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用于零件加工的胎具,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鏜床筒形零件加工的胎具。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機加工行業中加工筒形零件時,通常都是在車床上加工。遇到加工大型筒形零件,還要借助于輔助器具,如用心軸來配合加工。心軸的重量比較重,加上大型筒形零件的自身重量,這樣總重量就很重,在安裝時要先將心軸放入筒形零件中,然后將心軸和零件一同用天車吊到車床上,先將心軸固定,然后調節心軸找正筒形零件,當加工完零件的一個端面后,還要將整個心軸和零件整體再用天車吊下來,將零件轉換180度,再重復剛才的動作把零件吊到車床上找正,這樣加工過程就會比較麻煩也比較復雜,過程中需要至少兩名操作工人配合來完成,這樣就會造成加工時間長,效率低下。在找正零件后,車床的加工過程中,大型筒形零件會旋轉起來,零件自身比較重,旋轉起來力矩就會很大,也會給周圍的人和事物帶來安全危險,操作過程安全系數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鏜床筒形零件加工的胎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鏜床筒形零件加工的胎具,包括一對呈鏡像對稱設置的支撐組件和兩根定位軸,所述支撐組件由相互垂直焊接呈成“∟”型的橫板和豎板組成,所述豎板中部形成兩個水平的定位孔,豎板上頂面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相互連通的上段V型槽和下段矩形槽形成;定位軸依次穿過兩塊豎板上位于同側的定位孔。
所述橫板平行設置于鏜床的工作平臺上,且與工作平臺固定連接。
所述定位孔的孔徑與定位軸的外徑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在鏜床上加工筒形零件的胎具,使筒形零件端面的加工能夠在鏜床上完成,增加了鏜床的加工范圍,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定位,零件裝卸方便,不需找正,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也緩解了現有操作人員緊缺的壓力,提高了加工安全系數,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機床平臺的加工長度范圍內人工調節,滿足了各種長度筒形零件的加工要求,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支撐組件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支撐組件的左視圖。
其中:
1 橫板 2 豎板
3 定位槽 4 定位孔
5 定位軸 6 支撐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鏜床筒形零件加工的胎具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用于鏜床筒形零件加工的胎具,包括一對呈鏡像對稱設置的支撐組件6和兩根定位軸5,所述支撐組件6由相互垂直焊接呈成“∟”型的橫板1和豎板2組成,所述豎板2中部形成兩個水平的定位孔4,豎板2上頂面形成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由相互連通的上段V型槽和下段矩形槽形成;定位軸5依次穿過兩塊豎板2上位于同側的定位孔4。
所述橫板1平行設置于鏜床的工作平臺上,且與工作平臺固定連接。
所述定位孔4的孔徑與定位軸5的外徑相配合。
所述定位槽3上段V型槽的開口尺寸可根據筒形零件直徑的大小來制作。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工作時,將兩根定位軸5分別穿入兩塊豎板2上位于同側的定位孔4中,這樣兩件支撐組件6的豎板2就自動平行了,胎具自然就找正了。然后將需要加工的筒形零件放在定位槽3上段V型開口部中,這樣筒形零件的軸線就自動與工作平臺的平面平行了。
本實用新型使筒形零件端面的加工能夠在鏜床上完成,增加了鏜床的加工范圍,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定位,零件裝卸方便,不需找正,又由于鏜床的操作平臺本身帶有旋轉能力,所以兩個端面在加工時,只需旋轉一下平臺就行啦,不需要再重新安裝,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也緩解了現有操作人員緊缺的壓力,同時在鏜床上加工大型筒形零件時,零件本身也不會旋轉,所以也提高了加工安全系數,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機床平臺的加工長度范圍內人工調節,滿足了各種長度筒形零件的加工要求,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