夠更柔和地且更牢固地挾持鼻部。能夠較容易地對鼻托160在臉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進行調整。另外,鼻骨在鼻根部附近具有凹陷。通過使鼻撐142沿臉部的前后方向彎曲,能夠使鼻托160對上述凹陷的臉部前方側的側面進行按壓。從而能夠提高將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的穩定感。
[0043]另外,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對眼具為眼鏡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眼具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與眼鏡相關的裝具,眼具可以為眼鏡、太陽鏡、風鏡及頭戴式顯示器以及他們的鏡框等面部裝具或頭部裝具。
[0044]圖4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視圖的一例。圖5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側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視圖的一例。圖4及圖5表示將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作為鼻托本體262的材質的情形。如圖4所示,鼻托本體262具有正面402和背面404。鼻托安裝部264具有芯部462和容納部464。
[0045]在本說明書中,將裝設有鼻托160的鏡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臉部的狀態下,將頭頂側的方向稱為上方,將正面側的方向稱為前方。上方是指從使用者的正面方向開始直到背面方向為止的廣闊范圍,前方是指從使用者的左手方向開始直到右手方向為止的廣闊范圍。另外,將上方的相對側方向稱為下方,將前方的相對側方向稱為后方。
[0046]另外,鼻托本體262的上方部分是指佩戴有安裝了鼻托160的鏡架120的使用者相對于水平面垂直站立的狀態下,使用與水平面相平行的面經過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將鼻托本體262進行上下分割時,位于從分割面往上的部分。鼻托本體262的前方部分是指佩戴有安裝了鼻托160的鏡架120的使用者相對于水平面垂直站立的狀態下,使用與使用者的左右方向相平行的面經過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將鼻托本體262進行前后分割時,位于從分割面往前的部分。
[0047]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可以是芯部462或容納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當芯部462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與容納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很不相同時,可以將容納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作為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當鼻托安裝部264與鼻托本體262 —體形成時,可以將相當于容納部464的部分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作為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
[0048]鼻托本體262具有一部分從正面402側向背面404側反向卷曲的形狀。鼻托本體262可以具有將具有大致橢圓體形狀的中空體在一半處切斷而得到的船狀形狀。鼻托本體262的厚度可以從鼻托安裝部264的端部向中央變大,在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附近變為最大。從而能夠得到更柔和的舒適感。
[0049]在鼻托本體262中,鼻托安裝部264可以設置于相當于船底的部分。鼻托本體262可以具有將相當于船壁部分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狀。據此能夠將被鼻托本體262按壓的皮膚釋放到鼻托本體262的外側。鼻托本體262可以具有將鼻托本體262的后方部分中相當于上述壁的部分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狀。從而在將鼻托160安裝于鏡架120上時,能夠通過螺合等方式將鼻托160從鏡架120的背面側固定。
[0050]正面402是在將安裝有鼻托160的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朝向鼻側的面,在該部分與鼻部相接觸。正面402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個面構成。正面402通過將多個曲面平滑組合而構成。正面402可以具有與臉部的鼻部附近的形狀相應的形狀。正面402的形狀可以基于人體頭部模型進行設計。
[0051]人體頭部模型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制成。對多個人類頭部的三維形狀進行測量,從測量數據中提取出與解剖學相關聯的多個數據點。頭部的三維形狀可以收集數十人份的測量數據。可以對被測者的性別及年齡進行適當設定。每一個人的三維形狀的數據點數量可以為400?500個點。通過將各數據點的位置平均化便可以制成人體頭部模型。人體頭部模型可以為物理模型,也可以是保存在存儲器、磁盤、光盤、磁光盤等存儲介質或存儲裝置中的數據。
[0052]背面404是鼻托安裝部264側的面,當鼻托160安裝于鏡架120上時與托葉144相對。背面404的外周與正面402的外周相接觸。背面404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個面構成。
[0053]當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鼻托本體262可以具有比鼻托安裝部264更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406。據此,當使用者佩戴鏡架120時,能夠防止鼻托安裝部264與眼球、鼻部或臉部的直接接觸。
[0054]在突出部406中,比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264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時的鼻托安裝部264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可以朝著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成為前方的方向凹陷。
[0055]在本實施形態中,突出部406在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比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更靠近臉部上方的區域具有凹部412,在比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更靠近臉部下方的區域具有凹部414。突出部406在凹部412及凹部414處朝著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成為前方的方向凹陷。據此,當使用者佩戴鏡架120時,由于壓在鼻托160上的皮膚從凹部412及凹部414被放開,因此能夠得到更舒適的佩戴感。另外,通過使突出部406在多處凹陷,能夠減少突出部406與臉部的接觸面積,從而得到更加舒適的佩戴感。
