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組合式無屑下料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45498閱讀:24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組合式無屑下料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沖裁模具,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棒型、管型類坯料剪切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
背景技術
傳統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采用鋸切下料,這種下料方式有如下缺點材料浪費, 鋸切下料是通過圓盤鋸切割進行切料,因此必然會有一部分坯料被切削掉,且飛濺的切屑既威脅人的眼睛,也對周圍的環境和設備產生危害;圓盤鋸自身剛度低,不能同時切割多個坯料,工作效率低;圓盤鋸在切割過程中容易出現卡鋸甚至鋸片損壞,因此切下的坯料含毛頭,造成不必要的材料和工具的浪費,增大生產成本。除上述常用的鋸切下料方式外,現有技術中還存在切削、磨削、氣焊割等方式來實現棒型、管型類坯料的分割,上述的幾種下料方式一直都存在原材料損耗大、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目前,有一部分加工行業開始采用沖壓機剪切方式來代替傳統的鋸切下料,雖然解決了原有下料方式消耗大,效率低的缺點,但因設計結構過于復雜,在模具設計上花費的成本過高,因此不適合中小加工行業推廣使用,中國國家專利局于2005-03-23公開了名稱為“棒料精密剪切模”的專利,它主要是通過上、下兩個交錯設置的夾緊裝置來實現棒料的夾緊,再通過上、下交錯的剪刃進行剪切,但在設計模具時,需要對上、下兩個夾緊裝置的夾緊力進行計算,倘若兩個夾緊裝置的夾緊力度不一致,棒料在夾緊時就會出現傾斜,剪切下來的棒料斷面質量變差;該套模具的設計要求較高,也不適合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可基本實現無屑加工,減少原材料消耗,且坯料斷面質量好,模具損耗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上連接有沖裁刀模總成,圍繞該沖裁刀模總成設置有組合式壓料模,所述組合式壓料模與刀架之間通過懸掛機構彈性連接;所述下模座上設有用于承載棒料的組合式沖裁凹模,組合式沖裁凹模內具有與沖裁刀模總成對應的下料模腔;所述組合式壓料模與組合式沖裁凹模配合定位、壓緊棒料,所述上模座通過刀架推動沖裁刀模總成下行切斷位于下料模腔處的棒料。進一步的,所述組合式壓料模包括上壓塊I、上壓塊II,所述上壓塊I與上壓塊II 之間通過連接塊組合為一整體;所述組合式沖裁凹模包括承壓塊I、承壓塊II,所述承壓塊 I與承壓塊II之間通過標準塊組合為一整體;承壓塊I、承壓塊II、標準塊所圍構成的型腔即所述的下料模腔。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連接塊與標準塊,只需一副模具便可加工出多個長度的棒料,實現棒料剪切長度的多樣化,節省了重復開模帶來的成本。進一步的,所述上壓塊II底部活動嵌裝有預壓塊,預壓塊與上壓塊II之間設置預壓彈簧。在組合式壓料模下壓過程中,通過預壓塊實現棒料的預先壓緊和定位。進一步的,所述沖裁刀模總成包括下料刀片I與下料刀片II,所述下料刀片I右刃面與承壓塊I左端面錯位咬合,下料刀片II左刃面與承壓塊II右端面錯位咬合,實現位于下料模腔處棒料的剪切。進一步的,所述懸掛機構包括連接刀架與上壓塊I的懸掛螺桿I、連接刀架與上壓塊II的懸掛螺桿II,所述懸掛螺桿I與懸掛螺桿II上均穿裝有壓緊彈簧I及調節螺母。進一步的,所述承壓塊I與承壓塊II的上端面分別設有承載槽I與承載槽II ;所述下料刀片I與下料刀片II的底面分別設有切料槽I與切料槽II ;上壓塊I與上壓塊II底面分別設有壓緊槽I與壓緊槽II,預壓塊底面設有倒正槽;所述倒正槽與承載槽II配合實現棒料位置的校正,所述壓緊槽I與壓緊槽II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與承載槽II實現棒料壓緊及定位,所述切料槽I與切料槽II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與承載槽II剪切棒料。實際的棒料存在各種彎曲,在經預壓定位后還是偏離加工位置,通過倒正槽可將棒料校正至加工位置,保證棒料剪切質量。進一步的,所述的承載槽I與承載槽II、切料槽I與切料槽II、壓緊槽I與壓緊槽 II均設計為圓弧形,所述倒正槽設計為倒三角形。進一步的,所述刀架上還設有縱向貫穿連接塊的導向柱,組合式沖裁凹模的標準塊上設有與導向柱對應的定位孔;在連接塊與刀架之間的導向柱上穿裝有壓緊彈簧II。