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

文檔序號:3207908閱讀:9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附件機匣里面安裝軸承襯套、軸承和齒輪等,其內部部件多,安裝要求嚴格。因此在附件機匣上的安裝孔所要求的位置精度十分高。通常情況下,附件機匣是單個部件分別鑄造并加工完成后,再組合到一起。為保證組合裝配后的整體精度要求如同軸度、平行度等,就得提高每個部件的加工精度。單個部件加工精度的提高須依賴國外進口高精密機床,成本高。目前機匣的加工現狀和方式上,雖然有一些部件的主要加工部位進行了組合加工,但對于如某飛機上使用的飛機附件機匣,由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5個機匣組成,主殼體上后側各使用2處定位銷安裝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前殼體,前殼體上再使用2處定位銷裝配前蓋,裝配后要求同軸度不大于O. 02mm、軸線平行度不大于O. 03_、孔對基準端面跳動不大于O. 04mm的要求,通過單個部件加工很難滿足要 求,而進行組合加工,對于這種多部件的組合加工,尚沒有一套成形的工藝技術和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容是多個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實現組合裝配后的整體精度要求如同軸度、平行度等要求,滿足機匣安裝零件的需要。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機匣包括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在使用時,機匣的主殼體上后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前殼體,前殼體上再使用定位銷裝配前蓋,在主殼體與前殼體、主殼體與左后殼體、主殼體與右后殼體、前殼體與前蓋上均設置有相對應的安裝軸承的軸承襯套底孔,所述的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定位基準準備好待加工的各個部件,包括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其中主殼體的外圍應留有三個高于主殼體所有面的凸臺,對所述的凸臺加工成定位面,然后在所述的三個凸臺中任選取兩個并在上面加工兩個孔作為定位孔;
(2)各單件機匣加工將所有部件的安裝面加工到最終尺寸,安裝端面上的螺紋聯接孔和其它尺寸加工到最終尺寸,加工各部件上的軸承襯套底孔和定位銷孔,使軸承襯套底孔單邊留余量O. 3 O. 4mm,定位銷孔單邊留余量O. 4 O. 6mm ;
(3)設計夾具設計主殼體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與臥式加工中心固定的結構,以及與主殼體的定位面和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面和定位孔,同時所述的夾具在安裝主殼體后能夠保證所有的部件能夠實現正常組合,并且組合后對所有的軸承襯套底孔、定位銷孔加工時不與加工刀具產生干涉;
(4)裝配在主殼體和前蓋的安裝面上裝配螺樁,將夾具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通過夾具的定位面和定位孔進行定位后,將主殼體安裝在夾具上;通過工藝插棒對所有部件的定位銷孔進行定位后,在主殼體上安裝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和前殼體,然后在所有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最后將所有的工藝插棒取出;
(5)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上的所有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在前殼體上加工與主殼體連接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6)重新裝配在主殼體上卸下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殼體,然后在主殼體上的定位孔上安裝定位銷,然后裝配左后殼體、右后殼體,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7)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左后殼體、右后殼體與主殼體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8)重新裝配在主殼體上卸下左后殼體、右后殼體,然后裝配前殼體,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9)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與前殼體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0)裝配前蓋在前殼體上與前蓋相配的定位銷孔插入工藝插棒,安裝前蓋并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1)數控加工取出工藝插棒,加工前殼體與前蓋上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12)重新裝配卸下前蓋,在前殼體上的新加工完成的定位銷孔上插入定位銷,安裝前蓋,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3)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前殼體與前蓋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4)機加從夾具上卸下各部件,并去除主殼體上的定位用的三個凸臺;
(15)最終檢驗。前述的步驟(2)、(5)、(11)后,對部件上新加工的部分做常規的防腐處理,步驟
(14)后對組合加工的各部件軸承襯套底孔做防腐處理。所述的主殼體上的三個凸臺可以是鑄造澆冒口。本發明模擬機匣零件裝配工作狀態,提供一種懸掛定位組合加工多個機匣方法組合懸掛加工輔助工藝基準和壓緊方法、組合懸掛加工工藝流程、組合懸掛加工切削余量。本發明具有的優點效果,采用本工藝方法使機匣加工狀態與裝配工作狀態一致,加工時定位可靠、質量穩定,可以滿足機匣使用狀態時的技術要求。通過本發明可以使機匣組裝后孔的同軸度達到Φ0. 03以內,平行度達到O. 03以內,孔對基準端面跳動達到O. 04以內,提聞了機匣組裝后的精度。


