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熱電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一散熱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還包括沿所述第一熱電導線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多個LED發光組,相鄰的LED發光組之間的部分為可裁剪可連接區,可裁剪可連接區中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外露,所述的多個LED發光組并聯在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之間,且每組LED發光組包括通過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實現串聯的至少一個LED燈和至少一個電阻。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解決了傳統串聯發光組燈條長度無法靈活選擇的問題,且解決了傳統覆銅線路板易出現虛焊、連焊而造成的死燈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線路板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
【背景技術】
[0002]現有一款專利,專利公告號為CN 205050875U、專利主題名稱為一種LED線路板,是采用先串聯再并聯的方式,只能用在一種固定長度的燈具上,不能實現可裁剪可連接的方式。同時不能分成小組發光組來調節燈和電流,只能通過總體調節電流,這種LED電路板不能廣應用到各種燈具上,同時更不利于儲存,只能根據現在燈具來使用特定的燈條長度(現生產現使用)。這樣在使用過程中不能靈活性地改變燈條或燈帶的長度。從而使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長度不能改變受到很大程度的使用局限性。
[0003]且目前的采用覆銅技術的線路板,容易出現虛焊、連焊現象,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死燈現象,使得LED線路板的故障率很難降低。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以解決傳統串聯發光組燈條長度無法靈活選擇,且解決傳統覆銅線路板易出現虛焊、連焊而造成的死燈現象。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熱電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一散熱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還包括設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熱電導線方向上用于連接第一熱電導線、第一散熱導線、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的多個加強筋,還包括沿所述第一熱電導線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多個LED發光組,相鄰的LED發光組之間的部分為可裁剪可連接區,可裁剪可連接區中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外露,所述的多個LED發光組并聯在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之間,且每組LED發光組包括通過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實現串聯的至少一個LED燈和至少一個電阻,每組LED發光組中,一端的第一散熱導線電連接第一熱電導線,另一端的第二散熱導線電連接第二熱電導線。
[0007]優選,每組LED發光組包括兩個LED燈和串聯在兩個LED燈之間的一個電阻。
[0008]優選,每組LED發光組包括三個LED燈和一個電阻。
[0009]優選,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一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第二熱電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且相鄰第一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相鄰第二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
[0010]優選,所述第一熱電導線、第一散熱導線、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為導電金屬片O
[0011]優選,所述電阻以焊接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上。
[0012]優選,所述電阻以綁定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通過將多個發光組之間設置便于裁剪的連接區,增加了燈條長度選擇的靈活性,提高了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0016]圖1和圖2中+和一號是電源的正負級。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圖示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述。
[0018]請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熱電導線6、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一散熱導線8、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二散熱導線9、第二熱電導線7,還包括設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熱電導線6方向上用于連接第一熱電導線6、第一散熱導線8、第二散熱導線9、第二熱電導線7的多個加強筋,還包括沿所述第一熱電導線6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多個LED發光組,相鄰的LED發光組之間的部分為可裁剪可連接區5,可裁剪可連接區5中第一熱電導線6和第二熱電導線7外露,所述的多個LED發光組并聯在第一熱電導線6和第二熱電導線7之間,且每組LED發光組包括通過第一散熱導線8和第二散熱導線9實現串聯的至少一個LED燈I和至少一個電阻3,每組LED發光組中,一端的第一散熱導線8電連接第一熱電導線6,另一端的第二散熱導線9電連接第二熱電導線7。
[0019]本實施例中,LED燈I所在的區域為發光區,第一散熱導線8和第二散熱導線9所在的區域為散熱區2。
[0020]本實施例中,由于每組LED發光組所包含的LED燈以及電阻是串聯的,而各組LED發光組之間又是并聯在第一熱電導線6和第二熱電導線7上的,因此,一組LED發光組電路的故障并不會造成其他LED發光組10停止工作。且每組LED發光組都包含有電阻3,使得每組LED發光組可以實現同電壓下不同工作電流的模式,解決了傳統的只能整體調節電流,無法局部調節電流的問題,增加了使用的范圍,能夠滿足客戶對不同工作電流的要求。
[0021]且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可裁剪可連接區5中第一熱電導線6和第二熱電導線7外露,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需求,選擇對LED燈條進行裁剪或者連接,能夠滿足使用者對LED燈條長度的自由方便選擇。
[0022]對于LED發光組所包括的LED燈的個數以及電阻的個數,可進一步參看圖1,在圖1中,每組LED發光組包括三個LED燈I和一個電阻3。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每組LED發光組包括兩個LED燈I和串聯在兩個LED燈I之間的一個電阻3,當然,也可以兩個LED燈I串聯之后再串聯電阻3。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每組LED發光組中LED燈I和電阻3的個數可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設置,對于LED燈I和電阻3的位置排布根據具體的需要進行靈活變化,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制。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電阻3以焊接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8和第二散熱導線9上。為了實現電阻3的阻值的靈活選擇,優選電阻3以綁定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8和第二散熱導線9上,如此便可方便的將需要的阻值的電阻設置在目標電路上。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解決傳統的覆銅線路板虛焊、連焊造成的電路接觸不良的問題,優選第一熱電導線6、第一散熱導線7、第二散熱導線8、第二熱電導線9為導電金屬片,可取代市面上現有通用的用PCB線路板方式的燈條和燈帶,根據不同的金屬厚度及其他組成可制作成硬燈條和軟燈帶,而且還可做成防水燈條和燈帶,與市面上以PCB方式制作的相同作用的燈條或燈帶相比,制作工藝簡單了很多,從而達到節約成本。。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實現LED燈條線路板的便于固定,第一熱電導線6和第一散熱導線8之間設置有沖孔4,第二熱電導線7和第二散熱導線9之間設置有沖孔4,且相鄰第一散熱導線8之間設置有沖孔4,相鄰第二散熱導線9之間設置有沖孔4。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熱電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一散熱導線、多個相互間隔的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還包括設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熱電導線方向上用于連接第一熱電導線、第一散熱導線、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的多個加強筋,還包括沿所述第一熱電導線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多個LED發光組,相鄰的LED發光組之間的部分為可裁剪可連接區,可裁剪可連接區中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外露,所述的多個LED發光組并聯在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二熱電導線之間,且每組LED發光組包括通過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實現串聯的至少一個LED燈和至少一個電阻,每組LED發光組中,一端的第一散熱導線電連接第一熱電導線,另一端的第二散熱導線電連接第二熱電導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每組LED發光組包括兩個LED燈和串聯在兩個LED燈之間的一個電阻。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每組LED發光組包括三個LED燈和一個電阻。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第一熱電導線和第一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第二熱電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且相鄰第一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相鄰第二散熱導線之間設置有沖孔。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熱電導線、第一散熱導線、第二散熱導線、第二熱電導線為導電金屬片。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以焊接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上。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便于裁剪的新型LED燈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以綁定的方式電連接在第一散熱導線和第二散熱導線上。
【文檔編號】F21V19/00GK205690163SQ201620564215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公開號201620564215.0, CN 201620564215, CN 205690163 U, CN 205690163U, CN-U-205690163, CN201620564215, CN201620564215.0, CN205690163 U, CN205690163U
【發明人】段鴻
【申請人】段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