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應用于諸如電子鋼琴的電子鍵盤樂器,并且包括每個都構造成根據關聯鍵的鍵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植。
背景技術:
通常,作為上述類型的音槌裝置,已經公知一種例如在日本公開專利公報(Kokai)No. 2010-262129中由本申請的受讓人提出的音槌裝置。這種音槌裝置應用于電子鋼琴的鍵盤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通過金屬擠壓形成的動作底架以及通過動作底架樞轉地支撐并且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個音槌。所述動作底架包括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軸部分的音槌支撐部分以及以從所述音槌支撐部分向前和向上傾斜地延伸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音槌支撐部分的上部中的開關安裝部分。用于檢測關聯鍵上的鍵按下信息的鍵開關安裝至開關安裝部分。所述鍵開關包括通過印刷電路板形成的開關板以及每個都由橡膠開關形成并且設置在與相應的音槌關聯的開關板的下表面上的多個開關本體。音槌設置為用于相應的鍵,并且音槌中的每個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狀音槌本體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前端的配重。所述音槌本體具有形成有在側視圖中為C形的軸孔的后端。所述軸孔與動作底架的支軸部分可脫開地接合,從而通過動作底架以可豎直樞轉的方式支撐音槌。進一步,正好在軸孔的前面的音槌本體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在鍵按下期間從下方按下鍵開關的開關本體的致動器部分。鍵盤裝置包括多個可擺動的鍵以及設置為用于相應的鍵并且每個都構造成根據關聯鍵的鍵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槌。鍵中的每個都通過在鍵盤裝置的中央附近沿前-后方向豎立的平衡銷可擺動地支撐。如上所述,音槌中的每個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狀音槌本體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前端的配重。進一步,音槌由動作底架通過音槌的后端中的軸承樞轉地支撐,并且通過在軸承前面的預定位置從下方擰入音槌中的絞盤螺釘設置在關聯鍵的后端的上表面上。進一步,在上述鍵盤裝置中,從鍵的前端至關聯的平衡銷的長度(此后稱為“鍵前部長度”)與從平衡銷至關聯的絞盤螺釘的長度(此后稱為“鍵后部長度”)之間的比率設定為大約3:2,關聯的音槌通過絞盤螺釘與鍵接觸。通常,電子鋼琴需要沿深度尺寸做得緊湊,并且因此整個鍵沿前-后方向的長度設定為比聲學大鋼琴(此后僅稱為“大鋼琴”)的短。進一步,如上所述,在上述鍵盤裝置中,鍵前部長度與鍵后部長度之間的比率設定為大約3:2,并且因此鍵盤裝置的鍵前部長度比大鋼琴的鍵前部長度短得多。為此,當演奏設置有上述鍵盤裝置的電子鋼琴時,例如,按下鍵的靠近鍵前端的一部分與按下鍵的向后遠離前端的一部分之間的載荷差異比演奏大鋼琴時大,這使得不能獲得充分類似于由大鋼琴提供的那種觸感的觸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來已經研究增加電子鋼琴的鍵前部長度并且降低電子鋼琴的鍵后部長度,從而在不增加電子鋼琴的深度尺寸的情況下獲得非常類似于由大鋼琴提供的那種觸感的觸感-即將平衡銷設置為比常規鍵盤裝置更靠后。
進一步,如圖11所示,由附圖標記101指示的音槌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狀 音槌本體102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102的前端的配重103。所述音槌本體102由合成 樹脂形成,而配重103由具有高比重的諸如鐵的金屬形成。所述音槌本體102具有形成有 軸孔104的后端。所述軸孔104與音槌支軸(未示出)接合,從而音槌101通過音槌支軸 樞轉地支撐。
絞盤螺釘105在軸孔104前面的位置處擰入音槌本體102的下表面中。所述絞盤 螺釘105保持與可擺動鍵(未示出)的上表面的后端接觸。因此,當按下鍵時,鍵的后部向 上樞轉地移動,而音槌101通過絞盤螺釘105驅動并且繞音槌支軸向上樞轉地移動。進一 步,在音槌101中,從音槌支軸的中心CHO至配重103的重心GGO的距離LGO與從音槌支軸 的中心CHO至驅動點PDO的距離LDO之間的比率設定為大約3. 7:1,絞盤螺釘105通過驅動 點PDO與鍵接觸。
總體而言,在上述構造的音槌裝置中,油脂等作為潤滑劑施加到動作底架的整個 支軸部分,從而確保每個音槌的平滑樞轉運動。當音槌從動作底架拆卸-例如為了維護時, 在維護操作之后,需要將音槌安裝至動作底架。然而,當使音槌的軸孔在安裝音槌的操作期 間與支軸部分接合時,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可與支軸部分接觸,并且因此在這種情形中,擔心 支軸部分上的油脂粘附至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在此情形下,如果音槌安裝至動作底架并且 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則會發生下面的問題。
