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96250閱讀:2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制罐設備,尤其是涉及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
背景技術
目前,金屬方桶生產設備有半自動化和全自動化,半自動化使用人力過多,效率低,全自動生產線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因此,優化生產工藝,減少人員和設備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現代制罐企業追求的目的。現有的全開口方桶生產過程中,對桶體的卷口和脹筋工序是分開進行的,并且只能生產一種高度的桶體,生產過程中桶口朝上,到了封口工序時還需要把桶體翻轉使桶口朝下進行封口,使得工作人員較多且效率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面的工作臺,設置在所述機架工作臺上的模具組件,和設置在工作臺下方由液壓泵站提供動力的液壓缸;所述模具組件包括中部開有矩形孔結構的模具底座,滑動套裝在所述模具底座上的模具外環,所述模具外環高出模具底座部分的環口為向外傾斜的擴口結構;在模具底座上表面沿徑向均布開設有四個凹槽,在所述四個凹槽內分別設置有彈性限位塊;在位于每個凹槽靠近模具底座中部的一端分別垂直向下開設有一條槽孔,所述四條槽孔構成矩形孔槽結構,在所述矩形孔槽內設置有卷口模具;在模具底座上設置有矩形結構的脹筋內模,在所述脹筋內模中部垂直向下開設有矩形錐孔,圍繞脹筋內模間隔設置有內孔為矩形結構的脹筋外模,所述脹筋外模與模具外環的環口接觸面為向外傾斜的斜面;脹筋內模、脹筋外模分別由四個模塊組合而成;在工作臺下表面垂直向下固連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底端與所述液壓缸的缸體相連接;在液壓缸的活塞桿頂端水平固連有頂板,在所述頂板中部垂直向上設置有矩形錐頭,所述矩形錐頭向上滑動穿過工作臺延伸至模具底座中部的四方孔內;在頂板上垂直向上設置有模具外環頂桿,所述模具外環頂桿上端滑動穿過工作臺與模具外環螺接;在矩形孔槽內垂直向下設置有卷口模具頂桿,所述卷口模具頂桿上端與卷口模具底面連接,其下端滑動穿過工作臺和頂板延伸至頂板下方,在卷口模具頂桿下端設置有擋片,在位于所述擋片和頂板之間的卷口模具頂桿上套裝有壓力彈簧,在位于頂板上方的卷口模具頂桿上設置有凸臺。在組成所述矩形脹筋內模的四個模塊上分別開設有二條安裝槽;相鄰模塊上的兩條安裝槽構成朝著矩形脹筋內模邊沿指向的“〈”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在所述“〈”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內滑動安裝有與其形狀相對應的“〈”字形補償塊。在所述脹筋內模的四個外側壁上分別水平設置有一條凸條或凹槽,在所述脹筋外模的四個內側壁上對應于所述凸條或凹槽位置處分別設置有一條凹槽或凸條。在所述脹筋外模上表面設置有脹筋外模壓板。[0009]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實現方桶生產過程中的卷口、脹筋一次完成,并且在卷口、脹筋操作時桶口向下,大大提高了方桶生產的工作效率,同時,也為后續封口工序提供了方便,且由于卷口、脹筋操作時桶口朝下,也不存在對桶身高度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脹筋內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補償塊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所述脹筋內模和補償塊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脹筋外模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所述機架I工作臺2上的模具組件,和設置在工作臺2下方由液壓泵站3提供動力的液壓缸4 ;所述模具組件包括中部開有矩形孔結構的模具底座5,滑動套裝在所述模具底座5上的模具外環6,所述模具外環6高出模具底座5部分的環口為向外傾斜的擴口結構;在模具底座5上表面沿徑向均布開設有四個凹槽,在所述四個凹槽內分別設置有彈性限位塊8 ;在位于每個凹槽靠近模具底座5中部的一端分別垂直向下開設有一條槽孔,所述四條槽孔構成矩形孔槽結構,在所述矩形孔槽內設置有卷口模具9 ;在模具底座5上設置有矩形結構的脹筋內模10,在所述脹筋內模10中部垂直向下開設有矩形錐孔11,圍繞脹筋內模10間隔設置有內孔為矩形結構的脹筋外模12,所述脹筋外模12與模具外環6的環口接觸面為向外傾斜的斜面;脹筋內模10、脹筋外模12分別由四個模塊13、14組合而成;在脹筋外模12上表面設置有脹筋外模壓板25 ;在工作臺2下表面垂直向下固連有四根導向柱15,所述導向柱15的底端與所述液壓缸4的缸體固定連接;在液壓缸4的活塞桿頂端水平固連有頂板16,在所述頂板16中部垂直向上固連有正四棱錐頭17,所述正四棱錐頭17向上滑動穿過工作臺2延伸至模具底座5中部的四方孔內;在頂板16上垂直向上設置有四根模具外環頂桿18,所述模具外環頂桿18上端滑動穿過工作臺2與模具外環6螺紋連接;在矩形孔槽內垂直向下設置有四根卷口模具頂桿19,所述卷口模具頂桿19上端與卷口模具9底面連接,其下端滑動穿過工作臺2和頂板16延伸至頂板16下方,在卷口模具頂桿19下端設置有擋片20,在位于所述擋片20和頂板16之間的卷口模具頂桿19上套裝有壓力彈簧21,在位于頂板16上方的卷口模具頂桿上19設置有凸臺22。如圖2、3、4所示,在組成矩形脹筋內模10的四個模塊13上分別開設有二條安裝槽23、24 ;相鄰模塊13上的兩條安裝槽構成朝著矩形脹筋內模10邊沿指向的“〈”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在所述“〈”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內滑動安裝有與其形狀相對應的“〈”字形補償塊7。