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了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包括塑膠基座、光束子芯片、塑膠底蓋、防塵片、包覆于所述塑膠基座后側與左右兩側的金屬屏蔽殼,所述塑膠基座上端設置有光纖線預留孔,下端設置有芯片固定槽;所述光束子芯片包括AB膠體以及連接于所述AB膠的端子腳,所述AB膠體置于所述芯片固定槽內,端子腳前端往下彎折并伸出于塑膠基座外,所述塑膠底蓋扣接于所述塑膠基座下端的芯片固定槽內并位于所述AB膠體下端;所述防塵片設置于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上側,且后端樞接于塑膠基座后側上端,防塵片與所述基座之間設置有彈片;本實用新型可直接沉入PCB板內,減少占用空間,防塵片的設置使得光纖插頭的插拔非常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纖結構組件,尤其涉及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背景技術】
[0002]如圖1、2、3所示,現有光纖結構組件包括塑膠基座A、塑膠后蓋B、光束子芯片C、塑膠防塵帽D組成,光束子芯片C包括AB膠體C1以及與AB膠體固定的金屬端子腳C2,光束子芯片C的AB膠體C1置于塑膠基座A的底部芯片固定槽A1內,金屬端子腳C2水平伸出于塑膠基座 A外,塑膠后蓋B利用固定卡扣B1與塑膠基座A上的固定卡槽A2相配合,將光束子芯片C固定好,塑膠防塵帽D插入塑膠基座A上端的光纖線預留孔A3內,防止灰塵進入,影響光束子芯片的使用性能。此外,塑膠基座A—側設置有兩個與金屬端子腳C2平行的塑膠定位腳A4,以用于光纖結構組件插于PCB板上后起固定作用。
[0003]現有技術存在以下缺陷:
[0004]—、現有技術在使用過程中會反復拔插塑膠防塵帽,插入光纖插頭時塑膠防塵帽要拔出,使用完后又要插回去,如此操作相對繁瑣,塑膠防塵帽也容易丟失。
[0005]二、很多客戶使用無鉛制程焊接,要求產品可以承受焊接溫度大致在260°前右,從而塑膠腳易變形。
[0006]三、傳統光纖結構組件的結構使得其不能沉于PCB內,從而在使用過程中需占用較大空間。【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包括塑膠基座、防塵片、光束子芯片、塑膠底蓋、金屬屏蔽殼,所述塑膠基座上端設置有光纖線預留孔,下端設置有芯片固定槽;所述防塵片設置于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上側,所述防塵片后端樞接于塑膠基座后側上端,且所述防塵片與所述塑膠基座之間設置有彈片;所述光束子芯片包括AB膠體以及連接于所述AB膠的端子腳,所述AB膠體置于所述塑膠基座的芯片固定槽內,所述端子腳前端往下彎折并伸出于塑膠基座外;所述塑膠底蓋扣接于所述塑膠基座下端的芯片固定槽內并位于所述AB膠體下端;所述金屬屏蔽殼包覆于所述塑膠基座后側與左右兩側。
[0010]所述防塵片后端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旋轉柱,前端中間往前延伸設置有限位柱,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定位旋轉槽,前側壁中間設置有有限位槽,所述防塵片兩側的定位旋轉柱分別置于對應的定位旋轉槽內,在所述彈片的作用下,所述防塵片前端的限位柱置于所述限位槽上端。[〇〇11]所述彈片包括一中間片、自所述中間片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固定腳、自所述中間片中間往前往上延伸的支撐片;所述塑膠基座的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下側往前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左右兩側設置有固定孔,且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中間設置有開口;所述彈片左右兩端的固定腳分別插于容置槽左右兩側的固定孔內,所述支撐片穿過所述開口且支撐片的上端抵靠于所述防塵片的后側下端,所述彈片的中間片置于所述容置槽內。
[0012]所述支撐片上端設置為斜面,對應的,所述防塵片后側中間設置為往前下方凹陷的弧形面,所述支撐片的斜面支撐于所述弧形面下端。
[0013]所述塑膠基座下端的芯片固定槽自頂壁前側往下延伸有支撐塊,從而所述芯片固定槽前側壁的下端面、支撐塊的下端面以及容納槽的頂壁形成為三臺階狀,且所述芯片固定槽四角內側均設置有限位塊,所述光束子芯片的AB膠體置于所述四角內側的限位塊限定的空間內,所述端子腳的未折彎部分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支撐塊的下端面。
[0014]對應所述端子腳的折彎部分,所述塑膠底蓋前側設置有避讓槽,所述端子腳的折彎部分卡于所述避讓槽與芯片固定槽前側壁之間。
[0015]所述塑膠底蓋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彈性倒勾,對應的,所述芯片固定槽前后側壁均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彈性倒勾扣入對應的定位孔內。
[0016]所述金屬屏蔽殼呈U形,包括中間板以及兩分別自所述中間板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側板,所述兩側板的內側均設置有金屬扣,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內凹的定位槽,且所述塑膠基座左右兩側均于定位槽的前側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后端與所述塑膠基座之間有間隙,所述金屬屏蔽殼兩側板內側的金屬扣扣于對應側的定位槽內, 兩側板前端中間插入所述定位塊與塑膠基座之間的間隙內。
