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包括電路板和適配器,所述的電路板上設有葫蘆型的中心限位孔,所述的中心限位孔的兩邊分別設有安裝槽;所述的中心限位孔包括大孔徑端和小孔徑端;所述的適配器的底面設有中心插接部,所述的中心插接部的兩邊分別設有插接腳;所述的中心插接部插入所述的中心限位孔中且可從大孔徑端向小孔徑端滑動,并與所述的小孔徑端配合卡接;所述的插接腳可沿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相同方向滑動,并與所述的安裝槽配合卡接;所述的大孔徑端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間隙配合,所述的小孔徑端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過盈配合;所述的插接腳的末端設有將所述的插接腳卡接在所述的安裝槽中的限位凸體,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裝配高效,產品成本高,連接強度高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
【專利說明】
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適配器的裝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通信的發展,光纖通信技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光纖適配器是光纖連接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光纖適配器也叫光纖連接器,是光纖與光纖之間進行可拆卸連接的器件。光纖適配器是光纖連接器對中連接部件,用于接納一對或多對光纖連接器,成對的光纖連接器在光纖適配器內耦合,實現光路的接續。
[0003]現有的光纖適配器,包括具有殼體,在殼體上設有安裝孔,在安裝產品時,一般采用螺釘穿過殼體上安裝孔與線路板的螺釘孔螺接完成安裝。在操作時,需要將螺釘孔與安裝孔對準,再取螺釘通過人工一枚一枚擰入,操作非常繁瑣,裝配效率十分低下。換一種角度來說,一方面,這種方式采用螺接材料復雜,另行增加了材料與成本;另一方面,采用螺接手段,連接的強度與可靠性和螺釘擰入的松緊程度以及連接位置材料的強度相關,也會受到整體裝配、運輸或其他外力的干擾,導致結構不可靠,連接強度不能保證,容易松脫。
[0004]為了減緩上述問題,授權公告日為2016年02月10日,授權公告號為CN 205027934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光纖適配器》公開了 “一種光纖適配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基座、設于所述空腔內的兩個芯套以及穿設在所述的兩個芯套內的陶瓷芯子;所述基座的側壁上開設有供所述的兩個芯套裝入所述空腔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封堵所述開口的蓋板,所述蓋板通過兩個安裝部件加以固定;所述安裝部件上成型有適于與線路板上固定焊點焊接固定的焊腳。”該方法在所述安裝部件上成型有焊腳,在安裝產品時直接將焊腳與線路板上的固定焊點焊接,可省去螺釘固定,操作更加便捷,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0005]雖然上述專利比起通用的安裝方式有所改進,但仍然沒能免去需再次進行焊接帶來的不便,在操作上仍然較為繁瑣,而且上述方式需要適配器以特定的結構另行安裝所述的安裝部件,導致適配器的結構更加復雜,也增加了額外的安裝部件的成本。
[0006]綜合上述現有的情形,目前的適配器安裝起來均操作非常繁瑣,裝配效率低下,產品成本高,或連接強度低,極大地浪費了生產資源,上述問題仍然不能得到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裝配高效,產品成本高,連接強度高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方案是:
[0009]—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包括電路板和適配器,所述的電路板上設有葫蘆型的中心限位孔,所述的中心限位孔的兩邊分別設有安裝槽;所述的中心限位孔包括大孔徑端和小孔徑端;所述的適配器的底面設有中心插接部,所述的中心插接部的兩邊分別設有插接腳;所述的中心插接部插入所述的中心限位孔中且可從大孔徑端向小孔徑端滑動,并與所述的小孔徑端配合卡接;所述的插接腳可沿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相同方向滑動,并與所述的安裝槽配合卡接;所述的大孔徑端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間隙配合,所述的小孔徑端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過盈配合;所述的插接腳的末端設有將所述的插接腳卡接在所述的安裝槽中的限位凸體。
[0010]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中心插接部和所述的插接腳與所述的適配器一體成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安裝強度高。
[0011]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適配器的底面設有凸起的支撐部。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撐部呈“工”字型,支撐部與所述的適配器的底面的高度約為2毫米,一方面起到加強筋的作用使所述的中心插接部更加牢固不易折斷,另一方面保持外開口一定的對接高度方便光纖對接,且避免貼牢PC板受到影響。
[0012]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中心插接部上設有凸棱。使所述的中心插接部與所述的中心限位孔的卡接更加緊密。
[0013]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限位孔的大孔徑端與小孔徑端的交界處設有卡緊部。所述的卡緊部防止了所述的中心插接部從所述的中心限位孔的小孔徑端松脫,起到了對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鎖緊的作用。
[0014]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卡緊部包括設于所述的交界處的缺口,所述的缺口的開口方向朝向小孔徑端。利用缺口的位置和形狀特點作為卡緊部,加工成型簡單,安裝高效快捷,鎖緊效果好。
[0015]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安裝槽包括貫通的插入部和卡接部。所述的插入部的尺寸大于與所述的插接腳的限位凸體,所述的卡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的插接腳的限位凸體,便于插入和限位。
[0016]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插入部和卡接部之間設有限位部。當所述的插接腳從所述的插入部滑入所述的卡接部后,所述的限位部起到了對所述的插接腳鎖緊的作用。
[0017]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中心插接部的數目為2個。
[0018]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插接腳的數目為4個。
