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5479閱讀:412來源:國知局
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左浮筒、右浮筒為液浮陀螺重要零件,如圖1所示,兩個零件均為鋁合金薄壁件,設計要求兩個零件進行組合后加工φ26h7mm外圓,同時要求此外圓與兩端基準孔同軸度不大于φ0.01mm,以前采取在左浮筒與右浮筒配合處點502膠液,將兩個零件組合固緊后使用頂尖裝夾頂車外圓,加工后的外圓在未去除膠液時檢測同軸度完全合格,但將膠液去除后,進入裝配車間進行二次組裝檢測外圓與兩端基準孔同軸度40%都超差,從而給裝配帶來進度瓶頸。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該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實現了無膠液連接左、右浮筒,避免了膠液層厚度對左、右浮筒組合狀態的影響,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左、右浮筒組合加工外圓同軸度超差問題,使其合格率由60%提升為99%。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包括左浮筒、右浮筒;所述左浮筒內置有連接脹胎,連接脹胎前段為固定盤狀結構、后段為側向可伸縮的彈性結構,連接脹胎中有通孔,連接脹釘穿過連接脹胎中的通孔,連接脹釘后端為椎體狀,連接脹釘前端螺紋連接有螺帽,螺帽外徑大于連接脹胎通孔直徑;所述右浮筒后端底部有螺孔,連接螺釘前端與右浮筒上的螺孔螺紋連接,連接螺釘后端置入連接脹胎前段盤狀結構的孔內。

所述連接脹胎通孔的后端也為錐體狀,使得在連接脹釘后端進入至連接脹胎通孔過程中,連接脹胎后段側向外伸。

所述右浮筒后端底部的螺孔為M1.6螺紋孔。

所述連接脹釘和螺帽的材質均為鈦合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實現了無膠液連接左、右浮筒,避免了膠液層厚度對左、右浮筒組合狀態的影響,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左、右浮筒組合加工外圓同軸度超差問題,使其合格率由60%提升為99%。

附圖說明

圖1是左浮筒和右浮筒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1-左浮筒,12-右浮筒,21-連接脹釘,22-螺帽,23-連接脹胎,24-連接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左右浮筒組合同軸加工裝配結構,包括左浮筒11、右浮筒12;所述左浮筒11內置有連接脹胎23,連接脹胎23前段為固定盤狀結構、后段為側向可伸縮的彈性結構,連接脹胎23中有通孔,連接脹釘21穿過連接脹胎23中的通孔,連接脹釘21后端為椎體狀,連接脹釘21前端螺紋連接有螺帽22,螺帽22外徑大于連接脹胎23通孔直徑;所述右浮筒12后端底部有螺孔,連接螺釘24前端與右浮筒12上的螺孔螺紋連接,連接螺釘24后端置入連接脹胎23前段盤狀結構的孔內。

所述連接脹胎23通孔的后端也為錐體狀,使得在連接脹釘21后端進入至連接脹胎23通孔過程中,連接脹胎23后段側向外伸。

所述右浮筒12后端底部的螺孔為M1.6螺紋孔。

所述連接脹釘21和螺帽22的材質均為鈦合金。

由于連接脹胎23只起固定連接作用,不承受切削力,為了滿足與右浮筒12連接端為非彈性結構,以實現連接釘與其孔的對接,連接脹胎設計為彈性結構。由于左浮筒11、右浮筒12為薄壁鋁合金零件,質量非常輕,而重量基本集中在左浮筒11一端,如果整體太重,加工過程中質心偏斜嚴重,會導致零件加工質量難以保證,故連接脹胎23設計為倒角U型結構,且連接螺釘24和螺帽22選材為比重較小的鈦合金,以減輕工裝重量。

通過螺帽22擰緊連接脹釘21,連接脹釘21外錐面與連接脹胎23內錐面擠脹力使連接脹胎23彈性徑向撐脹,實現連接脹胎23與左浮筒11的固緊。連接螺釘24通過與右浮筒M1.6-6H螺紋孔連接,其另一端插入連接脹胎23φ3.5孔內,如此實現左浮筒11、右浮筒12的連接關系。

組合后在精密車床上采取頂夾兩端頂尖孔,車床主軸端裝帶撥桿的撥盤,其撥桿插入左浮筒11端面的M2螺紋孔內,撥動左浮筒轉動,并通過本發明的結構帶動右浮筒12隨之旋轉,實現組合頂車外圓加工。

由此,本發明:

a)突破了左、右浮筒膠液連接這一傳統連接技術,使左、右浮筒多次重復組裝狀態始終保持一致,從而將左、右浮筒組合加工外圓同軸度的合格率由60%提高至99%;

b)由此還減縮了工藝規程的粘膠和去膠兩道工序,在提高合格率的同時,還大大節約了工時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C)為裝配掃清了技術障礙,為推動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