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包括支承體、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夾模開合裝置以及夾模;夾模由夾模開合裝置開合,夾模開合裝置由夾模上下移動裝置上下移動,夾模間距調整裝置調整夾模開合裝置之間的距離,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前后移動夾模開合裝置。其能方便、準確、高效率地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并可滿足不同排距和孔距工件的使用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插彎頭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半成品換熱器進行插彎頭工序都是通過手工來完成的,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下,產品一致性差,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工人對于工作環境要求的提高,越來越要求企業生產線能夠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所以換熱器生產線上的自動插彎頭機應運而生,自動插彎頭機可以自動抓取彎頭并將其插入半成品換熱器工件的銅管端口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就是要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可以實現彎頭的自動抓取并將其插入半成品換熱器工件的銅管端口內。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體、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夾模開合裝置以及夾模;夾模由夾模開合裝置開合,夾模開合裝置由夾模上下移動裝置上下移動,夾模間距調整裝置調整夾模開合裝置之間的距離,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前后移動夾模開合裝置。
[0006]更好地,上述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底板、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一導向機構,移動底板設置在支承體底面上,移動底板與第一驅動機構之間設置第一導向機構,第一驅動機構由第一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
[0007]更好地,上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承體上的電機、絲桿螺母傳動機構,絲桿螺母傳動機構的絲桿與電機輸出軸固定,螺母與移動底板固定,螺母穿套在絲桿外,通過電機驅動絲桿,螺母帶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
[0008]更好地,上述絲桿螺母傳動機構有二套,相互平行設置,絲桿上固定一同步帶輪、電機軸上固定另一同步帶輪,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通過電機驅動絲桿,螺母帶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由于平行設置絲桿螺母傳動機構,因此移動底板移動更平穩,移動力更大。
[0009]更好地,上述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包括第二驅動機構、夾模開合裝置和第二導向機構,第二導向機構設置在夾模開合裝置和移動底板之間,第二驅動機構由第二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夾模開合裝置在移動底板上移動,從而改變夾模開合裝置之間的間距。
[0010]更好地,上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第一絲桿、第二絲桿、第三絲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齒輪、同步帶輪,第一絲桿、第二絲桿、第三絲桿同時穿過第一支座并由其支承,電機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第一絲桿一端連接,另一端穿過一個安裝第一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螺母穿套在第一絲桿外,第一絲桿上還穿套有一個主動齒輪,通過穿套在第二絲桿的被動齒輪將運動傳遞給第二絲桿,第二絲桿一端安裝一個同步帶輪,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二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螺母穿套在第二絲桿外,第三絲桿的一端也安裝一個同步帶輪,第二絲桿通過帶傳動將運動傳遞給第三絲桿,第三絲桿的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三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螺母穿套在第三絲桿外,電機驅動第一絲桿轉動,同時帶動第二絲桿和第三絲桿轉動,從而帶動所對應的第二支座左右移動,即可調整各個夾模之間的間距。
[0011]更好地,上述電機通過電機座安裝在移動底板上。
[0012]更好地,上述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包括第三驅動機構、第三驅動機構支撐座、第三導向機構和支撐夾模開合裝置的支座,第三導向機構設置在第三驅動機構支撐座和支座之間,第三驅動機構由第三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支座上下移動,從而使夾模開合裝置上下移動。
[0013]更好地,上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絲桿、螺母,支撐座上固定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桿連接,螺母固定在螺母座上,螺母穿套在絲桿外,第三導向機構設置在支撐座與螺母座之間,通過電機驅動,螺母及螺母座沿著第三導向機構移動。
[0014]更好地,上述支撐座包括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第一支撐座固定在移動底板上,第二支撐座與移動底板之間設置第二導向機構。
[0015]更好地,上述夾模開合裝置包括氣缸和夾模,氣缸設置可以開合的氣爪,夾模包括前夾模和后夾模,前夾模和后夾模分別固定在氣爪上,氣爪的開合控制前夾模、后夾模的開合,從而松開或夾緊彎頭。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能方便、準確、高效率地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并可滿足不同排距和孔距工件的使用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正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箱體及夾模前后移動立體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夾模開合裝置及夾模立體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夾模開合裝置、夾模及彎頭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3]如圖1和2所7K,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包括箱體I,箱體I上依次安裝夾模前后移動裝置2、夾模間距調整裝置3、夾模上下移動裝置4、夾模開合裝置5以及夾模6。
[0024]夾模前后移動裝置2包括移動底板203、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一導向機構。
[0025]上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箱體I上的電機201、同步帶輪202和204、絲桿205、螺母206,電機201兩側各有一根絲桿205,其輸出軸上安裝第一同步帶輪202,絲桿205通過支承件安裝在箱體I內,其上安裝第二同步帶輪204,移動底板203的一面安裝螺母206,并穿套在絲桿205外。[0026]上述第一導向機構設置在移動底板203和箱體I底面之間。
