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簧扭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簧生產、加工用設備,尤其是一種將熱卷彈簧生產過程中 併頭工序由原有的人工操作變為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併頭質量水平的彈簧扭頭 機。
背景技術:
在彈簧制造行業中,在進行熱卷彈簧的生產時,需要進行併頭處理。即將彈簧兩端 部伸出簧絲軌跡圓部分的簧絲,通過機加工的方式,使其發生形變,達到與簧絲軌跡圓相吻 合的目的的過程;現在在進行併頭工序處理時,一般采用工人手工操作的方式,一點一點將 這部分簧絲敲打至與簧絲軌跡圓吻合,這樣就存在著費時費力,生產效率低下,加工質量較 差等缺點。現在還沒有一種裝置能夠自動化、機械化地完成彈簧的併頭工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巧妙,設計合理, 能夠自動化、機械化實現彈簧併頭工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併頭質量水平的彈簧扭頭機。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解決方案是一種彈簧扭頭機,包括機座1,其上設置有減速機 2,與減速機2連接有扭頭胎3,與扭頭胎3相配有夾具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座1上設 置有與扭頭胎3位置相配的小車底座4,小車底座4上設置有導軌5,小車6的車輪7與導 軌5相配,在小車6上設置有支撐輥組8,小車底座4的下端連接有轉動桿9,轉動桿9套接 在螺桿10內,螺桿10與固定連接在機座1上的高度調整螺母11配合,在螺桿10上還螺紋 連接有鎖緊螺母12,扭頭胎3固定減速機2上,且在立板14上與扭頭胎3相配位置還設置 有平簧滾輪15。所述的夾具16為一端鉸接在扭頭胎3下部的夾爪17,夾爪17由相互垂直的連接 部分18和夾持部分19組成,夾持部分19位于開設在立板14上的弧形槽20內,且夾持部 分19的長度大于立板14的厚度。所述的螺桿10的底端還設置有轉動把手13。所述的導軌5為兩套,對稱設置在小車底座4上。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裝置的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它的出現,解決了彈簧制造、加工行業中需要人工 併頭的問題,在降低工人體力勞動的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且通過本裝置併頭工 序處理后的彈簧,其併頭質量水平也較人工操作顯著提高,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提 高了產品的出廠質量,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并且本裝置的體積小、操作簡單、維修 方便、移動靈活,具備廣泛的市場前景,十分有利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左視圖。圖3是圖1的A部放大圖。圖4是圖1的B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 種彈簧扭頭機,包括作為基礎的機座1,在機座1上設置有驅動扭頭胎3轉動的減速機2,與 扭頭胎3相配有夾具16,在進行併頭處理時,夾具16將待加工彈簧夾緊,以完成併頭工序;在機座1上還設置有小車底座4,其位置與扭頭胎3相適應,在小車底座4上設置 有導軌5,小車6的車輪7與導軌5相配,為了小車6在行走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平穩,導軌 5成對地對稱設置在小車底座4的兩側,而車輪7的數量也相應增加;在小車6的上部還設 置有支撐輥組8,待併頭的彈簧就放置在支撐輥組8上;小車底座4的下端設置有轉動桿9,轉動桿9套接在螺桿10內,且二者可以相對轉 動,螺桿10則與固定連接在機座1上的高度調整螺母11相配合,在高度調整螺母11的下 方,還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12,而螺桿10的底端部分還設置有轉動把手13,通過轉動把手 13可以調整小車4的高度;扭頭胎3固定在與機座1連接的立板14上,在立板14上還設置有平簧滾輪15,平 簧滾輪15的位置與扭頭胎3相配;夾具16是一個一端鉸接在扭頭胎3下部的夾爪17,夾爪17由兩部分組成與扭 頭胎3相鉸接的連接部分18和與扭頭胎3相配合以達到夾緊彈簧簧絲目的的夾持部分19, 夾持部分19位于開設在立板14上的弧形槽20內,并且夾持部分19的長度要大于立板14 的厚度,即夾持部分19突出于立板14 