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自動壓榨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40826閱讀:240來源:國知局
一種自動壓榨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壓榨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使用方便,便攜、小型的壓榨裝置用于小眾人士以簡單的手工壓榨。現有技術中的這種壓榨裝置通常包括上下兩塊壓板,上下兩塊壓板以開合方式連接,將待壓制的物品放于上下壓板之間,再手工對閉合的上下壓板施加壓力,實現壓榨。

這種壓榨裝置和壓榨方式,需要人工手動施壓,操作不夠方便,壓力大小不均。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壓榨方便的自動壓榨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甚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自動壓榨裝置,該自動壓榨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手段實現。

提供一種自動壓榨裝置,設置有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鉸接裝置及開合鎖定裝置;

所述上配合裝置和所述下配合裝置通過鉸接裝置活動連接,所述上配合裝置具有上發熱機構,所述下配合裝置具有下發熱機構,所述上配合裝置繞所述鉸接裝置的軸旋轉以遠離或者靠近所 述下配合裝置實現自動壓榨裝置的打開或者閉合,所述開合鎖定裝置裝配于所述上配合裝置和所述下配合裝置之間將所述上配合裝置與所述下配合裝置鎖緊或者松開。

優選的,上述上配合裝置設置有上螺紋孔,所述下配合裝置設置有下螺紋孔,所述開合鎖定機構設置有螺桿和驅動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螺桿旋轉,所述螺桿的位置與所述上螺紋孔、下螺紋孔對應,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螺桿裝配于所述下螺紋孔、所述上螺紋孔;

在鎖緊狀態時,所述螺桿裝配于所述下螺紋孔和所述上螺紋孔;

在打開狀態時,所述螺桿脫離所述上螺紋孔。

優選的,上述上配合裝置設置有上基板和上壓合板,所述上壓合板與所述上基板固定連接,所述上壓合板固定于所述上基板的內側位置,上發熱機構設置于上壓合板與上基板之間,上發熱機構與上壓合板相貼,所述上基板一端與所述鉸接裝置固定連接,所述上基板另一端設置有上螺紋孔。

優選的,上述下配合裝置設置有下基板和下壓合板,所述下壓合板與所述下基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壓合板固定于所述下基板的內側位置,下發熱機構設置于下壓合板與下基板之間,下發熱機構與下壓合板相貼;

所述下壓合板與所述上壓合板匹配,在關閉狀態下,所述上壓合板與所述下壓合板相貼;

所述下基板一端與所述鉸接裝置固定連接,所述下基板另一端設置有下螺紋孔。

優選的,上述上配合裝置還設置有上輔助板,所述上輔助板固定于所述上基板的外側,所述上輔助基板設置有上輔助螺紋孔,所述上輔助螺紋孔與所述上螺紋孔位置對應,所述上輔助螺紋孔的螺紋與所述上螺紋孔的螺紋相同。

優選的,上述下配合裝置還設置有下輔助板,所述下輔助板固定于所述下基板的外側,所述下輔助基板設置有下輔助螺紋孔,所述下輔助螺紋孔與所述下螺紋孔位置對應,所述螺桿穿過所述下輔助螺紋孔并到達所述下螺紋孔。

優選的,上述驅動機構設置為馬達,馬達驅動所述螺桿轉動。

優選的,上述驅動機構設置為馬達和變速箱,所述馬達與所述變速箱配合,所述變速箱驅動所述螺桿轉動。

優選的,上述馬達為根據電流方向進行正反轉轉動并根據電流大小進行轉速調整的馬達。

優選的,上述的自動壓榨裝置,還設置有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設置有主控芯片、電源、溫度探測單元、溫度控制單元、行程監測單元和電機控制單元,所述溫度探測單元的探測端設置于上發熱機構、下發熱機構,溫度探測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主控芯片的溫度采集端連接,主控芯片的溫度信號輸出端與溫度控制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溫度控制單元的輸出端分別控制上發熱機構、下發熱機構;