在演奏電子鋼琴期間,與按下的鍵關聯的音槌向上樞轉地移動從而通過音槌的致 動器部分按下關聯的開關本體,并且隨后當釋放鍵時,音槌向下樞轉地移動并且返回其初 始的鍵-釋放狀態。然而,在該過程期間,當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從通過致動器部分按下的開 關本體離開時,橡膠制成的開關本體在粘附至致動器部分的油脂的粘性作用下被朝向致動 器部分稍微拉動,并且因此有時會在開關本體與致動器部分彼此分離的時刻產生噪音。這 種噪音損害了電子鋼琴的演奏性能。當然,通過將音槌安裝至動作底架的同時注意使致動 器部分不與支軸部分接觸,能夠避免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然而,在這種情形中,當需要 安裝大量的音槌時,安裝操作會占用很多時間和勞動。由此,上述鍵盤裝置仍有改進的空 間。
進一步,假定常規的音槌裝置被直接應用于每個平衡銷都定位成比常規情形更靠 后的鍵盤裝置,將會發生下面的問題在平衡銷定位成靠近關聯音槌的前端的情形中,擔心 當已經根據鍵的按下而向上樞轉地移動的音槌返回其初始的鍵-釋放狀態的同時向下樞 轉地移動時,音槌與平衡銷抵靠。總體而言,用于電子鋼琴的音槌裝置構造成使得每個音槌 都可以從支撐音槌的動作底架拆卸-例如以便維護。在這種情形中,雖然每個鍵不能都在 根據鍵的運動執行的關聯音槌的樞轉運動的范圍內從動作底架拆卸,但是在音槌通過絞盤 螺釘設置在其上的鍵通過將音槌在其處于鍵-釋放狀態的位置下方樞轉地移動而從鍵盤 裝置拆卸的狀態,音槌可以從動作底架拆卸下來。然而,在平衡銷定位成靠近音槌的前端的 情形中,當試圖在比其處于鍵-釋放狀態的位置更低的位置將音槌向下樞轉地移動時,音 槌有時會如上所述與平衡銷抵靠,從而阻礙音槌樞轉地移動至可以拆卸的位置。在這種情 形中,音槌不能從動作底架上拆卸下來。
進一步,在常規音槌中,如上所述,從音槌支軸的中心CHO至配重103的重心GGO的距離LGO與從音槌支軸的中心CHO至絞盤螺釘105的驅動點PDO的距離LDO之間的比率 被設定為大約3. 7:1的相對較小的比率,這就意味著距離LGO相對較短。另一方面,音槌的 動態載荷(慣性力矩)大約與距離LGO的平方成比例。為此,即使配重103制造得較重, 動態載荷的增加也不如因配重的增加所期望的那樣高效,并且因此動態載荷傾向于相當不 足。因而,僅可以獲得令人不能滿意的很輕的觸感,并且因此在這方面常規音槌仍有改進的 空間。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使 得能夠防止油脂等在安裝音槌期間粘附至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從而能夠加快音槌安裝工作 并且改進音槌安裝工作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不 僅使得能夠甚至當平衡銷在音槌下方靠近音槌前端的位置處豎立時可靠地避免音槌抵靠 平衡銷,而且能夠確保音槌拆卸的執行。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使 得能夠容易地獲得足夠的動態載荷同時保持音槌的優良響應,從而可靠地獲得令人滿意 的、優良的觸感并且改進電子鍵盤樂器的性能。
為了實現上面的第一個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子鍵盤 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音槌支撐件以及由音槌支撐件支撐在沿左-右方向并 排布置的狀態并且每個都構造成根據關聯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槌,其中所述音 槌支撐件包括以它們之間按照預定第一寬度彼此間隔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布置以便在每 個相鄰的音槌之間進行分隔的多個隔板壁、每個都在每個相鄰隔板壁之間沿左-右方向延 伸并且樞轉地支撐音槌中關聯的一個的多個支軸部分以及設置在支軸部分中的每個的相 應左和右端附近并且沿左-右方向以按照小于所述第一寬度的預定第二寬度彼此間隔的 方式布置的左和右止擋物,其中每個音槌都形成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類似臂的形 狀,并且包括在音槌的后端中形成并且具有小于第二寬度的側向寬度尺寸以便與支軸部分 樞轉地并且可移除地接合的接合部分、設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前面并且構造成通過關聯鍵 的按下導致的音槌的樞轉運動來按下鍵開關以便檢測關聯鍵上的鍵按下信息的致動器部 分以及在靠近致動器部分的相應位置處分別從音槌的左和右側表面凸出的左和右凸出部 分,并且其中當將音槌安裝至音槌支撐件時,在接合部分與支軸部分接合之前,左和右凸出 部分與相應的左和右止擋物抵靠從而防止致動器部分與支軸部分接觸。
通過這種布置,當將音槌安裝至音槌支撐件時,音槌的后端中形成的接合部分與 音槌支撐件的相鄰隔板壁之間形成的關聯的支軸部分接合。在這種情形中,左和右止擋物 以按照小于相鄰隔板壁之間的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彼此間隔的方式設置在音槌支撐件的 支軸部分中的每個的相應左和右端附近,然而音槌的接合部分具有小于第二寬度的寬度尺 寸。因此,允許音槌的接合部分在隔板壁之間以及在止擋物之間前進,并且可與支軸部分接 合。進一步,左和右凸出部分在靠近用于按下鍵開關的致動器部分的相應位置處分別形成 在音槌的左和右側表面上,并且這些凸出部分與相應的左和右止擋物抵靠從而防止致動器 部分與支軸部分接觸。由此,當將音槌安裝至音槌支撐件時,在音槌的接合部分與支軸部分接合之前,能夠防止致動器部分與支軸部分接觸,從而甚至當用作潤滑劑的油脂等施加至支軸部分時,也可以防止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這使得能夠比在安裝音槌的同時注意防止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時更快速地執行音槌安裝工作,并且因而提高了音槌安裝工作的工作效率。優選地,每個音槌的相應的左和右凸出部分的端部之間的側向寬度尺寸設定為小
