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行業的刀具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漸變芯徑并 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
技術背景立銑刀是刀具的一種,由柄部和刃部構成,柄部有直柄和錐柄兩種,適于銑 削端面、斜面、溝槽和臺階面等。現有技術的立銑刀為棒形結構,該棒形結構上 設有二條或二條以上的螺旋溝槽,棒形結構的該端由二條或二條以上的螺旋溝槽 形成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該部分為刃部,刃部以外的棒形結 構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體構成,切削刃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一端端面的底 刃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切削刃設有前刀面和一個或多個的后刀面。 立銑刀作為一種切削工具,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工業領域,比如應用于航空航 天工業領域,由于飛機的骨架、蒙皮、內部裝飾及裝置、輪轂等大量采用高強度 鋁合金,以及對飛機結構安全性方面的特殊要求,采用立銑刀對鋁合金工件進行 加工時,對鋁合金工件的斷裂韌性、疲勞性能、抗應力腐蝕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如機翼骨架,T型整體鋁合金構件長40幾米,要求 一是工件被加工面的光潔 度接近鏡面;二是工件不允許有任何刮痕,圓角部過渡圓滑,不允許任何凹坑或突 起;三是整個工件的一次裝夾加工進程中間不允許換刀,這樣刀具完成一次裝夾 加工合計160米以上;四是刀具后刀面均勻磨損在50um以內;五是刀具高速切削, 主軸轉速15000 20000rpm,對刀具的動平衡要求高。而現有的立銑刀難以達到上 述要求。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 震刃的立銑刀,它具有加工性能好、耐磨性能高、使用壽命長、排屑順暢、不產生積屑瘤、并使被加工件表面光潔度高的特點。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 震刃的立銑刀,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在棒形結構的底端向上設有 二條或二條以上的作為排屑槽的螺旋溝槽,棒形結構的下端部由二條或二條以上 的螺旋溝槽形成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 刃部以外的上部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體構成,切削刃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 底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切削刃設有前刀面和一個或多個 的后刀面其芯體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的第一后刀面處還設有寬 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在切削刃的前刀面與螺旋溝槽槽底的 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進一步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對應于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處設為平滑過渡 機構。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點開始一直延伸至圓 周刃根部,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分布于圓周刃的全部。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分布于圓周刃的底段。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是以硬質合金為基 體,通過在基體上設置二條或二條以上的螺旋溝槽,使基體形成二個或二個以上 的切削刃,同時,將芯體由底端向上設計成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切削刃的第 一后刀面處再設計一條寬度窄、后角小的刃帶,該刃帶具有修光減震作用,在切 削刃的前刀面與螺旋溝槽槽底的相接處設計成大圓弧過渡結構,從而形成大圓弧 槽,將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對應于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處采用了S-Gash設計,為平 滑過渡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漸變芯徑設計,與普通刀具相比,具 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在加工過程中有更大的容削空間;二是同時刀具整個重心 位置向夾持部分靠近,有利刀具的動平衡;三是由于刀具芯徑由底刃部向柄部方 向逐漸加大,對切屑具有巻曲向外排出作用;四是由于切屑巻曲時產生軸向分力, 減小刀具徑向受力;五是槽根部有大的芯徑,提高了刀具的剛性和抗震能力。由 于采用了修光減震刃帶設計,是在切削刃的第一后刀面上增加一條修光減震刃帶, 使被加工工件表面的光潔度大大提高,同時使刀具與工件接觸更加平穩,減少沖 擊。由于采用了大圓弧槽設計,使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的徑向受力更小,同時切 削刃的強度大大提高,同時有更好的抗震動能力。由于采用了扇形S-Gash設計方 案,有利切屑的斷屑與巻曲,避免切屑纏繞,加速切屑的排出并且增加刀尖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 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不局限于實施例。
圖1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構造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刃部(圓周刃方向)的構造示意圖圖4是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圖5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構造示意圖;圖7是沿圖6中B—B線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6中C~C線的剖視圖;圖9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IO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構造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刃部(圓周刃方向)的構造示意圖; 圖12是沿圖IO中D"D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 刃的立銑刀,為二刃刀具,其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10,在棒形結構 上設有二條作為排屑槽的螺旋溝槽11,棒形結構的下部由二條螺旋溝槽形成二個 切削刃12,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13,刃部13以外的上部為柄部 14,刃部13由切削刃12和芯體15構成,切削刃12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底端面 的底刃121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122,切削刃12設有前刀面123和一 個或多個的后刀面;其芯體15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121的第一后刀面124 處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125;在圓周刃的前刀面123 與螺旋溝槽11槽底的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16。其中,還可以在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點開始一直延伸至 圓周刃根部,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全部, 也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底段。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是以硬質合金為基 體,通過在基體上設置二條螺旋溝槽ll,使基體形成二個的切削刃12,同時,將 芯體15由底端向上設計成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121的第一后刀面124 處再設計一條寬度窄、后角小的刃帶125,使該刃帶125具有修光減震作用,在 切削刃的前刀面123與螺旋溝槽11槽底的相接處設計成大圓弧過渡結構16,從 而形成大圓弧槽。