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鏡頭模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18808閱讀:182來源:國知局
鏡頭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具有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的鏡頭筒以及設置在鏡頭筒內的第一鏡片和第二鏡片,第一筒壁具有通光孔,第一筒壁具有第一斜面。第一鏡片具有朝向第二鏡片的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圓弧面和與第一圓弧面相連的第一延伸面,第二表面具有與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第二鏡片具有朝向第一鏡片的上表面,上表面上具有與第一延伸面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承載面和與第一圓弧面抵接的第二圓弧面。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抵接能夠保證第一鏡片與通光孔具有高的同心度,第一圓弧面與第二圓弧面抵接能夠保證第一鏡片和第二鏡片具有較高的同軸度,而且鏡頭筒、第一鏡片和第二鏡片的裝配穩定性高。
【專利說明】鏡頭模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設備不斷地朝著智能化發展,除了數碼相機外,便攜式電子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機等也都配備了鏡頭模組。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對鏡頭模組拍攝的出的物體的影像質量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拍攝出的物體的影像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與鏡頭模組內各鏡片的光軸的同軸度有關。
[0003]相關技術中的鏡頭模組包括開設有透光孔的鏡頭筒和設于鏡頭筒內的鏡片組,鏡片組包括至少兩片光學鏡片,過透光孔幾何中心的直線以及這些光學鏡片的光軸應當重合,即應當保證有高的同軸度。此外,各光學鏡片相互之間的連接也應該具有高的穩定性。但是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由于光學鏡片間偏心比較敏感,因此比較難保證有高的同軸度和穩定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鏡頭模組。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軸度好、穩定性高的鏡頭模組。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 方案如下: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鏡頭筒以及設置在所述鏡頭筒內且與所述鏡頭筒相連的鏡片組,所述鏡頭筒具有若干筒壁和由若干所述筒壁圍設形成的收容空間,所述鏡片組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筒壁相連的第一鏡片和位于所述第一鏡片下方且與所述第一鏡片相連的第二鏡片,
[0007]所述筒壁包括開設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彎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間的表面具有第一斜面;
[0008]所述第一鏡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鏡片的第一表面和遠離所述第二鏡片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圓弧面和與所述第一圓弧面一側相連的第一延伸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抵接使得該鏡頭模組具有第一配合精度;
[0009]所述第二鏡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鏡片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具有順次相連的與所述第一延伸面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承載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圓弧面抵接的第二圓弧面;所述第二圓弧面與所述第一圓弧面配合使得所述鏡頭模組具有第二配合精度;
[0010]所述第二配合精度使得所述第一鏡片與所述第二鏡片共光軸,所述第一配合精度使得所述通光孔的中心落在所述光軸上。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表面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圓弧面另一側相連的第二延伸面、自所述第二延伸面彎折延伸的過渡面、自所述過渡面彎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面和第一光學面,所述上表面包括順次相連的與所述第二圓弧面相連的第二承載面和第二光學面。
[0012]優選的,所述第二承載面與所述第二延伸面和第三延伸面相隔一定距離,所述第一光學面與所述第二光學面相隔一定距離。
[0013]優選的,所述第一承載面和第二承載面均垂直于所述光軸。
[0014]優選的,所述第二延伸面和第三延伸面均垂直于所述光軸。
[0015]優選的,所述第二鏡片還具有與所述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以及連接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與所述第二筒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間的表面相隔一定距離。
