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齒形零件的固定模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模具鑲塊零件的造型是根據壓鑄產品造型來確定。當遇到零件特征是齒型特征時,如需要加工出齒紋沿豎直方向設置的環狀齒型特征,通過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加工該環狀齒型特征時,要求機床性能非常卓越,可能需要四軸或五軸,且根部可能不能加工到位,需點火花輔助清角加工,此工藝需要2次裝夾且精度難以保證,加工成本相對昂貴,加工周期相對延長。如果采用線割,加工成本相對而言較低,但是對模具與產品之間的結構配合和精度要求很高,這就需要齒型零件的模具具有較好的固定裝置來配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實現固定裝置與齒形裝置之間在豎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均被固定,穩固性好。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其包括:
齒型裝置,其呈柱狀,所述齒型裝置外側沿軸向從上到下依次具有沿徑向環繞設置的齒部、限位槽以及凸塊;所述凸塊具有呈L型且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一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的豎直部與所述限位槽底端齊平;
固定裝置,其具有兩個螺釘以及呈半環狀且相同的兩個卡環,所述卡環的拼接端設有與所述螺釘匹配的螺紋孔,所述卡環內側具有從上到下徑向直徑遞增的第一內環面和第二內環面;所述第二內環面設有L型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二臺階面的豎直部與所述第一內環面的底端齊平;所述第二臺階面的水平部到所述第二內環面底端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臺階面的水平部到所述凸塊底端的距離;
其中,所述齒部具有軸向設置的齒紋,每個所述卡環設有齒槽;
兩個所述卡環拼接套接在所述限位槽外側時,一個所述螺釘連接兩個所述卡環對應拼接端的兩個所述螺紋孔,使得兩個所述第一內環面與所述限位槽外側抵頂、所述第一臺階面與所述第二臺階面抵頂、所述凸塊與所述第二內環面抵頂以及所述齒槽與所述齒紋匹配插接。
優選的是,所述齒部到所述限位槽的徑向距離小于所述凸塊到所述限位槽的徑向距離。
優選的是,兩個所述卡環對應拼接端的兩個所述螺紋孔中的一個為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卡環還設有用于保護所述螺釘伸出所述螺釘孔部分的保護罩,所述保護罩連接到所述通孔遠離拼接端的一端外側。
優選的是,所述螺紋孔為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卡環還設有用于保護所述螺釘伸出所述螺釘孔部分的保護罩,所述保護罩連接到所述通孔遠離拼接端的一端外側。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采用兩個呈半環狀且相同的卡環拼接套接在齒型裝置的限位槽時,兩個第一內環面與限位槽外側抵頂、第一臺階面與第二臺階面抵頂、凸塊與第二內環面抵頂以及齒槽與所述齒紋匹配插接,以實現固定裝置與齒形裝置之間在豎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均被固定,穩固性好;
2)齒部到限位槽的徑向距離小于凸塊到所述限位槽的徑向距離,既滿足齒部與凸塊對卡環在豎直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的固定,又增加凸塊對卡環在豎直方向的支撐作用,提高穩固性;
3)所述保護罩連接到為通孔的螺紋孔的遠離拼接端的一端外側,以保護所述螺釘伸出螺釘孔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齒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a)-圖3(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卡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齒型裝置;
11-齒部;111-齒紋;
12-限位槽;
13-凸塊;131-第一臺階面;
20-固定裝置;
21-卡環;A-卡環拼接端;
211-螺紋孔;212-第一內環面;213-第二內環面;214-第二臺階面;
