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行業墻體預制件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多尺寸鋼筋網片制作裝置。
背景技術:
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建筑是近年來國家重點發展的一種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筑結構形式,其中預制剪力墻、疊合板構件件數較多,其中用到的鋼筋網片制作量,制作精度要求較高。不同尺寸鋼筋網片傳統制作制作方法是每制作一種就在制作平臺上重新放樣,然后再綁扎,這種方式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質量優、效率高、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多尺寸鋼筋網片制作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多尺寸鋼筋網片制作裝置,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支腳架、胎具、夾緊機構和定位銷軸,所述胎具和夾緊機構設置在支腳架上,所述胎具為矩形框架結構,其四周邊框上沿邊框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例定位孔,所述定位銷軸插入定位孔與定位孔配合使用,所述胎具的相對邊框高度相同,相鄰邊框高度不同,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安裝在支腳架上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上連接有推桿,所述推桿上連接有與定位銷軸配合用于夾緊鋼筋的夾緊塊。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機構設置有兩套,分別位于胎具的兩鄰邊。
更進一步地,所述胎具的每條邊框均由兩平行的槽鋼并排構成,所述槽鋼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胎具每條邊框上的定位孔設置有兩排,分別位于兩平行的槽鋼上。
再進一步地,所述夾緊塊伸入槽鋼之間的間隙。
再進一步地,所述夾緊塊的設置個數與定位孔例數相同。合理利用有效資源,用于制作不同尺寸的鋼筋網片。
再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每例之間的間距為網片縱、橫鋼筋間距的最小倍率。這樣方便制作不同尺寸的鋼筋網片。
再進一步地,所述胎具的相鄰邊框高度差為所夾鋼筋的直徑尺寸。使得鋼筋網更加牢固貼合,提高所制鋼筋網片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生產效率高,胎具上設置有多例定位孔,且胎具兩相鄰邊框有一定高度差,可將鋼筋放置成所需網狀結構,再利用定位銷軸和夾緊機構進行夾緊,再進行捆扎,從而高效、快捷地制作出網狀鋼筋,多例定位孔還能適應不同規格型號和鋼筋大小的鋼筋網片的預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尺寸鋼筋網片制作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1-1或者2-2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3-3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支腳架1,胎具2(其中:定位孔2.1,槽鋼2.2,間隙2.3),夾緊機構3(其中:液壓缸3.1,推桿3.2,夾緊塊3.3),定位銷軸4,鋼筋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中所示的多尺寸鋼筋網片制作裝置,包括支腳架1、胎具2、夾緊機構3和定位銷軸4,胎具2和夾緊機構3設置在支腳架1上,胎具2為矩形框架結構,其四周邊框上沿邊框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例定位孔2.1,定位銷軸4插入定位孔2.1與定位孔2.1配合使用,胎具2的相對邊框高度相同,相鄰邊框高度不同,胎具2的相鄰邊框高度差一般設置為所夾鋼筋的直徑尺寸,有利于提高所制鋼筋網片質量。其中,夾緊機構3設置有兩套,分別位于胎具2的兩鄰邊。夾緊機構3包括安裝在支腳架1上的液壓缸3.1,液壓缸3.1上連接有推桿3.2,所述推桿3.2上連接有與定位銷軸4配合用于夾緊鋼筋的夾緊塊3.3。
其中,胎具2的每條邊框均由兩平行的槽鋼2.2并排構成,槽鋼2.2之間留有間隙2.3,方便夾緊塊3.3從間隙2.3穿出。胎具2每條邊框上的定位孔2.1設置有兩排,分別位于兩平行的槽鋼2.2上。夾緊塊3.3的設置個數與定位孔2.1個數對應。定位孔2.1列與列之間的間距為網片縱、橫鋼筋間距的最小倍率。一般鋼筋網片是橫、縱兩個方向,一般鋼筋間距是100mm、150mm、200mm,最小倍率就是50mm,按每50mm設置定位孔。
夾緊機構3設置在胎具2下面,擱置在支腳架1上。鋼筋5放置在胎具2后,通過橫、縱兩個方向的液壓夾緊機構3夾緊鋼筋5,從而形成鋼筋網片。利用手工或機械對局部進行綁扎,保證網片穩固性后,就可以移出胎具,在另一位置完善整個網片綁扎,從而形成流水作業。該裝置制作成本低,生產效率高,能適應不同型號和鋼筋大小的鋼筋網片的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