圖I為本發明組合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的主殼體的定位面和定位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所示,機匣包括主殼體I、前殼體2、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蓋5,在使用時,機匣的主殼體I上后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前殼體1,前殼體I上再使用定位銷裝配前蓋5,在主殼體I與前殼體2、主殼體I與左后殼體3、主殼體I與右后殼體4、前殼體2與前蓋5上均設置有相對應的安裝軸承的軸承襯套底孔,所述的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確定定位基準準備好待加工的各個部件,包括主殼體I、前殼體2、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蓋5,其中主殼體I的外圍應留有三個高于主殼體所有面的凸臺,對所述的凸臺加工成定位面6,然后在所述的三個凸臺中任選取兩個并在上面加工兩個孔作為定位孔7 ;
(2)各單件機匣加工將所有部件的安裝面加工到最終尺寸,安裝端面上的螺紋聯接孔和其它尺寸加工到最終尺寸,加工各部件上的軸承襯套底孔和定位銷孔,使軸承襯套底孔單邊留余量O. 3 O. 4mm,定位銷孔單邊留余量O. 4 O. 6mm ;
(3)設計夾具設計主殼體I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與臥式加工中心固定的結構,以及與主殼體I的定位面6和定位孔7相對應的定位面和定位孔,同時所述的夾具在安裝主殼體I后能夠保證所有的部件能夠實現正常組合,并且組合后對所有的軸承襯套底孔、定位銷孔加工時不與加工刀具產生干涉;
(4)裝配在主殼體I和前蓋5的安裝面上裝配螺樁,將夾具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通過夾具的定位面和定位孔進行定位后,將主殼體I安裝在夾具上;通過工藝插棒對所有部件的定位銷孔進行定位后,在主殼體I上安裝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和前殼體2,然后在所有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最后將所有的工藝插棒取出;
(5)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上的所有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在前殼體2上加工與主殼體I連接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6)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殼體2,然后在主殼體I上的定位孔上安裝定位銷,然后裝配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7)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與主殼體I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8)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然后裝配前殼體2,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9)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與前殼體2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0)裝配前蓋在前殼體2上與前蓋5相配的定位銷孔插入工藝插棒,安裝前蓋并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1)數控加工取出工藝插棒,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12)重新裝配卸下前蓋5,在前殼體2上的新加工完成的定位銷孔上插入定位銷,安裝前蓋5,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3)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4)機加從夾具上卸下各部件,并去除主殼體上的定位用的三個凸臺;
(15)最終檢驗。前述的步驟(2)、(5)、(11)后,對部件上新加工的部分做常規的防腐處理,步驟(14)后對組合加工的各部件軸承襯套底孔做防腐處理。所述的主殼體上的三個凸臺可以是鑄造澆冒口。
實施例某飛機的附件機匣由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5個機匣組成。主殼體上后側各使用4個Φ6定位銷安裝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側使用4個Φ6定位銷安裝前殼體,前殼體上再使用2個Φ6定位銷裝配前蓋,在主殼體與前殼體、主殼體與左后殼體、主殼體與右后殼體、前殼體與前蓋上均設置有相對應的安裝軸承的軸承襯套底孔,加工要·求保證各相對應的孔之間的同軸度不大于O. 02mm、軸線平行度不大于O. 03mm、孔對基準端面跳動不大于O. 04mm。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定位基準準備好待加工的各個部件,包括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利用鑄造澆冒口,在主殼體外圍選取三個高于主殼體所有面的凸臺,對所述的凸臺加工成定位面,然后在所述的三個凸臺中選取兩個最遠距離的并在上面加工兩個孔作為定位孔;
(2)各單件機匣加工所有要進行組合加工的機匣殼體安裝面要加工到最終尺寸,安裝端面上的螺紋聯接孔和其它尺寸加工到最終尺寸,加工各部件上的軸承襯套底孔和定位銷孔,使軸承襯套底孔單邊留余量O. 35mm,定位銷孔單邊留余量O. 5mm ;
(3)設計夾具設計主殼體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與臥式加工中心固定的結構,以及與主殼體的定位面和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面和定位孔,同時所述的夾具在安裝主殼體后能夠保證所有的部件能夠實現正常組合,并且對組合后所有的軸 承襯套底孔、定位銷孔加工時不與加工刀具產生干涉;
(4)裝配在主殼體和前蓋的安裝面上裝配螺樁,將夾具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通過夾具的定位面和定位孔進行定位后,將主殼體安裝在夾具上;通過工藝插棒對所有部件的定位銷孔進行定位后,在主殼體上安裝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和前殼體,然后在所有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最后將所有的工藝插棒取出;