[0027]本實施例的第一導向機構是指安裝在箱體上的滑軌207和與之對應的安裝在移動底板203下平面的滑座208。
[0028]電機201驅動第一同步帶輪202,通過帶傳動驅動絲桿205轉動,從而使螺母206帶動移動底板203沿著第一導向機構前后移動。
[0029]上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401、電機座402、支座408、絲桿403、螺母404、螺母座405,支座408上固定電機座402,電機座402上固定電機401,電機401的輸出軸與絲桿403通過聯軸器連接傳動,螺母404固定在螺母座405上,并與其同時穿套在絲桿403外,通過電機401驅動,螺母404及螺母座405沿著第三導向機構上下移動,第三導向機構設置在支座408與螺母座405之間。
[0030]本實施例的第三導向機構是指安裝在螺母座405上的滑軌407和與之對應的安裝在支座408內側面的滑座406。
[0031]上述支座408有兩種結構,即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固定在移動底板203上,第二支座與移動底板203之間設置第二導向機構。
[0032]上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通過電機座302安裝在移動底板203上的電機301、第一螺桿303、第二螺桿304、第三螺桿305、第一螺母306、第二螺母307、第三螺母308、齒輪309和310、同步帶輪311和312,第一螺桿303、第二螺桿304、第三螺桿305同時穿過第一支座并由其支承,電機301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第一螺桿303 —端連接,另一端穿過一個安裝第一螺母306的第二支座,第一螺母306穿套在第一螺桿303外,第一螺桿303上還穿套有一個主動齒輪309,通過穿套在第二螺桿304的被動齒輪310將運動傳遞給第二螺桿304,第二螺桿304 —端安裝一個同步帶輪311,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二螺母307的第二支座,第二螺母307穿套在第二螺桿304外,第三螺桿305的一端也安裝一個同步帶輪312,第二螺桿304通過帶傳動將運動傳遞給第三螺桿305,第三螺桿305的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三螺母308的第二支座,第三螺母308穿套在第三螺桿305外,電機301驅動第一螺桿303轉動,同時通過齒輪傳動和帶傳動帶動第二螺桿304和第三螺桿305轉動,從而帶動所對應的第二支座沿著第二導向機構左右移動,即可調整各個夾模6之間的間距。
[0033]本實施例的第二導向機構是指安裝在第二支座下面的滑座312和與之對應的安裝在移動底板203上的滑軌314。
[0034]當半成品換熱器工件的孔距發生改變時,即可通過夾模間距調整裝置進行調整,左右移動的距離可以通過改變各個絲桿的螺距進行控制,也可以通過改變齒輪傳動比或者帶輪傳動比進行控制。
[0035]上述夾模開合裝置5包括安裝法蘭501和氣缸502,氣缸502通過安裝法蘭501安裝在螺母座405的下方。
[0036]上述氣缸502帶有可以開合的前、后氣爪503和504,上述夾模6安裝包括前夾模601和后夾模602,分別安裝在前、后氣爪503和504上,通過氣缸502控制氣爪503和504的開合,從而控制前、后夾模的開與合以便松開或夾緊彎頭7。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體、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夾模開合裝置以及夾模;夾模由夾模開合裝置開合,夾模開合裝置由夾模上下移動裝置上下移動,夾模間距調整裝置調整夾模開合裝置之間的距離,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前后移動夾模開合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模前后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底板、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一導向機構,移動底板設置在支承體底面上,移動底板與第一驅動機構之間設置第一導向機構,第一驅動機構由第一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承體上的電機、絲桿螺母傳動機構,絲桿螺母傳動機構的絲桿與電機輸出軸固定,螺母與移動底板固定,螺母穿套在絲桿外,通過電機驅動絲桿,螺母帶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螺母傳動機構有二套,相互平行設置,絲桿上固定一同步帶輪、電機軸上固定另一同步帶輪,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通過電機驅動絲桿,螺母帶動移動底板在支承體底面上前后移動。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模間距調整裝置包括第二驅動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第二導向機構設置在夾模開合裝置和移動底板之間,第二驅動機構由第二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夾模開合裝置在移動底板上移動,從而改變夾模開合裝置之間的間距。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第一絲桿、第二絲桿、第三絲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齒輪、同步帶輪,第一絲桿、第二絲桿、第三絲桿同時穿過第一支座并由其支承,電機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第一絲桿一端連 接,另一端穿過一個安裝第一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螺母穿套在第一絲桿外,第一絲桿上還穿套有一個主動齒輪,通過穿套在第二絲桿的被動齒輪將運動傳遞給第二絲桿,第二絲桿一端安裝一個同步帶輪,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二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螺母穿套在第二絲桿外,第三絲桿的一端也安裝一個同步帶輪,第二絲桿通過帶傳動將運動傳遞給第三絲桿,第三絲桿的另一端也穿過一個安裝第三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螺母穿套在第三絲桿外,電機驅動第一絲桿轉動,同時帶動第二絲桿和第三絲桿轉動,從而帶動所對應的第二支座左右移動而調整各個夾模之間的間距。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模上下移動裝置包括第三驅動機構、第三驅動機構支撐座、第三導向機構和支撐夾模開合裝置的支座,第三導向機構設置在第三驅動機構支撐座和支撐夾模開合裝置的支座之間,第三驅動機構由第三導向機構導向而驅動支座上下移動,從而使夾模開合裝置上下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絲桿、螺母,支撐座上固定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桿連接,螺母固定在螺母座上,螺母穿套在絲桿外,第三導向機構設置在支撐座與螺母座之間,通過電機驅動,螺母及螺母座沿著第三導向機構移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包括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第一支撐座固定在移動底板上,第二支撐座與移動底板之間設置第二導向機構。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插彎頭機的自動取彎頭及插彎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模開合裝置包括氣缸,氣缸設置可以開合的氣爪,夾模包括前夾模和后夾模,前夾模和后夾模分別固定在 氣爪上,氣爪的開合控制前夾模、后夾模的開合,從而松開或夾緊彎頭。
【文檔編號】B23P19/00GK203599795SQ20132040884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鄭良才, 封迪慶 申請人:寧波精達成形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