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一種電機軸自動車邊裝置,尤其是一種夾取式送料的電機軸自動車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技術領域里,電機軸的加工以手動操作為主,也有少量使用旋轉機械于實現自動化的操作。但旋轉機械手存在占用大量工作空間的弊端,造成工作員工換模調機時十分困難,當機臺出現故障時,亦難于靠近維修,必要時還要將機臺移開,很不方便:部分旋轉機械子還因手臂過長,旋轉慣性大而產生振動,從而導致各種故障。現需要一種可全自動操作的車邊裝置,要求精度高,速度快,節省人力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數控操作,無需人工高操作,加工精度高,效率高的夾取式送料的電機軸自動車邊機。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夾取式送料的電機軸自動車邊機,包括工作臺、電機及控制柜,所述工作臺上固定有用于裝夾加工電機軸的裝夾機構,裝夾機構上方設置有開孔的導軌,導軌上方設置有進料斜槽,導軌內有往復運動的第一推桿,導軌另一端固定有可上下運動的夾取裝置,夾取裝置內有可左右往復運動的第二推桿;工作臺上設置有可移動的刀座,工作臺上還設置有可左右往復運動的第三推桿和卸料凹槽;夾取裝置還包括提供第二推桿上下運動的第四推桿;第一推桿與第一液壓裝置連接,第四推桿與第二液壓裝置連接,第三推桿與第三液壓裝置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機與裝夾機構轉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刀座包括設置有固定導軌的底座、相對放置的第一車刀和第二車刀;底座與第四液壓裝置連接。
進一步,所述控制柜分別與第一液壓裝置、第二液壓裝置、第三液壓裝置、第四液壓裝置以及電機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推桿上方設置有抬升架,抬升架包括與第一推桿一起左右運動前端帶有斜坡的橫桿,以及抬升電機軸用的豎桿。所述導軌、第二推桿、第三推桿以及自動夾具的中心線在同一豎直平面上;所述第三推桿的前端頭為漸擴狀端頭。
進一步,所述裝夾機構包括與控制柜連接的自動夾具,以及彈軸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控制柜的控制系統控制電機以及各個液壓裝置的運動,實現自動送料、自動取料、自動裝夾軸、自動車削、自動彈出軸并送出,這一系列的自動加工過程,加工精度高,操作步驟依次進行,加工效率高;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和液壓系統的配合,使加工操作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工作臺;2.電機;3.控制柜;4.裝夾機構;5.導軌;6.進料斜槽;7.第一推桿;8.夾取裝置;9.第二推桿;10.刀座;11.第三推桿;12.卸料凹槽;13.第四推桿;14.第四液壓裝置;101.底座;102.第一車刀;103.第二車刀;701.橫桿;401.自動夾具;402彈軸器;1101.漸擴狀端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和圖2,一種夾取式送料的電機軸自動車邊機,包括工作臺1、電機2及控制柜3,所述臺1上固定有用于裝夾加工電機軸的裝夾機構4,裝夾機構4上方設置有開孔的導軌5,導軌5上方設置有進料斜槽6,導軌5內有往復運動的第一推桿7,導軌5另一端固定有可上下運動的夾取裝置8,夾取裝置8內有可左右往復運動的第二推桿9;工作臺1上設置有可移動的刀座10,工作臺1上還設置有可左右往復運動的第三推桿11和卸料凹槽12;夾取裝置8還包括提供第二推桿9上下運動的第四推桿13;第一推桿7與第一液壓裝置(圖中未示出)連接,第四推桿13與第二液壓裝置(圖中未示出)連接,第三推桿11與第三液壓裝置(圖中未示出)連接。
所述電機2與所述裝夾機構4轉動連接;述裝夾機構4包括與控制柜3連接的自動夾具401,以及彈軸器402。
所述刀座10包括設置有固定導軌的底座101、相對放置的第一車刀102和第二車刀103。所述底座101與第四液壓裝置14連接。
所述控制柜3分別與第一液壓裝置、第二液壓裝置、第三液壓裝置、第四液壓裝置14以及電機2電連接。
所述第一推桿7上方設置有抬升架,所述抬升架包括與第一推桿7一起左右運動前端帶有斜坡的橫桿701,以及抬升電機軸用的豎桿(圖中未示出)。
所述導軌5、第二推桿9、第三推桿11以及自動夾具401的中心線在同一豎直平面上;述第三推桿11的前端頭為漸擴狀端頭1101。
控制柜3與電機2及液壓裝置電連接,用以控制各個液壓裝置的運動。控制柜3控制第一液壓裝置驅動第一推桿7向左運動,此時橫桿701左運動,豎桿向下運動,進料斜槽6內的電機軸依次向下落,然后第一推桿7向右運動,將電機軸推送入夾取裝置8內,同時橫桿701向右運動,推動豎桿向上運動,豎桿用以提升進料斜槽6內的電機軸,豎桿向上一次,提升一根電機軸進入導軌5內。夾取裝置8內送入電機軸之后,第二推桿9被電機軸推出向左運動,同時,控制柜3控制第二液壓裝置驅動第四推桿13向下運動,將電機軸的中心線與裝夾機構4的中心線對齊在同一直線上。此時,第三液壓裝置在控制柜3的作用下驅動第三推桿11向右運動,第三推桿11的漸擴狀端頭1101推動第二推桿9向右運動,并將電機軸推送入裝夾機構4內,然后第三推桿向左運動返回起點。裝夾機構4的自動夾具401處于打開狀態,電機軸可自由送入,當電機軸送入后,自動夾具401在控制柜3的作用下處于夾緊狀態, 此時控制柜3同時控制電機2運行,電機2通過皮帶帶動裝夾機構4做高速的圓周運動,并帶動電機軸旋轉。控制柜3控制第二液壓裝置驅動第四推桿13向上運動回到起點,控制第四液壓裝置14驅動刀座10上的底座101向前并向右運動,此時第二車刀103將電機軸車削出既定的圓柱面,然后,底座101向后并向右運動,此時第一車刀102將電機軸車削出既定的退刀槽,完成電機軸的加工,刀座10在第四液壓裝置14的驅動下回到原位。加工完成后自動夾具401回到打開狀態,電機2停止運轉,自動彈軸器402將電機軸彈射至卸料凹槽12內,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電機軸自動滾動下落,并堆積在收集框中。重復以上步驟加工新的電機軸。
在電機軸被自動彈軸器402彈出的同時,夾取裝置8內送入了新的電機軸,并在第三推桿11的作用下推入自動夾具401內,并重復。因此,整個加工過程步驟銜接緊湊,為了提高效率,可同時進行多個不銜接的步驟,循環往復。
以上具體結構和尺寸數據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