通過導向柱與定位孔配合,減小組合式壓料模與組合式沖裁凹模在合模時的誤差,保證棒料長度的一致與準確,同時也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由沖床的滑塊驅動,下模座安裝于沖床的工作臺上;所述下模座上還設有感應式擋料機構,包括滑動安裝在下模座上的料架、安裝在料架上的觸發裝置以及設于料架后方用于控制沖床滑塊動作的感應器;所述觸發裝置包括穿裝在料架上的觸發桿,觸發桿前端設有觸發板,所述觸發板與料架之間設有將觸發桿頂向組合式沖裁凹模的壓緊彈簧III,觸發桿中部設有擋塊,觸發桿尾部設有用于觸發感應器的觸發體。上料時,棒料經組合式沖裁凹模推進至觸發板,使觸發板帶動觸發桿后退,觸發體觸碰感應器, 沖床根據感應信號使滑塊下行工作;該方案與傳統的腳踏式控制器相比,不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還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誤操作。進一步的,所述承壓塊II的承載槽II左端設有落料斜面。在棒料被切斷后。原先頂在觸發板上的棒料可通過上述落料斜面自動滑落,使觸發板在壓緊彈簧III的作用下復位, 從而使觸發體脫離感應器的感應范圍,沖床自動停止工作,進一步提高工效,減少人工操作的機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過沖裁刀模總成、組合式壓料模、組合式沖裁凹模之間的配合實現了棒料壓緊、剪切極差同步的工作方式,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基本達到了無屑下料的目的,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相比傳統的鋸切下料,本實用新型所采用采用的刀片剪切,其使用量小、磨損少,降低了生產成本。2、由于棒料是刀片直接切斷,避免了料屑飛濺傷人的事故,提高了安全系數;3、通過預壓板的預壓定位、導向柱的導向作用以及倒正槽的校正作用,使得組合式壓料模與組合式沖裁凹模在合模時的誤差減小,保證棒料長度的一致與準確,棒料的斷面質量好,模具的使用壽命提高;4、采用了組合式的壓料模與沖裁凹模,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連接塊與標準塊,只需一副模具便可加工出多個長度的棒料,實現棒料剪切長度的多樣化,節省了重復開模帶來的成本;而且調節感應式擋料機構的位置,同樣可以實現一組棒料中下料長度的變換; 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裝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向視圖;圖3為下料刀片I的結構示意圖(下料刀片II與下料刀片I相同);圖4為組合式沖裁凹模的立體結構圖;圖5為組合式壓料模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本實用新型為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刀架50,刀架 50上連接有沖裁刀模總成5,圍繞該沖裁刀模總成5設置有組合式壓料模3,所述組合式壓料模3與刀架50之間通過懸掛機構彈性連接;所述下模座2上設有用于承載棒料的組合式沖裁凹模4,組合式沖裁凹模4內具有與沖裁刀模總成5對應的下料模腔40。參照圖2-4,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方案如下組合式壓料模3包括上壓塊I 31、上壓塊II 32,上壓塊I 31與上壓塊II 32之間通過連接塊33組合為一整體;組合式沖裁凹模4包括承壓塊I 41、承壓塊II 42,承壓塊I 41 與承壓塊II 42之間通過標準塊43組合為一整體;承壓塊I 41、承壓塊II 42、標準塊43所圍構成的型腔即所述的下料模腔40。在實際的生產中,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連接塊33與標準塊43,只需一副模具便可加工出多個長度的棒料,實現棒料剪切長度的多樣化,節省了重復開模帶來的成本。懸掛機構包括連接刀架50與上壓塊I 31的懸掛螺桿I 55、連接刀架50與上壓塊 II 32的懸掛螺桿II 56,在懸掛螺桿I 55與懸掛螺桿II 56上均穿裝有壓緊彈簧I 58及調節螺母57。沖裁刀模總成5包括下料刀片I 51與下料刀片II 52,下料刀片I 51右刃面與承壓塊I 41左端面錯位咬合,下料刀片II 52左刃面與承壓塊II 42右端面錯位咬合,實現位于下料模腔40處棒料的剪切。上壓塊II 32底部活動嵌裝有預壓塊34,預壓塊34與上壓塊II 32之間設置預壓彈簧35 ;在組合式壓料模3下壓過程中,通過預壓塊34實現棒料的預先壓緊和定位。