于第一寬度并且大于第二寬度。通過這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布置,因為每個音槌的相應左和右凸出部分的端部之間的側向寬度尺寸小于相鄰隔板壁之間的第一寬度,所以允許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在兩個隔板壁之間前進。進一步,因為音槌的左和右凸出部分之間的側向寬度尺寸大于左和右止擋物之間的第二寬度,所以防止了音槌的致動器部分在兩個止擋物之間前進。由此,如上所述,通過設定音槌支撐件的相鄰隔板壁之間的寬度尺寸、音槌支撐件的左和右止擋物之間的寬度尺寸以及音槌的左和右凸出部分之間的寬度尺寸,能夠容易地實現與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相同的有利效果。為了實現上面的第二個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每個都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構造成繞著沿-后方向在鍵的中央后面的位置處豎立的平衡銷擺動的多個鍵,其中所述電子鍵盤樂器包括每個都設置在關聯鍵的后端上并且構造成根據關聯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槌,其中所述音槌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構造成可繞其后端處的支軸沿豎直方向樞轉移動的音槌本體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配重,所述音槌本體設置在平衡銷的后面,其中配重的前端定位在平衡銷的前面,其中所述配重構造成在音槌樞轉運動期間不與平衡銷發生干涉。通過這種布置,音槌設置在構造成繞著沿-后方向在鍵的中央后面的位置處豎立的平衡銷擺動的關聯鍵的后端上,并且根據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這種音槌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構造成可繞其后端的支軸沿豎直方向樞轉運動的音槌本體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配重。所述音槌本體設置在平衡銷的后面,從而防止所述音槌本體在音槌的樞轉運動期間與平衡銷抵靠。另一方面,配重具有定位在平衡銷的前面的前端。換句話說,平衡銷設置在配重下方。該配重構造成在音槌的樞轉運動期間不與平衡銷發生干涉,使得甚至當已根據鍵的按下而向上樞轉移動了的音槌返回其處于鍵-釋放狀態的初始位置同時根據鍵的釋放向下樞轉地移動時,能夠防止配重與平衡銷抵靠。進一步,在上述音槌裝置構造成類似于上文所述的一般音槌裝置從而使得每個音槌都可通過在低于其處于鍵-釋放狀態的位置樞轉地移動而將音槌拆卸下來的情形中,當拆卸音槌時,音槌在音槌設置在其上的關聯的鍵已被移除的狀態向下樞轉地移動。如上所述,在音槌的樞轉運動期間,音槌的配重不與平衡銷發生干涉,并且因此平衡銷不會阻礙音槌的拆卸。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這個方面,甚至當平衡銷在靠近音槌的前端的位置處豎立在音槌下方時,不僅能夠主動地避免音槌抵靠平衡銷,還能夠確保音槌的拆卸。優選地,配重由附接至音槌本體的相應的左和右側表面的左和右兩個配重塊形成,而所述左和右兩個配重塊構造成以大于平衡銷的橫截面直徑的間隔至少在靠近平衡銷的位置處間隔開。通過這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布置,因為附接至音槌本體的相應的左和右側表面的左和右兩個配重塊構造成至少在靠近平衡銷的位置處以大于平衡銷的橫截面直徑的間隔來彼此間隔開,所以能防止所述兩個配重塊與平衡銷抵靠。因此,通過上述布置,能夠容易地 實現具有與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相同的有利效果的音槌裝置。
為了實現上面的第三個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子鍵盤 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每個都構造成根據關聯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 音槌,其中所述音槌包括具有類似臂的形狀的音槌本體和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配重,所 述音槌本體通過音槌支軸支撐并且構造成在被按下的鍵通過驅動點按壓時繞音槌支軸樞 轉地移動,并且其中從音槌支軸至配重的重心的距離與從音槌支軸至驅動點的距離之間的 比率設定在5:1至6:1之間的范圍內。
在這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中,音槌在被按下的鍵通過驅動點按壓時繞 音槌支軸樞轉地移動。進一步,從音槌支軸至音槌的配重的重心的距離與從音槌支軸至驅 動點的距離之間的比率(此后稱為“杠桿比率”)設定在5:1至6:1的范圍內。