[0017]所述中間板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往上延伸的擋片,所述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對應的避空槽,所述擋片置于避空槽內,且擋片上端伸出于避空槽上端外并抵靠于所述防塵片后端。
[0018]每一所述側板前端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往外延伸的彈性片。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可滿足自動化生產需求,提高品質的穩定性,減少人工投入;且可以直接沉入PCB板內,減少占用的空間;防塵片與彈片的設置使得光纖插頭的插拔變得非常方便,而且不用擔心防塵片丟失;光束子芯片的端子腳折彎設置,從而塑膠基座上不用設置塑定位腳;金屬屏蔽殼可以有效的屏蔽外界的干擾及雜波信號,同時產品接地可以避免靜電損傷;且金屬屏蔽殼焊接在PCB板上更穩固,更能有效防止產品松動造成的雜波及干擾。【附圖說明】
[0020]圖1為傳統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平面圖;[0021 ]圖2為傳統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2]圖3為傳統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爆炸另一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防塵片組裝示意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光束子芯片組裝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塑膠后蓋組裝示意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金屬屏蔽殼組裝示意圖;
[0029]圖10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的載帶包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4、5、6、7、8、9所示,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包括塑膠基座1、防塵片2、光束子芯片3、塑膠底蓋4、金屬屏蔽殼5,所述塑膠基座1上端設置有光纖線預留孔 11,下端設置有芯片固定槽12;所述防塵片2設置于塑膠基座1光纖線預留孔11上側,所述防塵片2后端樞接于塑膠基座1后側上端,且所述防塵片2與所述塑膠基座1之間設置有彈片6; 所述光束子芯片3包括AB膠體31以及連接于所述AB膠的端子腳32,所述AB膠體31置于所述塑膠基座1的芯片固定槽12內,所述端子腳32前端往下彎折并伸出于塑膠基座1外;所述塑膠底蓋4扣接于所述塑膠基座1的芯片固定槽12內并位于所述AB膠體31下端,從而將所述光束子芯片3的AB膠體31固定于塑膠基座1的芯片固定槽12內;所述金屬屏蔽殼5包覆于所述塑膠基座1后側與左右兩側。
[0031]所述防塵片2后端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旋轉柱21,前端中間往前延伸設置有限位柱22,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1光纖線預留孔11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定位旋轉槽13,前側壁中間設置有有限位槽14。
[0032]組裝時,將所述防塵片2從后往前推,使得所述防塵片2前端的限位柱22插入塑膠基座1的限位槽14內,防塵片2兩側的定位旋轉柱21分別置于對應的定位旋轉槽13內,在彈片6的作用下,所述防塵片2前端的限位柱22置于所述限位槽14上端。
[003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片6包括一中間片61、自所述中間片61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固定腳62、自所述中間片61中間往前往上延伸的支撐片63;所述塑膠基座1的光纖線預留孔 11后側壁下側往前凹陷形成有容置槽111,所述容置槽111左右兩側設置有固定孔112,且光纖線預留孔11后側壁中間設置有開口 113。[〇〇34]組裝時,將所述彈片6左右兩端的固定腳62分別插于容置槽111左右兩側的固定孔 112內,所述支撐片63穿過所述開口 113且支撐片63的上端抵靠于所述防塵片2的后側下端, 所述彈片6的中間片61置于所述容置槽111內。較佳的,所述支撐片63上端設置為斜面631, 對應的,所述防塵片2后側中間設置為往前下方凹陷的弧形面23,所述支撐片63的斜面631 支撐于所述弧形面23下端。[0〇35] 所述彈片6通過固定腳62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2內,從而可避免防塵片2在受壓時造成彈片6后腿脫落。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固定腳62設置為朝前開口的V形, 從而所述固定腳62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將固定腳62插入固定孔112時,V形固定腳62前端會被擠壓靠近,從而很容易將固定腳62插入芯片固定槽12內。
