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豎箜篌橫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豎箜篌橫臂,包括橫臂,所述橫臂頂部切開有24個2MM的山口位,所述山口位下端設有24個錯開排成兩列的琴軸,所述琴軸安裝在橫臂內且相互旋轉連接,所述琴弦一端與固定在琴軸上且路過山口位,所述琴弦另一端固定在皮面板上,所述皮面板固定在音槽上,所述音槽下端固定有頸柱,所述頸柱下端固定有支腳,所述橫臂的一端與頸柱固定。本實用新型調校音準,簡單易用,不容易跑音,且減少了橫臂的折斷危險,增強了橫臂的強度。
【專利說明】
一種豎箜篌橫臂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樂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豎箜篌橫臂。
【背景技術】
[0002]現存的兩臺豎箜篌,其一以腕木為弦的裝置,其弦經過山口釘卷入琴軸中調弦,這種調弦方法難度大,其橫臂結構復雜難制作。另一臺豎箜篌其橫臂是一圓柱體,利用絳索把弦固定在圓柱上進行調弦,這種方法現稱為拉力拴弦法,要調音準難度非常大,而且容易跑
■~>V.曰O
[0003]針對上述不足,需要設計和開發一種豎箜篌橫臂,能夠補足上述各個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豎箜篌橫臂。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種豎箜篌橫臂,包括橫臂,所述橫臂頂部切開有24個2MM的山口位,所述山口位下端設有24個錯開排成兩列的琴軸,所述琴軸安裝在橫臂內且相互旋轉連接,所述琴弦一端與固定在琴軸上且路過山口位,所述琴弦另一端固定在皮面板上,所述皮面板固定在音槽上,所述音槽下端固定有頸柱,所述頸柱下端固定有支腳,所述橫臂的一端與頸柱固定。
[0007]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調校音準,簡單易用,不容易跑音,且減少了橫臂的折斷危險,增強了橫臂的強度。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結構的不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琴軸處放大示意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結構的俯視圖。
[0011]圖中:1、橫臂;2、琴軸;3、山口位;4、琴弦;5、皮面板;6、音槽;7、頸柱;8、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3]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豎箜篌橫臂,包括橫臂I,所述橫臂I頂部切開有24個2MM的山口位3,所述山口位3下端設有24個錯開排成兩列的琴軸2,所述琴軸2安裝在橫臂I內且相互旋轉連接,所述琴弦4 一端與固定在琴軸2上且路過山口位3,所述琴弦4另一端固定在皮面板5上,所述皮面板5固定在音槽6上,所述音槽6下端固定有頸柱7,所述頸柱7下端固定有支腳8,所述橫臂I的一端與頸柱7固定。
[0014]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橫臂上切開24個2MM的山口位,通過山口位3再用琴軸2來調校音準,這方法調音準,簡單易用,不容易跑音,且把琴軸2用錯開型進行排列,這樣琴軸的排列就不是像古殘件那樣一字型排列,而是錯開型排列,減少了橫臂I的折斷危險,增強了橫臂I的強度。
[001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豎箜篌橫臂,包括橫臂(D,其特征在于:所述橫臂α)頂部切開有24個2MM的山口位(3),所述山口位(3)下端設有24個錯開排成兩列的琴軸(2),所述琴軸(2)安裝在橫臂(I)內且相互旋轉連接,所述琴弦(4) 一端與固定在琴軸(2)上且路過山口位(3),所述琴弦(4)另一端固定在皮面板(5)上,所述皮面板(5)固定在音槽(6)上,所述音槽(6)下端固定有頸柱(7),所述頸柱(7)下端固定有支腳(8),所述橫臂(I)的一端與頸柱(7)固定。
【文檔編號】G10D3/14GK205722761SQ20162056721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黃祎琦
【申請人】黃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