如圖1、5、6所示,在脹筋內模10的四個外側壁上分別水平設置有一條凸條,在脹筋外模12的四個內側壁上對應于所述凸條位置處分別設置有一條凹槽。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簡述如下[0020]工作時,液壓泵站3提供動力來源,將桶身26放在模具底座5凹槽內的彈性限位塊8上面,踩下腳踏開關對設備給出工作信號,液壓缸4活塞桿上行,安裝在液壓缸4活塞桿上面的頂板16隨之上行,安裝在頂板16上面的四根模具外環頂桿18將模具外環6頂起,此時,脹筋外模12的四個模塊14在模具外環6的作用下同時收縮并抱緊桶身26,液壓缸4繼續上行,脹筋內模10在正四棱錐頭17的作用下向外脹開夾緊桶身26并對桶身26進行脹筋,同時安裝在脹筋內模10上的“〈”字形補償塊7自動補償脹筋內模10脹開后形成的間隙;上行的頂板16帶動卷口模具頂桿19將卷口模具9頂到彈性限位塊8位置處,彈性限位塊8在卷口模具9外錐面的作用下向外運動并離開桶身26,液壓缸4繼續上行,桶身26進入卷口模具9完成卷口。桶身26加工完畢后液壓缸4下行,卷口模具9在壓力彈簧21的作用下先行離開桶身26,然后彈性限位塊8伸出,液壓缸4繼續下行,正四棱錐頭17離開脹筋內模10,脹筋內模10收縮離開桶身26,模具外環6下行離開脹筋外模12,脹筋外模12松開桶身26,桶身26落在彈性限位塊8上面,至此設備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權利要求1.一種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包括機架(I),設置在所述機架(I)上面的工作臺(2),設置在工作臺(2)上的模具組件,和設置在工作臺(2)下方由液壓泵站(3)提供動力的液壓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組件包括中部開有矩形孔結構的模具底座(5),滑動套裝在所述模具底座(5)上的模具外環(6),所述模具外環(6)高出模具底座(5)部分的環口為向外傾斜的擴口結構;在模具底座(5)上表面沿徑向均布開設有四個凹槽,在所述四個凹槽內分別設置有彈性限位塊(8);在位于每個凹槽靠近模具底座(5)中部的一端分別垂直向下開設有一條槽孔,所述四條槽孔構成矩形孔槽結構,在所述矩形孔槽內設置有卷口模具(9);在模具底座(5)上設置有矩形結構的脹筋內模(10),在所述脹筋內模(10)中部垂直向下開設有矩形錐孔(11),圍繞脹筋內模(10)間隔設置有內孔為矩形結構的脹筋外模(12),所述脹筋外模(12)與模具外環(6)的環口接觸面為向外傾斜的斜面;脹筋內模(10)、脹筋外模(12)分別由四個模塊(13、14)組合而成;在工作臺(2)下表面垂直向下固連有導向柱(15),所述導向柱(15)的底端與所述液壓缸(4)的缸體相連接;在液壓缸(4)的活塞桿頂端水平固連有頂板(16),在所述頂板(16)中部垂直向上設置有矩形錐頭(17),所述矩形錐頭(17)向上滑動穿過工作臺(2)延伸至模具底座(5)中部的四方孔內;在頂板(16)上垂直向上設置有模具外環頂桿(18 ),所述模具外環頂桿(18 )上端滑動穿過工作臺(2 )與模具外環(6)螺接;在矩形孔槽內垂直向下設置有卷口模具頂桿(19),所述卷口模具頂桿(19)上端與卷口模具(9)底面連接,其下端滑動穿過工作臺(2)和頂板(16)延伸至頂板(16)下方,在卷口模具頂桿(19)下端設置有擋片(20),在位于所述擋片(20)和頂板(16)之間的卷口模具頂桿(19)上套裝有壓力彈簧(21),在位于頂板(16)上方的卷口模具頂桿上(19)設置有凸臺(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在組成所述矩形脹筋內模(10)的四個模塊(13)上分別開設有二條安裝槽(23、24);相鄰模塊(13)上的兩條安裝槽構成朝著矩形脹筋內模(10)邊沿指向的“〈”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在所述“〈”字形結構的補償塊安裝槽內滑動安裝有與其形狀相對應的“〈”字形補償塊(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脹筋內模(10)的四個外側壁上分別水平設置有一條凸條或凹槽,在所述脹筋外模(12)的四個內側壁上對應于所述凸條或凹槽位置處分別設置有一條凹槽或凸條。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脹筋外模(12)上表面設置有脹筋外模壓板(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開口方桶卷口脹筋一體機,包括設置在機架工作臺上的模具組件,和設置在工作臺下方由液壓泵站提供動力的液壓缸;在工作臺下表面向下固連有導向柱,導向柱的底端與所述液壓缸的缸體相連接;在液壓缸的活塞桿頂端水平固連有頂板,在頂板中部垂直向上設置有矩形錐頭,所述矩形錐頭向上延伸至模具底座中部的四方孔內;在頂板上向上設置有模具外環頂桿,在矩形孔槽內向下設置有卷口模具頂桿,在卷口模具頂桿下端設置有擋片和壓力彈簧,在位于頂板上方的卷口模具頂桿上設置有凸臺。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實現方桶生產過程中的卷口、脹筋一次完成,并且在卷口、脹筋操作時桶口向下,大大提高了方桶生產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1D51/38GK202845636SQ20122048504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劉秋珍, 程志勇, 王勇 申請人:鄭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