承壓塊I 41與承壓塊II 42的上端面分別設有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 ;下料刀片I 51與下料刀片II 52的底面分別設有切料槽I 511與切料槽II 521 ;上壓塊I 31與上壓塊II 32底面分別設有壓緊槽I 311與壓緊槽II 321 ;預壓塊34底面設有倒正槽341 ; 此外,為了降低刀片的更換頻率,參照圖3,在下料刀片I上、下兩端均設置切料槽I 511。下料過程中,倒正槽341與承載槽II 421配合實現棒料位置的校正,壓緊槽I 311與壓緊槽II 3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實現棒料壓緊及定位,切料槽 I 511與切料槽II 5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實現棒料剪切,因實際的棒料存在各種彎曲,在經預壓定位后還是偏離加工位置,通過倒正槽341可將棒料校正至加工位置,保證棒料剪切質量。承載槽I與承載槽II、切料槽I與切料槽II、壓緊槽I與壓緊槽II均設計為圓弧形,所述倒正槽設計為倒三角形,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棒料的外形,對上述各槽的形狀進行對應改變。為保證定位精度,刀架50上還設有縱向貫穿連接塊33的導向柱53,組合式沖裁凹模4的標準塊43上設有與導向柱53對應的定位孔431 ;在連接塊33與刀架50之間的導向柱53上穿裝有壓緊彈簧II 54 ;通過導向柱53與定位孔431配合,減小組合式壓料模 3與組合式沖裁凹模4在合模時的誤差,保證棒料長度的一致與準確,同時也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模一般采用沖床來實現驅動,上模座1由沖床的滑塊驅動,下模座2安裝于沖床的工作臺上;下模座2上還設有感應式擋料機構,該機構包括滑動安裝在下模座2上的料架60、 安裝在料架60上的觸發裝置以及設于料架60后方用于控制沖床滑塊動作的感應器61 ;所述觸發裝置包括穿裝在料架60上的觸發桿62,觸發桿62前端設有觸發板63,所述觸發板 63與料架60之間設有將觸發桿62頂向組合式沖裁凹模4的壓緊彈簧III64,觸發桿62中部設有擋塊65,觸發桿62尾部設有用于觸發感應器61的觸發體66。上料時,棒料經組合式沖裁凹模4推進至觸發板63,使觸發板63帶動觸發桿62后退,觸發體66觸碰感應器61, 沖床根據感應信號使滑塊下行工作;該方案與傳統的腳踏式控制器相比,不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還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誤操作。工作過程及原理操作人員持握棒料自承載槽I 411、承載槽II 421推至觸發板63 上,觸發板63帶動觸發桿62后退,觸發體66觸碰感應器61,沖床根據感應信號使滑塊下行工作;預壓塊34首先接觸棒料7,進行預先壓緊、定位;導向柱53下行伸入定位孔431進一步對上、下模具的位置進行調整;倒正槽341校正棒料7位置,保證其在準確的剪切位置; 隨著滑塊下行,組合式壓料模3進行下壓,壓緊槽I 311與壓緊槽II 3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最終壓緊、定位棒料7;最后,切料槽I 511與切料槽II 5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完成棒料7剪切。完成上面的工序后,原先頂在觸發板63上的棒料通過落料斜面滑落,壓緊彈簧 III 64推動觸發板63使觸發桿62彈出復位,從而使觸發體66脫離感應器61的感應范圍, 沖床自動停止工作。根據上述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意義不只是實現棒料的無屑下料,更為重要的是,在實現無屑下料的同時,通過預壓定位、校正作用來保證棒料斷面質量,提高模具使用壽命;其二,通過調節更換不同長度的連接塊與標準塊、調整感應式擋料機構的位置,可以實現一組棒料中下料長度的變換,實現棒料剪切長度的多樣化,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O)、刀架(50),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 (50)上連接有沖裁刀模總成(5),圍繞該沖裁刀模總成( 設置有組合式壓料模(3),所述組合式壓料模( 與刀架(50)之間通過懸掛機構彈性連接;所述下模座( 上設有用于承載棒料(7)的組合式沖裁凹模G),組合式沖裁凹模(4)內具有與沖裁刀模總成( 對應的下料模腔GO);所述組合式壓料模( 與組合式沖裁凹模(4)配合定位、壓緊棒料,所述上模座(1)通過刀架(50)推動沖裁刀模總成(5)下行切斷位于下料模腔GO)處的棒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式壓料模(3)包括上壓塊I (31)、上壓塊II (32),所述上壓塊I (31)與上壓塊II (3 之間通過連接塊 (33)組合為一整體;所述組合式沖裁凹模(4)包括承壓塊I (41)、承壓塊II (42),所述承壓塊I Gl)與承壓塊II (42)之間通過標準塊組合為一整體;承壓塊I (41)、承壓塊 II (42)、標準塊03)所圍構成的型腔即所述的下料模腔0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塊II(32)底部活動嵌裝有預壓塊(34),預壓塊(34)與上壓塊II (32)之間設置預壓彈簧(3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沖裁刀模總成(5)包括下料刀片I (51)與下料刀片II (52),所述下料刀片I (51)右刃面與承壓塊I 左端面錯位咬合,下料刀片II (52)左刃面與承壓塊II (42)右端面錯位咬合,實現位于下料模腔 (40)處棒料的剪切。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掛機構包括連接刀架(50)與上壓塊I (31)的懸掛螺桿I (55)、連接刀架(50)與上壓塊II (32)的懸掛螺桿II (56),所述懸掛螺桿I (5 與懸掛螺桿II (56)上均穿裝有壓緊彈簧I (58)及調節螺母(57)。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塊I與承壓塊II (42)的上端面分別設有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所述下料刀片I (51) 與下料刀片II (52)的底面分別設有切料槽I (511)與切料槽II (521);上壓塊I (31)與上壓塊II (32)底面分別設有壓緊槽I (311)與壓緊槽II (321),預壓塊(34)底面設有倒正槽(341);所述倒正槽(341)與承載槽II (421)配合實現棒料位置的校正,所述壓緊槽I(311)與壓緊槽II (3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 (421)實現棒料壓緊及定位,所述切料槽I (511)與切料槽II (521)分別對應配合承載槽I (411)與承載槽II(421)剪切棒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載槽I(411)與承載槽II (421)、切料槽I (511)與切料槽II (521)、壓緊槽I (311)與壓緊槽II (321)均設計為圓弧形,所述倒正槽(341)設計為倒三角形。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6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50) 上還設有縱向貫穿連接塊(3 的導向柱(53),組合式沖裁凹模的標準塊上設有與導向柱(53)對應的定位孔031);在連接塊(33)與刀架(50)之間的導向柱(53)上穿裝有壓緊彈簧II (54)。
9.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6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 ⑴由沖床的滑塊驅動,下模座⑵安裝于沖床的工作臺上;所述下模座⑵上還設有感應式擋料機構,包括滑動安裝在下模座(2)上的料架(60)、安裝在料架(60)上的觸發裝置以及設于料架(60)后方用于控制沖床滑塊動作的感應器(61);所述觸發裝置包括穿裝在料架(60)上的觸發桿(62),觸發桿(6 前端設有觸發板(63),所述觸發板(6 與料架(60) 之間設有將觸發桿(62)頂向組合式沖裁凹模(4)的壓緊彈簧III (64),觸發桿(62)中部設有擋塊(65),觸發桿(6 尾部設有用于觸發感應器(61)的觸發體(66)。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塊II (42)的承載槽II (421)左端設有落料斜面0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刀架,所述刀架上連接有沖裁刀模總成,圍繞該沖裁刀模總成設置有組合式壓料模,所述組合式壓料模與刀架之間通過懸掛機構彈性連接;所述下模座上設有用于承載棒料的組合式沖裁凹模,組合式沖裁凹模內具有與沖裁刀模總成對應的下料模腔;所述組合式壓料模與組合式沖裁凹模配合定位、壓緊棒料,所述上模座通過刀架推動沖裁刀模總成下行切斷位于下料模腔處的棒料。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的組合式無屑下料模,可基本實現無屑加工,減少原材料消耗,且坯料斷面質量好,模具損耗小。
文檔編號B21D28/14GK201940459SQ201020657218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4日
發明者吳斌, 羅余, 高杰 申請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