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083061閱讀:289來源:國知局
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能夠以壓縮空氣站為動力進行汽缸套裝夾,裝夾效果穩定,控制簡單可靠,生產環境清潔。其包括同軸的封氣器外殼、氣封芯、氣缸左端蓋、雙腔汽缸體、氣缸右連接體,雙腔汽缸體內腔設置有氣缸分隔環;氣缸左端蓋與氣缸分隔環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芯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Ⅰ、雙腔右氣腔Ⅰ;氣缸分隔環與氣缸右連接體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桿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Ⅱ和雙腔右氣腔Ⅱ;雙腔左氣腔Ⅰ、雙腔左氣腔Ⅱ互通并經氣路控制裝置與空氣站連通。雙腔右氣腔Ⅰ、雙腔右氣腔Ⅱ互通并經氣路控制裝置與空氣站連通。
【專利說明】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缸套生產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汽缸套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氣缸套行業半精加工傳統夾緊機構都是采用液壓夾緊,每臺機床配一個液壓站,機床配套油缸及液壓元件、油管等組成。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點:1、每臺機床配一臺液壓站,占地面積大;2、耗電及液壓油費用大,增加生產成本;3、維修復雜,液壓系統油的跑漏造成車間環境衛生惡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能夠以壓縮空氣站為動力進行汽缸套裝夾,裝夾效果穩定,控制簡單可靠,生產環境清潔。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包括封氣器外殼,還包括氣封芯,所述的氣封芯的左端通過向心球軸承活動連接在封氣器外殼內,其右端依次連接有氣缸左端蓋、雙腔汽缸體、氣缸右連接體,所述的雙腔汽缸體內腔自缸體外壁向中軸延伸設置有氣缸分隔環;所述的氣缸左端蓋與氣缸分隔環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芯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1、雙腔右氣腔I ;所述的氣缸分隔環與氣缸右連接體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桿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II和雙腔右氣腔II ;所述的氣缸活塞芯與氣缸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氣缸活塞桿與氣缸分隔環的端面間隙配合;所述的封氣器外殼、氣封芯、氣缸左端蓋、雙腔汽缸體、氣缸右連接體同軸設置;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上的左端蓋通道、設置在氣封芯內的氣封芯通道與氣路控制裝置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與雙腔左氣腔II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和雙腔汽缸體上的左氣腔通道互相連通;所述的氣封芯和氣缸活塞桿的內腔連通,所述的雙腔右氣腔1、雙腔右氣腔II經左活塞桿通道、氣缸活塞桿的內腔、右活塞桿通道互通,所述的氣封芯通道與氣路控制裝置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氣路控制裝置與空氣站連通。
[0005]所述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過濾減壓閥,所述的過濾減壓閥經電磁閥氣路板連接至雙電控電磁閥,雙電控電磁閥經左氣控單向調速閥、右氣控單向調速閥分別連接至雙腔左氣腔組、雙腔右氣腔組。
[0006]所述的電磁閥氣路板上還設置有消聲器。
[0007]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雙腔左氣腔I與雙腔左氣腔II互相連通并通過氣路控制裝置與空氣站連通,雙腔右氣腔1、雙腔右氣腔II互相連通并通過氣路控制裝置與空氣站連通;工作時,通過氣路控制裝置經氣體通道向雙腔左氣腔I與雙腔左氣腔II通入壓縮空氣,即可實現氣缸活塞芯與氣缸活塞桿右移;向雙腔右氣腔1、雙腔右氣腔II通入壓縮空氣,即可實現氣缸活塞芯與氣缸活塞桿左移;從而實現夾緊和松開作業。其裝夾效果穩定,控制簡單可靠,由于減少了液壓油污染,生產環境清潔。【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的氣路原理圖;
圖3是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拉緊狀態的氣路原理圖;
圖4是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松開狀態的氣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0]如圖1可見,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包括封氣器外殼1,還包括氣封芯3,所述的氣封芯3的左端通過向心球軸承2活動連接在封氣器外殼I內,其右端依次連接有氣缸左端蓋5、雙腔汽缸體7、氣缸右連接體10,所述的雙腔汽缸體7內腔自缸體外壁向中軸延伸設置有氣缸分隔環70 ;所述的氣缸左端蓋5與氣缸分隔環70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芯6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I 71、雙腔右氣腔I 72;所述的氣缸分隔環70與氣缸右連接體10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桿8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II 73和雙腔右氣腔II 74 ;所述的氣缸活塞芯6與氣缸活塞桿8固定連接;所述的氣缸活塞桿8與氣缸分隔環70的端面間隙配合;所述的封氣器外殼1、氣封芯3、氣缸左端蓋5、雙腔汽缸體7、氣缸右連接體10同軸設置;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 71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5上的左端蓋通道50、設置在氣封芯3內的氣封芯通道30與氣路控制裝置13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 71與雙腔左氣腔II 73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5和雙腔汽缸體7上的左氣腔通道75互相連通;所述的氣封芯3和氣缸活塞桿8的內腔連通,所述的雙腔右氣腔I 72、雙腔右氣腔II 74經左活塞桿通道81、氣缸活塞桿8的內腔、右活塞桿通道82互通,所述的氣封芯通道30與氣路控制裝置13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氣路控制裝置13與空氣站14連通。
