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沖床滑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沖床滑塊運動頻次的預測系統。
背景技術:
沖床是一種常見的機械加工設備,工藝簡單,材料利用率高,操作要求低,通過模具設計可以直接沖壓成型一些切削加工很難加工的工件。沖床一般包括工作臺和設置在工作臺上方可上下運動沖擊的滑塊,下模設置在工作臺上,上模設置在滑塊的底部,通過滑塊下落產生的沖擊力對板材進行沖壓加工。滑塊長期上下滑動后,會使得在滑塊運動時的每分鐘頻次產生一定的誤差,從而造成產品廢品率的提升,影響產品質量。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及時對沖床的滑塊頻次進行調整,現有技術中沖床滑塊的運行速度只有離合器吸合后帶動滑塊運行后編碼器提供數據給可編程控制器才能顯示出滑塊速度,也就是說,只有當滑塊運動后才能檢測其速度,因此只有當實際操作時才能發現滑塊的速度存在問題,此時操作人員才會對滑塊的運動頻次進行調整,調整后再進行測試直至調整到目標的要求,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原材料,而且操作十分麻煩,也容易發生人機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沖床滑塊運動頻次的預測系統,能夠在滑塊處于靜態時就可預知滑塊運動時的每分鐘頻次(s.p.m)。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沖床滑塊運動頻次的預測系統,包括主電機,所述主電機與變頻器相連,所述變頻器的輸出端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顯示屏相連;所述可編程控制器用于根據變頻器輸出的脈沖信號計算所述主電機的轉速,并根據主電機的轉速和沖床的傳動比計算沖床滑塊的運動頻次。
所述變頻器為V1000變頻器。
所述顯示屏為人機界面觸摸屏。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發明可以事先按目標s.p.m進行沖壓作業,避免滑塊作運動后再進行調整的麻煩和時間浪費,同時保證了沖壓模具的受損情況以及第一個產品的合格率。因為整個調整過程中滑塊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因此降低了沖壓過程中的人機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在整機連線自動沖壓模式下,可通過該系統使得不同沖床事先設定在同一s.p.m狀態下,有效連線同步運作,并且可根據不同產品工藝情況進行預先設定,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操作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變頻器的連接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沖床滑塊運動頻次的預測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主電機,所述主電機與變頻器相連,所述變頻器的輸出端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顯示屏相連;所述可編程控制器用于根據變頻器輸出的脈沖信號計算所述主電機的轉速,并根據主電機的轉速和沖床的傳動比計算沖床滑塊的運動頻次。其中,所述顯示屏為人機界面觸摸屏,通過該人機界面觸摸屏不僅可以顯示滑塊的運動頻次,還可以對可編程控制器進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
如圖2所示,所述變頻器為V1000變頻器,V1000變頻器的R、S和T三個端口連接三相電源,U1、V1和W1三個端口與主電機相連,INV-+V端口與INV-AC端口之間通過一個電阻VR相連,INV-S1端口通過一個電容與INV-SC端口相連,INV-S2端口通過另一個電容與INV-SC端口相連,P0端口作為脈沖信號輸出端口與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沖床上裝有主電機,主電機由變頻器實現無級變速,在電機啟動后,根據變頻器輸出的脈沖信號輸入給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計算出目前的主電機轉速,并根據沖床設計時的傳動比和目前的主電機轉速算出最終輸出端的轉速,也就是滑塊運作的每分鐘頻次(s.p.m)并且通過人機界面顯示在屏幕上。其計算方式為:s.p.m=n*ω,其中,s.p.m為滑塊運作的每分鐘頻次,n為沖床的傳動比,ω為主電機轉速,單位為轉/分鐘。
不難發現,本發明通過變頻器和可編程控制器在滑塊處于靜態時計算出沖床滑塊的運動頻次,并通過顯示屏進行顯示,如此可以事先按目標s.p.m進行沖壓作業,避免滑塊作運動后再進行調整的麻煩和時間浪費,同時保證了沖壓模具的受損情況以及第一個產品的合格率。因為整個調整過程中滑塊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因此降低了沖壓過程中的人機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在整機連線自動沖壓模式下,可通過該系統使得不同沖床事先設定在同一s.p.m狀態下,有效連線同步運作,并且可根據不同產品工藝情況進行預先設定,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操作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