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裝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光學瞄準鏡作為野外狩獵、體育射擊等槍支的主要部件之一,決定著槍支的準度,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量。國內光學瞄準鏡制造產業發展至今,其產量占世界光學瞄準鏡產量的70%占世界瞄準鏡生產的半壁江山。然而我國光學瞄準鏡產品普遍屬于中低端產品,且通用性較低。業內周知,國內各家光學瞄準鏡生產企業在加工零件時,主要以“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多臺通用機床、專用機床或數控機床以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形式進行生產,需要較大的初期投資以及較大的生產準備周期,同時需要較多的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不能夠適用產品的訂單的多變性,生產線不能進行柔性調整,同時也影響了產品品質的進一步提升,上述因素制約了該產業的發展。
并且生產線中所用機床,其尾座加載通常采用人工推進方式,該方式一方面加載無法控制,另一方面需要人工操作,不利于標準化、統一化智能加工,無法保證加工的效率以及質量,因此急需研發一種可以彌補該缺點的機構,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本專利是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經檢索,未發現與本發明相同或相似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自動化和高效無人化操作環境,解決工件夾緊過程中的快速裝夾和裝夾穩定性問題,并實現光學瞄準鏡鏡身外圓加工時的自動控制夾緊力加載效果,以及智能化加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包括頂尖、頂尖套筒和右端蓋、尾架基座、彈性件、壓緊螺釘、傳動件;尾架基座設于機床導軌上,套筒設置于基座的內孔中,彈性件的一側與右端蓋連接,彈性件的另一側與連接套筒的右端面相連接,壓緊螺釘設于右端蓋上,壓緊螺釘的末端伸入彈性件受力軸心中。
進一步的:傳動件可在驅動力下隨尾架基座軸向移動,對工件加載,同時彈性件產生彈性變形,驅動力下隨尾架基座軸向移動,同時彈性件產生彈性形變,達到加載預設值。
進一步的:傳動件的驅動力由電機、氣壓、液壓缸的任意一種提供。
進一步的:彈性件為尾矩形彈簧、圓柱形彈簧中的一種,彈性件通過精確計算后制造而成。
進一步的:傳傳動件為絲杠、齒輪等傳動方式中的一種。
進一步的:壓緊螺釘具備可調節性。
進一步的:右端蓋設在頂尖套筒的右側,右端蓋的左端面與彈性件的右端相連。
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在驅動力作用下,使尾架基座軸向移動,帶動頂尖加緊工件,加緊過程中,彈性件受力壓縮,鎖緊后為工件加緊提供穩定的載荷。該夾緊力加載機構,結構簡單緊湊,容易實現,操作簡單,在專用彈性件作用下,能自動控制加載,為工件夾緊提供持續穩定的夾緊力,提高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識:1-頂尖;2-頂尖套筒;3-尾架基座;4-彈性件;5-端蓋;6-壓緊螺釘;7-傳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如圖1所示,一種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包括頂尖1、頂尖套筒2和右端蓋5、尾架基座3、彈性件4、壓緊螺釘6、傳動件7;尾架基座3設于機床導軌上,套筒2設置于基座3的內孔中,彈性件4的一側與右端蓋5連接,彈性件4的另一側與連接套筒2的右端面相連接,壓緊螺釘6設于右端蓋5上,壓緊螺釘6的末端伸入彈性件4受力軸心中。其中與尾架基座3相連接的彈性件4為絲杠,絲杠在電機驅動下軸向移動;右端蓋5的左端面連接彈性件,彈性件提供加載力,且具備可伸縮性,可通過壓緊螺釘進行加載力的調節。
如圖2所示,彈性件為矩形彈簧,設置于壓緊螺釘的伸出端,壓緊螺釘具有支撐、定位和調節加載力作用。
上述光學瞄鏡鏡身加工夾緊力加載控制機構,首先通過壓緊螺釘6進行夾緊力的預設調節,然后電機提供驅動力,使尾架基座3在絲杠作用下軸向移動,帶動頂尖1加緊工件,夾緊過程中,彈性件4受力壓縮,達到預設載荷后,為工件加緊提供穩定的夾緊力。該加載控制機構,結構簡單緊湊,容易實現,操作簡單,在專用彈性件4作用下,能自動控制加載,為工件夾緊提供持續穩定的夾緊力,提高加工質量。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本發明專利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相關人士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內容并不限制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發明專利的精神實質所作的任何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落入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