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

文檔序號:3162502閱讀:2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是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以結合部穿設 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內,通過對接套筒、鎖固元件及外套筒分開組裝的方式,避免破壞各物 體的結構強度。
背景技術
一般的板材(板對板)在組裝、接合時,是利用具有旋鈕、套環及螺釘的定位螺絲 予以鎖接,其是將螺釘、套環先固定于外層的面板上,先旋動旋鈕而供螺釘鎖入內層的面板 形成預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將螺釘鎖緊后,則使外層面板與內層面板鎖接定成一體,此種 多層板體的鎖接模式,可運用于工作母機或者其他板對板連接的板材所使用;然而該等工 作母機需要運用板材進行鎖接處,大都為動力裝置或者速率調整裝置等位置,而各種動力 裝置、速率調整裝置是位于機具殼體所形成的空間內部,即可利用板材活動組裝、鎖接、拆 卸方式,當動力裝置發生當機或故障、損壞時,或者速率調整裝置進行速率的變化、調整時, 將板材卸除以進行相關的維修、調整作業,而板材是通過多個定位螺絲予以鎖固,所以在拆 卸過程中容易造成定位螺絲的脫落、遺失,則無法將板材重新再鎖固回原位,影響組裝、拆 卸作業的不便與麻煩。則有業者為解決鎖固螺絲容易遺失的缺點,研發出通過套帽、螺桿部及定位座所 組成的固定裝置,是先將固定裝置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內,再利用螺桿部鎖接于另 一板材上形成固定,并在使用者卸下板材時,固定裝置仍可通過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孔內, 而不致發生脫落或遺失的情況,但現有的固定裝置其套帽為由金屬材質所制成,且在螺桿 部收容于套帽內部的容置空間后,還需要通過加工機具進行壓合套帽產生卡扣凸點后,才 由卡扣凸點予以嵌扣在螺桿部上,除了需要二次加工的組裝作業程序,使其整體所耗費的 組裝工時與成本也相對提高外,尚必須在組裝配合時保持相當精準、確實的對位加工,否則 容易產生過度擠壓變形的狀況;因此便有業者在螺桿部外側直接利用塑膠射出包覆、一體 成型有套帽,供套帽具有多種造型變化、顏色,以及耐潮濕、抗腐蝕等特性,并可除去二次作 業程序所耗費的組裝工時與成本,再將彈簧套接于螺桿部后與定位座組裝成固定裝置供使 用,而固定裝置與板材進行結合的方式,為先利用自動化機械來取起套帽,并將定位座前端 對正嵌入板材的穿孔內,再進行定位座與板材的穿孔周圍錫膏的回焊制程,但是此種固定 裝置整體在通過回焊爐時,則會因固定裝置各部位材料的特性使然,以致塑膠射出的套帽 容易因過熱產生變質、褪色,甚至是軟化、熔融或燃燒等,而套帽內部的彈簧亦將產生有高 溫回火現象,導致彈簧長時間使用后容易產生彈性疲乏,造成結構強度降低或是裂痕、斷裂 等缺失發生。因此,如何解決現有固定裝置在組裝作業中,因必須通過回焊爐做固接、定位,造 成對固定裝置各構件的損壞、結構強度降低的問題,且影響組裝、拆卸作業的進行,必須予 以改善,即為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因此,發明人有鑒于上述的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以從事于此行業累積的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易于重復組裝、結 合的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的發明專利誕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所述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以結合部穿設于預設板體的 對接孔內,并通過焊料進行焊接、固定,且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供鎖固元件以桿身及螺接部 穿入,而鎖固元件于旋動體的桿身及螺接部外結合外套筒,再在螺接部外套設有彈簧抵持 在的旋動體側面,彈簧的另側即抵持于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內,并以旋動體另側表面所設 連動部穿出外套筒外部,即由鎖固元件與外套筒一起組裝于對接套筒頂部,則完成固定裝 置的組裝方法。