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材下料成型模以及使用該模具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特別是適合于小管徑銅管的下料成型模。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到使用上述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冷技術領域,節流元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設備,最常見的節流元件為電子膨脹閥和毛細管;往往因為毛細管的價格成本低廉,其又是廣大制冷設備生產廠家的首選。毛細管的下料成型,隨著生產廠家對制冷設備性能的穩定性要求和加工過程的快捷性,也由原來大量的人工操作變成了自動化機械生產。在現有的管材下料成型設備中,往往采用如圖1所示的加工成型模。該成型模由左右成型模組件組成,在左右成型模組件中分別包括夾模、頂針;夾模包括上下兩部分,每部分又包括兩塊有間隙但幾乎緊貼的,不會產生相對運動的模塊。在左右成型模組件中,所述夾模和頂針的設置位置是相互顛倒的。所述頂針相對于成型模組件可以左右運動,所述夾模中的下模相對于成型模組件可以上下運動。左右成型模組件之間有相對運動。如圖1、2、3所示為現有管材下料成型設備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所述成型模動作的過程。其步驟為1、將管材送到規定長度,上下夾模夾緊所述管材,左右成型模錯位移動,切斷所述管材;2、所述左右成型模組件錯位移動后,當左右成型模中頂針對齊對方夾模中所述管材口時,所述頂針在外力的作用下,對所述管材施加一個沖撞力;在此沖撞力的作用下,依靠所述上下夾模每部分的間隙,在所述管材的外周上形成凸包;3、左右成型模組件回位,后送進來的管材將前一段頂出,完成一個下料成型的循環。使用這種成型模的管材下料成型設備有如下的缺點1、動作過多,導致效率下降。2、頂針不僅起到修復管內孔的作用,還起到管材外周凸包成型作用;由于凸包的形成是頂針對齊所述管材口時,對所述管材施加一個沖撞力而形成;這樣由于設備間的裝配誤差,極易導致管材成型后連接段與主體段的不同心,會導致產品流量誤差、節流性能的穩定性差等。3、由于所述頂針和夾模均裝在所述左右成型模組件之中,隨著左右成型模組件一起運動,這樣導致裝配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改善產品質量的管材下料成型模。
同時提供一種效率高、裝配簡單的使用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
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包括左右兩對成對配置的上下夾模組件,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中上下夾模組件相向顛倒設置;每一件所述夾模組件包括夾模和通過活動連接裝置與所述夾模連接的切斷模,所述夾模和切斷模之間可以相對運動。
在任意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有一件夾模組件設有頂針;設有頂針的所述夾模組件與另外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的不設頂針的夾模組件并列橫向排列。
一種使用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包括控制模塊、驅動模塊和加工成型模塊;所述加工成型模塊包括左右兩對成對配置的上下夾模組件,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中上下夾模組件相向顛倒設置;每一件所述夾模組件包括夾模和通過活動連接裝置與所述夾模連接的切斷模,所述夾模和切斷模之間可以相對運動;所述加工成型模塊還包括模腔,所述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設置于所述模腔中。
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后,所述管材外周凸包的形成是通過可以相對運動的夾模和切斷模相對運動的結果,消除了管材連接段與主體段的不同心的可能性,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得到了改善;另外由于將左右兩對上下夾模連同與之活動連接的切斷模相向設置在同一個模腔中,簡化了裝配;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再工作過程中,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的動作數量少,提高了機械工作效率。
圖1是現有技術中管材下料成型設備使用的成型模;
圖1、2、3是現有技術管材下料成型設備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時,圖1所述成型模的動作過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模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模中帶有頂針的夾模組件中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模的在使用其的設備實施例一的裝配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模的在使用其的設備實施例二的裝配示意圖;圖8a、8b、8c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設備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過程時,圖4所示成型模的第一種動作程式示意圖;圖9a、9b、9c是本實用新型管材下料成型設備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過程時,圖4所示成型模的第二種動作程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5所示,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包括左右兩對成對配置的上下夾模組件,包括左上夾模組件、左下夾模組件、右上夾模組件、右下夾模組件。