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匏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彈撥樂器匏琴。
″匏″就是現在說的葫蘆,古人用它做渡水工具,酒器、炊具、飯具、工藝品樂器等。作為樂器,許多種已失傳,留下來的樂器,多是結構過于簡單,音色單調不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發掘整理、研制設計一種音色優美,形如葫蘆的樂器匏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用紙漿、化學纖維做一個形如葫蘆的音箱,將形如葫蘆的支撐架設置在音箱里,支撐架上開有孔眼裝置上琴腿,用梧桐板做成的大小如音箱的葫蘆狀琴板釘在支撐架上。琴弦一端固定在音箱的頭部,另一端用旋扭固定在音箱尾部,并便于調整琴弦的松緊。弦中間用碼子支撐。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
圖中,1是琴腿;2是施扭;3是琴板;4是支撐架;5是琴弦;6是碼子;7是琴象;8是小音箱;9是大音箱;10是共鳴孔。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組數據是這樣的總長為1.30m,大音箱寬0.5m,厚度為0.30m,小音箱寬為0.43m,厚度為0.23m。
本實用新型制做簡單,使用方便,造型優美,便于攜帶,音量大,音色柔和,其特性及功能類似古箏,是一種理想的彈撥樂器,還可做為旅游紀念品。
權利要求1.一種由音箱、琴腿、琴板、琴弦、碼子、琴象所構成的樂器匏琴,其特征是所說的音箱由形如葫蘆的大、小音箱[9]和[8]構成,音箱內設置一形如葫蘆的支撐架[4],支撐架[4]上開有孔眼裝置琴腿[1],琴板[3]形如葫蘆釘在支撐架[4]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樂器匏琴,其特征是音箱[9]和[8]上開有共鳴孔[10]。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樂器匏琴,其特征是音箱[9]和[8]是用紙漿、化學纖維制成的,琴板[3]是用梧桐板制成的。
專利摘要一種由音箱、琴腿、琴板、琴弦、碼子、琴象所構成的樂器匏琴,音箱構成造型優美便于攜帶,音量大、音色柔和,是一種理想的彈撥樂器,還可做為旅游紀念品。
文檔編號G10D1/00GK2058523SQ8921615
公開日1990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1989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1989年11月1日
發明者劉炳臣 申請人:劉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