本發明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所述對接套筒于結合部設有對接面,以利用對接面貼附 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外側的焊料上,而對接套筒于遠離結合部的另側為設有環凸體,且相 對環凸體在外套筒的滑移空間側緣具有環形抵持部,以供外套筒的滑移空間罩覆在對接套 筒外部,可通過環形抵持部嵌扣于環凸體形成限位、止擋的作用,并于外套筒的環形抵持部 外側延伸部設有多個剖槽,則外套筒與對接套筒相對嵌合時,即通過多個剖槽供外套筒的 延伸部產生彈性變形、伸張或收縮,供外套筒與對接套筒快速嵌合、組裝。本發明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外部分別設有握持部及延伸部,且握持部 具有多個直條狀立體紋路(亦可為網紋狀、橫條狀、凸點狀等各種立體形狀的紋路),而握 持部頂面則凸出鎖固元件的連動部,并在連動部上供手工具(如十字起子、一字起子、外六 角板手、內六角板手等手工具)嵌接后帶動,即可達到通過手動旋轉外套筒的握持部、以手 工具旋動鎖固元件的連動部,而將外套筒、鎖固元件一同罩覆在對接套筒外部,再鎖入相對 層疊的板材,具有可重復組裝、拆卸的功能。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尤指可將固定裝置的 構件分別組裝、結合的方法,所述的組裝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開始組裝;b 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以結合部穿設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內;c 利用所述結合部底緣的對接面貼附在對接孔外側的焊料上,并進行回焊固接;d 通過所述對接套筒內部容置空間供鎖固元件、外套筒對位套接;e 所述鎖固元件在旋動體側面向外延伸的桿身及螺接部,且旋動體外表面則結合 于外套筒內部滑移空間的壁面,供所述桿身及所述螺接部穿置于所述滑移空間內,再在所 述螺接部外套設有彈簧抵持在所述旋動體的桿身外部,而所述彈簧的另側即抵持于所述對 接套筒的容置空間內;f 而所述鎖固元件的旋動體遠離所述桿身、所述螺接部另側表面設有連動部;g 通過所述鎖固元件及所述外套筒一起組裝于所述對接套筒頂部,且利用所述鎖 固元件的螺接部穿過所述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h 完成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先裝置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并利用結合部的對接面 貼合于對接孔外的焊料,并進入回焊爐施行焊接作業,而使鎖固元件、外套筒與彈簧不進入回焊爐中,可避免鎖固元件、外套筒與彈簧不易變質、軟化、褪色等現象,并延長各構件的使 用壽命。(2)外套筒的延伸部剖設有多個剖槽,以供外套筒組合鎖固元件、彈簧后,直接組 裝套設于對接套筒上,不需通過加工機具進行加工、組裝,方便固定裝置的組裝作業快速完 成。


圖1為本發明的組裝步驟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發明的側視剖面分解圖;圖5為本發明的組裝方式側視剖面圖;圖6為本發明組裝前的側視剖面圖;圖7為本發明組裝完成的側視剖面圖;圖8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附圖標記說明1_對接套筒;10-容置空間;101-抵靠環面;11-結合部;111-定 位管體;112-對接面;12-環凸體;121-溝槽;2-鎖固元件;21-旋動體;211-嚙合部; 212-表面;22-桿身;221-卡持凸部;23-螺接部;231-外螺紋;24-連動部;241-嵌合區; 3_外套筒;30-滑移空間;301-壁面;31-握持部;32-延伸部;321-環形抵持部;322-剖槽; 323-環形抵持體;4-彈簧;41-套接部;42-變形部;5-板體;50-對接孔;51-焊料;52-鎖 接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實施方法,現繪圖就本發 明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便完全了解。