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沖壓模內可自動對產品進行焊接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金屬件的沖壓與焊接操作,一般是通過沖壓模具將金屬件沖壓成型后, 再通過人工將沖壓后的金屬件疊放整齊,放至焊接模具中進行焊接連接。如此人工操作,既浪費勞動力,又降低了效率,工藝工序繁瑣,同時增加模具制作的成本,無法滿足批量生產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同時滿足沖壓與焊接的連續沖壓模內焊
接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在所述沖壓模與焊接裝置之間包含有兩組機械手及兩組機械手箱體;所述機械手固設于沖壓模的上模塊,其包含有一固定塊,一斜楔,一轉動驅動器, 一夾子,一彈簧座,一復位驅動器,以及一機械臂;所述固定塊、斜楔、彈簧座、復位驅動器均固設于機械手的機械臂上,所述轉動驅動器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機械臂上,所述轉動驅動器包括一轉動端與一推抵端,所述轉動端與所述彈簧座通過一彈簧連接,所述推抵端抵靠于斜楔上,且所述推抵端的上部形成有一倒角;所述機械手箱體與機械手位置對應地固設于沖壓模的下模塊,其包含有一擺塊, 所述擺塊位置對應所述固定塊;一第一活動塊,所述第一活動塊與所述擺塊間通過一推塊連接;一第二活動塊,所述第二活動塊中穿設有一驅動傳桿,所述驅動傳桿的位置對應所述轉動驅動器與所述復位驅動器,且所述第二活動塊與所述第一活動塊保持聯動;一夾子,所述夾子與所述第二活動塊保持聯動。本實用新型的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在現有沖壓模具的基礎上,增加了機械手以及與其對應的機械手箱體,在沖壓模具沖壓的過程中,隨著上模塊的第一次下行完成產品的沖壓,而后上模塊第一次上行,機械手通過與機械手箱體的配合,自動將相向而來的沖壓成型后的產品夾住,然后平移至待焊接處,使其上下疊放在一起,隨著上模塊第二次的下行,將疊放在一起的產品焊接,從而完成一次完整的沖壓焊接過程,同時進行下一次焊接的產品的沖壓,如此依次不停循環,上模塊不斷重復上行與下行過程,完成批量產品自動沖壓與焊接;本實用新型將現有的沖壓與焊接兩個單獨的模具,通過添加機械手的設計生產出可一次成型的同時滿足沖壓與焊接兩個要求的模具,減少了模具的數量,節約了成本,同時,全機械代替了人力手工操作,也節約了人力資源,降低人工成本。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械手插入機械手箱體時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械手插入機械手箱體時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機械手插入機械手箱體時的側視圖;圖5為圖3沿A-A的截面圖;圖6為圖3沿B-B的截面圖;圖7為圖3沿C-C的截面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機械手的位置布置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氣缸未啟動時的示意圖;以及圖10為本實用新型氣缸啟動開始焊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如圖1所示,在所述沖壓模的上模塊固設有兩組機械手10,其中每組中包括兩個機械手且分別設置于上模塊的兩側,所述下模塊與機械手10位置對應地固設有兩組機械手箱體20。結合圖2至圖7所示,所述每個機械手10包含有一固定塊11,一斜楔12,一轉動驅動器13,一彈簧座15,一復位驅動器16,以及一機械臂17,所述固定塊11、斜楔12、彈簧座15、復位驅動器16均固設于機械手10的機械臂17上,所述轉動驅動器13可轉動地連接設置于所述機械手10的支撐板17上,其一點固定于支撐板17上,所述轉動驅動器13可繞固定的一點轉動,轉動驅動器13包括一轉動端131,在轉動端131處凹設有一凹槽,所述彈簧座15凹設有一固設彈簧151的凹槽,所述彈簧151 —端連接于所述彈簧座15的凹槽內, 另一端連接于所述轉動驅動器13轉動端131的凹槽內,轉動驅動器13相對所述轉動端131 的另一端為一推抵端132,轉動驅動器13通過該推抵端132抵靠于斜楔12上,且該推抵端 132的上部形成有一倒角133,并由此在該倒角133與斜楔12間夾設形成了一轉動空間。結合圖2至圖7所示,所述機械手箱體20包含有一擺塊21,一第一活動塊22與一第二活動塊23,以及一與第二活動塊23保持聯動的夾子14 ;在擺塊21與第一活動塊22 之間設置有一推塊對,在第二活動塊23中穿設有一驅動傳桿25。