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07365閱讀:1561來源:國知局
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



背景技術:

冷沖壓模具中關于制件的回彈,是現在模具企業特別關心和費解的問題。回彈是業界內最難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模具成本和產品交貨期的關鍵點所在。現在大多企業主要靠CAE分析軟件來進行控制,但是模具到了現場由于各種原因還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場人員只能硬著頭皮去按數據做更改,重新焊接,重新編程、重新上牙床進行調試,對模具成本是個巨大的浪費。特別對于制件為型直角的零件來說,做回彈就比較困難,往往通過模具結構中雙活來實現零件的脫料。

但是對于有些特殊的零件,比如上翻邊類的零件來說,直角部位的回彈是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對于的零件傳統解決回彈的方法在前期CAE方面是無法實現的。因此,亟需一種新的模具機構來解決此類零件的回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實現了上翻邊類零件直角部位的回彈處理及脫件。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包括凸模和位于凸模下方的下模退件器,所述凸模的頂部設置有上彈簧,凸模的一側設置有升降塊,該升降塊底部與凸模相對的一側,設置有上楔形驅動塊;所述下模退件器的底部設置有下彈簧,下模退件器的一側設置有滑塊,該滑塊位于升降塊的下方,且滑塊頂部與下模退件器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斜楔鑲塊;斜楔鑲塊與下模退件器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彎折成型面;滑塊的頂部與下模退件器相背的一側,設置有下楔形驅動塊,且下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與上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對應配合。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滑塊的移動距離為2~5mm。

進一步改進在于:當下彈簧處于自然狀態時,斜楔鑲塊的頂面與下模退件器的頂面平齊。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彎折成型面向下傾斜設置,且彎折成型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6度。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彎折成型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5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中,凸模的頂部設置有上彈簧,凸模的一側設置有升降塊,該升降塊底部與凸模相對的一側,設置有上楔形驅動塊;所述下模退件器的底部設置有下彈簧,下模退件器的一側設置有滑塊,該滑塊位于升降塊的下方,且滑塊頂部與下模退件器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斜楔鑲塊;斜楔鑲塊與下模退件器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彎折成型面;滑塊的頂部與下模退件器相背的一側,設置有下楔形驅動塊,且下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與上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對應配合。使用時,隨著升降塊的下降,上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擠壓下楔形驅動塊的楔形面,進而推動斜楔鑲塊向凸模移動,使得彎折成型面擠壓物料成型。物料成型完成后,斜楔鑲塊恢復原位,脫離負角區域,即可完成物料的取件。因此,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上翻邊類零件直角部位的回彈處理及脫件。

2、本實用新型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對于上翻邊類零件回彈提供了優良的解決方案。大大減少了模具上下壓床的次數和現場制造人員來回調試的次數。為模具的交貨期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為公司節省大量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工作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沖壓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取件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斜楔鑲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凸模;11-上彈簧;

2-下模退件器;21-下彈簧;

3-升降塊;31-上楔形驅動塊;

4-滑塊;41-下楔形驅動塊;

5-斜楔鑲塊;51-彎折成型面;

6-物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2和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包括凸模1和位于凸模1下方的下模退件器2,凸模1的頂部設置有上彈簧11,凸模1的一側設置有升降塊3,該升降塊3底部與凸模1相對的一側,設置有上楔形驅動塊31,物料6放置在下模退件器2上,且物料6的待彎折部分位于上楔形驅動塊31頂部;下模退件器2的底部設置有下彈簧21,下模退件器2的一側設置有滑塊4,具體的,滑塊4的移動距離為2~5mm。該滑塊4位于升降塊3的下方,且滑塊4頂部與下模退件器2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斜楔鑲塊5;具體的,當下彈簧21處于自然狀態時,斜楔鑲塊5的頂面與下模退件器2的頂面平齊。參見圖4所示,斜楔鑲塊5與下模退件器2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彎折成型面51,該彎折成型面51用于擠壓物料的待彎折部分成型;具體的,彎折成型面51向下傾斜設置,且彎折成型面51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6度,保持彎折成型面51為負角的形式。優選的,彎折成型面51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5度。滑塊4的頂部與下模退件器2相背的一側,設置有下楔形驅動塊41,且下楔形驅動塊41的楔形面與上楔形驅動塊31的楔形面對應配合,當升降塊3帶動上楔形驅動塊31下降時,上楔形驅動塊31推動下楔形驅動塊41運動,進而推動斜楔鑲塊5向凸模1移動。

本實用新型沖壓件回彈處理機構的工作原理為:

參見圖1所示,壓機上滑塊下行時上模部分下行,凸模1首先接觸物料6,由于凸模1中的上彈簧11力量大于下模退件器2的下彈簧21力量,凸模1開始下行,下彈簧21開始壓縮,物料6開始預成型。

參見圖2所示,升降塊3帶動上楔形驅動塊31下降時,上楔形驅動塊31推動下楔形驅動塊41運動,進而推動斜楔鑲塊5向凸模1移動(彎折成型面51預先設計成所需要的角度),使物料6貼合在凸模1上,完成模具的沖壓。

參見圖3所示,升降塊3帶動上楔形驅動塊31上升,滑塊4的斜楔鑲塊5開始脫離物料6,由于下彈簧21的力量大于上彈簧11的力量,此時下模退件器2開始向上移動,滑塊4脫離物料6負角后,即可方便將物料6取出。

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