所述電機控制單元與馬達連接,所述行程監測單元、所述電機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主控芯片雙向連接,所述行程監測單元監測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之間的間距,并將所監測的結果輸入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根據所述行程監測單元的結果輸出控制信息至所述電機控制單元,所述電機控制單元控制馬達的轉動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壓榨裝置,設置有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鉸接裝置及開合鎖定裝置;所述上配合裝置和所述下配合裝置通過鉸接裝置活動連接,所述上配合裝置具有上發熱機構,所述下配合裝置具有下發熱機構,所述上配合裝置繞所述鉸接裝置的軸旋轉以遠離或者靠近所述下配合裝置實現自動壓榨裝置的打開或者閉合,所述開合鎖定裝置裝配于所述上配合裝置和所述下配合裝置之間將所述上配合裝置與所述下配合裝置鎖緊或者松開。該自動壓榨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壓榨方便的特點。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壓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上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的控制機構的電路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實施例3中控制機構的主控芯片的電路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實施例3中控制機構的溫度探測單元的電路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實施例3中控制機構的溫度控制單元的電路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實施例3中控制機構的行程監測單元的電路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壓榨裝置實施例3中控制機構的電機控制單元的電路圖。

在圖1至圖8中,包括:

上螺紋孔110、上基板120、上壓合板130、

上輔助板140、上輔助螺紋孔141、

下螺紋孔210、下基板220、下壓合板230、

下輔助板240、下輔助螺紋孔241、

螺桿300、馬達400、變速箱500、鉸接裝置600、

主控芯片710、電源720、溫度探測單元730、

溫度控制單元740、行程監測單元750、電機控制單元760。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自動壓榨裝置,如圖1所示,設置有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鉸接裝置600及開合鎖定裝置。上配合裝置具有上發熱機構,下配合裝置具有下發熱機構。上發熱機構可以設置為發熱 片或者熱盤或者其它發熱結構。下發熱機構可以設置為發熱片或者發熱盤或者其它發熱結構。

上配合裝置和下配合裝置通過鉸接裝置600活動連接,上配合裝置繞鉸接裝置600的軸旋轉以遠離或者靠近下配合裝置實現自動壓榨裝置的打開或者閉合。鉸接裝置可以設置為合頁或者其他鉸接裝置。

在打開狀態時,可以放入待壓榨的物體;在閉合狀態時,可以利用發熱的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對放入的物體進行施壓,可用于植物種子油脂的壓榨,塊狀物體粉末化壓制等。

開合鎖定裝置裝配于上配合裝置和下配合裝置之間將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鎖緊或者松開。

具體的,上配合裝置設置有上螺紋孔110,下配合裝置設置有下螺紋孔210,開合鎖定機構設置有螺桿300和驅動機構。

驅動機構驅動螺桿300旋轉,螺桿300的位置與上螺紋孔110、下螺紋孔210對應,驅動機構驅動螺桿300裝配于下螺紋孔210、上螺紋孔110。在鎖緊狀態時,螺桿300裝配于下螺紋孔210和上螺紋孔110,將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之間鎖緊,由于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在此過程中距離越來越近,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之間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能夠對其中放置的物品進行壓榨。

在打開狀態時,螺桿300脫離上螺紋孔110,使得上配合裝置可以從下裝配裝置處打開。

具體的,上配合裝置設置有上基板120和上壓合板130,上壓 合板130與上基板120固定連接,上壓合板130固定于上基板120的內側位置,上發熱機構設置于上壓合板與上基板之間,上發熱機構與上壓合板相貼,上基板120一端與鉸接裝置600固定連接,上基板120另一端設置有上螺紋孔110。上壓合板130是壓榨過程中的工作面。通過設置上基板120,一方面便于裝配上壓合板130,同時可以通過上基板120與其它部件裝配而不破壞上壓合板130的有效工作面,此外,上基板120大于上壓合板130,可以利用杠桿原理在施壓狀態是使得上壓合板130與下壓合板230之間的壓力更大,壓榨效果更好。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指的內側是以壓榨的工作面所在的一側為內側的。

對應的,下配合裝置設置有下基板220和下壓合板230,下壓合板230與下基板220固定連接,下壓合板230固定于下基板220的內側位置,下發熱機構設置于下壓合板與下基板之間,下發熱機構與下壓合板相貼。下壓合板230與所述上壓合板130匹配,在關閉狀態下,上壓合板130與下壓合板230相貼。下基板220一端與鉸接裝置600固定連接,下基板220另一端設置有下螺紋孔210。下壓合板230是壓榨過程中的工作面。通過設置下基板220,一方面便于裝配下壓合板230,同時可以通過下基板220與其它部件裝配而不破壞下壓合板230的有效工作面,此外,下基板220大于下壓合板230,可以利用杠桿原理在施壓狀態是使得下壓合板230與上壓合板130之間的壓力更大,壓榨效果更好。