在杠桿比率小于5:1的比率(即,從音槌支軸至配重的重心的距離相對較短)的 情形中,由于上文描述的原因,即使配重制造得較重,音槌的動態載荷也傾向于相當不足, 這就使得觸感太輕。另一方面,當杠桿比率大于6:1的比率(即,從音槌支軸至配重的重心 的距離相對較長時)時,配重的重心移動的距離變得過大,從而導致音槌的諸如返回的響 應性降低。因而,鍵的返回變慢,從而導致電子鋼琴的性能降低。
因此,通過將杠桿比率設定在5:1至6:1的范圍內,能夠確保足夠的動態載荷同時 保持音槌的良好響應,從而主動地獲得滿意的良好觸感并且改進電子鋼琴的性能。進一步, 因為僅需要改變杠桿比率,而不需要增加任何特定構成部分或機構,所以上述有利效果能 夠以低成本容易地獲得。
通過結合附圖來參閱下面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清楚。
圖1是用于電子鋼琴的鍵盤裝置的側面局部剖視圖,所述鍵盤裝置采用了根據本 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音槌裝置;圖2A和2B是音槌支撐件的立體圖,其中圖2A示出了整個一個八度音階的音槌支撐 件,而圖2B示出了處于局部剖視狀態的音槌支撐件;圖3A和3B是首植支撐件的視圖,其中圖3A是平面圖,而圖3B是主視圖;圖4A和4B是首植的視圖,其中圖4A是平面圖,而圖4B是側視圖;圖5是用于解釋音槌支撐件的隔板壁和止擋壁與音槌的凸出物之間的側向寬度尺寸 關系的視圖;圖6A和6B是每個都示出在將音槌安裝至音槌支撐件期間音槌的凸出物怎樣與止擋壁 抵靠的視圖,其中圖6A示出了音槌的凸出物從前側與止擋壁抵靠的狀態,而圖6B示出了音 槌的凸出物從下方與止擋壁抵靠的狀態;圖7A是用于解釋在鍵按下期間音槌的樞轉運動的范圍的視圖;圖7B是用于解釋在拆卸音槌期間音槌的移動的視圖;圖8A和SB是用于解釋黑色鍵音槌與關聯的平衡銷之間的關系的視圖,其中圖8A是平 面圖,而圖8B是側視圖; 圖9A和9B是示出了黑色鍵音槌以及關聯的平衡銷的變型的視圖,其中圖9A是平面圖,而圖9B是側視 圖10是用于解釋從音槌支軸到配重的重心的距離與從音槌支軸到圖4B中的音槌的音槌驅動點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的視圖;以及
圖11是類似于圖10的視圖,該圖用于解釋常規音槌中的關系。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將參照示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明。圖1示出了處于鍵釋放狀態的用于電子鋼琴的鍵盤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音槌裝置應用于所述鍵盤裝置。如圖1所示,鍵盤裝置I包括沿著電子鋼琴的左-右方向(如圖1所示的深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多個鍵2 (僅示出了白色鍵2a中的一個以及黑色鍵2b中的一個)、用于支撐所述鍵2的鍵盤底架3、連接至所述鍵盤底架3的后端(如圖1所示的右端)的音槌支撐件4、每個都設置成用于鍵2中關聯的一個并且用于根據所述鍵2被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槌5 (僅示出一個)、每個都設置成用于所述音槌5中關聯的一個并且用于在按下鍵2時給關聯的鍵2的觸感增加釋放(let-off)感覺的多個釋放構件6 (僅示出一個)以及用于檢測鍵2上的鍵按下信息的鍵開關7。鍵盤底架3通過組裝每個都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三個支撐軌9-即前部軌9a、中央軌9b和后部軌9c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平行交叉(in parallel crosses)的五個加強肋10來形成。鍵盤底架3固定到鍵座(未示出)上。支撐軌9和肋10中的每個都由通過壓下沖裁和彎曲形成為預定形狀的鐵板來制成。每個支撐軌9都形成為具有減小的厚度(例如1. Omm)以便減小重量,然而每個肋10都形成為具有增加的厚度(例如1. 6mm)以便加強。鍵架前部11固定至前部軌9a的下表面,而鍵架中央12固定至中央軌9a的上表面。鍵架前部11和鍵架中央12每個都形成為合成樹脂的厚平板構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分別沿著整個前部軌9a和整個中央軌9b延伸。在鍵架中央12上,分別在對應于白色鍵2a和黑色鍵2b的相應的前部和后部位置以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方式豎立了大量平衡銷13。進一步,在鍵架前部11上,分別在對應于白色鍵2a和黑色鍵2b的對應的前部和后部位置以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方式豎立了大量前部銷14。鍵2中的每個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都具有矩形橫截面的木制鍵本體15和由合成樹脂制成并且粘附至所述鍵本體15的前半部分的頂部和前部表面上的鍵罩1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鍵本體15的中央后面的鍵本體15的一部分形成有平衡銷孔17,而鍵2由平衡銷13通過所述平衡銷孔17樞轉地支撐。進一步,鍵本體15的前端形成有前部銷孔18,并且前部銷孔18與相應的前部銷14之間的接合防止鍵2在其樞轉運動期間側向擺動。音槌支撐件4由合成樹脂制成并且通過將多個模制物品(每個都覆蓋一個八度音階)彼此連接來形成。音槌支撐件4在所有音槌5的長度上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通過螺釘固定至鍵盤底架3的后部軌9c。音槌支撐件4包括從靠近后部軌9c處豎立的音槌支撐部分19以及向前延伸并且從所述音槌支撐部分19的上端向上傾斜的開關安裝部分20。音槌支撐部分19的上端形成有用于支撐音槌5的水平銷狀支軸部分21。