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中上下夾模組件相向顛倒設置;每一件所述夾模組件包括夾模和通過活動連接裝置與所述夾模連接的切斷模,所述夾模和切斷模之間可以相對運動。在任意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有一件夾模組件設有頂針;設有頂針的所述夾模組件與另外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的不設頂針的夾模組件并列橫向排列。所述頂針直徑較大端外伸出所述夾模并連于驅動其運動的驅動裝置上。
所述右下夾模組件結構與所述左上夾模組件相同,所述左下夾模組件結構與所述右上夾模組件相同。如果以銅管中心軸線為橫軸、以左上夾模組件與右上夾模組件貼合面形成的平面與銅管中心軸線交匯點為原點,過原點垂直于銅管中心軸線的直線為縱軸建立坐標系;則左上夾模組件與右下夾模組件以原點對稱分布在坐標系的二四象限;左下夾模組件結構與右上夾模組件以原點對稱分布在坐標系的一三象限。在工作狀態,所述左上夾模組件、左下夾模組件可相對右上夾模組件、右下夾模組件滑動。所述左下夾模組件可相對左上夾模組件沿坐標縱軸方向運動;所述右下夾模組件可相對右上夾模組件沿坐標縱軸方向運動。
現結合附圖4、5具體描述左上下夾模組件。所述左上夾模組件由左上夾模11和左上切斷模12組成;所述左上夾模11和左上切斷模12通過一連接裝置10活動連接,且所述左上夾模11和左切斷模12之間可以相對運動。所述左下夾模組件由左下夾模13和左下切斷模14通過一連接裝置10活動連接,有一通孔15橫向貫穿所述左下夾模13和左下切斷模14,所述通孔15內容納一頂針16;且所述左下夾模13和左下切斷模14之間可以相對運動。所述連接裝置10由連接于所述切斷模12、14的桿狀物101、形成于所述上下夾模11、13內的孔102和套于所述桿狀物外周的彈簧套103(也可以是其他彈性體)組成,;帶所述彈簧套103的所述桿狀物101置于所述孔102內。所述彈簧103為一壓縮彈簧,在沒有外力施加其上時,其使所述夾模11、13和所述切斷模12、14處于分離狀態。所述桿狀物101至少為一根,所述孔102的個數與所述桿狀物101相一致;所述桿狀物101的數量越多越好,所述桿狀物101也可與所述切斷模12、14設計成一體。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左下夾模13和左下切斷模14相貼合時,所述頂針16可伸出所述切斷模12、14。
另外,為了減少各夾模組件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可將各夾模組件中的切斷模設計成截面呈“凸”字形,由“凸”字頂端面作為相互的滑動摩擦面。
還可以將左、右上下夾模組件中的夾模和切斷模分別設計成一個整體,夾模和切斷模之間通過連接裝置10連接,并可以相對滑動;所述夾模組件上設有供加工管材通過的通孔;當加工管材被送進所述通孔時,所述通孔與所述管材外徑之間是基本緊貼的間隙配合,以免管材外表面被劃傷。
下面是關于使用本實用新型上述管材成型模的設備的介紹。
實施例一一種管材下料成型設備,包括控制模塊、驅動模塊和加工成型模塊;如圖6所示,所述加工成型模塊包括模腔1和所述管材成型模。所述管材成型模的置于所述模腔1內。所述管材成型模與所述模腔1內壁之間可相對滑動;所述模腔1內部起到導向、定位作用。為了加工的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管材成型模中的右上夾模組件保持位置不動。
如圖8a、8b、8c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過程時圖4所示裝置的第一種動作程式圖。如圖8c所示,為完成上一個下料成型循環后,模具回位時,所述模腔1中各零部件所處的狀態。當進入下一個循環時,首先是由送料機構將被加工管材送于模腔內,所述左、右下夾模組件在位于模腔下方驅動模塊的作用下,相對于所述左、右夾模組件沿坐標縱軸方向向上運動,夾緊被加工管材;之后,在位于模腔外側左右驅動模塊的作用下,左上夾模、左下夾模、右上夾模、右下夾模均相對于與它們相連的切斷模塊運動,且運動到與各切斷模貼合處;這樣由于夾模組件的結構特征和外力的作用,所述管材的外周就會形成凸包;如圖8a所示,即為凸包成型示意圖。接著,在下驅動模塊的作用下,左上夾模組件和左下夾模組件又向上運動,所述管材被切斷;運動仍然繼續直到所述頂針分別對準所述管材被切斷的截面;此時所述頂針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會伸進其對準的管材內,對其進行修內孔動作;如圖8b所示,即為該動作過程的示意圖。然后,當驅動左上夾模組件和左下夾模組件向上運動的作用力消失后,位于左上夾模組件上方的驅動模塊驅動所述左上、下夾模復位;同時,在左右上下夾模之間的壓縮彈性體也會進一步讓左右下夾模復位到如圖8c所處的狀態。所述頂針的運動可以由油缸驅動,也可以由鍥形塊機構驅動。