一部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簧扭頭機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將欲併頭的彈簧放置在支 撐輥組8上,向扭頭胎3方向推動小車6,使扭頭胎3進入彈簧內孔,此時彈簧的一部分便位 于夾持部分19與扭頭胎3之間的空隙中,在扭頭胎3與彈簧內孔相配的過程中,如彈簧內 孔中心線與扭頭胎3中心線高度不同時,通過旋轉轉動把手13,來調整螺桿10與高度調整 螺母11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實現調整小車6與機座1之間相對高度的目的,最終使彈簧內 孔中心線與扭頭胎3中心線高度一致;高度調整完畢后,旋緊鎖緊螺母12,將螺桿10鎖緊, 以保證小車6的高度不再發生變化;準備工作完成后,啟動減速機2,使其帶動扭頭胎3作逆時針轉動,此時扭頭胎3會 帶動與之相鉸接的連接部分18向上運動,而與連接部分18相連的夾持部分19也隨之沿著 弧形槽20的輪廓線運動,這樣就使夾持部分19與扭頭胎3之間的空隙變小,實現對彈簧的 夾緊工作,被夾緊的彈簧便會在扭頭胎3的帶動下同樣做逆時針轉動,而位于彈簧端部的 不在彈簧軌跡圓范圍內的那部分簧絲,會與設置在立板14上的平簧滾輪15相接觸,并在平 簧滾輪15的作用下,發生變形,直至完全與彈簧軌跡圓相吻合為止;當併頭工序完成后,夾持部分I9恰好行進到位于立板14上部的弧形槽20的極限 位置21處,并與限位開關接觸,電動機2停止工作,此時控制電動機2反轉,帶動扭頭胎3 與彈簧順時針轉動,當夾持部分19行進到位于立板14下部的弧形槽20的極限位置處22 時,夾持部分19與扭頭胎3之間的距離達到最大值,反向拉動小車6,使彈簧內孔與扭頭胎3相互脫離,然后轉動小車底座4,將彈簧上還沒有併頭的一端與扭頭胎3相對,并重復上述 動作,將這一端伸出彈簧軌跡圓的簧絲平整即可。
權利要求一種彈簧扭頭機,包括機座(1),其上設置有減速機(2),與減速機(2)連接有扭頭胎(3),與扭頭胎(3)相配有夾具(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座(1)上設置有與扭頭胎(3)位置相配的小車底座(4),小車底座(4)上設置有導軌(5),小車(6)的車輪(7)與導軌(5)相配,在小車(6)上設置有支撐輥組(8),小車底座(4)的下端連接有轉動桿(9),轉動桿(9)套接在螺桿(10)內,螺桿(10)與固定連接在機座(1)上的螺母(11)配合,在螺桿(10)上還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12),扭頭胎(3)固定在減速機(2)上,且在立板(14)上與扭頭胎(3)相配位置還設置有平簧滾輪(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扭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具(16)為一端鉸接在扭 頭胎(3)下部的夾爪(17),夾爪(17)由相互垂直的連接部分(18)和夾持部分(19)組成, 夾持部分(19)位于開設在立板(14)上的弧形槽(20)內,且夾持部分(19)的長度大于立 板(14)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扭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桿(10)的底端還設置有 轉動把手(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簧扭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軌(5)為兩套,對稱設置 在小車底座(4)上。
專利摘要一種彈簧扭頭機,包括機座(1),電動機(2),扭頭胎(3)和夾具(16),其特征在于機座(1)上設置的小車底座(4)上設置有導軌(5),小車(6)的車輪(7)與導軌(5)相配,其上設置有支撐輥組(8),小車底座(4)下端有轉動桿(9),轉動桿(9)套在螺桿(10)內,螺桿(10)與固定連接在機座(1)上的高度調整螺母(11)配合,在螺桿(10)上還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12),扭頭胎(3)固定在減速機(2)上,且在立板(14)上與扭頭胎(3)相配位置還設置有平簧滾輪(15)。它具有結構巧妙,設計合理,能夠自動化、機械化實現彈簧并頭工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并頭質量水平等優點。
文檔編號B21F35/02GK201684873SQ201020216868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7日
發明者李超 申請人:大連彈簧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