實施例二,參見圖5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 刃的立銑刀,為三刃刀具,其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20,在棒形結構 的底端向上設有三條作為排屑槽的螺旋溝槽21,棒形結構的下部由三條螺旋溝槽 形成三個切削刃22,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23,刃部23以外的上 部為柄部24,刃部23由切削刃22和芯體25構成,切削刃22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底端面的底刃221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222,切削刃22設有前刀面 223和一個或多個的后刀面;其芯體25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221的第一后刀面224 處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225;在切削刃的前刀面223 與螺旋溝槽21槽底的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26。進一步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223中對應于底刃221與圓周刃222的交接處 設為平滑過渡結構27。其中,還可以在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點開始一直延伸至 圓周刃根部,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全部, 也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底段。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是以硬質合金為基 體,通過在基體上設置三條螺旋溝槽21,使基體形成三個的切削刃22,同時,將 芯體25由底端向上設計成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221的第一后刀面224 處再設計一條寬度窄、后角小的刃帶225,使該刃帶225具有修光減震作用,在 切削刃的前刀面223與螺旋溝槽21槽底的相接處設計成大圓弧過渡結構26,從 而形成大圓弧槽,將切削刃的前刀面223中對應于底刃221與圓周刃222的交接 處采用了 S-Gash設計,為平滑過渡結構27。實施例三,參見圖9至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 震刃的立銑刀,為四刃刀具,其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30,在棒形結 構的底端向上設有四條作為排屑槽的螺旋溝槽31,棒形結構的下部由四條螺旋溝 槽形成四個切削刃32,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33,刃部33以外的 上部為柄部34,刃部33由切削刃32和芯體35構成,切削刃32包括處于棒形結 構的底端面的底刃321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322,切削刃32設有前刀 面323和一個或多個的后刀面;其芯體35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321的第一后刀面324 處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325;在切削刃的前刀面323 與螺旋溝槽31槽底的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36。進一步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323中對應于底刃321與圓周刃322的交接處 設為平滑過渡結構37。其中,還可以在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點開始一直延伸至 圓周刃根部,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全部, 也可以分布于圓周刃的底段。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是以硬質合金為基 體,通過在基體上設置四條螺旋溝槽41,使基體形成四個的切削刃32,同時,將 芯體35由底端向上設計成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321的第一后刀面324 處再設計一條寬度窄、后角小的刃帶325,使該刃帶325具有修光減震作用,在 切削刃的前刀面323與螺旋溝槽31槽底的相接處設計成大圓弧過渡結構36,從 而形成大圓弧槽,將切削刃的前刀面323中對應于底刃321與圓周刃322的交接 處采用了 S-Gash設計,為平滑過渡結構37。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 的立銑刀,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 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 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在棒形結構的底端向上設有二條或二條以上的作為排屑槽的螺旋溝槽,棒形結構的下部由二條或二條以上的螺旋溝槽形成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切削刃,含有螺旋刀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刃部以外的上部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體構成,切削刃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底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切削刃設有前刀面和一個或多個的后刀面;其特征在于其芯體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的第一后刀面處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在切削刃的前刀面與螺旋溝槽槽底的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其 特征在于進一步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對應于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處 設為平滑過渡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與圓周刃的交接點開 始一直延伸至圓周刃根部,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 刃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分布于 圓周刃的全部。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漸變芯徑帶修光減震刃帶的立銑刀,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分布于 圓周刃的底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漸變芯徑并帶修光減震刃的立銑刀,包括以硬質合金為基體的棒形結構,棒形結構的下端部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結構的下部為刃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體構成,切削刃包括處于棒形結構的底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盤繞于芯體外周的圓周刃,切削刃設有前刀面和一個或多個的后刀面;其芯體由底端向上呈漸次增大的變徑結構;在底刃的第一后刀面處還設有寬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減震作用的刃帶;在切削刃的前刀面與螺旋溝槽槽底的相接處設為大圓弧過渡結構。采用該結構后,具有加工性能好、耐磨性能高、使用壽命長、排屑順暢、不產生積屑瘤、并使被加工件表面光潔度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C5/10GK201217096SQ200820103048
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9日
發明者浩 劉, 吳高潮, 賴俊義 申請人: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國家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