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一般涉及一種新型智能彎管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機械設備制造行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機械設備等制造業中,經常需要將鋼管折彎后才能進行生產加工。彎管機作為機械設備制造行業器件中其中的一個重要零部件,現有技術中的彎管機彎管裝置所出的產品經常遇到圓弧度角度有誤差,給現場焊接造成困難,無法實現自動化工作,工作不能連續,人工操作的效率底下,影響了彎管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新型智能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固定連接有送料氣缸,所述送料氣缸固定連接有物料夾持裝置,所述工作臺上還固定連接有頂出氣缸和物料模具,所述頂出氣缸固定連接有彎管裝置,所述物料模具與所述頂出氣缸相對設置,在所述物料模具與所述頂出氣缸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弧形凹槽,在所述物料模具的上表面上設置有第一定位裝置和第二定位裝置,在所述工作臺上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連接有影像采集裝置,所述工作臺還固定連接有物料傳輸裝置,所述送料氣缸、頂出氣缸、第一定位裝置、第二定位裝置和影響采集裝置電連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工作臺的側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物料夾持裝置上設置有用于固定鋼管的圓形通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圓形通孔的尺寸根據實際需要加工的鋼管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送料氣缸與所述物料模具之間的連接臂a長度大于待加工鋼管長度的1/2。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彎管裝置包括兩片頂板,其之間的夾角為90°。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的,兩片所述頂板的連接處為圓弧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頂板與所述頂出氣缸之間的連接臂b的長度大于所述工作臺橫向寬度的1/2。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影像采集裝置為照相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影像采集裝置為攝像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物料傳輸裝置為傳送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兩個定位裝置,能夠準確的確定鋼管彎折處的實際距離,并且在加工完成以后,通過影像采集裝置將產品的影響處理,確定鋼管彎折角度是否合格,能夠減少殘次品產生的概率,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工作臺;2、送料氣缸;3、物料夾持裝置;4、控制器;5、頂出氣缸;6、彎管裝置;7、物料模具;8、第一定位裝置;9、第二定位裝置;10、支架;11、影像采集裝置;12、物料傳輸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發明,而非對該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發明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請參考圖1,一種新型智能彎管裝置,包括一個工作臺1,在工作臺1上固定連接有送料氣缸2和頂出氣缸5,送料氣缸2通過連接臂a固定連接有具有圓形通孔的物料夾持裝置3,該圓形通孔的直徑通過待加工鋼管的實際尺寸來確定大小,頂出氣缸5通過連接臂b固定連接有彎管裝置6,該彎管裝置6由兩片夾角為90°的頂板組成,并且其連接處為弧形結構,連接臂a的長度大于代加工鋼管長度的1/2,連接臂b的長度大于工作臺1橫向寬度的1/2,在頂出氣缸5的正對面設置有物料模具7,該物料模具正對頂出氣缸5的側面上設置有弧形凹槽,并且在該物料模具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定位裝置8和第二定位裝置9,該兩個定位裝置為計米器,能夠確定鋼管彎折部分距離鋼管的兩端的長度是多少,在工作臺1上送料氣缸2正對的一個側面上固定連接有支架10,支架10上固定連接有影像采集裝置(例如:攝像頭或者照相機等)11,工作臺1連接支架10的側面相鄰的側面上固定連接有物料傳輸裝置12,該物料傳輸裝置12為傳送帶,鋼管在經過加工以后變彎,其一端會落在物料傳輸裝置12上,通過該裝置與鋼管之間的摩擦力,將加工完成的鋼管輸送走。
在鋼管加工過程中,通過第一定位裝置8和第二定位裝置9來確定鋼管在物料模具7處的位置,并將該信號傳遞給安裝在工作臺1側面的的控制器4,該控制器4控制送料氣缸2停止,并且啟動頂出氣缸5,將鋼管夾彎,加工完以后,通過影響采集裝置12來采集鋼管彎折處的圖像信息,并由控制器4確定是否合格。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明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