音槌5中的每個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狀音槌本體22以及分別附接至所 述音槌本體22的前端的左側和右側的配重板(weight palte) 23 (僅示出一個)。音槌本 體22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模制物品形成,而配重板23每個都由具有相對較高的比重的金屬 材料-例如鐵來制成。音槌本體22具有形成有弓形軸孔24 (接合部分)的后端。軸孔24 與支軸部分21接合,從而音槌5樞轉地支撐在音槌支撐件4上。
進一步,在軸孔24稍微向前的位置處,絞盤螺釘25可移動地擰入音槌本體22的 下表面。音槌5通過絞盤螺釘25設置在關聯的鍵2的后端上。音槌本體22的上表面的介 于軸孔24與絞盤螺釘25之間的一部分起到致動器部分26的作用,用于在按下鍵2時導致 鍵開關7操作。進一步,在音槌本體22的上表面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當 按下鍵2時與關聯的釋放構件6接合的板狀接合凸出部分27。
釋放構件6由預定彈性材料(例如苯乙烯基熱塑性彈性體)的模制物品形成,并 且安裝至音槌支撐件4的開關安裝部分20。釋放構件6從開關安裝部分20向后和向下延 伸,并且具有形成為從頸部分凸出的頂部部分28的端部。在鍵釋放狀態,頂部部分28與音 槌5的接合凸出部分27對置。
鍵開關7包括通過印刷電路板形成的開關板29以及每個都由橡膠開關形成并且 分別附接至與鍵2關聯的開關板29的下表面的開關本體30。開關板29具有插入開關安裝 部分20中的后端以及通過螺釘固定至所述開關安裝部分20的前端和中央部分。開關本體 30安裝至開關板29的下表面。在每個鍵2的鍵釋放狀態,關聯的開關本體30與關聯的音 槌5的致動器部分26以它們稍微間隔開的方式對置。在開關安裝部分20的下表面的前端 上,設置有由例如發泡氨基甲酸乙酯制成并且構造成限制音槌5的向上樞轉運動的音槌止 擋物31。
接下來,將對上述構造的鍵盤裝置I的操作進行描述。當從圖1所示的鍵釋放狀態 按下時,鍵2沿如圖1所示的逆時針方向繞平衡銷13樞轉地移動,并且根據該樞轉運動,音 槌5通過絞盤螺釘25被上推從而繞支軸部分21樞轉地向上移動(如圖1所示的順時針)。
在音槌5的樞轉運動的半途期間,接合凸出部分27與釋放構件6的頂部部分28 接合,從而導致所述頂部部分28按下同時壓縮釋放構件6,使得從釋放構件6作用到音槌5 上的反作用力增加。當音槌5進一步樞轉地移動時,接合凸出部分27從頂部部分28脫開, 從而來自釋放構件6的反作用力突然消失。來自釋放構件6的反作用力的增加和突然消失 提供了非常類似于聲學鋼琴的釋放感覺的釋放感覺。
隨后,當音槌5與音槌止擋物31抵靠時,音槌5的向上樞轉運動被停止。在音槌5 的向上樞轉運動期間,致動器部分26按下鍵開關7的開關本體30從而打開鍵開關7,由此 對應于音槌5的樞轉運動量的鍵2上的鍵按下信息被檢測并且輸出至聲調產生控制器(未 示出)。聲調產生控制器基于檢測到的鍵按下信息來控制電子鋼琴的聲調產生。
此后,當釋放鍵2時,鍵2沿著與按下時鍵2的樞轉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執行樞轉 運動,并且返回圖1所示的鍵釋放狀態,并且相應地,音槌5也樞轉地向下移動從而返回鍵 釋放狀態。
接下來,將給出根據本發明的音槌裝置的詳細描述。圖2A和2B以及圖3A和3B 示出了覆蓋一個八度音階的音槌支撐件4。如上文所述,音槌支撐件4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模制物品形成,并且具有多個隔板壁51,每個隔板壁都在每個相鄰的分隔音槌5之間沿著左-右方向以它們之間的預定間隔進行分隔。每個隔板壁51都包括對應于音槌支撐部分19并且形成為在側視圖中大體上為矩形和豎直長形的方形壁52以及對應于開關安裝部分20并且形成為在側視圖中大體上為三角形并且與所述方形壁52的上前端連續的三角形壁53。在音槌支撐件4中,所有方形壁52都具有沿著左-右方向彼此連續形成的相應下部的前端和下端,并且具有沿著左-右方向通過后壁部分54彼此連續形成的相應上部的后端。另一方面,所有三角形壁53都具有沿著左-右方向通過上壁部分55彼此連續形成的相應上部的前半部分。按照需要,在靠近方形壁52的上端的相應位置,以從后壁部分54向上和向前傾斜凸出的方式,在后壁部分54的前表面的上端上形成多個板閂鎖部分54a。鍵開關7的開關板29在其后端插入這些板閂鎖部分54a中的每個與每個靠近它們的方形壁52之間的狀態下被鎖定。上壁部分55具有形成有每個都具有螺釘孔56a并且以預定長度向上凸出的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兩個)擰緊部分56的上表面的前端,以及形成有每個都以預定長度向上凸出的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板支撐部分57形成的上表面的后端。每個板支撐部分57都包括沿左-右方向以它們之間稍微間隔開布置的一對凸出物以及形成在兩個凸出物之間的螺釘孔57a。進一步,上壁部分55具有每個都在關聯的相鄰隔板壁51和51 (三角形壁53和53)之間形成并且用于安裝關聯的釋放構件6的多個安裝孔58。應當指出,開口 59在上壁部分55中、在每個安裝孔58后面的位置處形成,從而防止在音槌5向上樞轉地移動時用于與釋放構件6接合的音槌5的接合凸出部分27抵靠在上壁部分55上。