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鉆孔機,具體涉及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
背景技術:
手表行業中,表帶及飾品等五金類產品的加工,鉆孔工藝屬于加工中的難點。目前,在手表的加工行業中,手表的表殼多數采用難加工的不銹鋼等類似材料制成,傳統鉆孔機在產品加工的過程中,對于產品的裝夾很難控制,在裝夾時,鉆孔工序一般都是單側送料,其加工精度和產量較低,而且設備復雜,占地面積大,結構復雜而且成本高,此既費時費力,還延長了加工時間,增大了加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出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它包括整機底板、電控箱、設備支撐架、送料機構和傳動鉆孔機構,整機底板上安裝有設備支撐架和送料機構,設備支撐架位于送料機構的后面,送料機構的上方安裝有傳動鉆孔機構,電控箱安裝在整機的背面,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之間設有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以擋模板為中心對稱布置,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產品送至擋模板。所述的左送料機構包括左送料氣缸、左自動下料槽、左壓料桿、左壓料氣缸、左送料底板、左側立板、左模具、左壓料氣缸固定架、左T型滑塊和L型固定板,所述左送料底板安裝在整機底板上,左送料底板上方設有左側立板和左T型滑塊,左T型滑塊上方設有左壓料氣缸固定架,左壓料氣缸固定架上設有左壓料桿和左壓料氣缸,左壓料氣缸固定架和左壓料桿通過銷釘連接,左側立板上裝有左送料氣缸,所述的L型固定板安裝在整機底板上,左自動下料槽安裝在L型固定板上,左自動下料槽的下方設置有左模具。所述的右送料機構包括右自動下料槽、右送料氣缸、右側立板、右壓料氣缸、右壓料桿、右壓料氣缸固定架、右T型滑塊、右模具、L型固定板和右送料底板,所述右送料底板安裝在整機底板上,右送料底板上方設有右側立板和右T型滑塊,右T型滑塊上方設有右壓料氣缸固定架,右壓料氣缸固定架上設有右壓料桿和右壓料氣缸,右壓料氣缸固定架和右壓料桿通過銷釘連接,右側立板上裝有右送料氣缸,所述的L型固定板安裝在整機底板上,右自動下料槽安裝在L型固定板上,右自動下料槽的下方設置有右模具。所述的傳動鉆孔機構包括鉆頭、管套架、電主軸、固定架、管套、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所述的電主軸設置在固定架的前面,電主軸的端部裝設有鉆頭,鉆頭下方設有管套架,管套架上固定有管套,管套架與X軸移動機構連接,電主軸的后面設有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電主軸可由X軸移動機構推動沿X軸方向傳動,由Z軸移動機構推動沿Z軸方向傳動。[0008]所述的X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滾珠絲桿、第一馬達、兩條沿X軸方向平行設置的第一 V型滑塊和十字滑臺,第一 V型滑塊分別設在十字滑臺上,管套架縱截面為L,L邊鎖在所述的十字滑臺上,管套架和第一 V型滑塊在十字滑臺上沿X軸方向移動,兩條第一 V型滑塊之間設有第一滾珠絲桿,第一滾珠絲桿與第一馬達連接,第一滾珠絲桿由第一馬達帶動推動第一 V型滑塊沿X軸方向移動。所述的Z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馬達、第二滾珠絲桿和第二 V型滑塊,所述的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豎直設置,第二 V型滑塊與第二滾珠絲桿連接,第二滾珠絲桿與第二馬達連接,第二滾珠絲桿由第二馬達帶動推動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移動。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它還包括前后調節板,前后調節板安裝在送料機構和設備支撐架之間,用于加工不同厚度產品時進行微調。 所述的電控箱上設有控制按鈕和顯示屏。所述的左送料氣缸、右送料氣缸、左壓料氣缸和右壓料氣缸均與電控箱電連接。所述的第一馬達、第二馬達和電主軸均與電控箱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包括整機底板、電控箱、設備支撐架、送料機構和傳動鉆孔機構,整機底板上安裝有設備支撐架和送料機構,設備支撐架位于送料機構的后面,送料機構的上方安裝有傳動鉆孔機構,電控箱安裝在整機的背面,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之間設有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以擋模板為中心對稱布置,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產品送至擋模板。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通過左、右送料機構與傳動鉆孔機構的相互配合,自動完成工件的送料和鉆孔,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精度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的結構示意圖三。結合附圖對其上附圖標記作如下說明I整機底板、2左送料氣缸、3左自動下料槽、4第一滾珠絲桿、5第一馬達、6電控箱、7第二馬達、8顯示屏、9控制按鈕、10第二滾珠絲桿、11右自動下料槽、12鉆頭、13管套架、14右送料氣缸、15右側立板、16右壓料氣缸、17右壓料桿、18擋模板、19左壓料桿、20左壓料氣缸、21左送料底板、22左側立板、23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4右T型滑塊、25右模具、26左模具、27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8左T型滑塊、29第一 V型滑塊、30設備支撐架、31前后調節板、32L型固定架、33電主軸、34右送料底板、35固定架、36管套、37十字滑臺。