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組裝步驟流程圖、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側 視剖面分解圖、組裝方式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固定裝置的組裝方 法是步驟100 開始組裝作業。步驟101 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1以結合部11的定位管體111穿設于預設板體 5的對接孔50內。步驟102 再利用結合部11底緣的對接面112貼附在對接孔50外側的焊料51上, 并進入回焊爐中施行回焊作業,以供對接套筒1的結合部11固接于預設板體5的對接孔50 處。步驟103 通過對接套筒1內部容置空間10供鎖固元件2由旋動體21向外延伸 的桿身22、螺接部23穿入,并在鎖固元件2的旋動體21外結合的外套筒3對位套接于對接 套筒1外部。步驟104 所述鎖固元件2在旋動體21側面向外延伸桿身22及螺接部23,且旋動體21外表面則利用嚙合部211,結合于外套筒3內部滑移空間30的壁面301,供桿身22及 螺接部23穿置于滑移空間30內,再在螺接部23外套設有彈簧4,供彈簧4 一側抵持在旋動 體21的桿身22的卡持凸部221外部,而彈簧4的另側即抵持于對接套筒1的容置空間10 內的抵靠環面101。步驟105 而鎖固元件2的旋動體21遠離桿身22、螺接部23另側表面設有連動部 24,并以連動部24延伸至外套筒3的滑移空間30外。步驟106 通過鎖固元件2及外套筒3 —起組裝于對接套筒1頂部,且利用鎖固元 件2的螺接部23穿過對接套筒1的容置空間10后,對位于預設板體5的對接孔50上方。步驟107 完成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并可供鎖固元件2、外套筒3方便快速組裝、 拆卸的作用。上述本發明的固定裝置,是將對接套筒1、鎖固元件2、外套筒3、彈簧4等構件分 開組裝,則在對接套筒1結合于預設板體5上先進行焊接作業時,只將對接套筒1與預設板 體5 —起過回焊爐進行焊接、定位,供對接套筒1的對接面112與預設板體5對接孔50外 的焊料51焊固、結合,則避免鎖固元件2、外套筒3及彈簧4進入回焊爐中,即不致對鎖固 元件2、外套筒3及彈簧4的結構強度、性質等破壞,也避免彈簧4提前彈性疲乏的情況提 早發生,能夠確保各構件的特有性質,不會造成各構件的變質、軟化、褪色或熔融、燃燒等現 象的出現;而鎖固元件2及彈簧4組裝在外套筒3后,即可一同套接、組合在對接套筒1上 方,不需通過加工機具的加工作業,可達到快速組裝、接合固定裝置的目的,并具有省時、省 力的功效。請參閱圖3至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分解圖、組裝方式側視 剖面圖、組裝前的側視剖面圖、組裝完成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 的固定裝置,包括對接套筒1、鎖固元件2、外套筒3及彈簧4所組成,其中所述對接套筒1內部貫穿有容置空間10,外部一側設有結合部11,并在結合部11 凸設有定位管體111,且在近定位管體111的結合部11底緣設有對接面112,再遠離結合部 11的對接套筒1另側,則設有環凸體12。所述鎖固元件2具有環狀旋動體21,且旋動體21外緣的嚙合部211具有多個立體 嚙合紋路,而旋動體21 —側表面212向外延設有桿身22及螺接部23,則在近旋動體21的 桿身22外緣凸設有卡持凸部221,并在螺接部23具有外螺紋231,再在遠離桿身22、螺接部 23的旋動體21另側面凸設有連動部24,且連動部24表面設有嵌合區241。所述外套筒3內部貫通有滑移空間30,并在外部設有握持部31及延伸部32,而握 持部31為具有多個立體紋路,再由握持部31向一側延伸收束狀的延伸部32,且延伸部32 側緣向內凸設有環形抵持部321,則在延伸部32剖設有多個剖槽322。所述彈簧4在二側分別具有套接部41,再在二套接部41之間形成變形部42。上述的對接套筒1是利用接合部11,先固設于預設板體5的對接孔50,再通過對 接套筒1內部的容置空間10供鎖固元件2、外套筒3對位組裝,且鎖固元件2是組合于外套 筒3的滑移空間30內,并在鎖固元件2的桿身22、螺接部23外套設有彈簧4,且彈簧4 一側 套接部41套裝于桿身22的卡持凸部221、彈簧4另側套接部41即抵靠于對接套筒1內部 容置空間10的抵靠環面101,再通過鎖固元件2外部結合的外套筒3,以延伸部32對位套 接于對接套筒1外部,并利用延伸部32內的環形抵持部321,套設、嵌扣于對接套筒1外部