如圖9a、9b、9c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完成一個下料成型循環過程時圖4所示裝置的第二種動作程式圖。本動作程式與第一種動作程式的區別在于,本動作程式是先將所述管材切斷,后形成凸包,并進行管材內孔修正動作。如圖9c所示,為完成上一個下料成型循環后,模具回位時,所述模腔1中各零部件所處的狀態,此圖與圖8c一樣。當進入下一個循環時,首先是由送料機構將被加工管材送于模腔內,所述左、右下夾模組件在位于模腔下方驅動模塊的作用下,相對于所述左、右夾模組件沿坐標縱軸方向向上運動,夾緊被加工管材;接著,在下驅動模塊的作用下,左上夾模組件和左下夾模組件又向上運動,所述管材被切斷;運動仍然繼續直到所述頂針分別對準所述管材被切斷的截面;如圖9a所示,即為該動作過程的示意圖。之后,在位于模腔外側左右驅動模塊的作用下,左上夾模、左下夾模、右上夾模、右下夾模均相對于與它們相連的切斷模塊運動,且運動到與各切斷模貼合處;這樣由于夾模組件的結構特征和外力的作用,所述管材的外周就會形成凸包;此時所述頂針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會伸進其對準的管材內,對其進行修內孔動作;如圖9b所示,即為凸包成型示意圖。然后,當驅動左上夾模組件和左下夾模組件向上運動的作用力消失后,位于左上夾模組件上方的驅動模塊驅動所述左上、下夾模復位;同時,在左右上下夾模之間的壓縮彈性體也會進一步讓左右下夾模復位到如圖9c所處的狀態。
在該設備中,所述管材成型模根據所加工管材的直徑尺寸,可以更換。
實施例二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區別在于,所述模腔1被設置于其中部的具有缺口的擋塊2分成兩部分,所述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分別位于一個腔體中;被設計成截面呈“凸”字形的所述切斷模,其突出于主體的部分正好容納于所述擋塊2的缺口中;相對設置的切斷模通過“凸”字頂端面接觸。
實施例三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模腔1中裝配的是被分別設計成一個整體的左、右上下夾模組件中的夾模和切斷模。
在本實用新型中使用所述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的實施方式還有其他形式,如只針對現有技術中上下夾模組件中夾模與切斷模不能相對運動的缺點,進行相應的改造,使凸包成型的工作由上下夾模組件完成,而僅使頂針起到修復管材內孔的作用;還有固定左上夾模組件,將所述頂針置于其內,讓其他夾模組件運動等改變形式。在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示所作出的顯而易見的非實質性的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包括左右兩對成對配置的上下夾模組件,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中上下夾模組件相向顛倒設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件所述夾模組件包括夾模和通過活動連接裝置與所述夾模連接的切斷模,所述夾模和切斷模之間可以相對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模被設計成截面呈“凸”字形,相對設置的切斷模通過“凸”字頂端面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下夾模組件中的夾模和切斷模被分別設計成一個整體,夾模和切斷模之間通過連接裝置連接,并可以相對滑動;所述夾模組件上設有供加工管材通過的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有一件夾模組件設有頂針;設有頂針的所述夾模組件與另外一對所述上下夾模組件中的不設頂針的夾模組件并列橫向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裝置由連接于所述切斷模或與所述切斷模設計成一體的桿狀物、形成于所述上下夾模內的孔和套于所述桿狀物外周的彈簧套組成;帶所述彈簧套的所述桿狀物置于所述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均為小管徑管材。
7.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包括控制模塊、驅動模塊和加工成型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成型模塊還包括模腔,所述管材下料成型模設置于所述模腔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被設置于其中部的具有缺口的擋塊分成兩部分,所述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分別位于一個腔體中;被設計成截面呈“凸”字形的所述切斷模,其突出于主體的部分正好容納于所述擋塊的缺口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特別是適合于小管徑銅管的下料成型模。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到使用上述管材下料成型模的設備。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改善產品質量的管材下料成型模。一種管材下料成型模包括左右兩對成對配置的上下夾模組件,左右兩對上下夾模組件中上下夾模組件相向顛倒設置;每一件所述夾模組件包括夾模和通過活動連接裝置與所述夾模連接的切斷模,所述夾模和切斷模之間可以相對運動。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管材下料成型模后,所述管材外周凸包的形成是通過可以相對運動的夾模和切斷模相對運動的結果,消除了管材連接段與主體段的不同心的可能性,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得到了改善。
文檔編號B21D53/02GK2841180SQ20052005690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3日
發明者范海英 申請人:珠海和氏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