為了進一步提高鎖緊效果,上配合裝置還設置有上輔助板140,上輔助板140固定于上基板120的外側,上輔助基板設置有上輔助螺紋孔141,上輔助螺紋孔141與上螺紋孔位置對應,上輔助螺紋孔141的螺紋與上螺紋孔的螺紋相同。

下配合裝置還設置有下輔助板240,下輔助板240固定于下基板220的外側,下輔助基板設置有下輔助螺紋孔241,下輔助螺紋孔241與下螺紋孔位置對應,螺桿300穿過下輔助螺紋孔241并到達下螺紋孔。

驅動機構設置為馬達400和變速箱500,馬達400與變速箱500配合,變速箱500驅動螺桿300轉動。馬達400為根據電流方向進行正反轉轉動并根據電流大小進行轉速調整的馬達。

該自動壓榨裝置還設置有控制機構,如圖3所示,控制機構設置有主控芯片710、電源720、溫度探測單元730、溫度控制單元740、行程監測單元750和電機控制單元760。

電源720用于對其它功能單元供電,溫度控制單元740用于控制上、下發熱機構的發熱情況,溫度探測單元730用于探測上、下壓合板的溫度,電機控制單元760用于控制馬達的工作狀況,行程監測單元750用于監測上蓋板距離下蓋板之間的間距。

具體的,溫度探測單元730的探測端設置于上發熱機構、下發熱機構,溫度探測單元730的信號輸出端與主控芯片710的溫度采集端連接,主控芯片710的溫度信號輸出端與溫度控制單元740的輸入端連接,溫度控制單元740的輸出端分別控制上發熱機 構、下發熱機構。

電機控制單元760與馬達連接,行程監測單元750、電機控制單元760分別與所述主控芯片710雙向連接,行程監測單元750監測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之間的間距,并將所監測的結果輸入至所述主控芯片710,主控芯片710根據所述行程監測單元750的結果輸出控制信息至所述電機控制單元760,電機控制單元760控制馬達的轉動情況。

該自動壓榨裝置,其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將待壓榨的物品放入下壓合板230表面后,將上配合裝置蓋住。開啟馬達400,馬達400開始進入單向轉動狀態,驅動螺桿300旋轉,旋轉的螺桿300逐漸穿過并進入上螺紋孔110、上輔助螺紋孔141,逐漸將上配合裝置、下配合裝置鎖緊。當旋轉一定時間后,由于上配合裝配、下配合裝置之間的距離已定,在旋轉過程中,螺桿300的端部達到距離所述變速箱500最遠的位置后,此時馬達400仍然保持轉動狀態,在此狀態下,上壓合板130與下壓合板230之間壓力瞬間達到最大,馬達400轉動狀態持續約3-10秒后,馬達400進入反向轉動狀態,逐漸實現解鎖,上配合裝置與下配合裝置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當螺桿300離開上螺紋孔110或者離開上螺紋孔110一段距離后,馬達400停止轉動,將上配合裝置揭開,可將壓榨后的油脂或者物品取走。

為了使得螺桿300在與上螺紋孔接觸配合的過程更順暢,控制芯片控制馬達400在剛開始時以正反轉交替的方式進行。即馬 達400開始工作后先進行正反轉旋轉狀態再依次進入單向轉動狀、反向轉動狀態和退出停止狀態。利用馬達400開始工作后先進行正反轉旋轉狀態使得螺桿300也進行正轉、反轉不斷重復的狀態,便于螺桿300順利與上螺紋孔110配合。

馬達400工作狀態的實現可以通過電路或者控制單元實現,只要能夠實現馬達400這種工作狀態控制的結構或者控制單元均可,在此不一一贅述。

該自動壓榨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壓榨方便的特點。

實施例2。

一種自動壓榨裝置,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驅動機構僅設置為馬達,馬達驅動螺桿轉動。

實施例3。

一種自動壓榨裝置,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或2相同,還具有如下技術特征:該自動壓榨裝置具體采用如圖4所示的電路圖。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