215-齒槽;216-保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圖2、圖3(a)以及圖3(b)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齒型零件的卡環固定裝置,其包括:
齒型裝置10,其呈柱狀,齒型裝置1外側沿軸向從上到下依次具有沿徑向環繞設置的齒部11、限位槽12以及凸塊13;凸塊13具有呈L型且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一臺階面131,第一臺階面131的豎直部與限位槽12底端齊平;
固定裝置20,其具有兩個螺釘(圖中未示出)以及呈半環狀且相同的兩個卡環21,卡環21的拼接端A設有與螺釘匹配的螺紋孔211,卡環21內側具有從上到下徑向直徑遞增的第一內環面212和第二內環面213;第二內環面213設有L型的第二臺階面214,第二臺階面214的豎直部與第一內環面212的底端齊平;第二臺階面214的水平部到第二內環面213底端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第一臺階面131的水平部到凸塊13底端的距離;
其中,齒部11具有軸向設置的齒紋111,每個卡環21設有齒槽215;
兩個卡環21拼接套接在限位槽12外側時,一個螺釘連接兩個卡環21對應拼接端A的兩個螺紋孔211,使得兩個第一內環面212與限位槽12外側抵頂、第一臺階面131與第二臺階面214抵頂、凸塊13與第二內環面213抵頂以及齒槽215與齒紋111匹配插接。
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臺階面214的水平部到第二內環面213底端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第一臺階面131的水平部到凸塊13底端的距離;使得兩個卡環21之間通過兩個螺釘固定時,在豎直方向能完全包裹齒型裝置10,提高穩定性。兩個螺釘分別連接兩個卡環21對應拼接端A上的兩個螺紋孔,使得兩個卡環21之間通過兩個螺釘固定,所以兩個卡環21拼接套接在限位槽12外側時,第一方面,位于兩個卡環21中間的齒形裝置10在水平方向(如圖中的X軸方向、Y軸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均被固定;第二方面,第一臺階面131與第二臺階面214抵頂,使得位于兩個卡環21中間的齒形裝置10在豎直方向(如圖中的Z軸方向)的旋轉自由度被固定;第三方面,凸塊13與第二內環面213抵頂以及齒槽215與齒紋111匹配插接,使得固定裝置20與齒型裝置10裝配后,齒型裝置10在豎直方向(如圖中的Z軸方向)的平移自由度被固定。
綜上所述,采用兩個呈半環狀且相同的卡環21拼接套接在齒型裝置10的限位槽12外側時,兩個第一內環面212與限位槽12外側抵頂、第一臺階面131與第二臺階面214抵頂、凸塊13與第二內環面213抵頂以及齒槽215與齒紋111匹配插接,以實現固定裝置20與齒形裝置10之間在豎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均被固定,穩固性好。
上述實施方式中,齒部11到限位槽12的徑向距離小于凸塊13到限位槽12的徑向距離。該距離配置,既滿足齒部11與凸塊13對卡環21在豎直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的固定,又增加凸塊13對卡環21在豎直方向的支撐作用,提高穩固性。
上述實施方式中,螺紋孔211與螺釘的配合連接方式有多種,滿足螺釘連接兩個卡環21對應拼接端A的兩個螺釘孔211使得齒型裝置10與固定裝置20在水平方向的平動和旋轉自由度均被固定即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兩個卡環21對應拼接端A的兩個螺紋孔211中的一個為通孔,則另一個僅僅為伸進卡環21拼接端A的螺紋孔、并非通孔,這樣,一個螺釘貫穿為通孔的一個螺紋孔211后進入另一個并非通孔的螺紋孔211,使得兩個卡環21之間通過兩個螺釘固定。作為該實施方式的優選,卡環21還設有保護罩216,保護罩216連接到通孔遠離拼接端的一端外側,用于保護螺釘貫穿通孔后伸出該通孔的部分,避免加工過程中廢料掉落對螺釘以及螺紋孔的損害。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螺紋孔211為通孔。一個螺釘依次貫穿兩個均為通孔的螺紋孔211后,使得兩個卡環21之間通過兩個螺釘固定。作為該實施方式的優選,卡環21還設有保護罩216,保護罩216連接到通孔遠離拼接端的一端外側,用于保護螺釘貫穿通孔后伸出該通孔的部分,避免加工過程中廢料掉落對螺釘以及螺紋孔的損害。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