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23008閱讀:5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制造工藝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 導向零件。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消費者對汽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主機廠對外覆蓋 件表面質量的控制也更加的嚴格。而隨著汽車造型的個性化、時尚化,汽車外覆蓋件(特別 是側圍外板、翼子板、行李箱蓋內外板等)的空間形狀也愈發的復雜。這就要求在外覆蓋件 的生產過程,各生產工序都能實現穩定、最大面接化的壓料,以避免或者減少在生產工序中 造成制件表面或外觀面的變形情況。如圖6所示,在傳統的模具結構中,壓料芯14與凸模9間的定位是靠上模11和下 模16之間的導向來實現的,壓料芯14與上模11通過側銷8裝配在一起,并通過導板13導 向,凸模9與下模16通過螺釘10緊固連接,整個上模11與下模16通過導柱12和導套15 進行導向。這樣,壓料芯14與凸模9間的定位靠上模11下模16之間的導向實現,這二者 的導向又是通過導柱12導套15來實現,然而,導柱導套的導向精度存在一定誤差,會影響 到上下模的導向精度,進一步的,可能會造成壓料芯14在工作時與凸模9間會產生“竄動”, 在此“竄動”的影響下,很容易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壓料不實的情況,從而引起沖壓制件表面 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由上導向 塊和下導向塊兩部分構成,上導向塊包括安裝部分、連接部分和導向部分,其導向部分為外 錐形體;下導向塊包括安裝部分和導向部分,其導向部分為內錐形槽,兩錐形工作面之間的 相互貼合率要求在90%以上,通過上導向塊的外錐形體插入下導向塊的內錐形槽進行導 向。上導向塊和下導向塊的安裝部分可以根據實際安裝情況進行配做,其上均沖有螺紋孔 和銷孔,通過螺釘將上導向塊和下導向塊分別緊固在沖壓模具的壓料芯和凸模上,并通過 銷釘定位。另外,上導向塊的安裝部分和導向部分之間具有一段圓柱體形的連接部分,與作 為導向部分的外錐形體平滑過渡連接。本輔助導向零件為具有一定強度和耐磨性的金屬材 質。該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采用這種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可以使壓料芯 與凸模間實現直接導向,且由于導向零件設計成錐形形狀,從而能保證兩者之間的導向精 度,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穩定壓料,避免或者減輕沖壓制件表面變形。同時該輔助導向零件結 構簡單,并且安裝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做,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導向塊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導向塊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下導向塊主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下導向塊俯視圖;圖6為傳統的沖壓模具結構簡圖;圖7為安裝本實用新型的沖壓模具結構簡圖。附圖標記說明1-上導向塊;2-下導向塊;3-上導向塊的安裝部分;4-上導向塊的連 接部分;5-上導向塊的導向部分;6-下導向塊的導向部分;7-下導向塊的安裝部 分;8-側銷;9-凸模;10-螺釘;11-上模;12-導柱;13-導板;14-壓料芯; 15-導套;16-下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 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 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為了解決沖壓生產過程中出現壓料不實而引起制件表面變形的技術問題,本實用 新型提供了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錐形輔助導向零件結構示意圖,包括上導向塊1和下導 向塊2兩部分,上導向塊1包括安裝部分3、連接部分4和導向部分5,下導向塊2包括導向 部分6和安裝部分7。其中,導向部分5為外錐形體,導向部分6為內錐形槽。為了保證導 向的精確性,在模具制造時需將兩錐形工作面的貼合率配裝到90%以上,貼合率達標后,兩 導向塊分別通過銷釘實現在安裝面上的精確定位,兩者在工作時通過工作部分的錐形面進 行輔助導向,從而實現了壓料芯14與凸模9間直接的準確導向,避免或者減輕沖壓制件表 面變形的情況發生。圖2、圖3所示為上導向塊1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導向部分5為下直徑60mm、上直 徑IOmm的錐形體,導向高度為30mm。錐形體和安裝部分之間有一段連接部分4,為高15mm 的圓柱體形,與外錐形體平滑過渡連接,保證了上下導向塊的可靠接觸,同時也方便了加工 制造。最下部為安裝部分3,此部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做,厚度一般要求為25mm,以 保證強度,上面沖有螺紋孔和銷孔。圖4、圖5所示為下導向塊2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其導向部分6為內錐形槽,考慮 到強度外圈做了 5mm的加厚處理。下導向塊2的安裝部分7與上導向塊1類似,在此不再 贅述。圖7所示為在傳統沖壓模具上安裝本實用新型后的結構簡圖,上導向塊1和下導 向塊2通過螺釘分別安裝在沖壓模具的壓料芯14與凸模9上。在工作時,通過上導向塊1 的外錐形體插入下導向塊2的內錐形槽實現精確導向[0022]經過與目前公知技術中許多同類的技術方案的研究所作的比較,證明本實用新型 所采取的這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最為可行也最經濟。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 單、成本低、適用性強的特點。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 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包括上導向塊(1)和下導向塊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塊(1)包括安裝部分(3)、連接部分(4)和導向部分(5),其導向部分為外 錐形體;所述下導向塊( 包括安裝部分(7)和導向部分(6),其導向部分為內錐形槽,通 過上導向塊(1)的外錐形體插入下導向塊O)的內錐形槽進行導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塊(1)和下導向塊 (2)的安裝部分上均沖有螺紋孔和銷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其特征在于通過螺釘將所述上導向塊(1) 和下導向塊(2)分別緊固在沖壓模具的壓料芯和凸模上,并通過銷釘定位。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錐形輔助導向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塊(1)的 安裝部分C3)和導向部分( 之間具有連接部分G),該連接部分是一段圓柱體,與作為導 向部分的外錐形體平滑過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用錐形輔助導向零件。一種導向零件,由上導向塊(1)和下導向塊(2)兩部分構成。上、下導向塊的導向部分分別為外錐形體和內錐形槽,通過上導向塊(1)的外錐形體插入下導向塊(2)的內錐形槽進行導向。本錐形輔助導向件需采取調質處理,以增大其強度和耐磨性,從而提高耐用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使壓料芯與凸模間實現直接導向,且由于輔助導向零件設計成錐形形狀,從而能保證兩者之間的導向精度,防止壓料芯與凸模間的“竄動”現象,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穩定壓料,避免或者減輕在沖壓生產中造成的制件表面變形問題。
文檔編號B21D37/12GK201895043SQ201020565550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9日
發明者婁心永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