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
涉及一種led燈,尤其涉及一種沒有設置散熱器,但是散熱效果好的led燈。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led產品都要使用散熱器實現散熱效果,代價高,質量重,工藝復雜。但是如果不設置散熱器,又會造成散熱效果差,導致電器元件受損,影響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led燈。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申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led燈,它包括上蓋、連接于所述的上蓋下端的下蓋,所述的上蓋內形成電源腔,所述的電源腔內安裝有電源,所述的下蓋包括側壁,所述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的下蓋的下端連接有上下開口的筒狀的光源板,所述的光源板上設置有led光源,所述的筒狀的光源板中間形成上下方向的散熱空間,所述的led燈還包括透光罩,所述的透光罩安裝在所述的下蓋的下端并將所述的光源板容納在其內部,所述的透光罩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透氣孔,所述的透光罩的透氣孔、光源板的散熱空間及所述的下蓋的散熱孔形成能夠供外部空氣依次通過的氣流通道。
優選地,所述的led燈還包括用于將所述的電源阻擋在電源腔內的安裝在所述的上蓋內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將所述的電源腔與所述的下蓋隔離開。
優選地,所述的光源板包括多個長條形的光源板單元,多個所述的光源板單元的側邊緣依次可折疊的連接形成上下開口的筒狀。光源板也可以是柔性光源板。
優選地,所述的下蓋還包括底壁,所述的底壁上設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環及設置在第一凸環外側的向下凸起的第二凸環,所述的第一凸環和第二凸環之間形成一卡接槽,所述的光源板的上端卡設在所述的卡接槽內。
優選地,所述的底壁的第一凸環內形成開口。
優選地,所述的透光罩的底壁設置有向上設置有第三凸環,所述的光源板的下端被圍于所述的第三凸環內,且所述的光源板的下端的外側面與所述的第三凸環的內側面相接觸。
優選地,所述的透光罩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透氣孔,多個所述的透氣孔形成網狀,且設置于所述的第三凸環內。
優選地,所述的光源板單元為鋁基板。
優選地,所述的下蓋通過螺絲連接或螺栓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上蓋相連接。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采用,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申請所述的led燈,沒有設置散熱器,采用光源板自散熱,大幅節省了資源和成本。所述的透光罩的透氣孔、光源板的散熱空間及所述的下蓋的散熱孔形成能夠供外部空氣依次通過的氣流通道。在使用本申請所述的led燈時,外部空氣通過透氣孔進入,經過散熱空間,向上流動,從下蓋的散熱孔流至外部環境中,帶走led燈內的熱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所述的一種led燈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所述的一種led燈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接頭;2、上蓋;3、電源;4、隔板;5、下蓋;51、第一凸環;52、第二凸環;53、卡接槽;54、散熱孔;6、光源板;61、光源板單元;7、led光源;8、透光罩;81、透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申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而本申請不受以下實施例的范圍限制。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如圖1~2所示,為本申請的led燈的結構示意圖,它包括上蓋2、連接于所述的上蓋2下端的下蓋5,所述的下蓋5通過螺絲連接或螺栓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上蓋2相連接。所述的上蓋2內形成電源腔,所述的電源腔內安裝有電源3,所述的led燈還包括用于將所述的電源3阻擋在電源腔內的安裝在所述的上蓋2內的隔板4,所述的隔板4將所述的電源腔與所述的下蓋5隔離開。上蓋2上端連接有接頭1。
所述的下蓋5包括側壁,所述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散熱孔54,所述的散熱孔54呈長條形,沿周向開設在所述的下蓋5的側壁上。所述的下蓋5的下端連接有上下開口的筒狀的光源板6,所述的光源板6包括多個長條形的光源板單元61,多個所述的光源板單元61的側邊緣依次可折疊的連接形成上下開口的筒狀。所述的光源板單元61為導熱效果良好的鋁基板。所述的光源板6上焊接有led光源7。所述的筒狀的光源板6中間形成上下方向的散熱空間。
所述的led燈還包括透光罩8,所述的透光罩8安裝在所述的下蓋5的下端并將所述的光源板6容納在其內部,所述的透光罩8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透氣孔81,所述的透光罩8的透氣孔81、光源板6的散熱空間及所述的下蓋5的散熱孔54形成能夠供外部空氣依次通過的氣流通道。在使用本申請所述的led燈時,外部空氣通過透氣孔81進入,經過散熱空間,向上流動,從下蓋5的散熱孔54流至外部環境中,帶走led燈內的熱量。
所述的下蓋5還包括底壁,所述的底壁上設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環51及設置在第一凸環51外側的向下凸起的第二凸環52,所述的第一凸環51和第二凸環52之間形成一卡接槽53,所述的光源板6的上端卡設在所述的卡接槽53內。所述的底壁的第一凸環51內形成開口。所述的透光罩8的底壁設置有向上設置有第三凸環,所述的光源板6的下端被圍于所述的第三凸環內,且所述的光源板6的下端的外側面與所述的第三凸環的內側面相接觸。所述的透光罩8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透氣孔81,多個所述的透氣孔81形成網狀,且設置于所述的第三凸環內。
本申請所述的led燈,沒有設置散熱器,采用光源板6自散熱,大幅節省了資源和成本。所述的透光罩8的透氣孔81、光源板6的散熱空間及所述的下蓋5的散熱孔54形成能夠供外部空氣依次通過的氣流通道。在使用本申請所述的led燈時,外部空氣通過透氣孔81進入,經過散熱空間,向上流動,從下蓋5的散熱孔54流至外部環境中,帶走led燈內的熱量。
本申請所述的上下方向是按照圖2所示的led燈所定義的,如圖2所示的結構位于led燈的上端,透光罩8的透氣孔81位于led燈的下端。
以上對本申請做了詳盡的描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申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申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