6的環凸體12,達到通過外套筒3的握持部31供使用者手握,即以手動旋轉方式將鎖固元件2、外套筒3 —起壓合于對接套筒1,并供鎖固元件2的螺接部23穿過預設板體5的對接孔 50,而能鎖入另一層疊狀的預設板體5的螺接孔52內;亦可利用鎖固元件2的連動部24露 出外套筒3收滑移空間30外部,供手工具嵌裝于連動部24的嵌合區241后,進行旋傳而將 鎖固元件2、外套筒3 —起旋轉壓合于對接套筒1,再以鎖固元件2的螺接部23穿過預設板 體5的對接孔50,則可利用螺接部23的外螺紋231,鎖入另一預設板體5的螺接孔52內。至于預設板體5于對接孔50外側所設的焊料51,可為錫膏、錫球等供焊接固定的 焊料51。上述構件的鎖固元件2,其旋動體21另側表面所設的連動部24,是在連動部24具 有可供手工具對位、嵌接的嵌合區241,而嵌合區241可為十字溝槽、可供十字起子對位嵌 合;一字溝槽、可供一字起子對位嵌合;六角形螺頭、可供外六角板手對位嵌合;內六角槽 孔、可供內六角板手對位嵌合,等配合各種手工具對位嵌合的嵌合區241,即可通過手工具 嵌接連動部24的嵌合區241后,帶動鎖固元件2做旋轉。至于外套筒3在外部的握持部31, 具有多個直條狀立體紋路是可為網紋狀、橫條狀、凸點狀等各種立體形狀的紋路,可供使用 者以手抓住握持部31進而旋轉外套筒3 ;且外套筒3于延伸部32所設多個剖槽322,是供 延伸部32具有彈性變形、伸張、壓縮的作用。請參閱圖8、圖9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 觀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的固定裝置可在對接套筒1 一側的環凸體12,剖設 有多個槽溝121,且相對多個槽溝121在外套筒3的延伸部32側緣設有多個環形抵持體 323,則在鎖固元件2以旋動體21嵌入外套筒3的滑移空間30內,即可將外套筒3與鎖固 元件2 —同對位、套裝于對接套筒1上方,利用外套筒3的多個環形抵持體323,分別穿置于 對接套筒1的環凸體12的各槽溝121處,并將外套筒3、鎖固元件2向對接套筒1壓合,而 在多個環形抵持體323分別通過多個槽溝121后,即可旋動外套筒3以供多個環形抵持體 323對位于環凸體12的內緣,乃將外套筒3、鎖固元件2組裝于對接套筒1上方,更方便外 套筒3、鎖固元件2與對接套筒1間的組裝、拆卸,達到方便使用固定裝置的目的。因此,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本 發明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通過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1,先焊固、定位于預設板體5的對接 孔50,再利用鎖固元件2組裝于外套筒3內的滑移空間30,并在鎖固元件2的桿身22、螺接 部23套裝彈簧4后,將鎖固元件2、外套筒3及彈簧4 一起對位組裝于對接套筒1上方,可 達到對接套筒1與鎖固件2、外套筒3間方便快速組裝、拆卸的目的,并可方便固定裝置的 各構件分開制造,對接套筒1與預設板體5過回焊爐進行焊接時,不影響鎖固元件2、外套 筒3的結構強度、性質等效能的實用功效,并可確保鎖固元件2、外套筒3與對接套筒1組裝 后,可快速進行與多個層疊狀的預設板體5間的組裝、拆卸的重復操作,故舉凡可達成前述 效果的結構、裝置皆應受本發明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 發明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上述本發明的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在實際使用時,為可具有下列各項優點,如(一 )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1先裝置于預設板體5的對接孔50,并利用結合部 11的對接面112貼合于對接孔50外的焊料51,并進入回焊爐施行焊接作業,而使鎖固元件 2、外套筒3與彈簧4不進入回焊爐中,可避免鎖固元件2、外套筒3與彈簧4不易變質、軟化、褪色等現象,并延長各構件的使用壽命。( 二)外套筒3的延伸部32剖設有多個剖槽322,以供外套筒3組合鎖固元件2、 彈簧4后,直接組裝套設于對接套筒1上,不需通過加工機具進行加工、組裝,方便固定裝置 的組裝作業快速完成。因此,本發明為主要針對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先將對接套筒裝置于預設板體上, 并通過焊接接合后,再利用鎖固元件、外套筒及彈簧組合,并一同對位、套接于對接套筒上 方,以達到外套筒、鎖固元件及彈簧不需利用手工具,即可快速組合于對接套筒為主要保護 重點,并可供鎖固元件及外套筒、對接套筒等,快速與層疊狀的多個預設板體進行組裝、拆 卸,乃僅使固定裝置通過分開組裝方式、不破壞各構件的結構強度、性質等各構件的功能。