進一步,在相鄰的隔板壁51和51之間,在每個隔板壁51與每個關聯的方形壁52會合的部分設置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軸部分21。另外,對于每個隔板壁51,具有橫截面大于支軸部分21的預定形狀并且朝向支軸部分21稍微凸出的止擋壁60 (止擋物)設置在支軸部分21的端部與隔板壁51之間。如上文所述,音槌5通過相應的支軸部分21樞轉地支撐。應當指出,油脂等作為潤滑劑施加至每個支軸部分21以確保音槌5的平滑樞轉運動。如圖2B所示,每個支軸部分21都形成為具有豎直長形橢圓狀橫截面。具體地,支軸部分21形成為使得其上端和下端每個都具有弓形并且其側面具有彼此平行的相應的直線形狀。如上文所述,音槌5通過支軸部分21樞轉地支撐,并且通過與所述支軸部分21接合的軸孔24可移除地安裝至音槌支撐件4。圖4A和4B示出了音槌5a,而所述音槌5a用于白色鍵2a。音槌本體22基本上沿著如圖4A所示的左-右方向對稱形成,并且具有如圖4B所示的側視圖中的預定形狀。音槌本體22具有形成為配重安裝部分41的前端,該配重安裝部分具有相對較薄的具有預定厚度的板狀形狀,而每個都具有板狀形狀的配重板23和23通過鉚釘42安裝在所述配重安裝部分41的相應的左側和右側表面上。進一步,在音槌本體22的在配重安裝部分41的后面的一部分中,以沿著音槌本體22的長度方向并排布置的方式形成有三個凹入部分43-即前凹部43a、中凹部43b和后凹部43c。前凹部43a、中凹部43b和后凹部43c以散布在除了每個凹部的周圍部分的大體整個側面上的方式在音槌本體22的左和右相反側表面中的每個中形成。音槌本體22的后端中形成的軸孔24具有在側視圖中向上開口的C形,而導向部分44在軸孔24的開口部分中以向外延伸的方式形成。簡而言之,音槌5可通過音槌本體 22的軸孔24的開口部分從支軸部分21拆卸。進一步,音槌本體22的致動器部分26定位 成剛好在軸孔24的前面和上面,并形成為具有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的預定長度。
進一步,在音槌本體22的左和右側表面上,在靠近致動器部分26的后端的相應位 置處形成有左和右凸出物45和45(凸出部分)。這些凸出物45和45形成為防止在將音槌 5安裝至音槌支撐件4期間音槌5的致動器部分26與支軸部分21接觸。
圖5不出了音槌支撐件4的隔板壁51和止擋壁60與音槌5的凸出物45之間的 側向寬度尺寸關系。如圖5所示,音槌5的后端(軸孔24)沿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H被 設定為小于相鄰隔板壁51和51之間的側向寬度Wl (第一寬度)以及左和右止擋壁60和 60之間的側向寬度W2(第二寬度)中的每個(H〈W2〈W1)。進一步,音槌5的左和右凸出物 45和45的相應端部之間的寬度尺寸T被設定為小于隔板壁51和51之間的側向寬度Wl并 且大于止擋壁60和60之間的側向寬度W2 (W2〈T〈W1)。
接下來,將對用于將音槌5安裝至音槌支撐件4的操作進行描述。在將已從音槌 支撐件4拆卸下來的音槌5 (例如為了進行鍵盤裝置I的維護)再次安裝至音槌支撐件4的 情形中,首先,使后端中的軸孔24從前側更靠近音槌支撐件4,并且將其插入相鄰隔板壁51 和51之間。隨后,音槌5的軸孔24的開口部分定位在支軸部分21的下方并介于兩個隔板 壁51和51之間。隨后,軸孔24向上移動同時通過導向部分44被引導至支軸部分21,并且 與支軸部分21接合(見圖1)。
在這種情形中,如圖6A所示,當音槌5例如在音槌5的致動器部分26定位在與音 槌支撐件4的支軸部分21相同的高度的狀態下插入相鄰的隔板壁51和51之間時,音槌5 的左和右凸出物45和45與相應的止擋壁60和60從前側抵靠。這就防止包括致動器部分 26的音槌5進一步向后移動。由此,防止了致動器部分26與支軸部分21的接觸。
進一步,如圖6B所示,當軸孔24在音槌5的致動器部分26定位在比音槌支撐件 4的支軸部分21低的高度處而軸孔24定位在支軸部分21后面的狀態下向上移動時,音槌 5的左和右凸出物45和45與相應的止擋壁60和60從下方抵靠。這就防止包括致動器部 分26的音槌5進一步向上移動。由此,類似于上述情形防止了致動器部分26與支軸部分 21的接觸。
通過上文詳細描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布置,能夠防止在將音槌5安裝至音槌支撐件 4期間、當使音槌5的軸孔24與音槌支撐件4的支軸部分21接觸時音槌5的致動器部分 26與音槌支撐件4的支軸部分21接觸,從而防止支軸部分21上的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 26。這使得能夠比在需要安裝音槌同時注意防止油脂粘附至致動器部分26時更快速地執 行音槌安裝工作,從而提高了音槌安裝工作的工作效率。
圖7A示出了在鍵按下期間由音槌5執行的樞轉運動的范圍。更具體地,在鍵按下 期間,音槌5在由實線指示的處于鍵-釋放狀態的位置與由雙點劃線指示的位置之間樞轉 地移動。在這種情形中,與音槌支撐件4的支軸部分21接合的音槌5的軸孔24樞轉地移 動,同時其開口部分在朝向上更向后而非直接向上。因此,與具有橢圓形橫截面的支軸部分 21接合的軸孔24通過處于夾持狀態的支軸部分21被保持,從而防止音槌5從支軸部分21 脫落。
