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
背景技術:
用落地式鏜銑床加工大直徑、高精度工件內孔時,需要機床鏜桿具有良好的強度與回轉精度,且在加工過程中鏜刀不能發生震動。在實際生產中機床鏜桿直徑較小,那么鏜桿剛度較小,極易發生讓刀導致內孔出現錐度;鏜桿回轉精度不高,則往往內孔精度低且粗糙度較差,為此需要進行加工工裝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以此來加工合格的大直徑、高精度工件。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包括與鏜桿安裝使用的錐柄、浮動鏜刀和與錐柄底端固定連接的刀盤,所述刀盤上沿其直徑方向開設有定位槽,所述浮動鏜刀安裝在定位槽內;所述刀盤的底面沿豎直方向上開設有用于減輕浮動鏜刀震動的減震槽,所述減震槽的頂部與定位槽之間設有間隙。
上述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所述減震槽為方形,所述減震槽的長度為刀盤直徑的0.75-0.80倍,所述減震槽的寬度為其長度的0.4-0.5倍。
上述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所述定位槽的粗糙度Ra為1.6μ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加工出的減震槽與定位槽保持一定間隙,減少與鏜刀的接觸面積,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刀具發生震動;定位槽粗糙度為Ra1.6,減少鏜刀與浮動鏜頭之間的摩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仰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仰視示意圖;
圖中:1為錐柄、2為刀盤、3為定位槽、4為減震槽、5為間隙、6為浮動鏜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解釋。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包括與鏜桿安裝使用的錐柄1、浮動鏜刀6和與錐柄1底端固定連接的刀盤2,所述刀盤2上沿其直徑方向開設有定位槽3,所述浮動鏜刀6安裝在定位槽3內;所述刀盤2的底面沿豎直方向上開設有用于減輕浮動鏜刀6震動的減震槽4,所述減震槽4的頂部與定位槽3之間設有間隙5。
上述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所述減震槽4為方形,所述減震槽4的長度為刀盤2直徑的0.75-0.80倍,所述減震槽4的寬度為其長度的0.4-0.5倍。
上述落地鏜銑床用浮動鏜頭,所述定位槽3的粗糙度Ra為1.6μm。
加工內孔時的工藝步驟為:
1)將待加工工件置于機床上,找正工件,裝夾工件,確定工件內孔中心;
2)粗鏜工件內孔,單邊留量0.5 mm -1.5mm;
3)將浮動鏜刀調整至所需尺寸,用螺栓將鏜刀固定,裝入專用浮動鏜頭定位槽中,精鏜工件內孔。
在加工內孔時,容易因鏜桿撓曲發生讓刀,導致內孔出現較大錐度,無法滿足加工要求。采用浮動鏜刀加工內孔,則鏜桿的回轉跳動不會傳遞到刀具上,且刀具直徑固定,能夠滿足內孔的公差要求。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專用浮動鏜頭,在浮動鏜頭上設計了減震槽,且與刀具有一定的間隙,減少了與刀具的接觸面積,有效減低了刀具震動;定位槽粗糙精度較高,有效降低了刀具與浮動鏜頭之間的摩擦,從而使所加工內孔達到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