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燈具領域,具體是一種燈。
背景技術:
上個世紀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導體PN結發光的原理,研制成了LED發光二極管。當時研制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發光顏色為紅色。經過近30年的發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發出紅、橙、黃、綠、藍等多種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僅在2000年以后才發展起來,現在大多數燈只能同時發出一種顏色的光,當發出多種顏色的光時,不同顏色的光容易混光和串光;而有一種能夠發出白色及多彩中間色光線的多色發光二極管,其LED是由正孔(電子缺損部分)多的P型半導體和電子多的N型半導體結合制成的,采用堤壩形構造發光,然而其制造成本高,不利于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燈,包括燈罩、光源模組二、光源模組一、遮光板、底盤、安裝孔;所述底盤內部中部位置設置有光源模組一,光源模組一外側底盤上設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呈環狀,包圍光源模組一的側邊,遮光板外側底盤上設置有光源模組二,所述底盤外側設置有燈罩。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盤為圓臺狀殼體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模組一由四個發光單元組成,四個發光單元以底盤中心為中心環狀排列,并通過導線相互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模組二由四個發光單元組成,沿遮光板環狀排列,并通過導線相互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燈罩通過底盤側壁安裝孔以及燈罩上的預留孔和螺釘固定連接在底盤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底盤上的光源模組一被遮光板包圍,光源模組二在遮光板外面,由于遮光板把光源模組一和光源模組二分開,不會造成混光和串光,當光源模組一和光源模組二同時亮的時候,光源模組一的光不會和光源模組二的光混合,從而光效非常好,尤其是光源模組一和光源模組二的光色區別較大時的時候,顏色區分特別分明,而且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燈罩、2-光源模組二、3-光源模組一、4-遮光板、5-底盤、6-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燈,包括燈罩1、光源模組二2、光源模組一3、遮光板4、底盤5、安裝孔6;所述底盤5為圓臺狀殼體結構,內部中部位置設置有光源模組一3,所述光源模組一3由四個發光單元組成,四個發光單元以底盤中心為中心環狀排列,并通過導線相互連接,所述光源模組一3外側底盤上設置有遮光板4,所述遮光板4呈環狀,包圍光源模組一3的側邊,所述遮光板4外側底盤上設置有光源模組二2,所述光源模組二2與光源模組一3對應由四個發光單元組成,沿遮光板4環狀排列,并通過導線相互連接,所述底盤5外側設置有燈罩,所述燈罩通過底盤5側壁安裝孔6以及燈罩上的預留孔和螺釘固定連接在底盤5上,安裝牢靠拆卸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盤上的光源模組一3被遮光板4包圍,光源模組二2在遮光板4外面,由于遮光板4把光源模組一3和光源模組二2分開,不會造成混光和串光,當光源模組一3和光源模組二2同時亮的時候,光源模組一3的光不會和光源模組二2的光混合,從而光效非常好,尤其是光源模組一3和光源模組二2的光色區別較大時的時候,顏色區分特別分明。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