圖7B示出了將音槌5從音槌支撐件4拆卸下來的情形中的音槌5的移動。應當指出,例如為了維護,在關聯的鍵2-即音槌通過絞盤螺釘25設置在其上的鍵2從鍵盤裝置I提前拆卸的狀態下執行音槌5的拆卸。如圖7B所示,音槌5從由雙點劃線指示的處于鍵釋放狀態的位置向下樞轉地移動經過預定角度到由實線指示的拆卸位置。在這種情形中,與支軸部分21接合的音槌5的軸孔24的開口部分直接面對上方,從而可以從支軸部分21拆下音槌5。如上文參閱圖1描述的,為了提供非常類似于聲學大鋼琴的觸感的觸感,鍵盤裝置I具有每個都形成為具有比用于電子鋼琴的常規鍵盤裝置更長的鍵前部以及比用于電子鋼琴的常規鍵盤裝置更短的鍵后部。因此,平衡銷13在靠近音槌5的位置處豎立。如圖1所示,與白色鍵2a關聯的前平衡銷13在音槌5前面的位置豎立,然而與黑色鍵2b關聯的后平衡銷13在音槌5的前端附近豎立。在這種情形中,在樞轉運動期間用于白色鍵2a的音槌5a不會與平衡銷13發生干涉,但是如果音槌5a用作用于黑色鍵2b的音槌5,那么音槌5可與平衡銷13發生干涉。為了能夠防止這種在樞轉運動期間與平衡銷13的干涉,用于黑色鍵2b的音槌5構造為如圖8A和8B所示。如圖8A和8B所示,用于黑色鍵2b的音槌5b僅通過配重板23附接至其上的配重安裝部分55來與用于白色鍵2a的音槌5a相區別。配重安裝部分55形成為比白色鍵音槌5a的配重安裝部分41更厚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其長度更短。更具體地,配重安裝部分55具有定位在平衡銷13后面的前端55a,并且具有比平衡銷13的橫截面的直徑更大的厚度。因此,在黑色鍵音槌5b中,附接至配重安裝部分55的相應的左和右側表面的左和右配重板23和23 (左和右兩個配重塊)以大于平衡銷13的橫截面的直徑的間隔定位在彼此間隔的狀態中。這使得能夠主動地避免黑色鍵音槌5b與平衡銷13的干涉,從而甚至當音槌5b在圖8B所示的鍵釋放狀態中從由圖8B中的實線指示的位置向下樞轉地移動時,也能夠防止音槌本體22以及兩個配重板23和23抵靠平衡銷13。通過上文詳細描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布置,因為在黑色鍵音槌5b中,音槌本體22的前端-即配重安裝部分55的前端55a定位在平衡銷13的后面并且左和右配重板23和23定位成處于以大于平衡銷13的橫截面的直徑的間隔來彼此間隔的狀態,所以防止了黑色鍵音槌5b在其樞轉運動期間與平衡銷13抵靠。更具體地,當已根據鍵的按下向上樞轉地移動的黑色鍵音槌5b返回其在鍵-釋放狀態的初始位置同時根據鍵的釋放向下樞轉地移動時,防止了音槌5b與平衡銷13抵靠。另外,用于將黑色鍵音槌5b從音槌支撐件4拆卸的操作不會被平衡銷13阻礙。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黑色鍵音槌5b,不僅能夠主動避免黑色鍵音槌5b抵靠抵靠平衡銷13b,還能夠確保黑色鍵音槌5b從音槌支撐件4的拆卸。圖9A和9B示出了作為上述黑色鍵音槌的變型的黑色鍵音槌5c。如圖9A和98所示,在黑色鍵音槌5c中,音槌本體22的配重安裝部分46形成為比黑色鍵音槌5b的配重安裝部分55更薄并且與白色鍵音槌5a的配重安裝部分41 一樣厚。進一步,黑色鍵音槌5c的左和右配重板47和47形成為使得它們之間的間隔在平衡銷13附近變為最大。這種黑色鍵音槌5c提供了與由上述黑色鍵音槌5b所提供的相同的有利效果。接下來,將更詳細地描述音槌5的布置。如圖4B所示,上述絞盤螺釘25從下方擰入后凹部43c的壁部分中。絞盤螺釘25通過絞盤螺釘25的頂部部分25a的驅動點H)(見圖10)與鍵2的上表面的后端抵靠。
進一步,當從支軸部分21的中心CH到配重板23的重心GG之間的距離由LG代表 并且支軸部分21的中心CH到絞盤螺釘25與鍵2抵靠的驅動點H)之間的距離由如圖10 所示的LD代表時,音槌5具有為所述兩個距離之間的比率的杠桿比率RL(=LG:LD),該比率 設定為例如在5:1至6:1的范圍內的5. 3:1的比率。應當指出,圖10中的最下面的虛線指 示對應于5:1的杠桿比率RL的下限距離(=5xLD),而最上面的虛線指示對應于6:1的杠桿 比率RL的上限距離(=6xLD)。
根據本實施方式,因為杠桿比率RL如上設定,所以能夠確保足夠的動態載荷同時 保持音槌5的優良響應,并且因而主動地獲得滿意的良好觸感并改進電子鋼琴的性能。進 一步,在沒有任何增加特殊構成部分或機構的需要的情況下,能夠僅通過改變杠桿比率RL 而以低成本容易地獲得上述有利效果。
應當指出,本發明決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而是可以各種形式來實施。雖然在上述 實施方式中對應于本發明的止擋物的止擋壁60形成為類似于隔板壁51與支軸部分21之 間的壁,但這不是限制性的,而是只要可以防止音槌5的致動器部分26與音槌支撐件4的 支軸部分21的接觸就能夠采用各種形式。例如,本發明的止擋物可以形成為沿著止擋壁60 的外周邊緣延伸并且從隔板壁51凸出的止擋物。
進一步,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音槌5的左和右凸出物45和45中的每個都形成 為圓形橫截面的凸出物,但是它們可形成為例如沿著致動器部分2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 凸出物。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音槌支撐件4以及音槌5的詳細結構也是通過示例給出的,并 且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主題它們可以按照需要被修改。這也適用于所述實施方式中描述的 黑色鍵音槌5b。
進一步,應當理解的是,杠桿比率RL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設定的比率,而是杠 桿比率可設定為在5:1至6:1的范圍內的任何比率,從而可以類似地獲得上述有利效果。