[0016]優選的,所述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上具有一距所述第一筒壁最近或最遠的銜接線,所述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均包括自所述銜接線向所述筒壁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自所述銜接線向所述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抵接能夠保證第一鏡片與鏡頭筒的通光孔具有高的同心度,第一鏡片的第一圓弧面與第二鏡片的第二圓弧面抵接能夠保證第一鏡片和第二鏡片具有較高的同軸度,而且鏡片組與鏡頭筒的裝配穩定性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一實施例中鏡頭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二實施例中鏡頭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7]第一實施例:
[0028]如圖1所示,一種鏡頭模組100包括鏡頭筒101以及設置在鏡頭筒101內且與鏡頭筒101相連的鏡片組103。
[0029]如圖2所示,鏡頭筒101具有第一筒壁IOlA和自第一筒壁IOlA彎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01B。第一筒壁IOlA和第二筒壁IOlB共同圍設形成了一收容空間102,第一筒壁IOlA的中央開設有通光孔101C,且第一筒壁IOlA朝向收容空間102的表面具有第一斜面101D。
[0030]鏡片組103包括第一鏡片104和與第一鏡片104相連的第二鏡片105。
[0031]如圖3所不,第一鏡片104具有朝向第二鏡片105的第一表面104B、與第一表面104B相對的第二表面104A以及連接第一表面104B和第二表面104A的側面104C。其中,第二表面104A具有與第一斜面IOlD抵接的第二斜面107。第一表面104B具有順次相連的第一延伸面108、以光軸106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的第一圓弧面109、第二延伸面110、自第二延伸面110彎折延伸的過渡面111、自所述過渡面111彎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面112以及第一光學面113。
[0032]如圖4所不,第二鏡片105具有朝向第一鏡片104的上表面105A、與上表面105A相對的下表面105B以及連接上表面105A和下表面105B的連接面105C。其中,上表面105B具有順次相連的第一承載面114、與第一圓弧面109抵接的第二圓弧面115、第二承載面116和第二光學面117。第二鏡片105的第二圓弧面116與第一鏡片104的第一圓弧面110抵接使得鏡頭模組100具有第二配合精度,第二配合精度能夠保證第二鏡片105與第一鏡片104的同軸度,也就是說,第二圓弧面116與第一圓弧面110抵接能夠使得第一鏡片104和第二鏡片105共光軸106。
[003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圓弧面110為下凸的圓弧面,第二圓弧面116為相應的下凹的圓弧面。第一圓弧面也可以為上凹的圓弧面,第二圓弧面為相應的上凸的圓弧面。第一承載面114與第一延伸面108相隔一定距離,第二承載面116與第二延伸面110和第三延伸面112相隔一定距離,第一光學面113與第二光學面117相隔一定距離。第一承載面114和第二承載面116均與光軸106垂直。第一承載面114與第二延伸面110和第三延伸面112相隔一定距離,以及第一光學面113與第二光學面117相隔一定距離是為放置遮光片,并且保證第一鏡片104與第二鏡片105之間的空氣間隔由上述兩種抵接結構確定,此外,遮光片的厚度公差不會影響到第一鏡片104和第二鏡片105之間的空氣間隔。另外,第一承載面114與第一延伸面108相隔一定距離,以及連接面105C與第二筒壁IOlB朝向收容空間102的表面相隔一定距離是為了保證第一鏡片104和第二鏡片105的同軸度由相互抵接的第一圓弧面110和第二圓弧面116確定,這樣,筒壁的同軸度偏差就不會影響到鏡片組的同軸度。
[0034]第一鏡片104與第二鏡片105通過第一圓弧面110和第二圓弧面116的抵接來保證第一鏡片104和第二鏡片105具有共同的光軸,而后,鏡片組103通過第一斜面IOlD與第二斜面107抵接來保證通光孔104C的中心落在光軸106上,這樣就克服了鏡頭筒與鏡片組的同軸度很難保證的問題。
[0035]第二實施例:
[0036]如圖5所不,一種鏡頭I旲組200包括鏡頭筒201以及設直在鏡頭筒201內且與鏡頭筒201相連的鏡片組203。
[0037]如圖6所示,鏡頭筒201具有第一筒壁20IA和自第一筒壁20IA彎折延伸的第二筒壁201B。第一筒壁201A和第二筒壁201B共同圍設形成了一收容空間202,第一筒壁201A的中央開設有通光孔21C,且第一筒壁201A朝向收容空間202的表面具有第一斜面201D。
[0038]鏡片組303包括第一鏡片204和與第一鏡片204相連的第二鏡片205。
[0039]如圖7所不,第一鏡片204具有朝向第二鏡片205的第一表面204B、與第一表面204B相對的第二表面204A以及連接第一表面204B和第二表面204A的側面204C。第二表面204A具有與第一斜面201D抵接的第二斜面207。第一表面204B具有以光軸206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的第一圓弧面209、與第一圓弧面209 —側相連的第一延伸面208、與第一圓弧面209另一側相連的第二延伸面210、自第二延伸面210彎折延伸的過渡面211以及第一光學面212。
[0040]如圖8所示,第二鏡片205具有朝向第一鏡片204的上表面205A、與上表面205A相對的下表面205B以及連接上表面205A和下表面205B的連接面205C。其中,上表面205B具有順次相連的第一承載面213、與第一圓弧面209抵接的第二圓弧面214、第二承載面215和第二光學面216。第二鏡片205的第二圓弧面214與第一鏡片204的第一圓弧面209抵接能夠保證第二鏡片205與第一鏡片204的同軸度,也就是說,第二圓弧面214與第一圓弧面209抵接使得鏡頭模組200具有第二配合精度,第二配合精度能夠使得第一鏡片204和第二鏡片205共光軸206。第一承載面213與第一延伸面208相隔一定距離,第二承載面215與第二延伸面210和過渡面211相隔一定距離,第一光學面212與第二光學面216相隔一定距離。第一承載面213和第二承載面215均與光軸206垂直。
