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料帶定位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31821閱讀:644來源:國知局
料帶定位組件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料帶定位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料帶定位組件。



背景技術:

料帶剛進入到生產線時,需要對料帶的初始位置進行定位,初始定位的準確性會影響后續加工的精度。因此,需要在料帶的初始位置設置一個起始定位的機構。而料帶的前進方式一般是按照預設好的節距前進,料帶每前進一個節距都需要定位。因此,又需要增設一個料帶節距定位機構。這種設計導致生產設備的結構復雜,而且還會占用生產線的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起始定位和節距定位功能一體化的料帶定位組件。

一種料帶定位組件,包括:下模板、連接在下模板的承載面的浮料導尺、設置在下模板的承載面的凹模、與凹模相對設置的沖頭裝置、連接浮料導尺的導桿、貫穿浮料導尺且與導桿平行的行程桿以及位于行程桿的一面的感應器;下模板的承載面設有起始位標記線;凹模位于起始位標記線的一側,行程桿位于起始位標記線的另一側且與起始位標記線平行;行程桿的一端穿過浮料導尺且設有凸塊,凸塊朝向起始位標記線的一側設有斜面;行程桿遠離浮料導尺的一端與導桿滑動連接;導桿上套設有彈簧,彈簧位于導桿遠離浮料導尺的一端與行程桿遠離浮料導尺的一端之間;感應器電性連接沖頭裝置。

上述料帶定位組件,浮料導尺用于引導料帶的前進方向,沖頭裝置和凹模配合以用于在料帶的邊沿沖壓出節距定位所需的缺口,行程桿用于在料帶起始定位料帶和在料帶前進時配合缺口實現節距定位,而感應器在行程桿上的凸塊進入到缺口時觸發沖頭裝置與凹模合模以沖壓出下一個缺口。在料帶被送入下模板時,行程桿阻擋料帶以實現料帶的起始定位,而在料帶的前進過程中利用缺口和行程桿配合實現料帶的節距定位。通過上述設計,使得料帶的起始定位和節距定位功能一體化到該料帶定位組件上,簡化生產設備的結構,減少對生產線的空間占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行程桿包括:擋塊和限位板;擋塊的一端穿過浮料導尺且設有凸塊,擋塊的另一端與限位板連接;限位板套設在導桿上以實現滑動連接;彈簧位于限位板與導桿的端部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感應器為光電感應器;感應器的探頭位于行程桿的移動路徑的投影軌跡中且對應行程桿遠離浮料導尺的一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凹模設有貫穿凹模的沖口;下模板設有垂直于下模板的承載面方向貫穿下模板的排料通道,排料通道收容凹模且與沖口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浮料導尺包括:第一浮料導尺和相鄰于第一浮料導尺的第二浮料導尺,第一浮料導尺和第二浮料導尺位于同一直線上且分別與起始位標記線垂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浮料導尺朝向下模板的一面開設有匹配行程桿的滑動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行程桿上開設有匹配滑動槽的行程限位槽,且行程限位槽的長度大于滑動槽的長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浮料導尺背離下模板的一面設有對準線;對準線在垂直下模板的承載面方向上的投影與起始位標記線重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料帶定位組件還包括位于下模板的一側的安裝座,感應器連接在安裝座的承載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沖頭裝置設有臺階狀的沖壓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一種實施例的料帶定位組件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料帶定位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料帶定位組件的工作狀態圖一;

圖4為圖1所示的料帶定位組件的工作狀態圖二;

圖5為圖1所示的料帶定位組件的工作狀態圖三;

附圖中各標號的含義為:

10-料帶定位組件,11-料帶;

20-下模板,21-起始位標記線,22-排料通道;

30-浮料導尺,31-第一浮料導尺,32-第二浮料導尺,33-滑動槽,34-對準線;

40-凹模,41-沖口;

50-沖頭裝置,51-沖壓部;

60-導桿,61-彈簧;

70-行程桿,71-凸塊,72-擋塊,73-限位板,74-行程限位槽;

80-感應器,81-探頭;

90-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參見圖1至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料帶定位組件10。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料帶定位組件10,包括:下模板20、連接在下模板20的承載面的浮料導尺30、設置在下模板20的承載面的凹模40、與凹模40相對設置的沖頭裝置50、連接浮料導尺30的導桿60、貫穿浮料導尺30且與導桿60平行的行程桿70、位于行程桿70的一面的感應器80以及連接所述感應器80的安裝座90。

該下模板20用于承載料帶11,其承載面設有起始位標記線21。下模板20設有垂直于下模板20的承載面方向貫穿下模板20的排料通道22,排料通道22收容凹模40且與沖口41連通。在本實施例中,該起始位標記線21與所述下模板20的長度方向垂直。