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音槌5為設置在可繞其中央部分擺動的鍵2上方并且在按 下鍵2時被鍵2向上推以便做樞轉運動的那種類型,但這不是限制性的,而是本發明可適用 于其他類型的音槌。例如,本發明可應用于設置在繞其后端樞轉地移動的鍵2下方并且在 按下鍵2時被鍵2向上推以便做樞轉運動的那種類型的音槌。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應理解的是,前述內容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且在 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改變和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音槌支撐件和多個音槌,所述多個音槌由所述音槌支撐件支撐在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狀態并且每個音槌都構造成根據關聯的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其中所述音槌支撐件包括多個隔板壁,其以它們之間按照預定第一寬度彼此間隔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布置,用于在每個相鄰的音槌之間進行分隔;多個支軸部分,每個支軸部分都在每個相鄰的所述隔板壁之間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樞轉地支撐所述音槌中關聯的一個;以及左和右止擋物,其設置在每個所述支軸部分的相應的左和右端附近并且沿左-右方向以按照小于所述第一寬度的預定第二寬度彼此間隔的方式布置,其中每個音槌都形成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類似臂的形狀,并且包括接合部分,其在所述音槌的后端中形成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寬度的側向寬度尺寸, 用于與所述支軸部分樞轉地并且可移除地接合;致動器部分,其設置在所述接合部分的前面并且構造成通過關聯的鍵的按下導致的所述音槌的樞轉運動來按下鍵開關以便檢測所述關聯的鍵上的鍵按下信息,以及左和右凸出部分,其在靠近所述致動器部分的相應位置處分別從所述音槌的左和右側表面凸出,并且其中當將所述音槌安裝至所述音槌支撐件時,在所述接合部分與所述支軸部分接合之前,所述左和右凸出部分與所述相應的左和右止擋物抵靠從而防止所述致動器部分與所述支軸部分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音槌裝置,其中每個音槌的所述相應的左和右凸出部分的端部之間的側向寬度尺寸設定為小于所述第一寬度并且大于所述第二寬度。
3.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多個鍵,每個鍵都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構造成繞著沿前-后方向在所述鍵的中央后面的位置處豎立的平衡銷擺動, 其中所述電子鍵盤樂器包括多個音槌,每個音槌都設置在關聯的鍵的后端上并且構造成根據所述關聯的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其中所述音槌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構造成可繞其后端處的支軸沿豎直方向樞轉移動的音槌本體, 所述音槌本體設置在所述平衡銷的后面;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配重,其中所述配重的前端定位在所述平衡銷的前面,其中所述配重構造成在所述音槌的樞轉運動期間不與所述平衡銷發生干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音槌裝置,其中所述配重由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相應的左和右側表面的兩個左和右配重塊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兩個左和右配重塊構造成以大于所述平衡銷的橫截面直徑的間隔、至少在靠近所述平衡銷的位置處間隔開。
5.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包括多個音槌,每個音槌都構造成根據關聯的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其中所述音槌包括具有類似臂的形狀的音槌本體,所述音槌本體通過音槌支軸支撐并且構造成在被按下的鍵 通過驅動點按壓時繞音槌支軸樞轉地移動,以及附接至所述音槌本體的配重,并且其中從所述音槌支軸到所述配重的重心的距離與從所述音槌支軸到所述驅動點的距離之間的比率設定在5:1至6:1之間的范圍內。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音槌裝置,所述音槌裝置能夠防止油脂等在音槌安裝期間粘附至致動器部分,從而能夠加快音槌安裝工作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所述音槌裝置包括音槌支撐件以及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并且每個都通過所述音槌支撐件樞轉地支撐從而根據關聯鍵的按下而樞轉地移動的多個音槌。當將音槌安裝至音槌支撐件時,在軸孔與支軸部分接合之前,音槌的左和右凸出物與設置成靠近支軸部分的相應的左和右端的相應的左和右止擋壁抵靠,從而防止致動器部分與支軸部分接觸。
文檔編號G10H1/34GK103035232SQ2012103668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鈴木昭裕, 石田秀行 申請人:株式會社河合樂器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