[004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圓弧面209與第二圓弧面214具有一距第一筒壁201A最遠的銜接線,從圖7和圖8表示的截面圖來看,并以圖中右側的那段圓弧為例,銜接線顯示為第一圓弧面209和第二圓弧面214的最低點與直線A的交點。第一圓弧面209包括自該銜接線向第二筒壁201B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09A和自銜接線向光軸206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09B,第二圓弧面214也包括自該銜接線向第二筒壁201B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14A和自銜接線向光軸206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14B。此時第一圓弧面209為下凸的圓弧面,第二圓弧面214為相應的下凹的圓弧面。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也可以具有一距第一筒壁201A最近的銜接線,此時第一圓弧面為上凹的圓弧面,第二圓弧面為上凸的圓弧面。
[0042]第二承載面215與第二延伸面210和過渡面211相隔一定距離,以及第一光學面212與第二光學面216相隔一定距離是為放置遮光片,并且保證第一鏡片204與第二鏡片205之間的空氣間隔由上述兩種抵接結構確定,此外,遮光片的厚度公差不會影響到第一鏡片204和第二鏡片25之間的空氣間隔。另外,第一承載面213與第一延伸面208相隔一定距離,以及連接面205C與第二筒壁201B朝向收容空間202的表面相隔一定距離是為了保證第一鏡片204和第二鏡片205的同軸度由相互抵接的第一圓弧面209和第二圓弧面214確定,這樣,筒壁的同軸度偏差就不會影響到鏡片組的同軸度。
[0043]第一鏡片204與第二鏡片205通過第一圓弧面209和第二圓弧面214的抵接來保證第一鏡片204和第二鏡片205具有共同的光軸,而后,鏡片組203通過第一斜面201D與第二斜面207的抵接來保證通光孔204C的中心落在光軸206上,這樣就克服了鏡頭筒與鏡片組的同軸度很難保證的問題。
[0044]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鏡頭模組,其包括鏡頭筒以及設置在所述鏡頭筒內且與所述鏡頭筒相連的鏡片組,所述鏡頭筒具有若干筒壁和由若干所述筒壁圍設形成的收容空間,所述鏡片組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筒壁相連的第一鏡片和位于所述第一鏡片下方且與所述第一鏡片相連的第二鏡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壁包括開設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彎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間的表面具有第一斜面; 所述第一鏡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鏡片的第一表面和遠離所述第二鏡片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圓弧面和與所述第一圓弧面一側相連的第一延伸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抵接使得該鏡頭模組具有第一配合精度; 所述第二鏡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鏡片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具有順次相連的與所述第一延伸面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承載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圓弧面抵接的第二圓弧面;所述第二圓弧面與所述第一圓弧面配合使得所述鏡頭模組具有第二配合精度; 所述第二配合精度使得所述第一鏡片與所述第二鏡片共光軸,所述第一配合精度使得所述通光孔的中心落在所述光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圓弧面另一側相連的第二延伸面、自所述第二延伸面彎折延伸的過渡面、自所述過渡面彎折延伸的第三延伸面和第一光學面,所述上表面包括順次相連的與所述第二圓弧面相連的第二承載面和第二光學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載面與所述第二延伸面和第三延伸面相隔一定距離,所述第一光學面與所述第二光學面相隔一定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載面和第二承載面均垂直于所述光軸。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面和第三延伸面均垂直于所述光軸。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鏡片還具有與所述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以及連接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與所述第二筒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間的表面相隔一定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鏡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上具有一距所述第一筒壁最近或最遠的銜接線,所述第一圓弧面和第二圓弧面均包括自所述銜接線向所述筒壁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自所述銜接線向所述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文檔編號】G02B7/02GK203811873SQ201420123720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4日
【發明者】韋傳冬, 言俊杰, 萬良偉, 房春環, 張磊 申請人:瑞聲聲學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