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及車輛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燈及一種安裝有該車燈的車輛。
背景技術:
市場上同一款汽車車型往往會有高低配之分。高配版汽車通常采用光導、厚壁光學件等價格較高的技術方案實現優異的視覺效果。而低配版汽車由于成本的限制無法應用這些價格較高的工藝技術,此類車燈一般為鹵素燈泡,無法實現光導、厚壁件所達到的視覺效果。從而導致高低配車型汽車車燈的視覺效果以及造型差距較大。
目前,市場上通常采用內透鏡或者外透鏡,使其將光源的光盡量打散并將內部結構遮蓋,但此類技術方案仍無法實現高配版汽車的帶狀視覺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技術難點,模仿高配版,在內透鏡上設計為兩條并排的光導結構,以最低的成本實現了高低配汽車車燈外觀上最大程度的統一。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車燈,其包括殼體、安裝于所述殼體上的反光鏡、安裝于所述反光鏡外部的光源、通過緊固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的內透鏡以及通過膠粘方式固定連接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外透鏡,其中,所述內透鏡上設置有導光件,所述導光件垂直于所述光源出光方向,所述光源的部分出光以及所述光源經所述反光鏡反射的部分反射光經所述導光件傳導配光后,于所述導光件的位置處形成均勻的聚焦光,所述聚焦光經所述外透鏡折射后由所述外透鏡外表面出射。
優選地,所述導光件為至少一個帶狀結構,多個所述帶狀結構間呈平行關系,所述導光件的長度等于所述內透鏡面的縱向長度。
優選地,所述光源為鹵素燈泡或LED燈。
優選地,所述車燈還包括襯框,所述襯框通過緊固件固定于所述殼體上。
優選地,所述襯框通過熱鉚方式固定于所述殼體上。
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絲。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車輛,其中,所述車輛安裝有上述車燈。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對內透鏡的形狀和表面光學設計,實現了光導、厚壁件車燈的視覺效果;
2)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實現了高配版車輛的車燈效果和造型。
附圖說明
圖1為符合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車燈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符合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車燈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殼體,2-反光鏡,3-光源、4-內透鏡,5-導光件,6-襯框,7-緊固螺絲,8-外透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以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具體提供一種車燈,其包括殼體1、反光鏡2、光源3、內透鏡4、外透鏡8等主要部件,其中,殼體1為內部元件的支撐結構,其他元件分別通過不同的連接方式固定到殼體上。
具體地,參閱圖2,反光鏡2直接固定安裝于殼體1上,光源3穿過反光鏡2上的通孔安裝于反光鏡2的外部,內透鏡4通過緊固螺絲7與殼體1固定連接,外透鏡8采用膠粘的方式與殼體1連接,從而,殼體1、反光鏡2及外透鏡8形成一內置空間,光源3及內透鏡4容納于該內置空間中。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內透鏡4上設置有導光件5,導光件5為與內透鏡4平面平行,且長度等于內透鏡4的縱向長度的帶狀結構,同時,各導光件之間呈平行關系。且,導光件5位于光源3出光方向的正上方,及垂直于所述光源3的出光方向,從而,使得光源3所發出的輻射狀光線以及經反光鏡2反射的輻射狀反射光,經導光件5配光后,沿內透鏡4的縱向均勻分布,形成內透鏡形狀的光帶,更具體地,形成的配光為均勻聚焦光,類似于光源為LED燈的出光效果。且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導光件的設置,光源的出光配光更加容易操作,且可采用如光導等導光件對光源的出光配光。除上述帶狀結構外,導光件的形狀也可設置為波浪形、折線形(未示出)等,數量也可以是一條或多條,視不同工況要求而定。
另外,本實用新型在內透鏡4外部還設置外透鏡8,將連續的光學面分成兩部分,并保證一定的高度差,從而,將光源3發出的光線再次分成平行的兩部分,實現了模擬兩條并列的光導的視覺效果。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在內透鏡4與外透鏡8之間還設置有襯框6,襯框6通過緊固螺絲或者熱鉚的形式與殼體1固定連接,實現對車燈內部結構的遮擋效果,同時,模仿高配版車燈的鍍鋁邊界造型,滿足車燈的外觀需求。
根據以上配置,可使車燈實現光導、厚壁件車燈的視覺效果,因此,可在不增加生產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實現高配版車輛的車燈效果和造型要求。
應當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有較佳的實施性,且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變更或修飾為等同的有效實施例,但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