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圖3所示,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它包括整機底板1、電控箱6、設備支撐架30、送料機構和傳動鉆孔機構,整機底板I上安裝有設備支撐架30和送料機構,設備支撐架30位于送料機構的后面,送料機構的上方安裝有傳動鉆孔機構,電控箱6安裝在整機的背面,它還包括前后調節板31,前后調節板31安裝在送料機構和設備支撐架30之間,用于加工不同厚度產品時進行微調。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擋模板18、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之間設有擋模板18,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以擋模板18為中心對稱布置,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產品送至擋模板18。如圖1-圖3所示,所述的左送料機構包括左送料氣缸2、左自動下料槽3、左壓料桿19、左壓料氣缸20、左送料底板21、左側立板22、左模具26、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左T型滑塊28和L型固定板32,所述左送料底板21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左送料底板21上方設有左側立板22和左T型滑塊28,左T型滑塊28上方設有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上設有左壓料桿19和左壓料氣缸20,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和左壓料桿19通過銷釘連接,左側立板22上裝有左送料氣缸2,所述的L型固定板32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左自動下料槽3安裝在L型固定板32上,左自動下料槽3的下方設置有左模具26。如圖1-圖3所示,所述的右送料機構包括右自動下料槽11、右送料氣缸14、右側立板15、右壓料氣缸16、右壓料桿17、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右T型滑塊24、右模具25、L型固定板32和右送料底板34,所述右送料底板34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右送料底板34上方設有右側立板15和右T型滑塊24,右T型滑塊24上方設有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上設有右壓料桿17和右壓料氣缸16,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和右壓料桿17通過銷釘連接,右側立板15上裝有右送料氣缸14,所述的L型固定板32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右自動下料槽11安裝在L型固定板32上,右自動下料槽3的下方設置有右模具25。如圖1-圖3所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鉆孔機構包括鉆頭12、管套架13、電主軸33、固定架35、管套36、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所述的電主軸33設置在固定架35的前面,電主軸33的端部裝設有鉆頭12,鉆頭12下方設有管套架13,管套架13上固定有管套36,管套架13與X軸移動機構連接,電主軸33的后面設有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電主軸可由X軸移動機構推動沿X軸方向傳動,由Z軸移動機構推動沿Z軸方向傳動。所述的X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滾珠絲桿4、第一馬達5、兩條沿X軸方向平行設置的第一 V型滑塊29和十字滑臺37,第一 V型滑塊29分別設在十字滑臺37上,管套架13縱截面為L,L邊鎖在所述的十字滑臺37上,管套架13和第一 V型滑塊29在十字滑臺37上沿X軸方向移動,兩條第一 V型滑塊29之間設有第一滾珠絲桿4,第一滾珠絲桿4與第一馬達5連接,第一滾珠絲桿4由第一馬達5帶動推動第一 V型滑塊29沿X軸方向移動;所述的Z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馬達7、第二滾珠絲桿10和第二 V型滑塊,所述的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豎直設置,第二 V型滑塊與第二滾珠絲桿10連接,第二滾珠絲桿10與第二馬達7連接,第二滾珠絲桿10由第二馬達7帶動推動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移動。如圖1-圖3所示,所述的電控箱6上設有控制按鈕9和顯示屏8,所述的左送料氣缸2、右送料氣缸14、左壓料氣缸20和右壓料氣缸16均與電控箱6電連接,所述的第一馬達5、第二馬達7和電主軸33均與電控箱6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的工作原理使用時,自動送料部分包括右邊自動送料和左邊自動送料,右邊自動送料產品從右自動下料槽11自動掉入右模具25,由右壓料氣缸16推動右壓料桿17繞銷釘轉動,利用杠桿原理固定產品,然后右送料氣缸14推動右T型滑塊24將產品送到擋模板18 ;左邊自動送料產品從左自動下料槽3自動掉入左模具26,由左壓料氣缸20推動左壓料桿19繞銷釘轉動,利用杠桿原理固定產品,然后左送料氣缸2推動左T型滑塊28將產品送到擋模板18,然后啟動傳動鉆孔機構的X軸移動機構由第一馬達5帶動第一滾珠絲桿4推動第一 V型滑塊29使電主軸33可沿X軸傳動;再啟動Z軸移動機構由第二馬達7帶動第二滾珠絲桿10推動第二 V型滑塊使電主軸33可沿Z軸傳動,經過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將電主軸33調正至合適位置后,最后由電主軸33帶動鉆頭12穿過管套36開始鉆孔。