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前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39631閱讀:48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前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光源模塊,尤指一種前光模塊。
技術背景 一般而言,顯示面板大多需要外加光源模塊,用以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勻的光源,借此達到均勻、高亮度、廣視角的顯示效果;另外,按照光源模塊的設置位置來說,安裝在玻璃顯示器前的光源模塊稱為前光模塊(Front Light Module)。前光模塊通過導光結構將點或線光源轉化為亮度均勻的面光源產品。在白天或環境照明充足的狀況下,前光模塊可利用外在光源提供均勻的亮度;另一方面,當外在光源不足時,前光模塊可實時啟動光源,令面板能夠正常顯示影像。因此,采用前光模塊的顯示面板可大幅提高省電性能,適合應用在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型移動電話、及電子書閱讀器等可攜式信息設備上。然而,傳統前光模塊在使用上經常有眩光的現象發生,或有亮度不足或不均的情形;此外,由于前光模塊的導光板上可能成型有多數個微結構,借由該微結構將光源分布成均勻輝度的面光源;但在使用時,使用者卻仍可隱約見到微結構刻痕的存在,降低使用時的舒適度,此為本實用新型欲積極改良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光模塊,借以避免使用面板時產生眩光,并增加亮度及均勻度。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光模塊,組設在面板的前方,該面板具有可視區,所述前光模塊包括光源、導光板及中介層,所述導光板設置在所述面板的外側,所述導光板接收所述光源發出的光,并予以反射及折射至所述面板上,所述導光板在平行所述面板的至少一個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所述中介層填布在所述微結構內。進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邊。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在接近所述面板的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所述中介層的一側貼接所述導光板,所述中介層的另一側貼接所述面板。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在遠離所述面板的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貼接所述中介層,所述導光板的另一側貼接所述面板。進一步地,所述中介層填布在所述導光板的可視區的微結構內。進一步地,各所述微結構具有反射空間,所述中介層填布部分的該反射空間。進一步地,各所述微結構具有反射空間,所述中介層填滿該反射空間。進一步地,所述中介層呈液態或膠狀設置。進一步地,所述中介層由水或膠體構成。進一步地,所述中介層由膠體固化而成,且呈透明狀。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光模塊,其導光板在平行中介層的側邊設有兩個以上微結構,借由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設置,能夠避免隱約見到微結構刻痕的情況發生,增加使用上的舒適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將中介層填布在導光板的微結構內,由于中介層是由水、膠體或硅膠等物質構成,當光線通過中介層時能夠具有更佳的折射及導光效果,借此將光線均勻且全面地反射及折射至面板,以提供面板足夠的亮度,借此增加光均勻度及亮度,增加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l、la、lb 前光模塊2、2a、2b 面板3 可視區10、10a、IOb 光源20、20a、20b 導光板201、201a、201b、202b 側邊21、21a、21b 微結構210、210b 反射空間30、30a、30b 中介層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圖僅作為說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實用新型。請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I組設在面板2的前方,該面板2具有可視區3。該前光模塊I包括光源10、導光板20、及中介層30,其中,該光源10位于該導光板20及該中介層30的側邊。該光源10為光學二極管,如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或激光二極管(Laser Diode,LD),實際實施時并不以此為限,該光源10也可設置為冷陰極管等其它光源。該導光板20由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構成,該導光板20設置在該面板2的外偵U。該導光板20接收該光源10發出的光,并予以反射及折射至該面板2上,且該導光板20在平行該面板2的至少一個側邊201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21。該中介層30呈液態或膠狀設置,或由膠體固化而成,且該中介層30呈透明狀,以利于使用者清楚地觀看該面板2顯示的影像或文字。該中介層30可由水、膠體或硅膠等物質構成,借由該中介層30的設置,當光線通過該中介層30時可具有更佳的折射及導光效果,借此增加該前光模塊I的光均勻度及亮度。較佳地,該中介層30填布在該導光板20可視區3的微結構21內。圖I中,該中介層30的一側直接貼接該導光板20,該中介層30的另一側貼接該面板2。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該導光板20在平行該面板2的側邊設有兩個以上微結構21,實際實施時,這些微結構21的型態并不限制,如設置為多數個凹槽、V形槽、或齒型槽
等都可以。[0034]該中介層30填布在這些微結構21內,更具體來說,各該微結構21具有反射空間210,該中介層30僅填布在部分的該反射空間210中。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20在接近該面板2的側邊201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21,但實際實施時并不以此為限,這些微結構21可設置在該導光板20遠離該面板2的側邊,或者,該導光板20在平行該面板2的相對的兩個側邊都設置有微結構21。值得注意的是,當外部光線充足時,外部光線可穿透該導光板20再射入該面板2上,借以在該光源10不啟動的狀況下,提供該面板2足夠的亮度。請再參照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前光模塊Ia包括光源10a、導光板20a、及中介層30a,且該導光板20a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21a。該光源IOa位于該導光板20a及該中介層30a的側邊,該中介層30a填布在這些微結構21a內。本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該導光板20a的微結構21a是設置在該導光板20a遠離面板2a的側邊201a,亦即,該導光板20a的一側貼接該中介層30a,該導光板20a的另一側貼接該面板2a。請參照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的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中,前光模塊Ib包括光源10b、導光板20b、及中介層30b。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該導光板20b在平行于面板2b的相對的兩側邊201b、202b分別設有兩個以上微結構21b (包含直接貼接該面板2a的側邊201b及遠離該面板2b的另一側邊202b),在側邊201b中,另一不同之處在于該中介層30b填滿在這些微結構21b的反射空間210b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前光模塊l、la、lb用于結合在可攜式信息設備(圖中未示出)內,使該前光模塊l、la、lb作為可攜式信息設備的光源模塊;借此,可減少使用該可攜式信息設備時的眩光現象,并增加使用時的亮度及均勻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其它任何等效變換均應屬于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組設在面板的前方,該面板具有可視區,所述前光模塊包括 光源; 導光板,設置在所述面板的外側,該導光板接收所述光源發出的光,并予以反射及折射至所述面板上,該導光板在平行所述面板的至少一個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以及 中介層,填布在所述微結構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在接近所述面板的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所述中介層的一側貼接所述導光板,所述中介層的另一側貼接所述面板。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在遠離所述面板的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所述導光板的一側貼接所述中介層,所述導光板的另一側貼接所述面板。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層填布在所述導光板的可視區的微結構內。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結構具有反射空間,所述中介層填布部分的該反射空間。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結構具有反射空間,所述中介層填滿該反射空間。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層呈液態或膠狀設置。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層由水或膠體構成。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前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層由膠體固化而成,且呈透明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光模塊,組設在面板的前方,該前光模塊包括光源、設置在面板外側的導光板及中介層,導光板接收光源發出的光,并予以反射及折射至面板上,且導光板在平行于面板的至少一個側邊具有兩個以上微結構,中介層填布在微結構內;借此可避免使用面板時產生眩光,并增加亮度及均勻度。
文檔編號F21S2/00GK202733541SQ20122036957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明者郭恒盛 申請人:三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