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在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上,將機械位移量轉變成電信號,供PLC系統進行數學運算和程序編輯的裝置,屬于金屬壓力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是目前國內外卷制型材的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加工設備。該設備是利用三點成圓的工作原理,將原始狀態為直線或曲率為R1的型材加工至符合要求的曲率為R2狀態。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的一個上工作輥位置固定,另外兩個下工作輥對稱布置在上工作輥兩側,通過液壓油缸實現弧線升降運動來改變三個輥的位置,從而實現型材的卷制。因此當我們需要準確地控制工件曲率由R1變為R2時,只要能準確控制兩個下工作輥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工件彎曲曲率改變的精確度,取決于我們對兩個下工作輥的位置改變的準確控制。由于液壓油缸升降做的是直線運動,而下工作輥的運動軌跡是圍繞中軸的弧線運動,所以對下工作輥位置的能準確控制十分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能夠準確測量下工作輥的位移量,并將位移量轉變成電信號,供PLC系統進行數學運算和程序編輯,從而精確控制型材的彎曲曲率;不僅定位準確,而且調整方便,下工作輥正反方向轉動均可使用。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主要包括光電編碼器、光電編碼器座、彈性聯軸器、轉軸、齒形帶輪、同步齒形帶、第一帶夾、拉伸彈簧、第二帶夾、開口環、深溝球軸承、銷軸、定位套、端蓋、第一連接螺栓和第二連接螺栓,所述光電編碼器座通過螺栓固定在設備床身上,所述光電編碼器座的一端安裝光電編碼器,另一端的軸孔內安裝轉軸;所述轉軸另一端通過彈性聯軸器與光電編碼器連接。所述轉軸上安裝齒形帶輪,齒形帶輪通過緊頂螺釘固定在轉軸上。所述齒形帶輪齒部與同步齒形帶嚙合連接。所述同步齒形帶一端連接第一帶夾,另一端連接第二帶夾。所述第一帶夾與固定在設備床身上的拉伸彈簧連接,第二帶夾連接在開口環上,并通過螺釘鎖緊。所述開口環套裝在深溝球軸承外圈上,并由第一連接螺栓緊固。所述深溝球軸承通過銷軸與安裝在下工作輥外端面上的端蓋連接。所述深溝球軸承和端蓋之間安裝定位套。[0013]所述端蓋通過定位止口來保證端蓋中心與下工作輥中心同軸,端蓋通過第二連接螺栓固定在下工作輥外端面上。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設備占用空間小;能夠準確測量下工作輥的位移量,并將位移量轉變成電信號,供PLC系統進行數學運算和程序編輯,從而精確控制型材的彎曲曲率;測量點位置設置合理,安裝調試方便;左右側測量差異小,適用于正反轉兩個方向。
圖I為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B-B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_光電編碼器、2-光電編碼器座、3-彈性聯軸器、4-轉軸、5-齒形帶輪、6-同步齒形帶、7-緊頂螺釘、8-第一帶夾、9-拉伸彈簧、10-上工作輥、11-下工作輥、12-第二帶夾、13-開口環、14-深溝球軸承、15-銷軸、16-定位套、17-端蓋、18-定位止口、19-第一連接螺栓、20-第二連接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光電編碼器I、光電編碼器座2、彈性聯軸器3、轉軸4、齒形帶輪5、同步齒形帶6、第一帶夾8、拉伸彈簧9、第二帶夾12、開口環13、深溝球軸承14、銷軸15、定位套16、端蓋17、第一連接螺栓19和第二連接螺栓20,所述光電編碼器座2通過螺栓固定在設備床身上,所述光電編碼器座2的一端安裝光電編碼器1,另一端的軸孔內安裝轉軸4 ;所述轉軸4另一端通過彈性聯軸器3與光電編碼器I連接。所述轉軸4上安裝齒形帶輪5,齒形帶輪5通過緊頂螺釘7固定在轉軸4上。所述齒形帶輪5齒部與同步齒形帶6嚙合連接。所述同步齒形帶6 —端連接第一帶夾8,另一端連接第二帶夾12。所述第一帶夾8與固定在設備床身上的拉伸彈簧9連接,第二帶夾12連接在開口環13上,并通過螺釘鎖緊。所述拉伸彈簧9的作用是對同步齒形帶6施加張緊力,消除間隙。所述開口環13套裝在深溝球軸承14外圈上,并由第一連接螺栓19緊固。所述深溝球軸承14通過銷軸15與安裝在下工作輥11外端面上的端蓋17連接。所述深溝球軸承14和端蓋17之間安裝定位套16,定位套16用于限制深溝球軸承14和端蓋17的位置。所述端蓋17通過定位止口 18來保證端蓋17中心與下工作輥11中心同軸,端蓋17通過第二連接螺栓20固定在下工作輥外端面上。由于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共有兩個下工作輥11,兩個下工作輥11左右對稱分布,故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包括兩套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所述兩套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對稱分布。