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包括有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半導體制冷片、半導體散熱底板和導熱銅管,半導體制冷片的冷面與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相連接,半導體制冷片的熱面與半導體散熱底板的一側相連接,半導體散熱底板的另一側設有孔洞,并連接有第一散熱鰭片,導熱銅管的一端延伸到孔洞中并可在其中輕微轉動,導熱銅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散熱鰭片。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安裝使用方便,采用在散熱底板上設置半導體制冷片及導熱銅管的設計,能夠為發光組件提供一個局部的冷環境,同時將產生的高熱量快速傳遞至散熱鰭片進行散熱,有效地保證了LED前照燈的散熱需求,保證了LED前照燈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LED前照燈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LED應用正在全面展開,但是在前照燈領域一直難有突破,其主要障礙是散熱問題。汽車大燈的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空氣溫度平均在70度以上,這樣就會導致LED芯片的散熱環境非常惡劣,同時車燈總成內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車燈外殼基本都是塑制品,導致散熱更加難做。散熱性能是LED車燈正常工作和使用壽命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良好的散熱做保證,發光組件工作時產生的高熱量不能及時高效的由散熱結構吸收并傳到到車燈外部,直接就會導致LED發光元件的直接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以解決LED產品作為汽車前照燈時大量的熱量無法有效散發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包括有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半導體制冷片、半導體散熱底板和導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導體制冷片的冷面與所述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相連接,半導體制冷片的熱面與所述半導體散熱底板的一側相連接,所述半導體散熱底板的另一側設有孔洞,并連接有第一散熱鰭片,所述導熱銅管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的孔洞中并可在其中輕微轉動,導熱銅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散熱鰭片。
[0006]所述的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銅管的另一端可連接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上,也可延伸到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的外側。
[0007]所述的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的一側可分別安裝有散熱風扇,也可設置有與汽車進氣系統相連接的分支管路。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安裝使用方便,采用在散熱底板上設置半導體制冷片及導熱銅管的設計,能夠為發光組件提供一個局部的冷環境,同時將產生的高熱量快速傳遞至散熱鰭片進行散熱,有效地保證了 LED前照燈的散熱需求,保證了 LED前照燈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參見圖1,一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包括有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1、半導體制冷片2、半導體散熱底板3和導熱銅管5,半導體制冷片2的冷面與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I相連接,半導體制冷片2的熱面與半導體散熱底板3的一側相連接,半導體散熱底板3的另一側設有孔洞4,并連接有第一散熱鰭片6,導熱銅管5的一端延伸到孔洞4中并可在其中輕微轉動,用于保證汽車大燈高低調節的需要,導熱銅管5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散熱鰭片7,導熱銅管5的內部填充有導熱材料。
[0012]本實用新型中,導熱銅管5的另一端可連接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上,也可延伸到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的外側,可以帶來更好的散熱效果。
[0013]第一、二散熱鰭片6、7的一側可分別安裝有散熱風扇,也可設置有與汽車進氣系統相連接的分支管路,來帶走第一、二散熱鰭片6、7的熱量,效果會更加顯著。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包括有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半導體制冷片、半導體散熱底板和導熱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導體制冷片的冷面與所述LED發光元件的散熱底板相連接,半導體制冷片的熱面與所述半導體散熱底板的一側相連接,所述半導體散熱底板的另一側設有孔洞,并連接有第一散熱鰭片,所述導熱銅管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的孔洞中并可在其中輕微轉動,導熱銅管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散熱鰭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銅管的另一端可連接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上,也可延伸到在汽車大燈總成的外殼的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輛LED前照燈的散熱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的一側可分別安裝有散熱風扇,也可設置有與汽車進氣系統相連接的分支管路。
【文檔編號】F21Y115/10GK205716880SQ20162066456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8日
【發明人】胡廣, 儲昭學, 王軍
【申請人】安徽藍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