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中國汽車市場要求車型換代速度快,企業需要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不斷地進行模具制造,這就要求模具制造精度高,加工周期短,控制成本。而現在汽車鈑金件沖壓模具主要是一模一序,模具制造量大,加工周期長,模具放置占用地方大,模具標準件使用數量多,制造成本較大;沖壓全序樣件需上多次模具,沖壓準備時間長,生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是在現有模具技術上的改進,在傳統模具一模一序基礎上,多序合一,將原來多序需要多幅模具的狀況,改進為多序只需一幅模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座上同時設有上模切邊結構、上模整形結構;在所述下模座上同時設有與所述上模結構相配合的下模切邊結構、下模整形結構。更為優選的方式為,在所述上模座上還設有上模側修邊沖孔結構,在所述下模座上還設有與所述上模側修邊沖孔結構相配合的下模側修邊沖孔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現有技術一模一序,一模一壓相比,節省材料,模具加工周期短,研配調試時間短;沖壓全序樣件只需上一次模具,沖壓準備時間縮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下模座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座結構示意圖。圖中:1、下模座2、下模切邊結構3、下模整形結構4、下模側修邊側沖孔結構。5、導向裝置6、上模側修邊側沖孔結構7、上模整形結構8、上模切邊結構9、上模座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參見圖1與圖2,在一幅模座上裝有三道工序的各種刀塊,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壓機上鎖緊固定,升起壓機,讓上下模分開,將一序拉延樣件放在下模切邊結構2上,閉合模具,通過上模切邊結構8對樣件進行切邊工序;升起壓機,讓上下模分開,將切邊工序樣件放置在下模整形結構3上,閉合模具,通過上模整形結構7對樣件進行整形;升起壓機,讓上下模分開,將整形工序樣件放置在下模側修邊側沖孔結構4上,閉合模具,通過上模側修邊側沖孔結構6對樣件進行側修邊側沖孔,完成全序樣件。經過初次試壓后,通過機械手將切邊產品移到整型,整型移到沖孔,完成一壓一個產品。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座上同時設有上模切邊結構、上模整形結構;在所述下模座上同時設有與所述上模結構相配合的下模切邊結構、下模整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座上還設有上模側修邊沖孔結構,在所述下模座上還設有與所述上模側修邊沖孔結構相配合的下模側修邊沖孔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鈑金件一模多序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導向裝置,在上模座上同時設有上模切邊結構、上模整形結構、上模側修邊沖孔結構;在下模座上同時設有與所述上模結構相配合的下模切邊結構、下模整形結構、下模側修邊沖孔結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制成的汽車鈑金件沖壓模具,具有一模多序的功能,沖壓全序樣件只需上一次模具,沖壓準備時間縮短,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044656SQ2012206549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日
發明者張繼汾, 雷雨成, 邵杰, 熊浩瀚, 唐楓 申請人:上海同捷三花汽車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