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銷釘的對稱鉚接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產品的加工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手工鉚接一端,調頭再鉚接另一端,不但效率低,而且難以保證產品L1-L2≤0.2的要求,如圖1所示。加之需要鉚接的銷釘3J1材料強度極高,成形困難,手工鉚接時用力過大則易傷產品,反之過小則滿足不了退出力不小于600N的技術要求,同時容易損傷產品,不適用于大批量加工。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需要對傳統鉚接方法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證產品加工質量的兩端對接對稱鉚接裝置。
一種銷釘的對稱鉚接裝置,該鉚接裝置包括:模柄、左斜塊、右斜塊、定位件、左凹模芯、右凹模芯、左頂針、右頂針、左彈簧、右彈簧、產品組件、墊塊、卡板、螺桿、固定板、墊板;所述模柄位于整個鉚接裝置的最上端,左斜塊、右斜塊分別固定在模柄的相對兩端,且左斜塊、右斜塊上的斜面對應設置;定位件固定在墊板的相應位置,用于限制產品組件在縱向的位置;所述左凹模芯、右凹模芯相對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固定在墊板上;左頂針、左彈簧配合在一起,可在左凹模芯限位槽內運動,并在左彈簧作用下回位;右頂針、右彈簧配合在一起,可在右凹模芯限位槽內運動,并在右彈簧作用下回位;所述產品組件在左凹模芯、右凹模芯中可通過左頂針、右頂針、左彈簧、右彈簧進行角向和圓周限位;卡板呈凹形結構,與墊塊、螺桿共同作用下固定產品組件的一端,產品組件可通過螺桿調節上、下滑動。
本發明是技術人員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既可以提高產品的加工效率,又能保證產品質量,特別適合批量生產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樣件成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為樣件成品組件待鉚接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鉚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剖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涉及一種材料為3J1(σ≥1300MPa)的銷釘兩端對接對稱鉚接,鉚接后L1-L2≤0.2,銷釘的退出力不小于600N,同時不得使產品變形、表面不得損傷的一種生產方法和加工裝置。 本發明在鉚接前將產品組件用卡板、墊塊、螺釘壓緊,伸出待鉚銷,利于安全操作。再分別設計斜契上模和分塊組合式下模。
如圖3、圖4所示,一種銷釘的對稱鉚接裝置,其包括:模柄1、左斜塊2、右斜塊3、定位件4、左凹模芯5、右凹模芯6、左頂針7、右頂針8、左彈簧9、右彈簧10、產品組件11、墊塊12、卡板13、螺桿14、固定板15、墊板16。模柄1位于整個鉚接裝置的最上端,左斜塊2、右斜塊3分別固定在模柄1的相對兩端,且左斜塊2、右斜塊3上的斜面對應設置。定位件2固定在墊板16的相應位置,用于限制產品組件11在縱向的位置。左凹模芯5、右凹模芯6相對固定在固定板15上,固定板15固定在墊板16上。左頂針7、左彈簧9配合在一起,可在左凹模芯5限位槽內運動,在左彈簧9作用下回位。右頂針8、右彈簧10配合在一起,可在右凹模芯6限位槽內運動,在右彈簧10作用下回位。產品組件11在左凹模芯5、右凹模芯6中可通過左頂針7、右頂針8、左彈簧9、右彈簧10進行角向和圓周限位;卡板14呈凹形結構,與墊塊12、螺桿14共同作用下固定產品組件11,產品組件11可通過螺桿14上、下滑動。鉚接過程則通過左斜塊2、右斜塊3將垂直力均分給左頂針7、右頂針8,完成兩端均勻對接鉚接。
本發明的關鍵之處是將沖床的垂直力,通過物理力學原理由兩個斜塊傳遞分解為橫向分力和摩擦力,左頂針7、右頂針8的運動距離由沖床行程控制。本發明加工效率高,質量穩定可靠,可推廣運用到各種加工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