[0036]當往塑膠基座1的光纖線預留孔11插入光纖插頭時,光纖插頭會將防塵片2往下推,使得防塵片2前側以兩定位旋轉柱21為旋轉軸往下旋轉;當將光纖插頭拔出后,在彈片6 的支撐片63作用下,防塵片2前側以兩定位旋轉柱21為旋轉軸往上旋轉復位,當防塵片2前端的限位柱22旋轉到限位槽14的上端時,不能再旋轉,從而所述限位槽14的設置可避免出現防塵片2抬高超出塑膠基座1上端面的情況。如此,插拔光纖插頭極為方便,而且不用擔心防塵片2如防塵帽一樣容易丟失。
[0037]如圖5、7、8所示,所述塑膠基座1下端的芯片固定槽12自頂壁前側往下延伸有支撐塊15,從而所述芯片固定槽12前側壁的下端面121、支撐塊15的下端面151以及芯片固定槽 12的頂壁120形成為三臺階狀,且所述芯片固定槽12四角內側均設置有限位塊122,所述光束子芯片3的AB膠體31置于所述四角內側的限位塊122限定的空間內,所述端子腳32的未折彎部分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支撐塊15的下端面151,從而可防止端子腳32變形而影響焊接效果。
[0038]因為端子腳32前端彎折,從而無需再設置傳統技術中的塑膠定位腳,從而避免了焊接時塑膠定位腳變形的情況。
[0039]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對應所述端子腳32的折彎部分,所述塑膠底蓋4前側設置有避讓槽41,組裝塑膠底蓋4時,避讓槽41對準所述端子腳32的折彎部分,即所述端子腳32 的折彎部分卡于所述避讓槽41與芯片固定槽12前側壁之間,如此,即可防止端子腳32的折彎部分前后左右晃動而影響焊接效果。
[0040]所述塑膠底蓋4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彈性倒勾42,對應的,所述芯片固定槽12前后側壁均設置有定位孔123,所述彈性倒勾42扣入對應的定位孔123內,即將所述塑膠底蓋4組裝于塑膠基座1,并將所述光束子芯片3固定。
[0041]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塑膠底蓋4于四角位置均設置有往下延伸的定位柱 43,所述定位柱43的上下高度高于所述彈性倒勾42,從而在組裝時,所述定位柱43最先與塑膠基座1芯片固定槽12的四個角124接觸,從而可以起到垂直定位的作用。
[0042]較佳的,所述塑膠基座芯片固定槽12的后側壁內側對應定位孔123的位置設置有減料槽125,從而在組裝塑膠底蓋4時,所述塑膠底蓋4后側的彈性倒勾42順著所述減料槽 125滑入所述定位孔123內。所述減料槽125不但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避免彈性倒勾42受壓力太大。
[0043]如圖9所示,所述金屬屏蔽殼5呈U形,包括中間板51以及兩分別自所述中間板51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側板52,所述兩側板52的內側均設置有金屬扣53,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 1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內凹的定位槽16,且所述塑膠基座1左右兩側均于定位槽16的前側設置有定位塊17,所述定位塊17后端與所述塑膠基座1之間有間隙171。
[0044]組裝時,往前推金屬屏蔽殼5, 一直到所述側板52前端中間被所述定位塊17擋住為止,不能再往前推,也表示此時金屬屏蔽殼5組裝到位,此時,所述金屬屏蔽殼5的兩側板52 內側的金屬扣53扣于對應側的定位槽16內,兩側板52前端中間插入所述定位塊17與塑膠基座1之間的間隙171內。從而所述定位塊17可以幫助金屬屏蔽殼5組裝到位,而且還可以防止金屬屏蔽殼5外張導致的尺寸偏移或脫落。金屬屏蔽殼5組裝到塑膠基座1上后,即擋在所述彈片6后端,所述彈片6被穩固地連接于塑膠基座1,不會往后脫離。
[0045]較佳的,所述塑膠基座1左右兩側均于定位槽16的后側設置有內凹的減料槽18,組裝時,將所述金屬扣53對準對應的減料槽18,然后往前推金屬屏蔽殼5即可將所述金屬扣53 推入到定位槽16內,即所述減料槽18能起到導向限位的作用,從而方便組裝金屬屏蔽殼5。
[0046]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中間板51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往上延伸的擋片54, 所述塑膠基座1光纖線預留孔11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對應的避空槽114,在將所述金屬屏蔽殼5組裝到塑膠基座1后,所述擋片54置于避空槽114內,且擋片54上端伸出于避空槽114上端外并抵靠于所述防塵片2后端,從而能有效避免防塵片2在作業過程中后退或脫落。
[0047]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每一所述側板52前端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往外延伸的彈性片55,從而當要更換金屬屏蔽殼5時,往外掰彈性片55,然后往后推,即可將所述金屬屏蔽殼5自塑膠基座1上推下來,從而金屬屏蔽殼5的拆裝非常方便。
[0048]所述金屬屏蔽殼5的設置可以屏蔽外界干擾及雜波信號,同時產品接地可以避免經典損傷;此外,所述金屬屏蔽殼5焊接在PCB上更穩固,從而還能有效避免產品松動造成的雜波及干擾。
[0049]如圖10所示,可將本實用新型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依序排入塑膠載帶7的固定槽71內,然后在上面覆蓋PE膜72形成密封狀態,如此,方便SMT自動貼片工藝生產操作。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能滿足自動化生產需求,提高品質的穩定性,減少人工投入;而且自動化生產時,本實用新型能直接沉入PCB板內,減少所占用的空間。所述載帶7卷于卷盤8上,圖 10中箭頭所示為載帶7的抽出方向。
