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裝置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鉆銑床絲桿軸承座。
背景技術:
機床上通常要使用各種不同的傳動零件,絲桿是這些傳動零件中用來進行進給運動傳遞的一類非常常見的零件,絲桿在安裝到機床上時需要用來支撐絲桿的座體,傳統絲桿座體多在機床本身上加工,由于有些過渡的地方沒有進行倒圓或倒角,這些部位容易產生應力集中,而且內部可能會存在內應力,導致承載能力較差,機床上的零件在安裝時有些零件會凸出來,安全性差,由于沒有設計專門的注油結構,因此潤滑油加注麻煩,因此設計一種結構簡單,軸承座體的應力集中小,內應力小,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安全性好,注油方便的鉆銑床絲桿軸承座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傳統絲桿座體導致承載能力差,安全性差,潤滑油加注麻煩的缺陷,設計了一種鉆銑床絲桿軸承座,結構簡單,軸承座體的應力集中小,內應力小,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安全性好,注油方便。
本發明所要求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鉆銑床絲桿軸承座,包括軸承座體、凸臺,所述軸承座體為縱向截面接近于梯形的鋼板,其底部中間為半圓柱體與圓柱形所述凸臺融為一體,還包括圓柱孔、軸承孔、注油孔,所述軸承座體的底部左右兩端做成圓弧形,在圓弧形位置加工有所述圓柱孔,所述軸承座體采用螺栓穿過所述圓柱孔與機床床身固定,在所述凸臺的中心加工有所述軸承孔。
所述軸承座體的過渡處均采用圓弧過渡,圓角半徑取2~3mm。
所述軸承座體為鑄造件,其內部不存在砂眼、縮松、裂紋缺陷。
所述圓柱孔的端部加工有沉孔。
所述凸臺的頂部中間位置設有所述注油孔。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采用軸承座體、凸臺、圓柱孔、軸承孔、注油孔相結合所設計的鉆銑床絲桿軸承座,軸承座體的過渡處均采用圓弧過渡,圓角半徑取2~3mm,軸承座體的應力集中小,承載能力強,軸承座體為鑄造件,軸承座體的內應力小,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圓柱孔的端部加工有沉孔,使用螺栓將軸承座體固定于機床床身時,螺栓頭部不會突出于軸承座體的表面,安全性好,凸臺的頂部中間位置設有注油孔,絲桿工作時,可以采用油杯的方式往內部注入潤滑油,結構簡單,注油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前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俯視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結構左視全剖示意圖;
圖中各組件和附圖標記分別為:1軸承座體;2、圓柱孔;3、凸臺;4、軸承孔;5、注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鉆銑床絲桿軸承座,包括軸承座體1、圓柱孔2、凸臺3、軸承孔4、注油孔5,軸承座體1為縱向截面接近于梯形的鋼板,其底部中間為半圓柱體與圓柱形凸臺3融為一體,軸承座體1的底部左右兩端做成圓弧形,在該位置加工有圓柱孔2,軸承座體1可以采用螺栓穿過圓柱孔2與機床床身固定,在凸臺3的中心加工有軸承孔4,絲桿即通過軸承支撐在軸承孔4內,結構簡單,成本低。
軸承座體1的過渡處均采用圓弧過渡,圓角半徑取2~3mm,軸承座體1的應力集中小,承載能力強。
軸承座體1為鑄造件,其內部不存在砂眼、縮松、裂紋等缺陷,軸承座體1的內應力小,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
圓柱孔2的端部加工有沉孔,使用螺栓將軸承座體1固定于機床床身時,螺栓頭部不會突出于軸承座體1的表面,安全性好。
凸臺3的頂部中間位置設有注油孔5,絲桿工作時,可以采用油杯的方式往內部注入潤滑油,結構簡單,注油方便。
本發明所公開的鉆銑床絲桿軸承座,軸承座體1的過渡處均采用 圓弧過渡,圓角半徑取2~3mm,軸承座體1的應力集中小,承載能力強,軸承座體1為鑄造件,軸承座體1的內應力小,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圓柱孔2的端部加工有沉孔,使用螺栓將軸承座體1固定于機床床身時,螺栓頭部不會突出于軸承座體1的表面,安全性好,凸臺3的頂部中間位置設有注油孔5,絲桿工作時,可以采用油杯的方式往內部注入潤滑油,結構簡單,注油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