[001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積極的效果:
[0020]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路板和適配器采用直接的插接安裝,所述的中心插接部與所述的中心限位孔相互配合卡接以定位、所述的插接腳與所述的安裝槽相互配合卡接以限位的巧妙組合,運用結構本身直接的連接關系,使所述的適配器與電路板之間可快速對準定位,并瞬間卡接,有效地限制了適配器與所述的電路板各向之間的相對運動,實現快速安裝,簡單高效易操作,安裝效率至少提高2-3倍,裝配效率得到顯著地提高。
[0021]本實用新型省去了安裝所需的中間連接介質,如【背景技術】中所述的螺釘、安裝部件或其余材質,節省了安裝成本,本實用新型適配器一體成型,結構簡單,安裝高效。
[002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路板和適配器連接緊密程度不受裝配條件與實施程度制約,裝配結果具備確定性,并且因為連接強度較高,受整體裝配、運輸或其他外界干擾的影響較小。本實用新型設置中心插接部和插接腳,并利用獨特的葫蘆型的中心限位孔的結構,結構合理,受力均勻;所述的小孔徑端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過盈配合,使所述的中心插接部被所述的小孔徑端卡緊,連接關系緊密,連接強度較強、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適配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
[0027]1、電路板,101、中心限位孔,1011、大孔徑端,1012、小孔徑端,1013、卡緊部,102、安裝槽,1021、插入部,1022、卡接部,1023、限位部;
[0028]2、適配器,201、中心插接部,2011、凸棱,202、插接腳,2021、限位凸體,203、支撐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0030]參照圖1-4,本實用新型一種適配器2的安裝結構,包括電路板和適配器2,所述的電路板上設有葫蘆型的中心限位孔101,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的兩邊分別設有安裝槽102;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包括大孔徑端1011和小孔徑端1012;所述的適配器2的底面設有中心插接部201,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的兩邊分別設有插接腳202;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插入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中且可從大孔徑端1011向小孔徑端1012滑動,并與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配合卡接;所述的插接腳202可沿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相同方向滑動,并與所述的安裝槽102配合卡接;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間隙配合,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過盈配合;所述的插接腳202的末端設有將所述的插接腳202卡接在所述的安裝槽102中的限位凸體2021。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和所述的插接腳202與所述的適配器2—體成型。所述的適配器2的底面設有凸起的支撐部203。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上設有凸棱2011。所述的限位孔的大孔徑端1011與小孔徑端1012的交界處設有卡緊部1013。所述的卡緊部1013包括設于所述的交界處的缺口,所述的缺口的開口方向朝向小孔徑端1012。所述的安裝槽102包括貫通的插入部1021和卡接部1022。所述的插入部1021和卡接部1022之間設有限位部1023。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的數目為2個。所述的插接腳202的數目為4個。
[0031]需要注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電路板為PC板,或者其他任意板狀材質。
[0032]本實用新型在實施過程中,先將所述的適配器2的中心插接部201對準所述的電路板的中心限位孔101的大孔徑端1011,因為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與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間隙配合,可輕松地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快速地插入到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的大孔徑端1011中;與此同時,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兩邊的插接腳202同時插入到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兩邊的安裝槽102中,并且所述的限位凸體2021穿過所述的安裝槽102使所述的插接腳202卡接在安裝槽102中。所述的支撐部203與所述的電路板相互貼合。然后,用力將所述的適配器2從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向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方向推移,此時,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從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向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滑動,所述的插接腳202同時從所述的按插槽的插入部1021向所述的卡接部1022滑動,直到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置于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中無法推動。這個時候,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在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中,因為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過盈配合,所以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緊密配合,非常牢固,連接強度強。所述卡緊部1013防止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從小孔徑端1012向大孔徑端1011松脫;所述的限位部1023防止所述的插接腳202從卡接部1022向所述的插入部1021松脫。所述的適配器2與所述的電路板得到了非常緊密、牢固的鎖緊的連接關系。完成了裝配。在力的測試試驗中,至少需要10公斤以上的力才能使所述的適配器2從所述的電路板中松脫,而一般的運輸的振動或其他部件的裝配造成的外力較小,對本實用新型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0033]而上述的實施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只分解到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將所述的適配器2與所述的電路板朝向與電路板垂直的方向按壓;第二步,是將所述的適配器2與所述的電路板朝向與電路板水平的方向推入。簡單來說,本實用新型在實施過程中,只需要按壓、推入兩步即可瞬時完成裝配,操作非常簡單,裝配效率非常驚人。