(5)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上的所有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在前殼體2上加工與主殼體I連接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6)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殼體2,然后在主殼體I上的定位孔上安裝定位銷,然后裝配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7)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與主殼體I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8)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然后裝配前殼體2,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9)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與前殼體2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0)裝配前蓋在前殼體2上與前蓋5相配的定位銷孔插入工藝插棒,安裝前蓋并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1)數控加工取出工藝插棒,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12)重新裝配卸下前蓋5,在前殼體2上的新加工完成的定位銷孔上插入定位銷,安裝前蓋5,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3)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4)機加從夾具上卸下各部件,并去除主殼體上的定位用的三個凸臺;
(15)最終檢驗。前述的步驟(2)、(5)、(11)后,對部件上新加工的部分做常規的防腐處理,步驟
(14)后對組合加工的各部件軸承襯套底孔做防腐處理。最終結果通過上述實施過程保證了主殼體、前殼體、左后殼體、右后殼體、前蓋5個機匣的各相對應的孔之間的同軸度不大于O. 02mm、軸線平行度不大于O. 03mm、孔對基準端面跳動不大于O. 0 4mm,符合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機匣包括主殼體[I]、前殼體[2]、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蓋[5],在使用時,機匣的主殼體[I]上后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側使用定位銷安裝前殼體[1],前殼體[I]上再使用定位銷裝配前蓋[5],在主殼體[I]與前殼體[2]、主殼體[I]與左后殼體[3]、主殼體[I]與右后殼體[4]、前殼體[2]與前蓋[5]上均設置有相對應的安裝軸承的軸承襯套底孔,所述的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定位基準準備好待加工的各個部件,包括主殼體[I]、前殼體[2]、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蓋[5],其中主殼體[I]的外圍應留有三個高于主殼體所有面的凸臺,對所述的凸臺加工成定位面[6],然后在所述的三個凸臺中任選取兩個并在上面加工兩個孔作為定位孔[7]; 2)各單件機匣加工將所有部件的安裝面加工到最終尺寸,安裝端面上的螺紋聯接孔和其它尺寸加工到最終尺寸,加工各部件上的軸承襯套底孔和定位銷孔,使軸承襯套底孔單邊留余量O. 3 O. 4mm,定位銷孔單邊留余量O. 4 O. 6mm ; 3)設計夾具設計主殼體[I]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的夾具,所述的夾具上設置有與臥式加工中心固定的結構,以及與主殼體[I]的定位面[6]和定位孔[7]相對應的定位面和定位孔,同時所述的夾具在安裝主殼體[I]后能夠保證所有的部件能夠實現正常組合,并且組合后對所有的軸承襯套底孔、定位銷孔加工時不與加工刀具產生干涉; 4)裝配在主殼體[I]和前蓋[5]的安裝面上裝配螺樁,將夾具安裝在臥式加工中心上;通過夾具的定位面和定位孔進行定位后,將主殼體[I]安裝在夾具上;通過工藝插棒對所有部件的定位銷孔進行定位后,在主殼體[I]上安裝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和前殼體[2],然后在所有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最后將所有的工藝插棒取出; 5)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上的所有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在前殼體[2]上加工與主殼體[I]連接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6)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前殼體[2],然后在主殼體[I]上的定位孔上安裝定位銷,然后裝配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7)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與主殼體[I]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8)重新裝配在主殼體[I]上卸下左后殼體[3]、右后殼體[4],然后裝配前殼體[2],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9)數控加工組合加工主殼體[I]與前殼體[2]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0)裝配前蓋在前殼體[2]上與前蓋[5]相配的定位銷孔插入工藝插棒,安裝前蓋并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1)數控加工取出工藝插棒,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定位銷孔至要求尺寸; 12)重新裝配卸下前蓋[5],在前殼體[2]上的新加工完成的定位銷孔上插入定位銷,安裝前蓋[5],最后在裝配螺樁上擰緊工藝螺母; 13)數控加工組合加工前殼體[2]與前蓋[5]上的各軸承襯套底孔至要求尺寸; 14)機加從夾具上卸下各部件,并去除主殼體上的定位用的三個凸臺; 15)最終檢驗。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2)、5)、11)后,對部件上新加工的部分做常規的防腐處理,步驟14)后對組合加工的各部件軸承襯套底孔做防腐處理。
3.如權利要求I所述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殼體上的三個凸臺可以是鑄造澆冒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匣的組合加工方法,模擬機匣零件裝配工作狀態,提供一種懸掛定位組合加工多個機匣方法組合懸掛加工輔助工藝基準和壓緊方法、組合懸掛加工工藝流程、組合懸掛加工切削余量。本發明采用的工藝方法使機匣加工狀態與裝配工作狀態一致,加工時定位可靠、質量穩定,可以滿足機匣使用狀態時的技術要求。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2922229SQ20121040917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姚宏軍, 高野, 董順昌, 王新林, 宋秀峰, 呂光磊 申請人: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