該浮料導尺30包括:第一浮料導尺31和相鄰于第一浮料導尺31的第二浮料導尺32,第一浮料導尺31和第二浮料導尺32位于同一直線上且分別與起始位標記線21垂直。第二浮料導尺32的局部覆蓋起始位標記線21。第二浮料導尺32朝向下模板20的一面開設有匹配行程桿70的滑動槽33。第二浮料導尺32背離下模板20的一面設有對準線34。對準線34在垂直下模板20的承載面方向上的投影與起始位標記線21重合。

該凹模40位于起始位標記線21的一側,且設有貫穿凹模40的沖口41。

該沖頭裝置50為柱狀結構設置,其朝向凹模40的一端設有臺階狀的沖壓部51。沖壓部51可以穿過上述沖口41。

該導桿60上套設有彈簧61,彈簧61位于導桿60遠離浮料導尺30的一端與行程桿70遠離浮料導尺30的一端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導桿60為塞打螺絲。

該行程桿70位于起始位標記線21的另一側且與起始位標記線21平行。行程桿70的一端穿過浮料導尺30且設有凸塊71,凸塊71朝向起始位標記線21的一側設有斜面。行程桿70遠離浮料導尺30的一端與導桿60滑動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行程桿70包括:擋塊72和限位板73。該擋塊72為長條狀,其一端穿過浮料導尺30且設有凸塊71,另一端與限位板73連接。限位板73套設在導桿60上以實現滑動連接。上述彈簧61位于限位板73與導桿60的端部之間。擋塊72上開設有匹配滑動槽33的行程限位槽74,且行程限位槽74的長度大于滑動槽33的長度。

該感應器80連接沖頭裝置50。在本實施例中,該感應器80為光電感應器80。感應器80的探頭81位于行程桿70的移動路徑的投影軌跡中且靠近行程桿70遠離浮料導尺30的一端。感應器80連接在安裝座90的承載面上。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應器80也可以選用其他類型的感應器80,例如機械式觸發開關,當行程桿70移動至預設的位置時觸碰該機械式觸發開關。又或者采用,在行程桿70上設置一擋片,當行程桿70移動至預設的位置時觸發該光電門。

該安裝座90位于下模板20的一側的。

工作原理:

如圖3所示,料帶11剛進入到下模板20時,行程桿70在彈簧61的作用力下前伸并將料帶11阻擋在起始位標記線21的一側,實現料帶11的起始定位。啟動沖頭裝置50和凹模40合模在料帶11的邊沿沖壓出一個節距定位所需的缺口,沖壓完成后沖頭裝置50復位。

如圖4所示,操作者將行程桿70后拉以避讓料帶11并啟動感應器80,料帶11在失去行程桿70的阻擋后往前移動。然后操作者撤去對行程桿70的作用力。在彈簧61的作用力下,行程桿70上的凸塊71抵接在料帶11的側邊,此時,行程桿70遠離料帶11的一端將光電感應器80的探頭81完全遮擋。

如圖5所示,料帶11往前移動過程中,第一缺口移動至凸塊71的位置,在彈簧61的作用力下凸塊71陷入到第一個缺口中。此時,行程桿70出現了一定距離的前伸,導致行程桿70遠離料帶11的一端無法完全遮擋住感應器80的探頭81使得感應器80被觸發,感應器80被觸發后發送合模電信號給沖頭裝置50,沖頭裝置50與凹模40合模沖壓出第二個缺口后復位。沖頭裝置50復位的同時發送前進電信號給機床,機床帶動料帶11繼續前進,由于凸塊71上設置了斜面,該斜面用于引導料帶11的缺口處的部分順著該斜面移動迫使行程桿70后移,避免凸塊71卡死在缺口中。當料帶11繼續前移到第二個缺口落入到行程桿70的凸塊71時,再次被定位和沖壓出第三個缺口,并進行再一次的節距定位,如此循環下去產生第四個缺口和下一次節距定位,循環執行至完成料帶11傳送任務,通過這樣的設計,實現料帶11的節距定位。

上述料帶定位組件10,浮料導尺30用于引導料帶11的前進方向,沖頭裝置50和凹模40配合以用于在料帶11的邊沿沖壓出節距定位所需的缺口,行程桿70用于在料帶11起始定位料帶11和在料帶11前進時配合缺口實現節距定位,而感應器80在行程桿70上的凸塊71進入到缺口時觸發沖頭裝置50與凹模40合模以沖壓出下一個缺口。在料帶11被送入下模板20時,行程桿70阻擋料帶11以實現料帶11的起始定位,而在料帶11的前進過程中利用缺口和行程桿70配合實現料帶11的節距定位。通過上述設計,使得料帶11的起始定位和節距定位功能一體化到該料帶定位組件10上,簡化生產設備的結構,減少對生產線的空間占用。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