[0011]本發明工作時,氣缸右連接體10與機床連接,氣缸活塞桿8與夾具連接。
[0012]雙腔汽缸體7與氣缸右連接體10連接部位及其他氣密連接部位都設置有O形密封圈9。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雙腔左氣腔I 71與雙腔左氣腔II 73組成雙腔左氣腔組,雙腔右氣腔I 72、雙腔右氣腔II 74組成雙腔右氣腔組。
[0014]本發明在氣封芯3設計左氣腔進氣孔31、右氣腔進氣孔32,分別對應于雙腔左氣腔組和雙腔右氣腔組。左氣腔進氣孔31依次經氣封芯通道30、氣封芯3與氣缸左端蓋5之間的間隙、左端蓋通道50與雙腔左氣腔I 71氣體通道聯通。
[0015]右氣腔進氣孔32依次經氣封芯3和氣缸活塞桿8的內腔、左活塞桿通道81、右活塞桿通道82與雙腔右氣腔I 72、雙腔右氣腔II 74聯通。
[0016]壓力空氣經氣封芯3可同時進入雙腔右氣腔I 72、雙腔右氣腔II 74,推動氣缸活塞芯6與氣缸活塞桿8左移,實現拉緊機床夾具夾緊。反之,壓力空氣進入雙腔左氣腔I 71、雙腔左氣腔II 73,氣缸活塞芯6與氣缸活塞桿8同時右移,實現機床夾具松開。
[0017]由圖1、圖2、圖3、圖4可見,本發明進一步的對氣路控制裝置13進行了優化設計,實現了氣缸套半精加工半自動化。其一是利用了空氣站作為動力源,停用每臺設備配一套液壓站的使用。其二是用專用雙腔氣動拉緊機構取代液壓油缸夾緊機構。其三為了達到與液壓夾緊同等的拉緊力(約2000牛頓),由于氣壓約為0.6Mpa,而液壓系統壓力為1.5Mpa,是氣壓的2.5倍,就需要增大氣缸活塞面積2.5倍,在不增大氣缸活塞面積的前提下,本發明采用雙腔雙活塞解決了這一難題。
[0018]如圖2可見,本發明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是利用氣動控制元件工作的。
[0019]空氣站壓縮空氣初始壓力約0.5-0.7Mpa經過過濾減壓閥131,將系統壓力調穩至
0.45-0.5Mpa,再經電磁閥氣路板132連接至雙電控電磁閥134,雙電控電磁閥134的雙電控按鈕分別為YVl和YV2,再經左氣控單向調速閥135及對應管路連接至雙腔左氣腔組、經右氣控單向調速閥136及對應管路連接至雙腔右氣腔組。
[0020]電磁閥氣路板132上還設置有消聲器133。
[0021]如圖1、圖2、圖3、圖4可見,本發明工作時,打開過濾減壓閥131 (工作時常開),YVl (+)得電YV2(_)失電,空氣站(14)內的壓縮空氣經右氣控單向調速閥136進入雙腔右氣腔組,推動氣缸活塞桿8左移,實現拉緊動作。
[0022]通過控制雙電控電磁閥134,YVl㈠失電YV2 (+)得電,雙腔右氣腔組內的壓縮空氣經左氣控單向調速閥135進入雙腔左氣腔組,推動氣缸活塞桿8右移,實現松開動作。
[0023]如果機床在加工過程中突然停電,雙腔左氣腔組內的壓力空氣由于有單向止回閥的作用,使壓縮空氣無法外溢,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一直處于停電前狀態,保證機床夾具及人身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包括封氣器外殼(1),還包括氣封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封芯(3)的左端通過向心球軸承(2)活動連接在封氣器外殼(I)內,其右端依次連接有氣缸左端蓋(5)、雙腔汽缸體(7)、氣缸右連接體(10),所述的雙腔汽缸體(7)內腔自缸體外壁向中軸延伸設置有氣缸分隔環(70);所述的氣缸左端蓋(5)與氣缸分隔環(70)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芯(6)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I(71)、雙腔右氣腔I(72);所述的氣缸分隔環(70)與氣缸右連接體(10)之間的腔體內設置有可沿軸向移動的氣缸活塞桿(8)并將該腔體分隔為雙腔左氣腔II (73)和雙腔右氣腔II(74);所述的氣缸活塞芯(6)與氣缸活塞桿(8)固定連接;所述的氣缸活塞桿(8)與氣缸分隔環(70)的端面間隙配合;所述的封氣器外殼(I)、氣封芯(3)、氣缸左端蓋(5)、雙腔汽缸體(7)、氣缸右連接體(10)同軸設置;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 (71)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5)上的左端蓋通道(50)、設置在氣封芯(3)內的氣封芯通道(30)與氣路控制裝置(13)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雙腔左氣腔I (71)與雙腔左氣腔II (73)經設置在氣缸左端蓋(5)和雙腔汽缸體(7)上的左氣腔通道(75)互相連通;所述的氣封芯(3)和氣缸活塞桿(8)的內腔連通,所述的雙腔右氣腔I (72)、雙腔右氣腔II (74)經左活塞桿通道(81)、氣缸活塞桿(8)的內腔、右活塞桿通道(82)互通,所述的氣封芯通道(30)與氣路控制裝置(13)氣體通道連通;所述的氣路控制裝置(13)與空氣站(14)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路控制裝置(13)包括過濾減壓閥(131),所述的過濾減壓閥(131)經電磁閥氣路板(132)連接至雙電控電磁閥(134 ),雙電控電磁閥(134 )經左氣控單向調速閥(135 )、右氣控單向調速閥(136 )分別連接至雙腔左氣腔組、雙腔右氣腔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腔式汽動回轉拉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磁閥氣路板(132)上還設置有消聲器(133)。
【文檔編號】B23Q3/00GK103495880SQ201310458520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日
【發明者】汪舵海, 孫書義, 張武 申請人:安徽白兔湖動力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