[0050]上述方位描述中,參考圖5,以防塵片2所在為上,塑膠底蓋4所在為下,以防塵片2 限位柱22所在為前,定位旋轉柱21所在為后,兩定位旋轉柱21所在分別為左右。
【主權項】
1.一種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膠基座、防塵片、光束子芯片、塑 膠底蓋、金屬屏蔽殼,所述塑膠基座上端設置有光纖線預留孔,下端設置有芯片固定槽;所 述防塵片設置于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上側,所述防塵片后端樞接于塑膠基座后側上端, 且所述防塵片與所述塑膠基座之間設置有彈片;所述光束子芯片包括AB膠體以及連接于所 述AB膠的端子腳,所述AB膠體置于所述塑膠基座的芯片固定槽內,所述端子腳前端往下彎 折并伸出于塑膠基座外;所述塑膠底蓋扣接于所述塑膠基座下端的芯片固定槽內并位于所 述AB膠體下端;所述金屬屏蔽殼包覆于所述塑膠基座后側與左右兩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片后端左右 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旋轉柱,前端中間往前延伸設置有限位柱,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光纖 線預留孔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定位旋轉槽,前側壁中間設置有有限位槽,所述防 塵片兩側的定位旋轉柱分別置于對應的定位旋轉槽內,在所述彈片的作用下,所述防塵片 前端的限位柱置于所述限位槽上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包括一中間 片、自所述中間片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固定腳、自所述中間片中間往前往上延伸的支撐片; 所述塑膠基座的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下側往前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左右兩側設 置有固定孔,且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中間設置有開口;所述彈片左右兩端的固定腳分別插 于容置槽左右兩側的固定孔內,所述支撐片穿過所述開口且支撐片的上端抵靠于所述防塵 片的后側下端,所述彈片的中間片置于所述容置槽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片上端設置 為斜面,對應的,所述防塵片后側中間設置為往前下方凹陷的弧形面,所述支撐片的斜面支 撐于所述弧形面下端。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 基座下端的芯片固定槽自頂壁前側往下延伸有支撐塊,從而所述芯片固定槽前側壁的下端 面、支撐塊的下端面以及容納槽的頂壁形成為三臺階狀,且所述芯片固定槽四角內側均設 置有限位塊,所述光束子芯片的AB膠體置于所述四角內側的限位塊限定的空間內,所述端 子腳的未折彎部分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支撐塊的下端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對應所述端子腳的折 彎部分,所述塑膠底蓋前側設置有避讓槽,所述端子腳的折彎部分卡于所述避讓槽與芯片 固定槽前側壁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底蓋前后兩 端分別設置有彈性倒勾,對應的,所述芯片固定槽前后側壁均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彈性倒勾 扣入對應的定位孔內。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金屬屏蔽殼呈U形,包括中間板以及兩分別自所述中間板左右兩端往前延伸的側板,所述 兩側板的內側均設置有金屬扣,對應的,所述塑膠基座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內凹的定位槽,且 所述塑膠基座左右兩側均于定位槽的前側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后端與所述塑膠基座 之間有間隙,所述金屬屏蔽殼兩側板內側的金屬扣扣于對應側的定位槽內,兩側板前端中 間插入所述定位塊與塑膠基座之間的間隙內。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板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往上延伸的擋片,所述塑膠基座光纖線預留孔后側壁上端左右兩側均設置有 對應的避空槽,所述擋片置于避空槽內,且擋片上端伸出于避空槽上端外并抵靠于所述防 塵片后端。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貼片式音頻光纖結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側板前端 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往外延伸的彈性片。
【文檔編號】G02B6/38GK205720788SQ20162060135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趙軍對, 袁斌
【申請人】深圳市東強精密塑膠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