使用時,如圖1及圖8所示,連續沖壓模的上模塊設有4個機械手10,每兩個機械手為一組夾取產品,下模塊設有與機械手10對應的4個機械手箱體20 ;如圖8所示,待沖壓的產品分別從兩邊相向的傳送,上模塊下壓,沖床沖壓產品成為半成品產品31與32,同時, 如圖1所示,機械手10跟隨上模塊下壓而下移,如圖2所示,機械手10已插入與其位置對應的機械手箱體20內,在機械手10下移至插入機械手箱體20的過程中,機械手10的固定塊11在下移過程中會碰觸到機械手箱體20內的擺塊21,擺塊21朝推塊M的相反方向轉動,因此該機械手10的下移過程中擺塊21不會推動推塊M,推塊M不做運動,夾子14也保持靜止不動,沒有去夾取產品;而轉動驅動器13下壓過程中遇到驅動傳桿25,驅動傳桿 25推動轉動端131,驅使驅動傳桿25在倒角133與斜楔12間夾設形成的轉動空間內作逆時針轉動從而使轉動端131避開驅動傳桿25,由于彈簧151的連接,轉動驅動器13在通過驅動傳桿25之后會恢復原位,因此該機械手10的下移過程中不會推動驅動傳桿25做平移運動;完成對產品的沖壓過程后,機械手10隨著上模塊的上移而上移,如圖7中此時機械手10處于完全下壓插入機械手箱體20的狀態,當固定塊11與機械手10 —起上移時,固定塊 11推動擺塊21做逆時針轉動,擺塊21較窄一端推動推塊M,再通過推塊M推動小活動塊 22移動,小活動塊22移動的過程中逐漸縮短與夾子14之間的空隙,最終抵靠夾子14并推動夾子14移動,結合圖8所示,同組的兩個機械手10的夾子14同時相向的被推動,從而夾住被沖壓的半成品產品31與32。在夾子14夾緊產品31與32后,機械手10繼續上移,此時擺塊21已不運動,如圖 6所示,轉動驅動器13的轉動端131接觸到驅動傳桿25時,此時由于推抵端132抵靠于斜楔12上,轉動驅動器13不發生轉動,轉動驅動器13繼續上行進而推動驅動傳桿25沿轉動驅動器13與斜楔12上斜面移動,由于所述驅動傳桿25穿設于所述第二活動塊23中,驅動傳桿25帶動第一活動塊22、第二活動塊23移動,進而推動夾子14夾住半成品產品31與 32移動;此時,如圖8所示,同組機械手的小活動塊22正推動夾子14夾住半成品產品31與 32,隨著第二活動塊23的移動,不同組機械手的小活動塊22頂住夾子14帶動半成品產品 31與32相向移動。上模塊繼續上移,擺塊21脫離固定塊11控制,不再推動推塊M,推塊M松動,第一活動塊22恢復與夾子14之間的空隙,夾子14松開半成品產品31與32,最終將半成品產品31與32疊加放置在一起等待焊接;上模塊繼續上行,圖6中所示的復位驅動器16推動推塊M開始復位,而驅動傳桿25脫離斜楔12的控制,圖1中所示的復位彈簧44拉動大活動塊23恢復原位,機械手10恢復初始位置,等待下一個下壓與上移的行程。半成品產品31與32疊放好之后,上模塊再次下壓至如圖9所示,信號啟動桿41 觸動焊機信號開關42,焊機(圖中未示)開始工作,結合圖10所示,氣缸43推動上模塊的電極組,對產品31與32施壓,焊機(圖中未示)開始焊接過程,同時,上模塊繼續下行,沖壓下一次待焊接的半成品;焊接完成后,上模塊上行,機械手再次運作,將兩個半成品產品疊放在一起,如此循環完成沖壓和焊接。
權利要求1. 一種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沖壓模與焊接裝置之間包含有兩組機械手及兩組機械手箱體;所述機械手固設于沖壓模的上模塊,其包含有一固定塊,一斜楔,一轉動驅動器,一夾子,一彈簧座,一復位驅動器,以及一機械臂;所述固定塊、斜楔、彈簧座、復位驅動器均固設于機械手的機械臂上,所述轉動驅動器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機械臂上,所述轉動驅動器包括一轉動端與一推抵端,所述轉動端與所述彈簧座通過一彈簧連接,所述推抵端抵靠于斜楔上,且所述推抵端的上部形成有一倒角;所述機械手箱體與機械手位置對應地固設于沖壓模的下模塊,其包含有一擺塊,所述擺塊位置對應所述固定塊;一第一活動塊,所述第一活動塊與所述擺塊間通過一推塊連接; 一第二活動塊,所述第二活動塊中穿設有一驅動傳桿,所述驅動傳桿的位置對應所述轉動驅動器與所述復位驅動器,且所述第二活動塊與所述第一活動塊保持聯動; 一夾子,所述夾子與所述第二活動塊保持聯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沖壓模內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兩組機械手及兩組機械手箱體;所述機械手固設于沖壓模的上模塊,其包含有一固定塊,一斜楔,一轉動驅動器,一夾子,一彈簧座,一復位驅動器,以及一機械臂;所述機械手箱體與機械手位置對應地固設于沖壓模的下模塊,其包含有一擺塊,一第一活動塊,一第二活動塊,一夾子;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沖壓模具的基礎上,增加了機械手以及與其對應的機械手箱體,在沖壓模具沖壓的過程中,所述機械手可插入機械手箱體內配合使用,自動將沖壓成型后的產品夾住,然后平移至待焊接處,完成一次完整的沖壓焊接過程。
文檔編號B23P23/04GK202010910SQ20112011914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1日
發明者熊康莊 申請人:上海滬渝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