[0034]本實用新型將列舉三種實施方式,針對現有技術中裝配方式的不足進行改進,下面分別對這三種實施方式作出詳細說明。
[0035]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孔的大孔徑端1011與小孔徑端1012的交界處設有卡緊部1013,所述的卡緊部1013包括設于所述的交界處的缺口,所述的缺口的開口方向朝向小孔徑端1012。當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被滑行推入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安裝的過程中,所述的缺口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之間的彈片向缺口方向擠壓,使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順利滑入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當滑入后,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被所述的彈片抵住,所述的卡緊部1013防止了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從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的小孔徑端1012松脫,起到了對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鎖緊的作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安裝槽102的插入部1021與卡接部1022之間通過倒角的設計,使所述的插接腳202更順利滑入。
[0036]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相比第一種實施例,省略了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與小孔徑端1012的交界處的卡緊部1013的設計,適用于對強度要求沒有那么大需求的場景。
[0037]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路板的孔位說明圖。相比第二種實施例,在安裝槽102上增加了所述的插入部1021和卡接部1022之間的限位部1023的設計,所述的插接腳202在被推入卡接部1022的過程中,安裝時所述的插接腳202經過限位部1023時受到向內的力發生形變并向所述的卡接部1022卡入,推入到位后所述的插接腳202恢復形狀并回彈原位,使得所述的插接腳202更加牢固,防止其滑出。
[0038]上述說明中,凡未加特別說明的,均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手段。
【主權項】
1.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包括電路板(I)和適配器(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電路板(I)上設有葫蘆型的中心限位孔(101),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的兩邊分別設有安裝槽(102);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包括大孔徑端(1011)和小孔徑端(1012); 所述的適配器(2)的底面設有中心插接部(201),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的兩邊分別設有插接腳(202);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插入所述的中心限位孔(101)中且可從大孔徑端(1011)向小孔徑端(1012)滑動,并與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配合卡接;所述的插接腳(202)可沿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相同方向滑動,并與所述的安裝槽(102)配合卡接;所述的大孔徑端(1011)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間隙配合,所述的小孔徑端(1012)與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過盈配合;所述的插接腳(202)的末端設有將所述的插接腳(202)卡接在所述的安裝槽(102)中的限位凸體(20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和所述的插接腳(202)與所述的適配器(2)—體成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適配器(2)的底面設有凸起的支撐部(20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上設有凸棱(201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的大孔徑端(1011)與小孔徑端(1012)的交界處設有卡緊部(1013)。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緊部(1013)包括設于所述的交界處的缺口,所述的缺口的開口方向朝向小孔徑端(10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槽(102)包括貫通的插入部(1021)和卡接部(1022)。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部(1021)和卡接部(1022)之間設有限位部(1023)。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插接部(201)的數目為2個。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種適配器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腳(202)的數目為4個。
【文檔編號】G02B6/38GK205679800SQ20162055834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公開號201620558344.9, CN 201620558344, CN 205679800 U, CN 205679800U, CN-U-205679800, CN201620558344, CN201620558344.9, CN205679800 U, CN205679800U
【發明人】鄭漢芳, 肖方, 朱德兵, 徐剛
【申請人】杭州至卓通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