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以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他等效的置換方式,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它包括整機底板(1)、電控箱(6)、設備支撐架(30)、送料機構和傳動鉆孔機構,整機底板(1)上安裝有設備支撐架(30)和送料機構,設備支撐架(30)位于送料機構的后面,送料機構的上方安裝有傳動鉆孔機構,電控箱(6)安裝在整機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擋模板(18)、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之間設有擋模板(18),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以擋模板(18)為中心對稱布置,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產品送至擋模板(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送料機構包括左送料氣缸(2)、左自動下料槽(3)、左壓料桿(19)、左壓料氣缸(20)、左送料底板(21)、左側立板(22)、左模具(26)、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左T型滑塊(28)和L型固定板(32),所述左送料底板(21)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左送料底板(21)上方設有左側立板(22)和左T型滑塊(28),左T型滑塊(28)上方設有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上設有左壓料桿(19 )和左壓料氣缸(20 ),左壓料氣缸固定架(27 )和左壓料桿(19 )通過銷釘連接,左側立板(22)上裝有左送料氣缸(2),所述的L型固定板(32)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左自動下料槽(3 )安裝在L型固定板(32 )上,左自動下料槽(3 )的下方設置有左模具(26 )。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送料機構包括右自動下料槽(11)、右送料氣缸(14)、右側立板(15)、右壓料氣缸(16)、右壓料桿(17)、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右T型滑塊(24)、右模具(25)、L型固定板(32)和右送料底板(34),所述右送料底板(34)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右送料底板(34)上方設有右側立板(15)和右T型滑塊(24),右T型滑塊(24)上方設有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上設有右壓料桿(17)和右壓料氣缸(16),右壓料氣缸固定架(23)和右壓料桿(17)通過銷釘連接,右側立板(15)上裝有右送料氣缸(14),所述的L型固定板(32)安裝在整機底板(I)上,右自動下料槽(11)安裝在L型固定板(32)上,右自動下料槽(3)的下方設置有右模具(2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鉆孔機構包括鉆頭(12)、管套架(13)、電主軸(33)、固定架(35)、管套(36)、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所述的電主軸(33 )設置在固定架(35 )的前面,電主軸(33 )的端部裝設有鉆頭(12 ),鉆頭(12)下方設有管套架(13),管套架(13)上固定有管套(36),管套架(13)與X軸移動機構連接,電主軸(33)的后面設有X軸移動機構和Z軸移動機構,電主軸可由X軸移動機構推動沿X軸方向傳動,由Z軸移動機構推動沿Z軸方向傳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滾珠絲桿(4)、第一馬達(5)、兩條沿X軸方向平行設置的第一 V型滑塊(29)和十字滑臺(37 ),第一 V型滑塊(29 )分別設在十字滑臺(37 )上,管套架(13 )縱截面為L,L邊鎖在所述的十字滑臺(37)上,管套架(13)和第一 V型滑塊(29)在十字滑臺(37)上沿X軸方向移動,兩條第一 V型滑塊(29)之間設有第一滾珠絲桿(4),第一滾珠絲桿(4)與第一馬達(5)連接,第一滾珠絲桿(4)由第一馬達(5)帶動推動第一 V型滑塊(29)沿X軸方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馬達(7)、第二滾珠絲桿(10)和第二 V型滑塊,所述的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豎直設置,第二 V型滑塊與第二滾珠絲桿(10)連接,第二滾珠絲桿(10)與第二馬達(7)連接,第二滾珠絲桿(10)由第二馬達(7)帶動推動第二 V型滑塊沿Z軸方向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前后調節板(31),前后調節板(31)安裝在送料機構和設備支撐架(30)之間,用于加工不同厚度產品時進行微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控箱(6)上設有控制按鈕(9)和顯示屏(8)。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送料氣缸(2)、右送料氣缸(14)、左壓料氣缸(20)和右壓料氣缸(16)均與電控箱(6)電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馬達(5)、第二馬達(7)和電主軸(33)均與電控箱(6)電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它包括整機底板、電控箱、設備支撐架、送料機構和傳動鉆孔機構,整機底板上安裝有設備支撐架和送料機構,設備支撐架位于送料機構的后面,送料機構的上方安裝有傳動鉆孔機構,電控箱安裝在整機的背面,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之間設有擋模板,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以擋模板為中心對稱布置,左送料機構和右送料機構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產品送至擋模板。本實用新型單頭雙工位鉆孔機,具有結構簡單、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Q7/00GK202894401SQ2012206585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明者華志剛 申請人:惠州市精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