[0056]芯部462可以與鼻托本體262相結合。芯部462可以與容納部464相結合。在本實施形態中,芯部462具有板狀的形狀。芯部462具有左右對稱的形狀。芯部462埋設于鼻托本體262中。另外,芯部462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與容納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體262的背面404投影的點相同。另外,芯部462并不限于此。例如,芯部462可以具有左右非對稱的形狀。
[0057]容納部464的一部分可以容納于托葉144中。容納部464可以可移動地固定于托葉144上。容納部464可以具有通孔564。通孔564可以為托葉144與容納部464相結合的結合部位的一例。容納部464可以通過貫穿通孔564的內部且外徑小于通孔564內徑的螺釘等固定于托葉上。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對容納部464插入于托葉144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鼻托安裝部264及鼻托保持部并不限于此。
[0058]從相當于上述船底的部分開始到通孔564的內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可以比從相當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到相當于上述船壁的部分的上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小。從相當于上述船底的部分開始到通孔564的內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可以比從相當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到相當于上述船壁的部分的上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小。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使正面402的相當于船壁的部分的面積變大,從而易于調整鼻托160,并能夠縮短調整時間。
[0059]圖6示意性地表示在將鏡架120于使用者的臉部10的狀態下,鼻托160與使用者的鼻部12之間的位置關系的一例。圖6示意性地表示從頭頂側看到的左側的鼻托160與鼻部12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的一例。另外,在圖6中,為了簡化說明,沒有顯示出右側的鼻托 160。
[0060]鼻托本體262主要在鼻托本體262的中央附近支撐來自于眼鏡100的荷重。為此,以前,對于鼻托本體262比中央附近更靠下方的部分及鼻托本體262比中央附近更靠后方的部分的形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有的采用使托本體比中央附近更靠下方的部分的一部分缺失的設計,也有的采用使托本體比中央附近更靠后方的部分具有略橢圓形形狀的設計等。
[0061]本發明的發明人著眼于鼻骨在鼻部12根部處的凹陷,經過銳意研究后發現,將鼻托本體262的正面402的形狀設成與鼻骨在鼻部12根部處的凹陷相匹配的形狀,可以大大提高了將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的穩定感。特別地,還發現通過在鼻托本體262的下方部分的前方側的部分形成與上述鼻骨的凹陷側面中的前方側的側面形狀相匹配的面,不僅可以抑制沿上下方向的錯位,還可以在佩戴鏡架120期間抑制鏡架120在臉部10的前后方向上錯位。另外,本
【發明者】經過對鼻托本體262的后方部分的形狀進行銳意研究后發現,如上所述,通過在鼻托本體262的后方部分設置凹部412和凹部414的至少之一,可以得到更舒適的佩戴感。
[0062]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鼻托本體262的正面402的中央附近與鼻部12相接觸,對眼鏡100的荷重進行支撐。另外,鼻托本體262的下部的前側部分的一部分通過皮膚與鼻部12的鼻根部處鼻骨的凹陷相接觸,從而抑制了眼鏡100沿前后方向的錯位。
[0063]圖7示意性地表示從正面402的一側看到的鼻托160的圖的一例。圖7示意性地表示當鏡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臉部10上時,鼻托160的正面中,與使用者的鼻部緊緊相接觸的區域以及與鼻骨在鼻根部處的凹陷相接觸的區域的一例。
[0064]如圖7所示,正面402具有當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與鼻部相接觸的接觸面702。正面402具有從接觸面702向臉部的前方側延伸,并面向前方側的延伸面704。另外,延伸面704具有當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與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的皮膚相接觸的延伸接觸面706。延伸面704可以是相當于上述船壁的部分。
[0065]此處,面的朝向或面的方向為該面的單位長度的法線向量所指的方向。另外,將法線向量相對于面所指側的區域作為正區域,將面向正區域的一側作為面表,將相對側作為面里。也就是說,多面體的外面是指能夠看到的面表。
[0066]圖8示意性地表示從背面404的一側看到的鼻托160的圖的一例。如圖8所示,背面404可以個具有第一面802和第二面804。在第一面802上設置有鼻托安裝部264。第一面802可以為相當于上述船底的部分。第一面802可以為平面。
[0067]第二面80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從第一面802延伸,與鼻托安裝部264的側面相對向。第二面804可以構成相當于上述船壁部分的一部分面。相當于上述船壁的部分可以從第一面802向第一面802所面向的一側突出。第二面804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個面構成。
[0068]正面402可以與第二面804的外周相接觸,在與第一面802的方向相反的一側形成有凸起。正面402可以具有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側的面和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反的一側的面。
[0069]在本實施形態中對將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側的面的一部分作為第二面804,且正面402具有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側的面的一部分的情形進行了說明。然而,正面402及背面404并不限于此。相對于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側的面,將與第一面802不同的面作為第二面804,正面402可以由面向與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反的一側的面構成。
[0070]圖9示意性地表示圖8所示鼻托160的A-A’截面圖的一例。A_A’截面經過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另外,圖中的符號910表示相當于上述船壁的部分。