以上說明對本發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 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 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尤指可將固定裝置的構件分別組裝、結合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組裝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開始組裝;(b)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以結合部穿設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內;(c)利用所述結合部底緣的對接面貼附在對接孔外側的焊料上,并進行回焊固接;(d)通過所述對接套筒內部容置空間供鎖固元件、外套筒對位套接;(e)所述鎖固元件在旋動體側面向外延伸的桿身及螺接部,且所述旋動體外表面則結 合于所述外套筒內部滑移空間的壁面,供所述桿身及所述螺接部穿置于所述滑移空間內, 再在所述螺接部外套設有彈簧抵持在所述旋動體的桿身外部,而所述彈簧的另側即抵持于 所述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內;(f)而所述鎖固元件的旋動體遠離所述桿身、所述螺接部另側表面設有連動部;(g)通過所述鎖固元件及所述外套筒一起組裝于所述對接套筒頂部,且利用所述鎖固 元件的螺接部穿過所述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h)完成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套筒于遠離所述 結合部的另側凸設有環凸體,并相對所述環凸體于所述外套筒的滑移空間的一側緣,則向 內設有相對銜接于所述對接套筒環凸體的環形抵持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套筒在所述環凸 體處設有多個槽溝,且相對所述多個槽溝在所述外套筒的滑移空間側緣設有多個穿過所述 各溝槽后再旋動形成抵持卡制狀態的環形抵持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固元件在所述旋動 體側面的桿身上,凸設有環形狀的卡持凸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固元件的旋動體外 表面設有多個齒狀嚙合部,以利用所述嚙合部卡持固接于所述外套筒的滑移空間內壁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固元件的旋動體另 側表面以所述連動部穿出所述外套筒的滑移空間外部,供手工具帶動所述連動部旋動或以 手動旋轉所述外套筒的握持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在外部表面設 有具多個立體紋路的握持部,而所述握持部側邊則形成往另側收束狀的延伸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延伸部剖設 有多個道剖槽,供所述延伸部形成彈性伸縮的變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有關一種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其是將固定裝置的對接套筒以結合部穿設于預設板體的對接孔內,并利用結合部底緣的對接面以焊料焊固于對接孔外,且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供鎖固元件穿入,而鎖固元件于旋動體側面向外延伸有桿身及螺接部,則旋動體外是結合于外套筒內部滑移空間的壁面,以供桿身及螺接部穿置于滑移空間內,再在螺接部外套設有彈簧抵持在的旋動體側面,彈簧的另側即抵持于對接套筒的容置空間內,并以旋動體另側表面所設連動部,延伸至外套筒的滑移空間另側外,即由鎖固元件與外套筒一起組裝于對接套筒頂部,即完成固定裝置的組裝方法。
文檔編號B23P11/00GK101992377SQ20091016808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4日
發明者王國仲 申請人:王國仲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