[0030]本實用新型中下工作輥11和同步齒形帶6活動端連接位置不同,則顯示的移動量也不同。所以同步齒形帶6活動端連接方式和連接點要注意以下兩點I.下工作輥11和同步齒形帶6活動端連接位置最好選擇與下工作輥軸線相重合,這樣測量值才能與實際值保持一致。2.實際連接點需選擇不會因為轉臂擺動而發生角度位置的變化,避免出現位置誤差放大,或出現兩個下工作輥11移動位置相同而顯示的值卻不同的現象。本實用新型中銷軸15與端蓋17同心安裝,這樣的布置下工作輥11和同步齒形帶6活動端連接位置就與下工作輥11軸線重合,測量值與實際值才能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帶夾12與銷軸15之間設置了深溝球軸承14和開口環13,保證了當端蓋 17上下擺動時,開口環13、第二帶夾12和同步齒形帶6可沿著受力方向偏轉,保持最佳測量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在卷彎機床身的下方安裝光電編碼器1,通過彈性聯軸器3、轉軸4與齒形帶輪5相連,同步齒形帶6與齒形帶輪5嚙合連接,同步齒形帶6的一端通過拉伸彈簧9掛在設備床身上成為固定側,另一端通過第二帶夾12、開口環13、銷軸15、深溝球軸承14與端蓋17相連成為活動側。當端蓋17由下工作輥11帶動向上擺動時,同步齒形帶6在活動側的作用下向上移動,帶動與之嚙合的齒形帶輪5,彈性聯軸器3也帶動光電編碼器I轉過相應圈數;當下工作輥11向下擺動時,同步齒形帶6在活動側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帶動與之嚙合的齒形帶輪5,彈性聯軸器3也帶動光電編碼器I轉過相應圈數,這樣就實現了機械運動量值向電脈沖信號的轉換。光電編碼器I旋轉的圈數通過數據線傳給PLC系統;PLC經過運算就可將下工作輥11的位置準確地通過數顯表或觸摸屏顯示出來,便于精確確定型材卷制的曲率半徑。
權利要求1.一種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光電編碼器(I)、光電編碼器座(2)、彈性聯軸器(3)、轉軸(4)、齒形帶輪(5)、同步齒形帶(6)、第一帶夾(8)、拉伸彈簧(9)、第二帶夾(12)、開口環(13)、深溝球軸承(14)、銷軸(15)、定位套(16)、端蓋(17)、第一連接螺栓(19)和第二連接螺栓(20),所述光電編碼器座(2)通過螺栓固定在設備床身上,光電編碼器座(2)的一端安裝光電編碼器(1),另一端的軸孔內安裝轉軸(4);所述轉軸(4)通過彈性聯軸器(3)與光電編碼器(I)連接,轉軸(4)上安裝齒形帶輪(5);所述齒形帶輪(5)齒部與同步齒形帶(6)嚙合連接;所述同步齒形帶(6) —端連接第一帶夾(8),另一端連接第二帶夾(12);所述第一帶夾(8)與固定在設備床身上的拉伸彈簧(9)連接,第二帶夾(12)連接在開口環(13)上;所述開口環(13)套裝在深溝球軸承(14)外圈上,深溝球軸承(14)通過銷軸(15)與安裝在下工作輥(11)外端面上的端蓋(17)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深溝球軸承(14)和端蓋(17)之間安裝定位套(16)。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端蓋(17)通過端面上的定位止口(18)來保證端蓋(17)中心與下工作輥(11)中心同軸安裝。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端蓋(17)通過第二連接螺栓(20)固定在下工作輥外端面上。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齒形帶輪(5)通過緊頂螺釘(7)固定在轉軸(4)。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開口環(13)通過第一連接螺栓(19)緊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光電編碼器信號采集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在弧線下調式三輥型材卷彎機上,將機械位移量轉變成電信號,供PLC系統進行數學運算和程序編輯的裝置,屬于金屬壓力加工技術領域。其包括光電編碼器、光電編碼器座、彈性聯軸器、轉軸、齒形帶輪、同步齒形帶、第一帶夾、拉伸彈簧、第二帶夾、開口環、深溝球軸承、銷軸、定位套和端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設備占用空間小;能夠準確測量下工作輥的位移量,并將位移量轉變成電信號,供PLC系統進行數學運算和程序編輯,從而精確控制型材的彎曲曲率;測量點位置設置合理,安裝調試方便;左右側測量差異小,適用于正反轉兩個方向。
文檔編號B21D5/14GK202570892SQ2012200693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徐旦, 郭志斌 申請人:無錫洲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