[0071]如圖9所示,從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hi可以比從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內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h2更大。上述最大值hi可以比從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內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大。從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hi可以在鼻托本體262的前方部分進行測量。尤其是可以在鼻托本體262的下方部分的前方側進行測量。
[0072]通過這些結構,使正面402中相當于船壁的部分的面積變大。從而易于調整鼻托160,并能夠縮短調整時間。另外,從第一面802開始的高度是指以第一面802為基準沿第一面802的法線方向的距離。
[0073]從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為止的高度可以從上方(圖中為右方向)朝下方(圖中為左方向)逐漸變大。據此,當鏡架120佩戴于臉部時,能夠提高在鼻骨的凹陷附近設置的正面402的面積。從而易于調整鼻托160,并能夠縮短調整時間。
[0074]如圖9所示,鼻托本體262的厚度從鼻托安裝部264的端部向中央變大,在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附近變為最大。從而能夠得到更柔和的舒適感。另外,鼻托本體262的厚度是指以構成背面404的面為基準沿該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
[0075]圖10示意性地表示圖8所示鼻托160的B_B’截面圖的一例。B_B’截面經過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如圖10所示,第二面804可以具有從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為止的高度比從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內面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h2更小的區域。上述區域可以設置在與容納部464的設置有通孔564的面相對向的區域。上述區域可以設置于鼻托本體262的后方部分。根據這樣的結構,當將鼻托160安裝于鏡架120上時,能夠通過螺合等方式將鼻托160從鏡架120的背面側固定。
[0076]如圖10所示,鼻托本體262的厚度可以從鼻托安裝部264的端部朝中央變大,在鼻托安裝部264的中心附近達到最大。從而能夠得到更柔和的舒適感。
[0077]根據以上的記載,在本申請說明書中記載了一種鼻托,用于將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具有當眼具佩戴于臉部上時比鼻托安裝部更向作為前方相對側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臉部時的鼻托安裝部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之一,沿著眼具佩戴于臉部時成為前方的方向凹陷。另外還記載了一種佩戴于臉部上的眼具,該眼具包含上述鼻托。
[0078]以上利用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范圍。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對上述實施方式增加各種更改或改進都是可以的。從權利要求書的記載可以明確,增加了這些種更改或改進的方式也能夠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079]應當注意的是,權利要求書和附圖中所示的裝置、系統、程序及方法中的動作、過程、步驟和階段等各個處理的執行順序,只要沒有特別明確指出“之前”、“事先”等,或者前面處理的輸出要用于后面處理,則可以任意順序實現。關于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中的工作流程,雖然出于方便起見使用“首先”、“其次”等進行了說明,但并不意味著必須以這樣的順序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鼻托,用于將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所述鼻托包括: 正面,當安裝有所述鼻托的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上時朝向鼻側;以及背面,其外周與所述正面的外周相接觸,位于與將所述鼻托安裝于所述眼具上的鼻托安裝部相同的一側; 所述正面包括: 接觸面,當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上時與鼻部相接觸;以及 延伸面,從所述接觸面向所述臉部的前方側延伸,并面向所述前方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托,其中,所述延伸面具有延伸接觸面,所述延伸接觸面在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上時與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處的皮膚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托,其中,具有當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上時比所述鼻托安裝部更向作為所述前方相對側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突出部中,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的所述鼻托安裝部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的所述鼻托安裝部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朝著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成為所述前方的方向凹陷。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鼻托,其中,所述背面包括: 第一面,設置有所述鼻托安裝部; 第二面,至少一部分從所述第一面延伸并與所述鼻托安裝部的側面相對向; 所述正面與所述第二面的外周相接觸,并在與所述第一面的朝向相反的一側形成有凸起。
5.一種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對于臉部定位,所述鼻托具有當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上時比所述鼻托安裝部更向作為前方相對側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突出部中,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的所述鼻托安裝部更靠上方的區域以及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比所述鼻托安裝部更靠下方的區域中的至少一個區域朝著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臉部時成為所述前方的方向凹陷。
6.一種眼具,用于佩戴于所述臉部上,該眼具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鼻托。
【文檔編號】G02C5/12GK103926708SQ201410148069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5日
【發明者】田中仁 申請人:株式會社杰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